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珅被赐死,福长安被判秋后处决,为什么福长安收到判决后喜出望外?对此你怎么看?

刘凯伦


福长安从小就受到乾隆的从爱,自幼就被养在皇宫,不到20就开始在京城任职,后来历任户部、兵部尚书、都统等职务,是当时的一大红人。那他为什么这么受宠呢?其实这和他的出身有很大关系。




福长安出生在一个显贵的家族,祖上多处武将,为满人入关立下不少功劳。他的爷爷曾经做过户部的尚书,而他的父亲傅恒也表现出色,在内是贤能的大臣,在外还是善战的名将。傅恒做过巡抚、尚书等职,曾经带兵在新疆、四川一带作战。此人作战颇有谋略,性格勇猛,曾在病重之时,还带兵攻入缅甸。傅恒的姐姐是乾隆最宠爱的女人,虽然嫁给乾隆较晚,但是却在后来被封为皇后。这位皇后长得极美,是乾隆唯一夸奖“窈窕”的女子,而且她还长于书法,性格也极好,所以多年受到乾隆宠爱。也因为这样,福长安从小就受宠爱,寄养在皇宫。


福长安的哥哥福康安也极有名气,和先辈一样善于征战, 曾经在甘肃、台湾等地带兵作战,捍卫了大清的国土,后来被封为了一等公,还被授予郡王爵位。(有野史说福康安是乾隆的私生子)

所以福长安的祖上、父亲、兄长,都是大清的英雄人物,个个都有极大的功劳,他的仕途就一路直上。但是这样的出身,让他在后来极为得以,居然跟和珅勾结在了一起,受贿不少。如果说和珅是大清当时第一号的贪官,那么福长安可以算是第二号贪官了。

在乾隆死后,嘉庆绝对多和珅动手。于是在和珅案发后,福长安也被牵连。朝中大臣曾经建议给他斩刑,但是新皇嘉庆却执意不肯,只是削去官职,抄没家产。被罢官后,他被安排去了皇陵守墓,不过没多久又被安排去做了郎官。

后来因为不堪外地之苦,上书想回京城,结果直接被罢官,被发配到边关去做苦力。但是这样的苦日子没过多久,他就被安排去做了骁骑校,这个官职其实也不小,是直接听令于都统的官职。从这里开始,他再度受到提拔,先是总兵,后来又做了提督。所以虽然他曾经犯事,虽然不让他继续在京城任职,却也并没有吃多大的苦,后来还是予以任用。但是他在任上屡屡犯错,多次遭到贬谪,最后都没能再次回到京城,后来在副都统的任上死去。

其实按照后来的情况来看,福长安当年案发的时候,嘉庆根本没想着要杀他。群臣纷纷表示此人应该被处决,但是嘉庆却给了一个斩监侯。后来专门让他去观看和珅问斩,就是在释放一个信号:看看他的下场,回去好好做官,要以此为鉴!要是皇帝想杀他,当时立刻同意就完了。而且嘉庆不但不想杀他,很可能想再次启用他,只是让他先去外地打磨一下傲气,谁料他屡次犯错,最后都没有升起来,实在是辜负了皇恩。



要说当时他当时他突然听说自己不用死了,心中欣喜,那是必然的,不过这种高兴未必就是感激嘉庆,也许人家早已在心中笃定,凭借着自己华丽的出身,根本不会被杀。


小镇月明


福长安是乾隆朝权力熏天的大臣,他的父亲傅恒是乾隆第一位皇后的弟弟,从这点来说,福长安可以称之为清朝的后戚。

他的父亲傅恒非常受乾隆皇帝的重用,在朝廷、军队中权势一时无两,连带着福长安和他的哥哥福康安也受尽了乾隆皇帝的宠爱。

在他们两兄弟小时候,他们还被乾隆皇帝召入宫中亲自抚养起来,可见乾隆皇帝对他们的喜爱程度有多之深了。

福长安的人生巅峰

在福长安和福康安长大后,他们兄弟二人在乾隆的提携下,也成长为了如同他们父亲一般权势滔天的人物。

在福长安人生最为发达的年代,他走到了清朝八旗满洲都统的位置上。

满洲八旗是清朝的核心,是清朝初年赖以立国的根本,在整个清朝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所谓的都统,就是除了那些由亲王、皇帝亲自担任的旗主之外,八旗中地位最高的人物,官职品级是从一品。

