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绍前期那么厉害,到底是靠谁呢?它有五虎将吗?

小昊天542


我是鸡汤,我来答!

袁绍在吞并韩馥后,拥有天下最强的武将集体和谋士集团!可惜,最强的武将没有出现在后来与曹操的争霸战争中。而谋士群体中,郭嘉、荀彧在后来的争霸战争中,反而出现在了曹操阵营中。

后来曹操最优秀的谋士,郭嘉、荀彧,早期都在袁绍阵营

由于四世三公的出身(袁绍比袁术人望还是高得多),门生故吏遍天下,并曾经担任天下诸侯的盟主。早期的袁绍最被人看好,是群雄中人才最多的。就连曹操这样的英雄,早期都仰仗袁绍的庇护!

曹操、刘表这些远方的盟友先不说了。就说袁绍早期的人才库吧:

先说袁绍的五虎将,袁绍手下拥有大家后来都知道的“河北四庭柱”,颜良文丑张合高览,可是,这四位在早期都要往后靠,袁绍早期最仰仗的,是鞠义!如果要评五虎上将的话,鞠义是当仁不让的首位!

什么河北四廷柱?我才是如假包换的河北第一名将!

鞠义,我认为可能是汉末群雄争霸早期最优秀的军事将领了。他是西凉人,后来又来到了幽州前线发展,可以说,当时西凉和幽州是当时战争经验最丰富的地区,鞠义把两个地方的经验都整合起来,可称为早期最强的将领!

袁绍早期,最大的威胁是北方的公孙瓒。东汉的精锐骑兵,主要出自两个地方,西凉和幽州。由于西凉过于混乱,坐拥幽州的公孙瓒,拥有的兵源是当时最好的。200多年前的刘秀,正是仰仗着幽州的渔阳突骑横扫天下的!公孙瓒以此兵源为基础,还打造了白马义从,这算是早期最强悍的力量之一了。他在对外战争中,可以把乌桓、鲜卑打得苦不堪言。

公孙瓒的白马义从,是早期最嚣张的骑兵力量。

如此强大的公孙瓒,在界桥大战中,遇到了克星——鞠义所率领的大戟士。这一战,堪称是中国古代史上,步兵克制骑兵的经典之战。面对骑兵的突击,鞠义令八百步兵持盾伏地,安静从容。等到骑兵靠近,突然喊声大起,射弩投戟,飞身冲出。连杀公孙瓒军数千人,一举击垮了横行天下的公孙瓒军!

大戟士在界桥之战中的表现,看成古代战争中以步制骑的典范。

界桥之战,是袁绍早期的重要胜利,自此,袁绍军摆脱了公孙瓒军骑兵的心理阴影。

早期袁绍帐下最强悍的两支精锐,“先登死士"和"大戟士\


喝下这口历史的鸡汤


袁绍前期厉害是因为基础好,有着四世三公的家世,这让他的起点就比很多人要高。而且他又有还诛灭宦官、反对董卓残暴的义举,这让他慢慢积累了不小的声望。

因为这些,所以在讨伐董卓时众人才会推举他做盟主。也因为这些,他逐渐壮大,在后来成为雄踞北方的霸主。

因此他靠的是谁?他靠的是显赫的家世与自己早期贯彻正义积累的声望。

但有了这些,还是得靠人去贯彻,毕竟事业不是一个人就能打下的,那他靠的是谁呢?

首先他靠的谋士逢纪,在讨伐董卓之后,袁绍急需一个立足之地安生发展,在他踌躇不定之时,是逢纪告诉他应该把目标放在冀州之上,并分析了冀州之主韩馥无用、暗弱,声明了冀州可以拿下的可能性,建议采取与公孙瓒联手方式打击韩馥。而韩馥面对袁绍的压力最终选择了妥协,让出了冀州,袁绍轻轻松松当上了冀州之主。

