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和今人都赏石,二者有哪些区别呢?

从《尚书•禹贡》篇有关"怪石"的记载算起,赏石在我国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从这两千多年有据可考的赏石历史中,我们或从书籍石谱、或从诗词文章、或从绘画雕刻、或从流传故事得以窥见古人赏石之一斑。因为只窥得一斑,使得诸多今人对于古人赏石怀有颇多好奇和疑问。这其中最想探究者,非古今赏石之别莫属。既如此,笔者虽不才,却愿斗胆对这二者比较一番,谈点个人之愚见。或可抛砖引玉,也未可知。

古人和今人都赏石,二者有哪些区别呢?

余以为,古今赏石,除了赏石之主体不同(一个是文人精英,一个是普罗大众)外,在以下五个方面也存有不小之差异。罗列并简述如下:

古人和今人都赏石,二者有哪些区别呢?

古人赏石喜孤寂,今人赏石好热闹

古代文人孤高自许,难免不偶,只好放逸天地,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而石可谓正中其下怀。在他们看来赏石不是世俗的而是脱俗的,赏石不是形而下的而是形而上的,赏石不是喧闹的而是孤寂的。赏石便是在享受孤寂!

今日之时代,娱乐至死,赏石大众多不甘寂寞、只图一乐,同时不乏攀比、竞争以及借石生财之动机。捡石时三五成群,淘石时呼朋引伴,赏石时各抒己见,参展时挤破脑袋,评奖时不甘人后……在他们看来,赏石就是找乐子、寻开心!

古人和今人都赏石,二者有哪些区别呢?

古人赏石得其骨,今人赏石得其毛

对于赏石,古人有古人的理论,今人有今人的标准。理论或标准之差异事小,但由此所体现出的对赏石认知之差异却很大。如米芾论石以"瘦、皱、漏、透",可知米得其表矣;苏东坡说米氏"但知好之为好,不知陋劣之中有至好也。石之一丑,则众美俱出",可知苏得其肉矣;明林有麟言石以"一洗人间肉飞丝雨之境",可知林得其骨矣。而今人论石以"形、质、色、纹、声、韵",可知今人得其毛矣!

古人和今人都赏石,二者有哪些区别呢?

古人赏石多释情,今人赏石多索物

古人赏石多用以寄情山水和托物言志,即当其心灵脆弱时作为一种可以寻找到支撑的精神寄托,当其怀才不遇、流落异乡时,作为一种可以引发心灵共鸣的精神伴侣。而今人赏石除了精神层面的需求外,还有很多物质和名利层面的渴望与索取。诸如以石变现生财甚至是一夜暴富、用石追名逐利甚至是沽名钓誉等等。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有的人不惜昧着良心弄虚作假、瞒天过海。如此赏石,在暴露人之贪婪和人性之丑陋的同时,多少也会玷污或毁坏所赏之石。

古人和今人都赏石,二者有哪些区别呢?

古人赏石重其身,今人赏石虚其表

古人赏石不问出处,但求石头本身能够触动心弦。正因如此,米芾不止一次遇见心仪之石便虔诚跪拜,而米万钟在京郊的房山遇见一嶙峋巨石花重金搬运。反观今人赏石,对石之本身多奉行差不多主义,而其他表面文章却越做越足。诸如底座越配越花哨,大有喧宾夺主之势;图片秀得越来越漂亮,至少猛一看觉得石头不错;有无获奖作为很重要的参考条件,使得众人对于评奖趋之若鹜等等。在此就不一一赘述了!

古人和今人都赏石,二者有哪些区别呢?

古人赏石乃雅趣,今人赏石是产业

古人赏石是作为一种清雅之趣,多是个人行为,且只存于精英阶层。而今人赏石则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且大有走进每一个家庭之势。目前,有很多地方政府都已将奇石作为当地的特色产业。随着赏石队伍的不断扩大和传统文化的不断觉醒,奇石市场和产业必将越来越繁荣。

古人和今人都赏石,二者有哪些区别呢?

以上古今赏石之对比,并无要厚古薄今之意。只是希望大家在赏玩的过程中能够多传承和汲取些精华并大胆地抛弃糟粕。浅陋之言,仅供参考。错漏之处,还望海涵!

古人和今人都赏石,二者有哪些区别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