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应该都熟悉《阿甘正传》这部电影,而它的主题曲也一样为大众所知。今天,我们就来讲讲这首歌曲的创作者鲍勃•迪伦。
一位唱着流行歌曲的歌手,竟然在2016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这真是令人难以想象!这也是诺贝尔文学奖史上第一次把奖项授予一个歌手。为什么一个歌手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呢?
瑞典文学院给出的理由是,鲍勃·迪伦在美国歌曲传统形式上,开创了诗歌传情达意的新表现手法。他的歌词可以脱离音乐的旋律,作为诗歌完全独立出来,具有诗歌的文学价值。
也就是说,鲍勃•迪伦不仅仅是一个歌手,还是一个诗人。事实上,他曾经说过:“我觉得自己是一个诗人,然后才是个音乐家。我活着像个诗人,死的时候也还是个诗人。”
鲍勃•迪伦的音乐风格最主要的是民谣摇滚风。他是民谣摇滚的开创者,并且赋予了民谣摇滚灵魂。民谣摇滚的出现影响了当时以致后来的欧美流行音乐,同时对美国民谣的表现形式也做出了重大贡献,给后来的很多音乐人思想上的启迪。
在创作题材方面,鲍勃•迪伦大部分歌曲都是取材于欧洲传统民谣、黑人布鲁斯以及美国的乡村音乐。他在诺贝尔文学奖演讲中提到,古典文学也是歌曲创作的灵感来源之一,例如《白鲸》《西线无战事》和《奥德赛》等。
他的歌曲最大的特点是创作自由度大,口头性和音乐性相结合,即兴感强。歌词寓意深刻,带有强烈的现实主义,神秘主义和民族传统色彩。
在他的歌词中经常能看到很多生活的小细节,随手翻开一首歌,都是生活的场景。他把这些写成了歌曲,让人们传唱。他曾在回忆录写到,你想要的歌曲源于生活。
你会发现,他的歌曲即便脱离了音乐的旋律,依旧给我们哲理上的启发。
艾伦•金斯堡曾经形容他的作品为“一串串灿烂夺目的意象。”他善于把各种意象写进诗里,有时候用嘲讽的手法,有时候又特别的悲伤。最重要的是他将自己的真实意图藏在层层的隐喻和模糊意象之中,让人看不懂猜不透,却又不得不被他的歌词所感染,所影响。
鲍勃•迪伦左手写着象征主义的诗意,将时代事件、场景作为隐喻,右手写着动人的旋律和歌曲,赋予摇滚音乐以灵魂,给人以力量和激情。
他将音乐的内容和注意力跳出原来抗议歌曲的狭隘圈子,转变思想上的认知,专注于关注自我和内在感受。他在音乐中不断自省、不断追问、不断反思、不断找寻真实内心每一刻的改变。
鲍勃•迪伦能够获得如此突出的贡献,主要是来源他独特的个人品质。他从不追求领先,也不在乎快慢,无所谓过不过气,也无所谓落不落后了。
他走的,始终是自己开的那条路。他一生始终在音乐创造的道路上保持前行,从未停止过。他从不在乎他人的眼光和评价,坚持做真正的自己,敢于打破常规,不断颠覆音乐,颠覆自己的极限,引领民心,改造世界。
正是他这份对音乐的喜爱,专注、执着、坚持、敢于创新的个人品质,让他最终在音乐创造的道路上获得最高的荣誉。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就是最好的证明。无论何时,他的歌曲都能带给我们力量和激情,让我们在生活中有勇气敢于自身、追问和反思。
閱讀更多 有書共讀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