而且因为朝廷对旗主权势有着很大的限制,所以从清朝中后期起,清朝八旗的所有权力都是被都统掌握在手中的。

由此可见福长安最巅峰时期的权势有多么庞盛了。

福长安被判处斩监候

福长安在朝堂中和大贪官和绅走得非常近,一度成为了和珅派的最大朋党。

于是在乾隆驾崩、和珅被新掌大权的嘉庆斩落马下后,福长安也受到了很大的冲击。

首先他被剥夺了所有的官职以及侯爵爵位,然后家中的无数财产也尽数被嘉庆皇帝派人给抄了过去。

不过在这里我们要注意提问中的一个错误,在嘉庆皇帝当时的雷霆惩罚行动中,福长安并没有被判予秋后处决的惩罚,这种说法是不对的。

那时候的很多大臣都建议嘉庆皇帝直接把福长安给斩首,但是嘉庆皇帝念及到自己和福长安从小在宫中陪伴长大的情谊,就拒绝了这种想法,只是给福长安判了一个斩监侯。

所谓的斩监侯,也就是我们现如今所说的死缓,算是给福长安留下了很大的余地。

福长安跪看和珅死亡

除此之外,嘉庆皇帝还给了福长安一个特殊惩罚,那就是在赐和绅上吊自杀的时候,让福长安跪在房间中,亲眼看着和珅的死亡。

我们并不能确切知道福长安在目睹和珅死亡时的心情,但是仔细揣度,他当时的想法我们也是能感受到的。

他当时的内心想法肯定非常的庆幸,因为如果嘉庆皇帝真想让他死的话,早就直接杀了他,何必先是判处了一个余地很大的斩监候、然后又让他看着和珅的死亡呢?


他知道嘉庆皇帝此举是对自己的一个震慑,知道嘉庆皇帝肯定舍不得杀自己,想放过自己一条生路,于是就用了这种方法对自己进行警告,让自己以后好生做人。

在这种情况中,他能产生喜出望外这种心情也是不难想象的。

福长安的复出之路

没多久,在嘉庆皇帝的开恩下,福长安又重新复出了。

他先是在军队中被授予了一个只有六品的小官职,然后又一步步在军队中重新崛起,最后,他成为了满洲上三旗中正黄旗的副都统,距离自己人生最巅峰时期也仅仅只差了半步。

所以说福长安并没有被判秋后处决,而是被判了斩监侯,我觉得他真正能产生喜出望外的心情,应该是嘉庆皇帝让他跪着看和珅死亡的时候,那个时候的他应该才彻底放下了所有的担忧。


孤客生


如果说和珅是中国近代史上最大的贪官,那么福长安可能是中国近代史上仅次于和珅的第二大贪官。其贪污的财物,其实和和珅有一拼,我们先说说他贪了多少?

先不说他到底贪了多少钱,就拿他贪污的房产来说。福长安在抄家的时候光房产就有607房子;加上一处豪华的大花园,此外山环水绕的有674间房子和283座亭台楼阁;此外还有82处出租房、789倾出租土地。他拥有的房产,估计比现在的某些房地产商还多。在乾隆54年,崇文门的税务由福长安接管,估计从那时也谈不少,总之所贪污的数量可以拿去千刀万剐了。乾隆死后,福长安以阿附和珅,下狱夺爵,被抄家。诸大臣议论用朋党律坐立斩,上命改斩监候。但是和珅被赐死,福长安被判秋后处决,他收到和珅的判决后在狱中却喜出望外,这是为什么呢?

