有哪些关于痛风的常识?

用户60022812108


在现实生活中,痛风是我们经常会遇到的一种风湿免疫科疾病。那么,对于痛风,有哪些我们需要知道的常识呢?今天就来说明一下。

常识一,痛风是由于人体内尿酸含量过高引起的。

在尿酸高的人群中,每十个人就会有一个人会患上痛风。所以,从这一点看,人体内的尿酸含量高和痛风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而尿酸含量高之所以会引起痛风,是因为当人体尿酸浓度过高的时候,尿酸会析出形成晶体,进而沉淀在关节处并使关节出现炎症及红肿。

常识二,痛风是可以被治愈的。

很多人都认为痛风是不可能治愈的,但实际上这是个错误的想法。虽然痛风比较难治愈,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痛风完全不能治愈。痛风之所以会久治不愈,归根结底还是由于痛风患者不配合治疗所导致的。很多痛风的患者常常因为治疗的时间过长,就对治疗失去信心,而痛风患者的这种消极情绪是会使痛风治疗的难度系数加大的。

常识三,痛风患者要对高嘌呤食物忌口。

从痛风的形成原因我们不难看出,想要防治痛风最关键的就是要降低人体内的尿酸含量。一般来说,人体内的尿酸都是由体内的嘌呤代谢产生的。所以,痛风患者想要降低体内的尿酸含量,就一定要注意不要食用高嘌呤食物。另外,长期食用高脂肪食物也会造成人体内尿酸含量的增高。因此,痛风的患者在平时的饮食中也要注意低脂饮食,不要总是吃油腻的食物。

擅长中西医结合法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痛风性关节炎、骨性关节炎、不明原因关节肿痛等风湿免疫科疾病。


医联媒体



痛风其实是比较常见的疾病了,是一种由于嘌呤生物合成代谢增加,尿酸产生过多或因尿酸排泄不良而致血中尿酸升高,尿酸盐结晶沉淀在关节滑膜、滑囊、软骨及其他组织中引起的反复发作性炎性疾病。 治疗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西药:可以立竿见影,缓解症状,但是副作用大,治标不治本,且伤肝肾。

中成药:针对广泛人群,每个人都可以吃,但是效果不好,胡乱服药,还会加重病情。而且会有其他并发症出现。

手术:痛苦,造价高,治标不治本。

中草药:好处是无副作用,针对个人体质,效果明显。缺点就是服用一段时间后会有明显的效果,不会见效很快。


黑土影像


1问:多喝水有助于预防痛风

  解读:正确。众所周知,多饮水能够起到增加尿量、促进尿酸排泄的作用。痛风患者应当坚持每日饮水2000~3000毫升,每天的尿量则应保持在1500毫升左右。饮水主要有三个黄金时间段,分别是:两餐之间、晚饭后45分钟~睡觉前、起床后~饭前30分钟。

2问:常喝果糖饮料能预防痛风?

  解读:错误。美国的一项研究结果发现,每日喝一杯橙汁的女性,患痛风的概率会增加41%,而每天喝两杯橙汁则会导致痛风的发病概率增加2.4倍。研究人员指出,经常喝橙汁等富含果糖的饮料,会增加体内的血尿酸水平,进而引发痛风。此外,相关研究还表明,食用大量富含果糖的水果,比如苹果和柑橘,也容易引发痛风。

3问:饮苏打水

有利于预防痛风?

  解读:正确。苏打水,是指含有小苏打(碳酸氢钠)的水,呈碱性。对于痛风病人而言,由于体内尿酸高,除了需要控制高嘌呤食物的摄入量之外,碱化尿液,促进尿酸排泄也非常重要。碱化尿液主要有两个办法,一是多吃蔬菜和水果等碱性食物,二是直接摄入碱性的小苏打。临床上,医生在给痛风或者高尿酸血症病人所开的处方中,一般都含有小苏打片。其实喝苏打水也可以起到同样或者类似的效果。

4问:痛风患者不能吃豆制品?

