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的農民喜歡將木頭扔魚塘裡?

老梁話三農


在農村,將木頭扔進魚塘裡以前常有,但現在不多見了。將木頭扔進魚塘也分好多種,如整根的樹木,雜亂無章的粗大枝丫,還有一些細枝丫,它們的目的和用途都是不盡相同的,但主要的原因有以下三點。

處理鮮活樹木,獲得性能穩定的木材

這種情況多出現在以前的南方部分平原地區,由於過去交通條件差,木材缺乏流通性,南方平原地區農村建房、傢俱離不開木材,而南方平原地區缺少優質硬雜木,出產的基本都是一些速生軟闊,不僅易裂翹,而且愛生蟲,不堪大用。

農民朋友便在生活中總結出將伐倒的樹木,整根放入水塘,有的還用鐵絲捆紮,以便完全浸入水裡,這樣經過1-2年時間,再撈出陰乾使用,不僅木材不會裂翹,而且還會不生蟲,變得結實耐用。

原來是農民朋友利用樹木在缺氧、沒有強光、相對恆溫恆溼的條件下,樹木的結構性狀逐步趨於穩定,樹內寄生的害蟲也會被憋死,不能危害木材的特點,來處理鮮活樹木,獲得性能穩定的木材。

不過目前傢俱都是購買成品,建材也基本使用鋼筋水泥,很少再這樣處理樹木了。

製造障礙,防止偷魚

以前的農村,水塘通常都會加以利用,放一些魚苗,粗放型養魚,逢年過節捕撈一點,各家各戶分一點,算是福利了。為了防止心懷不軌的人偷魚(過去沒有電瓶,也不會投藥),放魚苗的時候,會扔一些大的樹木枝丫,或者釘上長木樁,防止偷盜者撒網,同時這些樹木枝丫也給魚兒提供休憩場所,一舉兩得,在農村非常常見,效果也非常好。

只是現在已經不再這樣了,養魚大多采用精養,不再放置樹木枝丫了。

聚集魚群,便於捕撈

這是很多地形較為複雜、水面較大的水域,冬季捕魚常用一種誘捕措施,非常有意思。以前小時候,春節左右特喜歡看周圍漁民這樣捕魚。

原因是水域地形複雜,水面又比較寬闊,水底高低起伏較大,拖網無法作業,在捕撈前一個月左右,有經驗的漁民會選擇深水區、水底平坦、便於捕撈、魚兒愛聚集的場所,事先投放大量帶樹葉的樹木枝丫,寒冷的冬季,這樣的場所成為魚兒越冬的“星級賓館”,它們會爭先恐後的聚集在樹木枝丫裡面。

一個月左右以後,漁民將準備好的圍網悄悄將投放樹木枝丫的地方圍個水洩不通,如何出動小舢板,清理掉枝丫,有時為了防止魚兒潛入泥底,會投放石灰,嗆暈魚兒,再拖動圍網,捕撈暈乎乎的魚兒,一般都會大獲豐收。而這時候的捕撈場面也是最為壯觀,會隨著岸邊人群的尖叫,出現魚頭攢動,魚躍龍門的景象,非常有意思。

但現在這種場面很少出現了,人們已經不再這樣捕魚了。

您認為解釋的合理嗎?這些場景您都經歷過嗎?歡迎留言!


基層林業


這是傳統辦法,在工業化生產中已不多見,因為這要很長的生產週期。

木質中除水分外,還含有膠質。一般的風乾或烘乾,只能去掉木材中的水分,相當一部分膠質還存在於木質中。這些膠質遇溫度和溼度變化時,還會引起木材變形。

將原木浸泡在池塘中(所稱‘漚’),是為了使這些膠質儘可能的在水中析出,以利於防止加工後的木製品變形。


豫南蛟停湖





農家小平


木頭的存放,我姥姥在我很小的時候就告訴過我,”乾溼一千年”。也作了解釋,要麼幹放著,不受潮,木頭不會壞。要麼扔水裡,沉底,木頭也不會爛。長大了,見農村人砍了樹以後,都是沉水底放置的。說是把樹皮爛掉它,也不會開裂。成年後從書本上了解到,樹木的樹皮不泡水,除起來是很麻煩的,為主是樹木本身基本上都會有內應力,幹放著不是開裂,就是變形。一般是不宜急用的,都應有一段存放期,當然裡面的水份也有個蒸發乾燥的過程。我想,如若存放,為不佔地,放水裡更合適吧?


李198588733


問題不是很明確,你是指的樹枝還是樹杆?如果是樹枝的話應該是防止別人下網偷魚,如果是樹杆可能是不讓它乾燥開裂,方便後面加工! 我們這一般都是放幾根竹子在魚塘裡面,一是防止偷盜,二是在水草少的魚塘、有利於魚兒產卵在上面,相當於是個卵床。不知你要的是哪個答案。




二少說農村


主要是魚到了產卵期會生好多魚籽,如果產卵過多會影響大魚生長,扔木棍進去可以讓魚依附產卵,然後把木棍拿出來,就不會因為魚籽過多而汙染魚塘的水質,影響大魚的生長。





三農小梅


我那裡是為了防止賊人下網偷魚


用戶5478445216894


我哦的老家有這樣的操作,據父輩人說,這是為了抓田螺,蚌殼一類的弄得,每次去水裡的樹下一掃,肯定好多田螺。


布依三哥


同樣的木料放水裡泡一段時間最好經過夏天再做傢俱比沒泡過的木料做傢俱更加經久耐用且不裂。


疾惡如仇l廣交知友


不剝皮的樹木在水裡可以保存很久,不開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