福长安在乾隆时期做过军机大臣兼户部尚书,与当时的和珅可以说穿的一条裤子。在乾隆退位的时候,嘉庆都想把和珅给办了,只是当时太上皇乾隆还活着,所以没有动和珅。乾隆禅位三年后,驾崩。就在乾隆驾崩的那一年,和珅被抄家,朝廷有大臣建议凌迟。不过皇帝考虑到和珅担任过先朝的机密大臣,也做了一些贡献,后改赐和珅狱中自尽,最后赐和珅在自己家用白绫自杀。和珅被杀,按理说福长安也脱不了干系。但是,在颁布处死和珅以后,嘉庆让福长安“亲视和珅自尽”。根据《清史稿》的记载:“和珅现已从宽赐令自尽,福长安亦著从宽改为斩监候,秋后处决。著内监提出福长安,前往和珅监所,亲视和珅自尽后,再押本狱监禁。”明白人都知道,嘉庆让福长安看和珅自杀,这是杀鸡儆猴,所以福长安听见这个消息,喜出望外知道自己不用死了。

果不其然,和珅死后。福长安虽然说被判了死刑,但是不久释放,然后革职查办,相当于停薪留职。最后发配军营,还做了一个骁骑校,且接连升迁为围场总管,马兰镇总兵,再署古北口提督,如果晚死几年说不定待遇比乾隆时期的地位还高。福长安本应该死罪,嘉庆不杀他应该是看在从小在宫中一起长大,且又是表兄弟,杀了和珅足以警示其他贪官,所以没有必要再把自己从小到大的表兄弟给杀掉。当然,肯定有家族成员为他求情,不然福长安犯这么大的罪过,没有被处决,肯定有家族成员干预。此外,嘉庆留福长安一条命,是希望他能报答自己不杀之恩,好好的做一个清廉的官员。福长安知道自己免于一死,已经是皇恩浩荡,估计以后再也不敢贪污了,自此也将为大清朝肝脑涂地。不过这正是嘉庆所期望的,福长安最后没有让嘉庆帝失望,说明嘉庆不杀他,也是有目的的。


谋士说


福长安亲眼睹和珅吊死后,回到了自己的牢房,他从皇帝怒斥他的圣旨中看到了生的机会,同时还看到了将要被重用的希望。他的猜测是对的,没过多长时间,就高升了,一步步的升到了从一品古北口提督。嘉庆皇帝打心里就没有杀福长安的意思,福长安与和珅不同,和珅与皇帝非亲非故,而福长安与嘉庆是表兄弟,同岁的君臣二人从小一起长大的,是有感情的。嘉庆对福长安判决的圣旨中流露出了抱怨之意,抱怨他站错了队伍,没有尽早的揭发和珅的所作所为。


北辰272055996




福长安是福康安的弟弟,他们的姑姑是乾隆皇帝的皇后福察氏,他们的父亲是乾隆的大臣傅恒。福康安和福长安两个人从小就在宫中长大,由此可见乾隆皇帝对他们有多器重。当然这也是乾隆效仿当年汉武帝培养霍去病一样,也体现出乾隆对自己的这个亲戚家的重视。

在乾隆晚年,福长安和和珅都是乾隆皇帝的旧政治班底,甚至福长安还因为自己的战功被封为镶红旗和镶白旗的满洲都统,并且还入选紫光阁功臣的画像,加太子少保衔。



本来福长安和嘉庆皇帝是表兄表弟的关系,按照正常道理来讲,两个人应该关系很好才是,但实际上却并不是如此。福长安却是和和珅这一条线上的人,和嘉庆离心离德。

和珅是一条大船,这条大船停靠在乾隆皇帝的身边。俗话说大船难调头,和珅同样如此。嘉庆成为乾隆皇帝的接班人是早已既定的,但乾隆皇帝和嘉庆皇帝的利益却并不一致。两套班子基本上是若明若暗敌对的关系,就算和珅想投靠嘉庆也是不可能的。



