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养猪记:悲催的明朝王爷,为何沦为了笼中豢养的“宠物”

以前我看网络小说的时候,看到排行榜前面的有些小说叫什么回到明朝当王爷之类的,点开一看,里面的主角都是明朝的王爷,然后他们各种有权有势,逍遥自在。其实这些作者大多都是意淫出来的,真要是穿越到明朝当王爷,恐怕要跟他们写的那种逍遥自在的生活截然相反了。

提到明朝的王爷,我把其分成四个时期,这四个时期的王爷们过的日子是不一样的。跟大家详细的介绍一下。

朱元璋时期

明朝养猪记:悲催的明朝王爷,为何沦为了笼中豢养的“宠物”

朱元璋像

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以后,怎么样才能把这个幅员辽阔的国家千秋万代的传承下去,对于朱元璋来说是一个大难题。而反观中国之前历朝历代的传统,无非就是郡县制和分封制。其中秦朝实行郡县制,但是二世而亡;汉朝实行分封制,但是爆发了“七王之乱”,对王朝也造成了很大的危害。朱元璋这个时候,也是在郡县制和分封制之间陷入了迷茫。

经过长久的思考,还有大臣的建议,朱元璋最后选择了分封制与郡县制并行。他的考量是,统治这个庞大复杂的帝国需要一套成熟的官僚体制,历代王朝已经发展基本成熟的郡县制无疑是最好的选择。而为了朱氏子孙能够永坐江山,分封制又是非常必要的。农民阶层出身的他,对于子孙的信任是远远高于他身边的大臣的,所以说他希望通过分封自己的子孙来拱卫朱氏江山。

朱元璋认为 ,“天下之大,必建藩屏,上卫国家,下安生民。今诸子既长,宜各有爵封,分镇诸国”。

当时朱元璋一共有二十四个儿子,他把他们分封在全国各地,尤其以边关最多。就这样他的儿子们就形成了一道在朱元璋看起来非常坚固的防线,巩固着中央王朝。

明朝养猪记:悲催的明朝王爷,为何沦为了笼中豢养的“宠物”

明初藩王分封图

这个时候的王爷手中的权力是很大的。因为他们中的大部分需要镇守边关,所以都是手握重兵,动辄数万的兵力。燕王朱棣被封在北京,宁王封在热河,晋王封在山西,辽王封在辽东,代王封在大同,肃王封在甘肃,他们又叫作塞王。每一个王府都配有自己的军队,而且在接到皇帝的命令以后,还可以命令指挥当地的军队。当有军事行动时,地方军队还要接受这些亲王的指挥。军事大权在握的亲王们,如同一个个土皇帝,不仅生活上非常优渥,还享有尊崇的地位。无论是吃穿用度,还是婚丧嫁娶,都是普通人远远赶不上的。

据明史记载:“初,太祖大封宗籓,令世世皆食岁禄,不授职任事,亲亲之谊甚厚。”

而且朱元璋还规定,在中央危险,当朝天子被佞臣迷惑的时候,亲王还可以出兵国都清君侧,燕王朱棣就是以这个借口发兵南京,篡夺皇位的。要知道历朝历代,皇帝们都是非常忌讳有人带领重兵进军国都的,可是在朱元璋时期,却是一个例外。

一句话总结这一时期的王爷们就是,大权在握,地位超然。

朱允炆时期

明朝养猪记:悲催的明朝王爷,为何沦为了笼中豢养的“宠物”

建文帝朱允炆像

在朱元璋确定了亲王制度以后,经过若干年的发展,有些亲王的实力已经很强了。就比如宁王,他拥有大明朝最强的骑兵——朵颜三卫,这支军队也在后来朱棣反叛的时候立下了汗马功劳。还有就是燕王朱棣,一直在暗中发展自己的力量,实力不可小窥。

朱允炆继位以后,面对他的这些叔叔,他很难得到一个皇帝应有的尊重。面对这些威胁他听从了方孝孺等人的建议,开始着手削藩。

建文帝削藩的第一个目标就是周王朱橚,建文帝将周王谪遣到“烟瘴之地”的云南蒙化,后又把他召回京师禁锢起来。随后,建文帝又先后废湘王、齐王、代王、岷王等四王,目标直指燕王朱棣。那些手握重权的王爷们开始慌了起来,谁也不知道这把剑什么时候就插到了自己的头上。

