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韜志略|F-35首現“肩並肩”軍演,美菲軍事合作升溫?

熱點新聞:近日,美國和菲律賓兩國軍隊在菲律賓呂宋島和巴拉望島等地舉行了為期兩週的“肩並肩”聯合軍事演習,旨在加強兩國海軍之間的協同作戰能力,主要關注海上安全和兩棲作戰能力,演習內容包括兩棲作戰、城市作戰、航空作戰和反恐應對等。其中,美軍“大黃蜂”號兩棲攻擊艦首現演習現場,成為本次演習的最大亮點。

點評:“肩並肩”聯合演習是美國實施在亞太地區戰略影響力的一個重要演習,也是美菲之間最大規模的軍事演習。近年來,隨著美國所謂“印太”戰略的不斷深化,美國頻繁舉行雙邊和多邊軍演,不斷根據自己需要塑造和拓展“合作伙伴關係”。由於菲律賓在亞太地區具有獨特的地緣戰略地位,是美國推行所謂“印太”戰略的關鍵支點國家,美國希望借演習之名,把菲律賓打造成東南亞地區的軍力投送平臺和推動所謂“印太”戰略深化的“馬前卒”。由於歷史原因和實力差距,美菲防務關係具有不對稱和不平等特點,而且近年來兩國領導人互懟不斷,貌合神離,因此聯合演習的象徵意義大於實質意義。

兵韬志略|F-35首现“肩并肩”军演,美菲军事合作升温?

肩並肩”是美菲之間最大規模的軍事演習。

兩棲艦搭載F-35B首次亮相“肩並肩”

“肩並肩”演習是由美參謀長聯席會議指導,太平洋總部協調,太平洋艦隊司令部和菲律賓武裝部隊司令部具體組織實施的聯合軍事演習。隨著國際形勢的不斷變化,美菲每年舉行“肩並肩”演習的規模和內容都有所不同。對於此次軍演來說,最大的亮點是美國首次派出了一艘搭載10餘架F-35B“閃電”Ⅱ型隱身戰機的“黃蜂”號兩棲攻擊艦,這也是該型艦艇首次搭載了這麼多數量的隱形戰鬥機參加多邊軍演,顯示出美軍海外作戰模式正在發生新的變化。

近年來,為了應對 “強度較低、對陸地投送武力為主”的新海上作戰型態,美軍一直在探索使用以兩棲登陸艦艇為核心來組建“遠征打擊群”替代航母打擊群,此次演習無疑就是一次絕好的實踐嘗試。“黃蜂”級兩棲攻擊艦是一款美海軍為取代上世紀90年代退役的“硫磺島”級兩棲攻擊艦而發展的多用途艦艇,現已成為美海軍兩棲登陸作戰的核心力量。“黃蜂”號的尺寸相當於一艘中型航母,配有直通式航空母艦式飛行甲板,在突擊模式下,能搭載至少40架艦載機,包括AH-1Z“蝰蛇”攻擊直升機、UH-1Y“毒液”運輸直升機和MV-22“魚鷹”傾轉旋翼運輸機等。除了以直升機進行垂直包圍作戰外,“黃蜂”號還能搭載20-25架AV-8B垂直起降戰機與4-6架SH-60B反潛直升機 ,當作輕型航空母艦來使用。目前,美軍正在使用F-35B取代AV-8B,由於前者具有更強的短距滑跑起飛和垂直起降能力,所搭載的航空武力甚至已經超過大部分國家所擁有的短距起降航空母艦,足以應對一場低強度區域性衝突所需的火力支援與垂直輸送需求,因此可有效滿足美國海軍將兩棲攻擊艦“搖身一變”成為輕型航母的願望。

從戰鬥力配置來看,目前美軍每個兩棲攻擊艦打擊群由一艘“黃蜂”級兩棲攻擊艦為核心,搭配兩艘船塢運輸艦或船塢登陸艦,外加護航的一艘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一艘伯克級驅逐艦、一艘佩裡級護衛艦以及一艘攻擊核潛艇。該打擊群憑藉著黃蜂級以及兩艘所屬兩棲艦艇所搭載的各式直升機隊與登陸載具,可將所攜帶的部隊以最快速度送上陸地,並藉由“黃蜂”級優越的指管通情能力以及艦載戰機和攻擊直升機提供的火力支援這場軍事行動。可以預測,在未來的遠程作戰中,美國海軍不一定要動用龐大的航空母艦戰鬥群,靠兩棲攻擊艦打擊群也能有效完成大部分的海外武力投送行動。

兵韬志略|F-35首现“肩并肩”军演,美菲军事合作升温?

“肩並肩”2018演習菲律賓派出的兵力降至5000人。

新戰略深化實施的關鍵支點

自美國2018年5月將“太平洋司令部”正式更名為“印度洋-太平洋司令部”後,特朗普政府推出的所謂“印太”戰略正在走出概念提出階段,進入機制建設和能力擴充階段。美國認為,隨著俄羅斯等國不斷擴大亞太地區的存在,而美國海軍的艦隊規模增長較慢,預計到2025年美海軍將失去規模優勢,這將對美國在該地區的利益構成挑戰。為此,美國必須要加強與地區關鍵支點國家的合作。

美菲有著長期的軍事合作歷史。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雙方就曾舉行過聯合軍演。20世紀50年代初,美菲締結《共同防禦條約》,有效期無限,這給了美軍在菲律賓駐軍提供了充足的理由。美國可以利用條約,打著“保護菲律賓”的幌子,對菲律賓內政、軍事進行干預,成為美國控制菲律賓的一種工具。美菲舉行“肩並肩”演習的最大軍事意義,就在於美國看中了菲律賓的獨特地理位置,時刻準備將菲律賓作為地區介入的跳板。