接着是他最该感谢的一人,那就是麹义,这个从韩馥那里投降过来的大将。

当时公孙瓒与袁绍交恶后,袁绍在早期被公孙瓒打的毫无还手之力,白马义从几乎所向披靡,冀州各郡县望风而降。

袁绍无奈只好亲自率军出战,两军交战于界桥,在此战中麹义以八百精兵为先锋,公孙瓒因麹义兵少而轻敌,直接派白马义从冲击,被麹义用埋伏好的盾兵与弓弩手打败,麹义乘胜追击,一度曾杀到到公孙瓒的驻营地,取得了界桥之战的胜利,此战后袁绍阻止了公孙瓒的南侵,得以保存自身,并且挫其锐气。

之后在公元195年,公孙瓒杀刘虞,引得其部下不满,公孙瓒受到诸方讨伐,袁绍乘机派麹义进攻公孙瓒,公孙瓒一路败退,被麹义困在了易京,最后在绝望之际自焚。消灭公孙瓒后,袁绍乘机拿下幽州,实力再次提升。

不过这个给袁绍立下大功的麹义,他的结局似乎不太好,因自恃立下大功,最终被袁绍斩杀了。

拿下冀州,消灭公孙瓒后,剩下的则不足为虑,慢慢被袁绍吞并,袁绍成为北方最大的割据势力。

接着,袁绍是没有五虎将的,但他有四庭柱,即颜良、文丑、张郃、高览四人。这四人在袁绍平定冀州、攻灭公孙瓒的多场战役中也立下了不少功劳,只不过不如逢纪与麹义功劳大。

袁绍虽然是没有五虎将,但如果强凑还是可以凑起的,毕竟不算麹义,还有四庭柱加淳于琼、朱灵等名将。


夏目历史君


袁绍虽然没有五虎将,但是却有大名鼎鼎的“河北四庭柱”,除此还有八大谋士,四大能臣。是真正的一文武齐备,兵精粮足。只可惜一手好牌反被别人“春天”。

荀彧评价袁绍:“绍,布衣之雄耳,能聚人而不能用。”真是恰到好处。



四世三公

袁绍出身东汉名门“汝南袁氏”,自袁绍曾祖父起,袁氏四代有五人位居三公,他自己也居三公之上,其家族也因此有“四世三公”之称。袁绍早年任中军校尉、司隶校尉,曾指挥诛杀宦官。又敢于同董卓对立,被推举为关东联军首领。

可以说在早期积累政治资本时期,袁绍占尽先机,因此也吸引了大批追随者,其中还包括荀彧、郭嘉等后来的曹魏名臣。原因有二∶一是华北地区多名士,二是氏族之间的合作与投机。

秦汉以来人才选拔制度均为“察举制”,是经过地方官员、贵族举荐,参加统一考核,最终任用的一种用人制度。其关键环节在于举荐,经过几百年的经营,人才推荐和选拔已经牢牢掌控在世家贵族手中。尤其是河南河北地区,世族林立、人才井喷。比如颍川荀氏、陈氏,汝南袁氏,河内司马氏,弘农杨氏等等。

所谓良禽择木而栖,很多人出身氏族自诩名士,自然要找一个容得下自己的舞台,而此时同样出身贵胄、名望颇高、实力雄厚的袁绍自然就进入了大家的视野。

八大谋士

袁绍手下有八大谋士,分别是田丰、沮授、审配、许攸、逢纪、郭图、辛评、辛毗。其中田丰、沮授、审配和许攸等人在官渡之战中都有建树,有的能够准确分析局势,有的能够正确制定战术,如果正确选择,曹操恐怕很难取胜,然而多数建议袁绍都没有采纳,反而是逢纪陷害田丰,郭图逼反张郃、高览等奸计全部得逞。

可见谋士不在多,计谋不在准,主公的决断才最重要。最后八大谋士中,除辛毗归降,其余七位全部惨死。

四庭柱

袁绍手下多有勇武之将,其中以颜良文丑名气最大,张郃高览次之,四人合成“河北四庭柱”,在袁绍手下战功赫赫,勇武非常。

不过颜良文丑虽然武艺高超,但都是匹夫之勇,先后被曹操斩杀;张郃高览倒是有勇有谋,却不慎被郭图算计,无奈归降曹操,后来在曹营中都能够独当一面。



四大能臣

除了猛将谋士,袁绍手下还有一众处理内政的能臣,包括荀谌、王修、陈琳和崔琰,都是当代名士,其中荀谌是荀彧的兄长,崔琰是曹操的发小,陈琳曾经写檄文把曹操骂的死去活来,王修冒死为袁谭收尸。