福长安之所以是和珅一党,就是想在乾隆死后联手与嘉庆相抗衡,以保住自己的权势。这种垂死挣扎的方式在皇权专制时代基本上都是没用的,当年胡惟庸也是用这一招来对抗朱元璋,结果几万人全军覆没,全部被朱元璋铲除。

在乾隆皇帝死去没几天的时候,嘉庆就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逮捕了和珅。随后嘉庆又宣布了和珅的20条大罪,抄了他的家。从和珅的家中共抄到了白银8亿两,这相当于清政府每年税收的15倍。



本来按照嘉庆的意思,要对和珅凌迟处死。但和珅的儿媳妇固伦和孝公主替自己的公公求情,他们兄妹关系从小就非常好。这个面子嘉庆皇帝还是要给的,因此又改成和珅在自己的家中用白绫自杀。

在历史上,并没有在和珅死后,准备对福长安秋后处决的资料记录。因此题目中的这个描述是错误的,但存在另一个事实,那就是在和珅自杀的时候,嘉庆皇帝让福长安在一旁观看。



在和珅死后,刘墉就向嘉庆皇帝谏言,首恶和绅必办,但其他从犯应以宽大处理,尽量不要让案件扩大化,以安朝臣之心,维持政局的稳定。这个建议得到了嘉庆的认可,福长安等人并没有受到株连。

当然嘉庆没有过分打压福长安是有原因的,在中国历史上法律的作用是有限的,亲情和仁义被放在很高的位置。福长安和嘉庆毕竟是表哥表弟的关系,只要威胁不是很大,没有必要动辄就是杀戮,这样就有失仁德。



在电视剧《天命》中间,福长安是一个可怜的棋子,夹在嘉庆和和珅中间备受煎熬,被嘉庆当作打击和珅的工具。在电视剧中过分的丑化了嘉庆,说他害死了福康安,又算计了和珅,一切只为稳固自己的皇权统治。

在历史上,和珅死后,福长安被派往裕陵担任低级官员。但不到两年,就被嘉庆重新启用,担任马兰镇总兵和古北口提督。在1816年被重新提拔为正黄旗满洲副都统,随后于第二年死去,也算是得到了正终。


新知传习阁


嘉庆皇帝处置和珅一事,我想除了和珅之外,所有人、包括嘉庆皇帝都是很满意的。

尤其是和珅的党羽,更是喜出望外了,恨不得长着翅膀飞出紫禁城回家去。

嘉庆处置和珅的做法是:只捉首恶,不追究,不兴大狱,大家满意,朝局稳定

嘉庆把和珅一案当成是个案来处理,这是他的聪明之处,也是他的失误之初。聪明是因为他以霹雳手段处置和珅,不兴大狱,不连坐,使得清廷在乾隆去世时、重臣被杀的乌云密布中得以重现阳光。

而失误之初则是嘉庆似乎没意识到清廷贪污的风气已经是根深蒂固,难以撼动了。他或许是为了朝局的稳定,或许是他认为举国上下的贪皆是和珅一人之过。

本来可以借着处置和珅、撼动贪树之际,扫一扫全国的污秽,可嘉庆没这样做,这是他的失误。


乾隆去世于公元1799年正月十五日,三天后和珅被捕,嘉庆皇帝果断出击,当天就在乾清宫上召开御前会议,由诸王大臣商议和珅和同谋福长安的罪名、以及如何定罪。

众人商讨之后,决定了一个方案:“首犯和珅凌迟处死、同犯福长安斩首,其他党羽皆下狱论罪”。其实以和珅、福长安之罪,也算是罪有应得的,可相比于满朝文武对议和珅之罪多倾向于报复心理之时,嘉庆皇帝倒是要显得沉稳得多。