  解读:错误。不少患者认为豆制品里“嘌呤”多,因而对一切豆类、豆制品都敬而远之,这其实是错误的,要知道豆类是很好的蛋白质来源,属中等嘌呤食物,其嘌呤含量并不比猪肉高。专家指出,在豆类中,仅黄豆的嘌呤含量较高,其余依次是五香豆干、豆皮、油豆腐、豆干、素鸡。痛风患者倘若处于非急性发作期,是可以适当食用豆制品的。如果在急性发作期,则应当暂时禁食。

  解读:正确。苹果醋加蜜糖是西方传统的治疗痛风的方法。苹果醋的酸性成分具有杀菌功效,有助排除关节、血管以及器官的毒素。苹果醋含有果胶、维生素、矿物质(磷和钾)、酵素等,经常饮用能调节血压、降低胆固醇、通血管,亦有助治疗关节炎及痛风症。具体食用方法是:饭后将一茶匙苹果醋同一茶匙蜂蜜加入半杯温水中,调匀饮用即可。

6问:痛风患者能吃菠菜吗?

  解读:不能。痛风患者应禁食菠菜,这一点往往容易被人们忽视。菠菜营养丰富,保健作用显著,但由于菠菜中含草酸,与含钙丰富的食物(比如豆制品)同煮会形成草酸钙沉淀,有草酸钙结石的痛风患者不宜食用。


健康之初肛肠科


痛风发作怎么办?止疼消炎就两招!

说起痛风,大家可能第一个想起的是「高尿酸」,但这只是痛风不发作时的样子而已。

痛风发作时,最折磨人的其实是疼痛,其感觉就像很多病友说的那样「痛起来要人命」,而且处理不好,疼痛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

其实即便不做任何处理,首发患者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也会1-2周内自行缓解。不过应该没人忍耐两周的时间,所以这个时候我们需要怎么做才好?文章内容源自别痛风APP。

1.药物止疼

迅速控制炎症,缓解疼痛症状,强调足量和尽早应用药物

建议:

在控制好关节疼痛症状1-2周后专科门诊就诊,制定后续降尿酸治疗方案

非甾体抗炎药

常见药物:

双氯芬酸、尼美舒利、美洛昔康、洛索洛芬、艾瑞昔布、塞来昔布、依托考昔等

使用剂量:

该类药物剂量一般为每次1粒,每日1-3次不等,如无特殊禁忌,可使用说明书所示的最大剂量

注意事项:

肾功能严重减退、白细胞减少、活动性消化道溃疡、重度心衰的患者禁用

有高血压患者建议在服药期间注意测量血压

正在服用阿司匹林的患者或老年人小心消化道出血

长期服用需监测心、肝、肾不良反应


秋水仙碱

使用剂量:

首次剂量1.0mg,1 小时后可加服 0.5mg,12小时后每天2次,每次0.5mg,最多可用至每天3次,每次0.5mg

注意事项:

急性发作早期使用效果较好,建议在急性发作36小时内开始服用

不能按说明书剂量服用,易中毒

有血细胞减少、肝肾疾病者慎用

出现腹泻症状应停服


糖皮质激素

常见药物:

醋酸泼尼松、甲泼尼龙、倍他米松等

使用剂量:

适用于秋水仙碱或非甾体抗炎药有禁忌或者疗效不佳的或肾功能减退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注意事项:

不良反应多见于大剂量和长期服用患者

有高血压的患者在服药期间注意测量血压

糖尿病患者应控制饮食和注意测量血糖

有消化道慢性病者要同时服用护胃药

2.非药物止疼

虽然多数止疼药物的疗效确切,但其治疗机制的建立还需要一些时间。在此期间,还有以下6个非药物方法可帮助治疗痛风。

  1. 局部冷敷

痛风发作时,可使用冰袋或者冰矿泉水冷敷疼痛关节处20~30分钟。冷敷能减轻局部炎症和疼痛。注意,千万别热敷或用热水泡脚,温度上升会使炎症反应、水肿加重,更加疼痛。

2、多喝水

多喝水才能产生更多的尿液,带走更多的尿酸,同时预防尿路结石。

正常人每天排尿量,平均约 1.5 L,而对于痛风的朋友应保证每天 2 L 以上的饮水量。

低热量、偏碱性的饮品是很适合痛风病友的,比如苏打水。当然,不喜欢苏打水的朋友也可以选择白开水、淡茶水。除了白开水,这些能不能喝?