明朝养猪记:悲催的明朝王爷,为何沦为了笼中豢养的“宠物”

手握重兵的藩王

这一时期,王爷们的权力相较于朱元璋时期发生了一点变化。建文帝削去了藩王的军事权和行政权。规定亲王不得节制地方文武官员,禁止他们干预地方事务,所以王爷们虽然还是养尊处优的,但是面临中央的威胁,他们也不得不重视起来。生活上的舒适和心理上的压迫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也成了这一时期明朝诸王不得不面临的一个事实。

一句话总结,脑袋系在裤子上,虽性命无忧,但仍诚惶诚恐。

朱棣时期

明朝养猪记:悲催的明朝王爷,为何沦为了笼中豢养的“宠物”

明成祖朱棣像

公元1402年,朱棣打败了建文帝,取得了这场内乱的胜利,并于南京称帝。朱棣深知自己的皇位的来源,他是从王爷篡位当上皇帝的,所以他更加清楚亲王对于自己统治的威胁。于是继位之初,他就开始着手削藩。

刚开始的时候,他吸取了建文帝削藩失败的教训,也为了笼络人心,稳定局势,他先后恢复周、齐、代、岷诸亲王以前的封号。由于建文帝的弟弟吴王朱允熥、衡王朱允熞、徐王朱允尚未就藩,所以朱棣把他们全部降为郡王。同年又将已就藩的朱允熥、朱允熞召到燕京,以不能匡正建文帝为由废为庶人,软禁于凤阳,仅留朱允奉祀懿文太子,而朱允不久也于永乐四年死于火灾。后来他的地位稳固之后,又继续削藩大业,周、齐、代、岷诸王再次被削,把谷王贬到了长沙,随后废为庶人。又把辽王的府兵给削了,把齐王的府兵也给削了,随后又把他贬成庶人。至此,削藩大业基本完成。

这一时期的亲王们,主要分为两种。被削的很惨的,以及被削的一点惨的。很惨的失去封号,沦为庶人,有点惨的权力只保留了一点,但是仍然可以享受朝廷供奉。

一句话总结,幸运者留藩苟活,不幸者沦为庶人。

仁宣时期

明朝养猪记:悲催的明朝王爷,为何沦为了笼中豢养的“宠物”

明宣宗朱瞻基像

到了朱棣他儿子和孙子在位的时候,又打起了这些亲王的主意。

明宣宗时期,朝廷多次鼓励边军将官征调藩王护卫,继续削弱藩王的军事权力。此外还禁止二王相见、禁止宗室与勋贵联姻、禁止宗室出仕、禁止宗室来京朝觐奏事、禁止藩王私自出城以及废止藩王其它一些特权等。

不过虽然在政治、军事上对这些亲王打击力度比较大,但是在经济上对他们还是非常优待的。经常给予他们田庄一类的丰厚赏赐。根据《明实录》中田土赏赐记载不完全统计,湖广地区藩王田土数目约占万历六年湖广田土总额的二十分之一。万历时期,分封在河南的亲王的土地约占河南田地的十分之一还多,约是全国的百分之一。

明朝养猪记:悲催的明朝王爷,为何沦为了笼中豢养的“宠物”

土地

相当于皇帝通过主动赡养宗室的方式,消灭了宗室的威胁,换取了宗室的顺从。

一句话总结,衣食虽无忧,但自由诚可贵。

史载:“有明诸籓,分封而不锡土,列爵而不临民,食禄而不治事,且不可参合四民之业,并能世袭罔替。”

朱元璋定下的分封制,经过后代的演变,使得亲王们逐渐变成了被国家包养的“猪”,只要不犯事,国家出钱让你舒舒服服的活着。于是明朝亲王们以不能做官从政,被禁锢了人身自由等代价,为自己换来了国家的终身包养。看完这些,不知道还有人愿意回到明朝当王爷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