在众人就方案展开激烈讨论的时候,嘉庆一锤定音:赐和珅三尺白绫以自尽,福长安去监督执行,观刑确定后去裕陵,给乾隆守陵,其余“凡为和珅荐举及奔走门者,概不追究”。

圣旨一下,悬在和珅党羽心头上的一块大石头就落了地了,连福长安这等级别的人都只是抄家、发配守陵,何况其他还不算有大过,只是单纯和和珅有过往来的人。福长安接到旨意之外,就屁颠屁颠地去给舅舅乾隆守陵去了,之后又继续入朝为官,这就是后话了。



狐史首丘


一提到历史上有名的贪官,人们第一想到的便是和珅了。很多人对于和珅的记忆和形象源自于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可很多人对于福长安的形象却知之甚少,大家可以将其理解为和珅的同僚,一党之人,说白了也就是一个大贪官后面的小贪官。就是在嘉庆年间发生了一件大事,这件大事便是嘉庆皇帝处理了自己父皇乾隆时期的一个大臣,而这个大臣的名字便是和珅,有很多人说嘉庆皇帝对于和珅的处理源自于和珅对其上位的阻拦,可也有很多人认为嘉庆皇帝这么做其实是收到了乾隆皇帝的点拨,那么为什么和珅被杀死后,被牵连的福长安却兴奋的不知所措。

首先要向大家说明的是,福长安在当时可没有疯,而是很清醒,这时大家可能会问了,和珅被杀后,福长安不是被判了一个秋后处决吗?那他要是没有疯掉,他还高兴个什么劲啊?!马上就要死的人了。在这里我就有话要说了,历史就是这么能够让人玩味。

福长安之所以没有露出恐惧的表情,那是因为福长安通过和珅的死还有对于自己的判决,从中知道了自己还有一线生机的希望。其实这和嘉庆皇帝的动机是有着直接的关系,嘉庆皇帝当年迟迟没有成为皇帝,当了很多年的太子,一是因为乾隆皇帝的不肯让步,还源自于和珅的暗中活动。有一句话叫做聪明一世,糊涂一时,这句话用来形容和珅是最好不过的了,因为其参与了阻拦和延长嘉庆登基成为皇帝的活动,正是因为这样,嘉庆对和珅是很厌烦的。而在嘉庆登基后,为了博得自己的好名声,也为了扩充国库,更是为了报仇,便将和珅的家给抄了,还在最后将和珅赐死。说了这么多了,我想和大家表达的便是嘉庆的目的和想法只有和珅一人,对于福长安的判决不过是表面,他被判的不是当时赐死而是秋后处决,这是值得玩味的,说白了如果嘉庆想要福长安死,嘉庆是不会将其留到秋后的,福长安正是看准了这层意思,便在知道自己判处的不是赐死,而是秋后后,便很是兴奋,因为他知道,说不定在后来皇帝一高兴,自己便又出来了。

第二个原因便是福长安的背景,福长安的父亲是乾隆皇帝皇后的弟弟,所以说福长安是一个外戚,福长安的家族在看到福长安有难后不可能不加以阻拦,而嘉庆皇帝初登基,一上台不适合就大杀四方,而加上皇帝的目标只有和珅一人,所以源自于这些考虑,福长安就料到了自己具有一线生机的可能。

说了这么多了,大家有没有在其中的故事中知道了很多东西呢?最后福长安终究是没有被杀,收到了嘉庆皇帝的特赦,并又一步一步重回政坛,重新回到了最为耀眼的位置。正所谓伴君如伴虎,官场有沉浮,说的正是这个道理吧!