后来除了荀谌不知所踪,其余三人都被曹操委以重任。

这些只是上的了台面的文臣武将,其余称得上名士干臣的更是不计其数,袁绍实力之雄厚不可估量,只可惜德不配位,一片大好形式付诸东流。



尹禾


袁绍可是东汉帝国的实际掘墓人,东汉末年的大乱世,皆因袁绍而起。

东汉近两百年政权,由外戚、宦官、士族三大势力支撑着皇权,维持政权的平衡,到了袁绍所在的东汉末年,外戚大将军何进掌权。

是谁向何进建议杀尽宦官,征召外军入朝?是袁绍。

是谁希望外戚势力与宦官势力大并拼,而坐收渔翁之利?是袁绍。

是谁希望摧毁支撑东汉政权的外戚与宦官两大势力并重建政治秩序?是袁绍。



袁绍想干什么?

袁绍想消灭外戚势力与宦官势力,让士族势力登上政治舞台,掌握朝政,控制国家。因为袁绍自身就出于汝南袁家这样的士家大族。士族早在光武帝刘秀开启东汉王朝时,就因支持刘秀一起打天下,那个时候叫地主豪强,到刘秀统一天下后,这些地主豪强更加得势,只不过在光武帝、汉明帝、汉章帝、汉和帝时期,处于受打压的状态,但一直在暗中发展。

在东汉后期外戚与宦官轮流执政的时候,士族反而倍受冷落,沦为陪衬,但士族实力越来越强,垄断人才、舆论、经济,而政治地位却严重不匹配,于是士族集团在东汉末年,决定联合夺权,而袁绍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袁绍所干的事,不过为了士族这一阶层的政治利益而已。



可让袁绍没想到的是,征召来的董卓居然不听从命令,董卓可是袁氏门生,那个时代的门生,可是有相当重要的意义,一日为生,终生为父,门生故吏遍天下,那可是相当了不得的成就,而正是董卓作乱,让袁绍功败垂成。

不过没关系,袁绍振臂一呼,不到十年时间,就收伏了北方四州,袁绍这么历害,靠的到底是什么呢?



就是士族。

袁绍是士族阶级的杰出代表,建议何进诛杀宦官、召外军进京,都是以袁绍为代表的士族共同利益,袁绍准备开启士族政治的黄金期,让士族真正在政治上大有作为,因而得到当时天下大部分士族的支持,袁绍能发展这么快,完全是士族在背后支持。

袁绍手下主要有汝颖系和北方系两大士族势力,汝颖系代表人物有:郭图、逢纪、辛评、荀谌、许攸、辛毗。北方系代表人物有:沮授、审配、崔琰、田丰。



而且袁绍手下人才济济,武将也有不少:

1、麴义:麴义是袁绍早期数一数二的大将,作战勇猛,比所谓的河北四将表现还要强,在击败公孙瓒的战争中立下大功,但因为持功自傲,被袁绍所杀。

2、张郃:河北四将之一,从张郃投降曹操后表现来看,张郃绝对算的上一员猛将。

3、颜良:河北四将之首,勇冠三军,在白马之战中被关羽斩杀。



4、文丑:河北四将之一,袁绍手下名将,随袁绍击败公孙瓒,在延津之战中被杀。

5、高览:河北四将之一,袁绍手下名将,后投降曹操。

6、淳于琼:来头不小,最早是西园八校尉之一的右校尉,当时的袁绍是西园八校尉之一的中军校尉,之后随袁绍征战河北,是袁绍手下地位最高的武将之一,在官渡之战曹操烧乌巢的战斗中被杀。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


电视荧幕中呈现的三国中,袁绍似乎一出场就带有各种光环一般,振臂一呼,各路诸侯云集,可是我们大多数观众却不知道为什么袁绍就会被各路诸侯推崇?为什么在那个年代能有令人臣服的威信和强大的实力?