3、抬高下肢

痛风发作时,疼痛部位通常都会存在水肿的情况,因此可利用「水往低处走」的原理,抬高下肢减轻水肿。比如,睡觉时在脚下垫一个枕头、下床活动时缩短站立时间。

4、别拿鞋折磨自己

痛风发作时,关节又疼又肿,再穿一双鞋的话就是雪上加霜。如果有的病友不得不走动的话,一定要穿一双宽松的鞋。此外,穿袜子也有讲究,如果天气比较寒冷也可以穿袜子,只是袜子也别太紧了。

5、转移注意力

有的朋友在痛风发作时,就躺着不动了,大家都懂这种痛。但如果躺床上不动,一心只想着关节疼,完全沉浸其中的话,疼痛会明显。所以痛风发作时,试着转移一下自己的注意力,看看电影、多说说话,转移一下注意力。

6、控制饮食

控制饮食需要做到两点,一是禁酒,二是减少高嘌呤食物的摄入。酒精、高嘌呤的摄入都会升高尿酸,影响痛风的控制。


别痛风1


一张图搞定痛风(收藏)身体素质,决定健康;心态优劣,决定病情。


别痛风



一、痛风的形成

痛风由单钠尿酸盐(MSU)沉积所致的晶体相关性关节病,与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泄减少所致。

痛风最重要的生化基础是高尿酸血症(血清中尿酸浓度高于416umol/l)。

当体液中的尿酸钠持续处于饱和状态时,在某些条件的激发下,如劳累、酗酒、饮食不节、局部受凉等,就会导致体液中溶解的尿酸钠进入过饱和状态,形成尿酸钠结晶,沉积在关节、肾脏和人体的其他组织中,之后经过一系列复杂的生化过程,引发炎症反应,从而诱发痛风性关节炎、痛风结节和痛风性肾病等疾病。

二、痛风和高尿酸血症不是一个病

高尿酸血症是由于内源性嘌呤代谢紊乱或外源性原因,导致尿酸生成增多或排泄不畅,血尿酸超过正常值:男性420umol/L(7mg/dl),女性360umol/L(6mg/dl)。

而我们所说的痛风,是指痛风性关节炎,可以看作是高尿酸血症的一个亚型或者并发症。

三、哪些因素会导致痛风石出现?

1. 病程:病程越长出现痛风石的概率越大,一般见于病程10 年以上的患者。

2. 血尿酸水平:血尿酸水平越高,出现痛风石的概率越大,血尿酸如果不超过480μmol/L(8.0mg/dl),很少会发生痛风石,但当血尿酸浓度超过540μmol/L(9.0mg/dl)时,约半数患者可能出现痛风石。

3. 是否治疗:痛风石往往好发于未进行正规降尿酸治疗、痛风反复发作的患者,随着患者健康意识的增强,应用降尿酸药物将尿酸降到安全范围,防止了痛风的反复发作,痛风石的发生率大大下降。

4. 临床观察到,长期饮酒及在痛风发作时反复服用地塞米松的患者痛风石发生率高,而且痛风石数量多,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四、饮食大集合

1、高嘌呤蔬菜与低嘌呤蔬菜在升高血尿酸水平方面无明显差别,进食富含嘌呤蔬菜并不增加血尿酸水平及痛风的发病率。

2、豆类尤其是豆制品不但不会引起血尿酸水平增高,反而可降低血尿酸水平,是痛风的保护因素。

3、酒的种类不同对痛风的影响也不同:啤酒与痛风发病的相关性最强,研究发现每日喝355ml啤酒,痛风的风险比不饮酒者增加50%;烈酒也可增加痛风的发病危险。适量饮用红酒并不增加痛风的发病率。建议所有痛风患者均应限制酒精的摄入,尤其是啤酒,避免过度饮酒。

