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佛塔:武乡的历史地标

近些年,凡是到过武乡县城的人,无不对其变化感到惊奇。尤其是耸立于县委、县政府大楼门前花园广场中心的那座千佛塔,更是吸引着所有“到此一游”者的眼球。有人甚至发出这样的疑问:这塔是从哪儿冒出来的?过去我也来过武乡,怎么就没有见过?

阎和尚其人

千佛塔:武乡的历史地标

武乡县城的这座千佛塔,由清代康熙年间阎和尚主持修建。阎和尚武乡人称其阎师傅,俗名阎福江,字洪润,广平府飞翔县(今河北省肥乡县)烈马台村人。他32岁出家,在五台山修炼,后外出云游到武乡后,先住在长庆庙,后移居净业庵。据说,他通天文,会医术,随手折枝摘花或抓一把草就能给人治病,所以,深得周围乡民的尊敬与崇拜。为修建这座千佛塔,他从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到康熙四十九年(1710),历时十二年的辛劳,耗尽其所有精力,才将此塔建成,为后人留下这一历史文物。

以塔为砣

千佛塔:武乡的历史地标

武乡县城原名段村。这座千佛塔,原为段村东门外净业庵的组成部分。佛塔又称浮屠,在西汉时随着佛教传入中国,是佛教存放佛经和安放佛骨舍利的地方,是寺院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阎和尚修建这座千佛塔,却是另有说法。

在历史上,武乡县的东乡与西乡经常有不平衡的现象。东部不仅物产丰富,而且人才辈出。西部不仅贫瘠穷困,而且亦无人才。阎和尚在武乡住久了,知道这个问题后,认为这与武乡县的疆域地形有关。原来,武乡县疆域东西狭长,南北狭窄,县境东西长150多公里,南北最窄地带仅10公里。全境状若一杆旧时的秤。东部有煤矿、铁矿,恰如秤盘;西部丘陵全是土,等于没有秤砣。这样,一头是秤盘,一头无秤砣。武乡东西不平衡,因此历史上才发生许多有利于东部而不利于西部的事情。于是,阎和尚就决定在武乡西部建一座佛塔,作为秤上的秤砣,以此来解决武乡东西不平衡的问题。据说,自从千佛塔建成后,武乡县东西部不平衡的现象就比较少了。

天择塔址

千佛塔:武乡的历史地标

武乡西部区域颇广,也有许多有名的村镇,如县城(今故县)、故城、涌泉等。可是,为什么阎和尚把千佛塔的塔址选在段村而没有选择在别的地方呢?

原来,阎和尚决定要修建一座佛塔后,一时也决定不了在什么地方修建。一天,他云游归来,在段村的净业庵落脚。当时正值隆冬季节,他早晨醒来外出,发现天降大雪,漫天皆白。阎和尚信步走出庵外,发现不远处一块方圆数丈的地方,竟然无雪且紫气升腾,不禁感到奇怪,少倾,醒悟道:“真乃天择塔址,助我成也!”于是,他将此处圈定为千佛塔塔址。

佛助塔成

千佛塔:武乡的历史地标

武乡县城的千佛塔共十三级,高31.5米,塔体为锥形空心体砖石结构,八角攒尖顶;塔内层与层之间有木楼梯相通,每层皆放置有形态各异的佛像;八面砖墙之上,皆有各种佛经故事浮雕。因塔内佛像众多,故称之为千佛塔。塔之外级以围檐作界,每级的八个塔角上均吊有风铃。当清风拂过,铃声叮当,悦耳动听。塔的顶端由金属、琉璃混合而成的插花朵叠的皇冠形顶戴,高约两米。遇晴日,顶戴金光四射,耀人眼目,颇为壮观。

修建这么一座雄伟美丽的佛塔,要耗银上万,当时的县衙是拿不出这么多钱财的。于是,阎和尚便每天外出化缘,筹集资金。段村及周围的善男信女,也积极捐助砖瓦石块等建塔材料。但眼看着时间一天天过去,从要修建宝塔起一晃12年,仍不见阎和尚破土动工。有人问阎和尚:“阎师傅,你说要修建宝塔,如今十二年了,怎么仍不见动静?”阎和尚笑笑说:“精诚所至,佛助塔成。”当天晚上,全县鸡不叫,狗不吠,马不嘶,牛不哞。众百姓无不感到奇怪,早上起来,竟发现一座雄伟壮丽的十三级宝塔巍然屹立在净业庵旁。再看自家的鸡、狗、马、牛皆浑身冒汗,疲惫不堪。原来,昨天夜里,它们是去修建宝塔了。