袁绍出身名门望族,袁氏四代人有五人官居三公,父亲袁逢、叔父袁隗、伯父袁成分别担任司空、司徒、左中郎将。而袁绍自己也是位居三公,自秦汉以来,人才的征用都是采用“察举制”,从最初的当地有名望的的人推选,后来这些人都到这些名门世家做了门人,渐渐到后来推举的人才就完全控制在这些名门世家手中,而袁氏四世三公,在名门中更是声名远扬,所以袁绍在当时的号召力非同凡响。

可是仅靠影响力还不足以召集天下有才之人前来投奔,这需要一个契机。恰逢东汉末年,宦官专政,以赵忠、张让等人为代表的宦官疯狂迫害士大夫和太学生为首的“党人”,这些党人人人自危,纷纷隐居起来。但是这个契机的关键点来了,黄巾起义的爆发迫使东汉朝廷停止迫害党人,将党人大赦于天下,正亦如: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这些党人门纷纷想一展宏图。又听闻当时任中军校尉的袁本初敢诛杀宦官,再加上袁氏本名门望族,天下才德兼备之人纷至沓来。黄巾起义之前袁绍便与张邈、许攸私交甚好,在此之后更是得大批有才之人鼎力相助!从此袁本初开始飞黄腾达,可以说在会盟讨董到官渡之战这十五年之间是袁绍的巅峰时期。



另外虽然袁绍手下没有五虎将才,但是有着后来史学家追封的“河北四庭柱”猛将之称的颜良,文丑,高览,张郃。这四人为袁绍打赢了大大小小的战役五十余场,其中最有名的便是与公孙瓒的白马之战,此役之后,奠定了袁绍在北方的统治地位,这一地位直到十几年后的官渡之战才被打破,不要小看这四人,颜良文丑武艺高超,高览张郃有勇有谋,有史学家这样说过:单论武力,或许不及五虎将,但一定在刘备三兄弟之上!从这个评价就可以看出当时这四人在袁绍对外战场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再加上袁绍当时手下有着荀彧、许攸、逢纪等几大谋士,为袁本初的发展出谋划策、献策献计。可惜袁绍此人妒贤嫉能,在许多关键的时刻并未完全采取谋士的意见,在众多人为他打拼创下的繁盛给他带来了一种错觉,他觉得自己这完全是自己见解独到,没错,他毫不害羞地揽功。于是不听进言,逼走众多谋士,颜良被关羽斩杀、文丑被曹操设伏所杀、高览张郃被曹操设计被逼叛变……自以为是的袁绍在众叛亲离之下却仍浑然不知,直到官渡之战后才被一盆冷水泼醒,可是这时才清醒的他已经一无所有。

时势造就了袁绍袁本初,可是本初并没有成为英雄,论条件,配置可以说他是当时的最顶配,可是一手好牌却被别人翻了盘,灭袁绍者非曹也,本初也!


篱上青


三国前期董卓死后,最强的势力就是袁绍了,就连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在实力上也与他相去甚远。假若当时的曹操拥有和袁绍差不多的实力,或许后来三足鼎立的局面就不复存在了。

但历史没有如果,接下来就讲讲袁绍强大力量的来源。 袁绍和曹操一比就是个草包,虽说他也有着不小的才能,但他缺点却也是十分多,他不会用人,嫉妒心强,刚愎自用,附庸风雅,优柔寡断。虽不说是一无是处吧,但也差不多了,但为何就这样一个差劲的领导人却拥有着如此庞大的军事力量呢。他当然靠的不是自身的力量,他靠的是父辈的力量。