4、控制每天嘌呤总摄入量比限制某一种高嘌呤食物的摄入更重要。

5、饮食方案不仅要关注食物的嘌呤含量,还要控制总热量的摄入。

6、牛奶是痛风患者的主要蛋白质来源。除此之外,有研究表明奶制品可降低血尿酸水平及痛风的发病风险,尤其是低脂奶制品,这与其中所含的饱和脂肪酸抵消了降尿酸作用有关。

7、青梅精中巨量柠檬酸是人体能量代谢中的一个重要物质,只要补充充分的柠檬酸,能量代谢才能顺利运行,抑制乳酸生成,而乳酸和尿酸的排泄是相互竞争的关系,从而促进尿酸排泄。

8、苏打水可碱化尿液,但是部分人工合成的苏打水却弊大于利,特别是碳酸饮料。

五、痛风患者要记得的6组数据

1、420(M)与360(F),是对高尿酸血症的界定

正常嘌呤饮食状态下,非同日2次空腹血尿酸水平,男性(Male)尿酸>420μmol/L,女性(Female)尿酸>360μmol/L,则为高尿酸血症。

2、360与300,俗称的溶晶点与溶石点

血尿酸360μmol/L以下,就是广大患者所说的溶晶点,目的是降低并发症风险。溶石点则应控制于300μmol/L以下,目的是减少痛风发作,同时有助于体内痛风石溶解缩小。但对于较大且硬化的痛风石,并无明显作用。

根据我国最新的「高尿酸血症和痛风诊疗指南」,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均应给予降尿酸药物治疗。

①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每年发作次数 ≥ 2 次;

②已经出现慢性病变(如痛风石、关节骨质破坏、尿酸性肾结石等等)的痛风患者;

③无症状的单纯高尿酸血症患者,若同时合并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或心血管病,则血尿酸>420 μmol/L(男)(或>360 μmol/L,女)即应给予降尿酸药物治疗;如果不合并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或心血管病,但血尿酸>540 μmol/L,也应给予降尿酸药物治疗;对于无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血尿酸在 420~540 μmol/L 之间的男性(或 360~540 μmol/L 之间的女性)单纯高尿酸血症患者,先给予生活方式干预 3~6 个月,如果血尿酸仍 ≥ 360 μmol/L,则应启动降尿酸药物治疗。

4、60~90,即饮食可以使血尿酸水平下降60~90μmol/L

诸多患者感觉忌口的治疗作用很弱,但其实饮食是治疗痛风与高尿酸血症的重要基石。有关医学文献记载,在战争年代和饥荒岁月,罹患痛风的病例明显减少,而在和平时期和物质富足年代,痛风的发病人数明显增加。所以”痛风是吃出来的病“这一说法,并非空穴来风。

5、6.2~6.8,是对碱化尿液的目标值的界定

当尿液pH<6.0,尿酸盐易结晶,形成尿酸盐结石;当尿液pH>7.0,易形成草酸钙及其他类结石;当尿液pH为6.2~6.8时,有利于尿酸盐结晶溶解并从尿液中排出。这也是为什么在治疗过程中,医生需要嘱咐患者定期检查尿常规的原因。

6、150与300,痛风各时期的嘌呤摄入量

按照多数临床治疗方案,痛风急性发作期,每日嘌呤摄入量控制在100-150mg之间。痛风间歇期可适当放松,每日嘌呤摄入量控制在300mg左右。


希望以上内容对您有帮助。

您的点赞 = 我工作室不断码字的动力 [手动比心] 。


痛友之家强博士工作室


常识有很多啊,暂时先占坑,有时间再来修改答案。

有兴趣的可以关注我,基本上都是回答有关痛风的问题。

下次有一大段的时间,专门来整理一下相关的常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