木剑温不胜


众所周知,和珅乃是清朝的最大贪官。家中珍宝无数,房屋更是多处闲置。富可敌国也不是虚妄之言,他是乾隆时期的重臣,在现代各种拍摄的清代影视剧中也是多次露面,尤其是《铁齿铜牙纪晓岚》中,贪官的形象更是深入人心。

图:位于北京市西城区柳荫街的恭王府,曾先后作为和珅、永璘的宅邸

作为乾隆身边有名的大红人,和珅之死并没能够像他生前那样光辉,而是被后主嘉庆处以斩刑,丝毫没有念及先皇对于和珅的宠信之势。对于和珅之死,后人有一些人评论,那是因为嘉庆初生牛犊不怕虎,想要重整朝纲,整理贪官。

但是嘉庆后续的很多做法,让一些学者,并不以为然。因为与和珅一起的福长安,可谓是和珅的心腹,虽然没有和珅那样贪,但是论罪依旧可以与和珅一样处以死刑。

然而嘉庆最终只让他做了和珅的斩监侯,也就是说,让他亲眼看着和珅去死,这种做法,估计任何人都能看出来这是对于福长安的赤裸裸的警示。

福长安当然知晓其中深意,更是喜出望外,算是保住了一条命。和珅临死前的一番话也给他日后的发展敲响了一个警钟。和珅认为嘉庆多给他判处的罪名,有十二项,可是没有一项是涉及贪的。

可见对于嘉庆来说,在意和珅的并不是他的财富,而是他的党羽和势力。

但是嘉庆还是多疑了,毕竟和珅至始至终都没有想要造反。否则就凭他富可敌国的财力,完全可以招兵买马,觊觎皇位。但是和珅并没有,反而和乾隆打成一片,不仅陪乾隆六次下江南,而且下江南的这些钱还是和珅出的,都没有动用乾隆的国库,而是使用自己的小金库。

和珅善于理财,这点是毋庸置疑的,他手下的财富,有贪污受贿得来的,更多的是通过自己经营生意,钱生钱投资得来的。

这一点大概也是为何乾隆十分喜爱和珅的原因,有人帮忙理财,还十分忠诚,这样的大管家可有不用之理。

而到了嘉庆这里,嘉庆首先不能够充分信任和珅,没有在一起共处过事,所以即便和珅示好,送了一个玉如意给嘉庆,也不能让嘉庆不办他。

而和珅在狱中更是想明白了这点,告诉福长安这个道理,那就是一代人的江山已经过去,想要全身而退,那么就要把你自身的威胁降低为零,并且塑造你自己存在的价值,这样才能够安稳长存。而和珅自己想要平安度过余生是不可能的,私人金库太大,党羽不明。

图:富察·福长安画像(大学士傅恒第四子)

所以当福长安收到和珅判决书的那一刻,是非常开心的,这种开心不仅在于自己已经安全保命,更重要的是,他通过嘉庆处理和珅的态度,知道怎样在新君面前进退。同时和珅死前的悔悟之言,也让他明白,要创造出自己对于皇帝的价值,才能官场上立于不败之地。

因此后来的福长安在做和珅斩监侯之后的几年时间里,官位青云直上,总管,总督,提督都有做过,并且差一点就成了嘉庆儿子的太保,如果他的寿命能在长个几年,受宠之态必是大势所趋。


小小嬴政


这件事情无外乎两个方面,第一和珅死了,那么谁的收获最大?第二,和珅的死对于嘉庆皇帝来讲意味着什么?

第一条和生死谁的收获最大?那当然肯定嘉庆皇帝收获最大,平白无故收获了那么多钱财,而且都是充到自己的小金库里面,这个里面所包含的多少油水,这当然别人看在眼里,也明白在心里,但是与此同时,我们也需要看到福长安在这个里面收获到的好处。

和珅死了,那么对于福长安来讲,他原先所有的一些罪名已经找到了替罪羊,大不了把某些自己不想承担的罪名,或者是有些模棱两可的罪名全部推到和珅的头上,反正你已经死了,鞭尸谁不会是不是?对于福长安来讲,和珅一死某些东西死无对证,福长安简直就是除了嘉庆皇帝以外,第二个收获最多的人。