袁绍出身“汝南袁氏”,东汉末年的名门,自袁绍曾祖父开始,袁氏四代有五人位居三公,人称四世三公,这样显赫的身份背景,袁绍当然走到哪身上都镀了一层金漆了。

从讨伐董卓就能看到,讨伐董卓时,关东联军那么多诸侯,那么多集团首领,偏偏选了袁绍当联军总司令,一是袁绍本身就有不小的实力,拥有军权,再一点就是袁绍的身份名正言顺,出身高贵,要知道,古代的人对于出身是十分看重的,不然刘备一个一穷二白的小子凭什么有人愿意陪他闹呢,还不是他的汉室宗亲的身份足够唬人,再加上他自身的口才和能力。


袁绍的身份给了他非常大的帮助,他凭借着父辈的关系,年纪轻轻就当上了中军校尉、司隶校尉。这就给他奠定了政治基础和军事基础,再加上他的家庭四世三公,家庭的富有程度也是可想而知,在东汉末年那个乱世,又有钱又有权,自然就会有很多人过来投奔,袁绍的实力自然强大。

对于袁绍手下五虎将的说法,这也是有的,我想袁绍手下的五虎将应该是颜良、文丑、张郃、高览、淳于琼这五个人了吧。这五个人都是强力战将,颜良、文丑更为人熟知的是,他们被关羽击杀,但这更多的是《三国演义》为了追捧关羽而对颜良、文丑的丑化,其实这两个人的实力一点也不弱,而张郃投降曹操后在曹操处也是大放异彩,能力不凡,而高览在官渡之战中曾于徐晃、许褚交战而不败,也可以看出他的能力了,至于淳于琼,从袁绍让他防守乌巢这么重要的地方就能看出他的能力了,否则袁绍不可能对他这么信任。


所以总的来说,袁绍有一定的能力,但他力量的来源还是他的家族势力,没有了他的家族他或许和曹操对垒的资格都没有了吧。


夜深闲话


小小小百科全书观点!

首先可以很明确的一点是,三国时期刘备阵营中并没有什么“五虎上将”这么一说。五虎将指的就是跟随刘备建立蜀汉政权的五位将军。分别是关羽、张飞、马超、黄忠、赵云。但是刘备或者蜀汉阵营并没有给他们定什么“五虎将”的名头。而陈寿在记载《三国志》的时候把五人合并在一起并且为之列传,也就是《三国志.蜀书.关长马黄赵传》。但是陈寿也并没有提出什么五虎将的概念。“五虎将”这个概念是后世给这五人冠上的名头。具体从哪个时期人们开始叫五人为五虎将这个无据可查。但历史上并无五虎将的记载。


袁绍之所以在东汉末年混乱初期诸侯中势力做到最庞大的主要原因就是袁绍的家世。当时各地都起兵讨伐董卓。而袁绍是当时最具有影响力和号召力的。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的家世。袁氏乃是汉朝大家族,四世三公门生故久遍布天下。袁绍要起兵讨伐董卓自然袁家的势力会大力支持。再加上袁家乃是豪门大族自然也不会缺少钱财。有钱有势袁绍的势力发展自然是一日千里了。而且我们可以回过头来看一下。东汉末年各地割据的诸侯。除了刘备之外,哪路诸侯不是世家大族子弟。每个人背后都有世家的支持。就连曹操这个重用寒门的诸侯在起兵之初不也是借助曹家和夏侯家的势力才开始的吗?


东汉末年想要起兵割据一方,家世排第一位,其次就是钱财。这两样缺一不可。当时徐州富商糜家和河北富商甄家都是大商人家财万贯。但是社会地位太低。他们只能依附诸侯而没可能自己称霸。就是因为当时商人社会地位低贱,没有影响力没有号召力。而刘备之所以能成事除了刘备这个人能审时度势之外,最重要的就是他汉室宗亲的名分。要不然刘备早就凉了。

袁绍的家世让袁绍在诸侯之中抢占了先机。而且在诸侯会盟讨伐董卓的时候,袁绍还凭借着自己的家世占据了盟主的宝座。这就更加使得袁绍势力如日中天了。后来讨伐董卓失败诸侯各自为了利益开始争夺地盘。而袁绍趁势夺取了韩馥的冀州。后来又先后吞并了青州和并州。最后击败了幽州大敌公孙瓒。