但是,在當前國際形勢下,美菲防務關係中的權利義務存在嚴重不平等,從而導致菲律賓國內不滿情緒上漲,特別是一直作為菲國內主要親美利益集團的軍方,在看到美國針對南海的攪局行為給菲律賓周邊安全環境帶來越來越不利的影響後,對美國的態度已經開始發生重大轉變。據外媒報道,菲律賓國防部長洛倫扎納近日宣稱,於60多年前締結的《美菲共同防禦條約》已經時過境遷,不合時宜,在該軍事條約框架下,美國隨時會將菲律賓綁上戰車,從而損害菲律賓的主權和國家利益,因此指示國防部重新審查該條約,一旦發現該條約與菲律賓的國家利益不符,就有可能廢除該條約。

從後果來看,《美菲共同防禦條約》作為美菲同盟關係的主體結構,一旦被廢除,就標誌著兩國同盟關係結束,這不僅意味著美國對菲律賓的控制的結束,更意味著美國將徹底失去這一“亞太地區的橋頭堡”。此外,由於美國還和世界上許多國家簽訂了類似於《美菲共同防禦條約》的條約,隨著特朗普政府“美國優先”政策不斷撕裂與亞太盟友的傳統精神紐帶,一旦《菲美共同防禦條約》被廢除,無疑是推倒了這串多米諾骨牌中的第一張牌,不僅會使美國的所謂“印太”戰略遭到重創,同時也會對美國的全球同盟體系帶來嚴重負面效應,將形成一個災難性的結果。

為此,美國近期開始積極改善與菲律賓的關係。此前不久,特朗普宣稱,在軍事方面,菲律賓是最具戰略性的位置,是黃金地段,也是美國戰略的重要支點,美國要在地區立足,菲律賓是必須重視和關注的國家,頻頻向菲律賓拋出“橄欖枝”。此次派出“黃蜂”號兩棲登陸艦參加“肩並肩”演習,實際也是表現出了美國對菲律賓的高度重視,也是對美菲之前緊張關係的一種彌補,而等到美菲關係穩定後,美軍可能派駐更多的官兵來到菲律賓的輪轉基地,也可能進一步聯合建設更先進的軍事設置。同時,從2018年開始, “肩並肩”聯合軍演還將作為所謂“印太”戰略重要支點的澳大利亞包括進來,這些都表明了美國希望拉攏更多的國家來保證其戰略深化推進的意圖。

兵韬志略|F-35首现“肩并肩”军演,美菲军事合作升温?

搭載F-35B戰機的“黃蜂”號兩棲攻擊艦抵達菲律賓。

“大國平衡”下的美菲關係走向何方?

杜特爾特上臺以後,將自身長遠利益放在了首位,一方面採取務實的外交政策,與周邊國家關係得到實質性改善,另一方面表現出對菲美軍事聯盟的不屑態度,不再繼續綁在美國戰車之上為“美國優先”服務,要求“下車”的想法已經初見端倪。例如,以往美菲兩國每年都會定期舉行三大聯合演習,分別是“肩並肩”軍演、“兩棲登陸演習”以及“海上戰備與訓練合作”,但是杜特爾特上臺後,就堅持要求停止與美國舉行的所有聯合軍事演習,後來在國防部建議下才保留了“肩並肩”軍演,但即便是保留的這項演習,內容和規模也已經大打折扣。在2016年演習中兩國共出動近9000人,2017年僅為5400人,2018年則降至5000人,此外杜特爾特還要求美軍撤出棉蘭老島,取消美菲南海聯合巡航,這都表明了菲律賓政府的對美政策發生了軸心轉向。

在與美國關係逐漸疏遠的同時,杜特爾特政府還加強了與俄羅斯等國的軍事關係,表示要從這些國家進口武器裝備,尋求安全夥伴的多元化。4月8日,就在美菲舉行“肩並肩”演習期間,俄羅斯三艘戰艦停靠在馬尼拉進行訪問,其目的為“進一步加強和維持兩國關係和平穩定,並能夠促進海上合作”。同時,俄菲兩國還計劃將於2019年7月簽署一項海軍合作協議,將涉及兩國間更多的聯合演習和軍艦互訪。此外,杜特爾特還積極改善與中國的關係,一方面在經濟上與中俄等國進行密切合作,一方面在政策安全上淡化中菲雙方在南海問題上的爭議,竭力避免任何可能捲入與中國衝突的軍事行為,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於南海地區的穩定和中菲雙邊關係的發展。

儘管特朗普政府上臺後的美菲關係不斷緊張,但也要看到,這並不代表他會完全放棄美國。具體來說,雖然他不會像阿基諾三世時期那樣扮演美國的馬前卒火中取栗、引火燒身,但也從未打算真正拋棄美菲軍事同盟關係。例如,在國防部的建議下,他還是保留了“肩並肩”演習,留下了一條和美軍直接聯繫的通道,以備不時之需。此外,本次“肩並肩”演習的規模也由去年的5000人提高到7500名軍人,顯示了菲律賓對美菲軍事合作關係的態度出現了新變化,對此,我們必須要保持足夠的注意力和充分的定力。

(兵韜志略是由復旦大學一帶一路戰略與國際安全研究所研究員凌雲志為澎湃防務欄目開設的個人專欄,盤點近期重大防務事件,評點信息背後暗藏的玄機,剝繭抽絲、拂塵見金,兩週一期,不見不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