第二点和珅的死对于嘉庆皇帝意味着什么?有人说和珅是一个贪官,贪官死那是对国家有好处,但你也不看看合身那几年帝乾隆皇帝领了多少钱,才光乾隆皇帝下江南,这一向清朝就算是多收60年的国税都不够去支付乾隆皇帝的那点儿钱,作为一个贪官最重要的事情,那就是敛财,皇帝要你这个贪官有何用,就叫你贪钱吗?那我不能叫其他人去谈钱,(今日头条漩涡鸣人yy首发于悟空问答)我自己也可以去摊钱,我为什么要你贪钱,就是因为你敛财的能力厉害,钱到了你的手里,能够钱生钱。

一个贪官那是要有自己的觉悟的,否则你连怎么死的都不知道。当然对于那种做着白日梦想去位居高位,就想捞一笔的那种人来讲,贪官不适合你,你适合做一条狗腿子。

所以嘉庆皇帝杀和珅这个贪官,为了整肃全国的财政,这一点不可信。第二点,嘉庆皇帝想杀了和珅充实国库,这更不可能,为什么?贪官的钱归谁归皇帝的内务府内务府是干什么的是皇帝的小金库和户部是分开的,国家要用钱从哪里拿?户部!所以有人说嘉庆皇帝命好啊,乾隆给他留了那么多钱,那嘉庆皇帝无论怎么治国都绰绰有余了,恰恰相反和珅的那点儿钱,黎明老百姓一分钱都别想见到!全部都被八旗子弟和皇帝一帮人等分割干净,黎明老百姓手里面只有出钱,不会进账!

乾隆为什么要留下和珅交给嘉庆去杀呢?其实和生殖死,和商鞅之死有着异曲同工的意思,虽然二者之间有本质上的不同,但是杀死一个前朝皇帝遗留下来的朝中重臣,权臣对于一个新上任的皇帝来讲,这无疑是一个新官上任三把火的状态。

这种人只要有一个就好了,多杀荣誉牵扯朝廷之中,其他的挡雨,或者是早晨朝野之中,人心混乱。福成一开始搞不清楚的就是嘉庆皇帝到底是恨和珅多一点儿的,还是恨他福长安多一点,当和生死在大脑里的时候,福长安明白了,嘉庆皇帝原来更加恨的是和珅,不是他,只要他不立刻死,他就有翻盘的机会!

所以大家看到后来福长安乖乖的从大牢里面走出来,和珅成为了乾隆皇帝的威严的替罪羊。


漩涡鸣人yy


本来应该斩立决结果被判死缓,能不高兴吗?死缓一般就死不了了,各种减刑一上,关个十几年就出来了。

福长安据民间传说是乾隆的私生子,信息的真伪已经无从考证,但他跟哥哥福康安确实很受乾隆的喜爱,从小就被养在宫中,可以说是跟嘉庆皇帝一起长大的,仔细算下来,他们还是表兄弟呢。






这两人非皇室成员,没有皇位继承权,所以对嘉庆没有任何威胁。没有竞争关系,也就不存在纷争,所以他们的关系还是比较可以的。嘉庆对这个表兄弟也是比较照顾的。



和珅必死有两个原因:其一,和珅是天下第一巨贪,府内财务超过了当时的清朝数十年的财政收入。嘉庆新皇上任三把火,就拿和珅开刀。但奇怪的是,和珅的家产大部分没有交到国库;其二,和珅权力太大,威胁皇权。乾隆末期,和珅的权力更大了,因为乾隆还在,嘉庆当时不敢表现不快,但是乾隆刚死,就开始清算和珅了。



而福长安不用死,就是他虽然也是巨贪,但他的权力远远不如和珅,而且也没有什么大的野心。对皇权够不成威胁,再加上嘉庆还念及以前的情谊,所以就对他网开一面。让他亲眼看着和珅自杀,也是对他的一种警示吧。

俗话说,大难不死必有后福。福长安一段时间后,步步高升,离自己原来的位置只有一步之遥,可惜死的比较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