此时的袁绍一统北方地区达到了事业的顶峰。当时袁绍兵多将广统兵百万,嚣张的不可一世。在袁绍统一北方的第二年袁绍开始讨伐曹操。最终在官渡被曹操以弱胜强打的大败而归。后来由于袁绍大败内部不稳,袁绍开始疲于奔命平息叛乱。最后病死冀州。而袁绍的成果也全部都便宜了曹操。曹操也因为击败了袁绍之后一统北方成为了势力最庞大的诸侯。

感谢阅读。喜欢的朋友请关注转发支持一下。欢迎大家留言探讨发表自己的看法。


小小小百科全书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诸侯争霸,彼时先有天下三分,后是三家归晋,在那个乱世中笑到最后的人,是并非诸侯的司马懿。在此之前,最为成功的人,则是一统了江北,并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而再往前,一家独大的人则是袁绍,毕竟在孙曹刘刚刚崭露头角之时,他便一统了河北四州。熟读汉末三国史,我们不难得知,诸侯纷立之时,刘备麾下有五虎上将,曹操帐下有五子良将、八虎骑,孙权则有江东十二虎臣。那么袁绍能够取得这样大的成就,是否有悍将相辅呢?

  答案是有的,袁绍麾下曾有五员大将,能力不输刘备的五虎将,也不逊色于曹操五子良将,可是他们之中,大多数人都未能大放异彩,而且结局一人比一人惨。他们分别是谁呢?我们一起来了盘点一下。

  五、下落不明的高览

  高览,又名高奂,与颜良、文丑、张郃并称河间四将,张国良的《三国志评话》中,他则与其他三人一起被誉为“河北四庭柱”。因为史料的缺失,他的战绩几乎没有记载,不过既然他能与其他三人并列,其能力应该不弱。官渡之战时,曹操率军奇袭乌巢,他与张郃奉郭图之命攻打曹操的大营。因为郭图之计不合情理,他们并没有完成任务。这个时候郭图不但没有反思自己,反而诬告张郃和高览,说他们不尽力。于是“高览等忿惧,遂焚攻具,率众降于曹操。”与他一起投降曹操的张郃,得到了曹操的重用,被曹操比作“微子去殷,韩信归汉”,他却从此在史料中失去了踪影。

  四、死于袁绍之手的麴义

  麴义,原本是冀州韩馥的麾下,后来选择了背叛,并与袁绍一起攻打韩馥,最终成为了袁绍阵营的一员。此人出身西凉地区,手下有一支唤作“先登死士”的精锐。当初袁绍与公孙瓒战于界桥之时,他仅率八百部曲大败公孙瓒军,并全歼了同样是精锐的白马义从,公孙瓒麾下的大将严纲也被他斩于阵前,这些事迹都记载在《英雄记》中。可是这样一位能力颇为卓越的大将,最终却死在了袁绍自己手中。《英雄记》称:“麴义后恃功而骄恣,绍乃杀之。”《后汉书》中则记载道:“麴义自恃有功,骄纵不轨,绍乃杀之,而并其众。”通过这些记载,我们不难得知,麴义不管有没有意图造反,他的死都可以称得上咎由自取,不值得唏嘘。

  三、成为政治斗争牺牲品的张郃

  张郃虽然是曹操麾下的五子良将之一,但他投奔曹操之前,却是袁强手下的大将,只不过为袁绍效命时,他没有什么出彩的表现罢了。所以若要讨论他的实力,我们只能以他在曹操帐下时的表现为依据--汉中争夺战时,主将夏侯渊被斩杀后,他代其统率大军,让刘备忌惮不已;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他大败马谡于街亭,迫得诸葛亮回军;同样是北伐战争,因为他用兵巧变,善于利用地形,“自诸葛亮皆惮之”。可是在蜀汉第四次北伐之时,诸葛亮退兵而去,他认为有埋伏,司马懿却为了铲除曹魏忠义之士,非要让他去追击,结果导致他中箭身亡。

  《三国志》注引《魏略》曰:“亮军退,司马宣王使郃追之,郃曰:‘军法,围城必开出路,归军勿追。’宣王不听。郃不得已,遂进。蜀军乘高布伏,弓弩乱发,矢中郃髀。”

