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強大腦》的主持人蔣昌建普通話那麼不標準,為什麼還一直是他主持?

美媽美拍



如果僅僅以普通話評價播音主持這個藝術門類太過狹隘。雖然普通話是基礎,或許播音上字正腔圓很重要,但是主持上風格氣場咖位也很重要。播音與主持藝術不是等價於普通話標準。此外呢,雖然廣電總局要求到播音員主持人必須持證上崗,而拿到資格證要求普通話必須過關,那麼問題來了,蔣教授普通話不過關,他是怎麼拿到證去主持的呢?答案是,他或許就沒有資格證。那你可能會問,江蘇衛視真厲害,沒有證也能讓他主持?這裡我可以跟你說,廣電的要求是必須持證上崗沒錯,但是是指主持人這個位置,萬一人家的頭銜和節目設置就不叫主持人呢?最強大腦怎麼個說法我不知道,但是我們可以換個例子,《國家寶藏》張國立說自己是國家寶藏第001號講解員,不是主持人啊!所以沒有證也OK 啊!這就是文字遊戲。再比如歡樂喜劇人的郭德綱,他也不是主持人,只是召集人,歡樂喜劇人的主持人是那個念廣告的女主持。雖然她是主持,但是隻負責念廣告和開頭結尾,中間都是郭德綱,你說這是套路,是文字遊戲,是的就是這樣。《我是歌手》和後來的《歌手》其實也和這個差不多。以前還有一種做法,主要針對有些成名已久的大咖主持人,他們原來在沒有持證上崗的時候就已經成名已久,能力也被肯定,這部分人裡就有何炅和汪涵謝娜或許也有蔣教授。但是他們沒有特權,規定下來後他們也得乖乖去考證才行。可是有些節目沒了他們就失去了靈魂,比如快本沒了何老師,天天向上沒了汪涵,所以廣電同時也規定,如果沒有證且主持的節目更換主持人會有重大影響,可以找一個具有資格證的主持人作為指導老師,保證節目不更換主持人正常運營,但該主持人要儘快考取資格證。這個是一種彈性的規定。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在國家嚴格執行持證上崗的規定後的一次資格證考試時,汪涵何炅杜海濤等名主持都扎堆去考證去了。所以蔣教授可能沒有證,但是依舊在主持崗位上。第三,在節目製作包裝上,主持人的選擇很重要,我認為最強大腦選擇蔣教授特別合適。他的形象氣質才華特別合適這個節目。他的普通話沒什麼大問題,平翹舌在我看來也是瑕不掩瑜。再說了這個節目看的也不是蔣教授的普通話。

綜藝匣子


為什麼這樣說呢? 下面我可以深刻的回答: 因為我從第二季開始一直在看!其實,剛開始我和你一樣,覺得讓蔣昌建這個“白髮大叔”來主持《最強大腦》,表示深刻不理解。說實話,他那普通話確實不行,還有就是那“來來來,來來來……”的口頭禪,有時是有點煩人。




連續看來了三季,到現在我還這麼認為。

但是,這不代表我喜歡他的節目和風格。而且,慢慢覺得好像沒有比他更合適的!


他竟然連續5季都是主持人!

其實任何事情,都有他存在的理由。你不喜歡,不代表他不優秀。也許,只是你沒有真正瞭解他 。我們應該放下情緒,理性的分析 :

1,首先,簡單瞭解下蔣昌建 : 1965年出生在福建廈門市,復旦大學博士,副教授,耶魯大學政治學博士後……93年率復旦大學參加“首屆國際大專辯論賽”,一舉成名,獲“最佳辯論員”!後來擔任過《楊瀾訪談錄》總策劃。48歲時(2013年)才開始擔任《最強大腦》主持人……

由此可以看出,這就是一個“學霸”啊,且“口才”了得!是大學教授,並非空無一物。他並非科班出身的主持人,是跨界的“學者型主持人”。



2,再說說《最強大腦》。口號是“讓科學流動起來”。它不是新聞類節目,也真人秀,更不是娛樂綜藝節目。而是科普睿智嚴謹的節目。



3,仔細解了《最強大腦》和蔣昌建後。你會發現他足於勝任主持人這一角色。理由如下 :

① 人無完人!他“普通話”的優劣,不能說明他沒有 “口才” ,最佳辯手稱號可不是白給的! 他的應變能力、邏輯思維能力也很強。蔣昌建的睿智、理性、冷靜、深刻、穩重、犀利、一針見血的特質,非常契合《最強大腦》節目的理念!

②從《最強大腦》的節目上看,蔣昌建也能合理的掌握節奏,偶爾的調侃帶動氣氛,不失風趣。用詞恰當,條理清晰,話不多卻直達要點。特別是節目中還會和外國選手PK,需要這樣一個人壓住全場。


③他在節目中總是一身 “學者” 打扮,一頭略白的頭髮,這種學者氣質,本身就代表著科學的嚴謹、睿智和儒雅。這才是科學,這才是《最強大腦》。



④至於對他“來來來,來來……”的口語的挑剔,只是我們雞蛋裡面挑骨頭罷了。真有那麼重要嗎? 在科學的世界裡,你只在乎顏值、口音等等這些。誰的錯?

作為一檔電視節目,當然會眾口難調。這也難免。

但是,當你看完了上面的分析,你還依然會認為建昌建是《最強大腦》最大的敗筆嗎?