化身箍塔

千佛塔:武乡的历史地标

阎和尚圆寂不久,有一年地震,千佛塔第七级出现了一条裂缝。人们十分担心千佛塔有倒坍的危险,请了许多匠人来修,无不摇头摆手,不敢承揽。忽然有一天,段村街上来了一个云游僧人,沿街大声吆喝:“修补大家伙!修补大家伙!”街上的人家有的拿出大锅来,有的端出大缸来,让他修补。这个僧人看都不看一眼,就说:“太小,太小。”不肯承揽。人们问他到底要修多大的家伙,他说:“修山修河,修庙修塔。”人们觉得这个僧人太狂妄了,就说:“东门外的千佛塔第七级裂了条大缝,你有本事上去修吗?”云游僧人抬头望了望千佛塔,说道:“那就试试看吧!”人们都以为他说笑话呢。谁知,就在当天晚上,只听见叮叮当当,响声不断,直到鸡叫三遍才停。第二天一早,人们发现一道铁条紧紧箍在了千佛塔的第七级裂缝处。于是,人们都说,那个云游僧人就是当年的阎和尚。几百年过去了,至今人们还能看见那道铁条仍箍在千佛塔的第七级。

鞭打敌机

千佛塔:武乡的历史地标

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寇大举侵略我国。当年11月太原沦陷。1938年春节刚过,中央军的部队路过段村不久,日本鬼子的飞机就来了,在段村投下两颗炸弹。其中一颗落在村里,将葆朴老人的房子炸坏,老人头部被炸伤,血流满身。另外一颗投在千佛塔塔座旁边,却没有爆炸。日本鬼子的飞机在段村投弹轰炸后即向中央军行走的方向飞去,不知什么原因,却突然从天上掉了下来,落在了离段村不远的东黄崖,连机带人烧毁了。人们传说,日本鬼子投在千佛塔的那颗炸弹,之所以没有爆炸,是被阎和尚捻断了信子。阎和尚怕鬼子飞机再投弹伤害千佛塔,就登上塔顶,用一根牛皮鞭子对准飞机挥鞭一甩,把鬼子飞机的机头给打掉了,所以落了个机毁人亡的下场。

花开见佛

千佛塔:武乡的历史地标

千佛塔底级外部,北面塔壁中间雕刻有“清康熙四十九年建”字样;第二级的南门砖刻横匾上雕琢着“花开见佛”四个字。这四个字究竟是什么含义,多少年来,人们一直不解其意。直到进入新世纪后,人们才明白了这4个字的含义。

千佛塔:武乡的历史地标

千佛塔建成后的300多年来,中国社会由盛转衰。尤其是近百年来,社会动荡,战乱不断。一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人民才过上了安定的生活。可是,刚解放时,国家面临治疗战争创伤,恢复国民经济的巨大压力,加之从各级政府到普通群众文物保护意识极其贫乏。饱受战乱蹂躏的千佛塔,长期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与保护。它先是孤独地耸立在破砖乱草中,随人里外进出,任人上下攀爬。塔内珍贵的佛雕损失殆尽,塔体也受到许多破坏。后来各种运动不断,你争我斗,“文革”中千佛塔没有被“红卫兵”毁掉,已是不幸中的万幸了。随着时间的推移,县城建设的扩大,它被民居、商店的建筑包围淹没,成了一座无人过问、默默无闻的“孤儿”。直到改革开放后,千佛塔才开始受到重视与保护。1980年8月,它被列为武乡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年,县政府拨款,重新复制、装饰了塔顶皇冠顶戴,并清理了内部。1982年,县政府又拨款对千佛塔进行复原维修。1999年11月,千佛塔被列为长治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尤其是进入新世纪后,千佛塔才真正获得了新生。2004年,武乡县委、县政府将千佛塔周围的民居、商店拆除,以千佛塔为中心,在县委、县政府大楼前面开辟建成一个花园式广场。广场内喷泉雕塑,柱廊绿地,各种花卉千姿百态、姹紫嫣红,把千佛塔映衬得更加壮丽多姿,耀然生辉,为武乡县城增加了无限欢乐祥和气氛。此时此刻,当人们漫步在千佛塔下的鲜花丛中,抬头看到塔上“花开见佛”四个字时,不禁联想到如今安定和谐的社会、衣食无忧的生活,顿悟:佛者,福也。“花开见佛”即“花开见福”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