  二、死于乱军之中的文丑

  文丑是袁绍麾下数一数二的大将,孔融曾道:“颜良、文丑勇冠三军”。能够成为最大割据军阀手下最顶尖的将领之一,并得到孔融等人的认可,可见其能。可是史料仅有的记载中,他仅出场过一次,而且结局非常凄惨。官渡之战爆发的时候,他率兵前去攻打曹操,原本他的骑兵实力与数量远胜曹操,击败曹军的希望极大。可是曹操命人在路上丢弃了很多粮草辎重,他的军队便开始哄抢财物,忘了破敌之事。曹操趁势杀回,不但将其击败,还让他死在了乱军之中。一代将星,就这样憋屈的死在了乱刀之下,也可谓凄惨。

  一、被于万军之中取走首级的颜良

  袁绍麾下与文丑齐名的另一顶尖将领,正是颜良。时人对他的武艺非常认可,不但孔融曾言他勇冠三军,沮授和荀彧也认为他骁勇善战。可是他与文丑一样,刚刚出场便战死沙场了。比文丑更为悲惨的是,他被人于万军之中取走了首级,而且毫无反抗之力。《三国志·关羽传》记载:“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刺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一个以骁勇著称的人,在战场上遇上敌人,还不及反抗便已身首异处,这次第,怎一个“惨”字了得?

  通篇分析之后,我们不得不承认,袁绍麾下的这五员虎将,个个实力不弱于蜀汉五虎,或曹魏五子良将,然而他们却个个结局凄惨,而且除了张郃和麴义外,大都没能在历史上,留下属于自己的辉煌,实在令人唏嘘。


图说三国


汝南袁家,四世三公

袁绍的发迹完全来自于士族社会统治的弊端,在东汉时期,袁绍的家庭出身可谓一个超级官二代,被称为四世三公。而士族社会把当官的权力完全集中在了一些名门望族之手,袁绍祖上有着如此深厚的背景,他在东汉末年不想发迹都难。



袁绍还有个堂弟叫做袁术,这袁术乃是嫡出,而袁绍是小妾所生,但是尽管如此,袁绍依然取得了很高的地位。我们也可以这样理解,做为袁家子弟,在汉帝被董卓挟持后,袁绍以兴复汉室为名,以汝南袁家四世三公为背景,在这种情况下,投奔他的人是络绎不绝,有谋士,有武将,要钱有钱,要兵有兵,这是他前期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



而曹操显然把四世三公之袁本初从来没有放在眼里,纵然他有如此显赫的地位,但曹操笑称他为“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亡命”。确实,有着如此背景和实力的袁绍最终被弱小的曹操打的是一败涂地,这就不得不说曹操的强大了。



至于袁绍手下的五虎将倒是没有,其手下两员比较猛的战将就颜良文丑,在三国演义中写的都是被关二爷所杀,但是真实的历史上这颜良文丑绝对不是关二爷能秒杀掉的角色。但是这袁本初确实在那个时代占尽天时地利人和,本来是最有机会成就一番事业的人物,反而失败,能力确实一般。


绝笔历史


启明先锋,很高兴为你解答。

袁绍年轻的时候,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年,而且是一位帅哥,又礼贤下士,当时的年轻人归附他的有很多。

当然最主要的还是他的家庭,袁绍的家族非常强大,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布天下,袁绍的太祖父袁安当过宰相,袁安的儿子袁敞当过最高监察长,袁安的孙儿袁汤当过太尉,袁汤的儿子袁逢又当过最高监察长,袁汤的幼子袁槐当过宰相,袁氏家族,身世烜赫,有百年之久。

所以,袁绍依靠祖宗余荫,被推为18路诸侯的盟主,但是当时他还是地盘比较小,他的渤海郡的太守,兵不精粮不足。袁绍用诈,取得冀州,然后再吞并公孙赞得到幽州,力量才逐渐强大起来。


袁绍大将有颜良文丑,也是万人敌,可比五虎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