誰比他更合適這節目? 帥氣的鹿晗? 幽默的郭德綱?白巖松?新聞聯播的康輝?TFboy?哈哈~~













我是山裡人,一個簡單純粹的人~~

歡迎點贊評論私信,【關注】我,感謝之至!


我們山裡人


蔣昌建作為一個學者,擔綱主持江蘇衛視的《最強大腦》這一科學節目,幾個賽季下來,人們的腦海中已經固化和接受了他那並不標準、甚至有些南腔北調,但不乏詼諧幽默的語言風格。

蔣昌建目前是復旦大學的副教授,一直在學術氛圍濃郁的大學裡擔當繁重的教學、科研任務。

蔣昌建之前的一舉成名,是一檔世界大學生辯論賽節目,作為三辯的他,語風機智,談吐健雅,邏輯思維恰當縝密,語言組織滴水不漏,他的出色表現,使之成為了當場的最佳辯手。

一晃多年,少年正青春的蔣昌建已經人到中年,並且已經在學術上取得了相應的成就,鬢邊耳畔也是銀絲浸染,有些許的滄桑變化,但談風依然,仍時刻閃耀著學者的宏闊之光。

本來在高等學府裡深埋案頭教卷的蔣昌建,突然出現在《最強大腦》的現場,使得這一節目中璀璨絢麗的科學元素光彩非凡,他和“叨叨魏”兩個人珠聯璧合,相得益彰,一唱一和為科學站腳助威,取得了驕人的收視率,成為當之無愧的熒屏保障。

但終歸是學者,人們雖然對他厚愛有加,卻開始懷疑節目組並不單純的收視目的,蔣昌建自然也就有些無辜躺槍的意味了。

其實,個人更看好他在央視四套外國留學生中文大賽上的主持風格,也更能體現出蔣昌建作為一名學者的機敏智慧形象和循循善誘風格,《最強大腦》只不過是他小試牛刀的一個例證,但也如此而已。


龍吟148119260



折騰不止生命不息


江蘇衛視的《最強大腦》節目在令人感慨原來人類大腦能夠被開發到如此地步的同時,也讓觀眾充分認識了年輕的DR魏以及此前毫無主持經驗的蔣昌建,雖然有人說蔣昌建的普通話講得不夠標準,但是個人認為由蔣昌建主持這個節目再合適不過了。

第一,觀眾普遍存在先入為主的觀念,這個節目從一開始就啟用了沒有主持經驗的蔣昌建,而蔣昌建也以風趣幽默而且睿智的主持風格為觀眾所喜愛,如果更換主持人未必能夠得到觀眾認可。

第二,蔣昌建的學識以及臨場反應能力明顯吊打專業出身的那些主持人。很多主持人都是播音專業畢業,或許他們普通話標準、學習能力很強,但是再怎麼學習也難以追趕上蔣昌建這樣知識淵博的學霸,畢竟《最強大腦》節目更需要對專業的解說而非單純的敘述,以普通主持人的知識儲備恐怕難以勝任。

有了以上兩點,《最強大腦》想更換主持人也要面臨一定風險,既然蔣昌建乾得很好也能繼續幹下去,幹嘛還要冒險更換他呢。

(LS)


捕魚小分隊


個人覺得

1、該主持人已經是節目的一個象徵了

因為一說起最強大腦,我立馬就想起蔣老師的一頭灰白頭髮和水哥。

另外的一個例子是湖南衛視的快樂家族。近年來杜海濤差評如潮,那麼為什麼湖南衛視一定要這個人上場呢?就是因為快樂家族已經是該檔節目的標配了,算是該節目的一個象徵了。

那麼相對於蔣老師的大腦也是這樣子。也許蔣老師的普通話不標準,但是他的形象已經是最強大腦的象徵,標配了。

2、本身能力能夠鎮場子。

蔣老師可是不折不扣的跨傳媒學術的學霸,本身主持經驗豐富,在《最強大腦》節目中,展現了其儒雅、睿智、有深度又不失激情的主持風格。

如果蔣老師本身沒有能力,我覺得也不可能一直待在這個節目裡面。

個人淺見,拋磚引玉

覺得可以,點贊一下,關注一下(⊙o⊙)…


談天說地故事會


不是蔣昌建主持的不好。而是十分鐘的比賽節目愣是要做成兩個小時的節目,編導組只能讓主持人拖時間,加話題。就連選手到準備去就位,都要主持人說一句:請聽我的口令,3-2-1,請選手就位。可笑至極。


觀聽說


中國有很多民族懂嗎?你是北方人嗎?南方人覺得北方人的口音真的很難聽,而且蔣老師說的話你聽不懂嗎??你糾結這個幹什麼,我覺得他吐字清晰,完全沒有問題,相反,很多北方口音舌頭卷的根本不知道在說什麼!


一本道長886


首先蔣老師他是福建人,而且又非新聞主持等專業出生,這就很難在普通話標準上要求他太高。

他當初涉足電視行業都是以專業人士或嘉賓評論員的身份,而他淵博的學識及在行業逐漸積累的知名度和流量上已非一般主持可以比擬。

因此繼續讓他主持最強大腦這檔節目,一是習以為常,二也是暇不掩瑜吧。


國國160690293


主持!只是一個工作!人不能十全!包括任何一個博學者!如果太絕對了那隻能是機器人!其實好多事不一定絕對!就象生態問題人類的太絕對量化!所以自然規律關健是自然而然!人為干預太多所以氣?變化異常了!在生命方面!現代人干預太多!所以老年失控了,心腦血管病異常變化生命健康危機了!平平淡淡才是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