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斷了雙腳的孫臏,是如何打敗魏國第一名將的?

呆呆牟子


在孫臏出山之前,寵愛他的師父鬼谷子讓他去山裡摘一朵花回來,以此來為他卜上一卦。

當時秋風瑟瑟,百花凋零,孫臏最終只是找來一隻插在瓶子裡的菊花,鬼谷子手捧此花,沉吟良久,才說道:“此花已經不新鮮,花瓣和花萼都有折損,不過它能堅持到這一刻,說明他經得起風霜,你此番下山,就如此花一樣,雖有苦難,但終能化險為夷,你且將此花插入瓶中,那麼你最後也必定能返回母國齊國,並且在那裡成就一番事業。”

孫臏懷著對新生活的熱望來到師兄龐涓所在的魏國,倆人一見面顯然很激動,少不了談及過去幾年彼此的生活,更少不了暗中考校彼此的學問有無長進,最後龐涓驚奇的發現這位師弟的學問已經遠遠將他甩在身後!

孫臏的出現就好像一桶冷水從天而降,將龐涓從沉浸已久的千秋大夢中澆醒,他此時才發現,他這個“魏國第一將”的位子遠遠不是自己想象中的那麼安穩。

龐涓徹夜難眠,輾轉反側,接連幾夜飽受折磨,過了不久,他就一臉幸福的閉上眼睛,睡得格外踏實,因為他心裡已經有了計策。

不久之後,還在幻想著拜官封爵、決戰沙場的孫臏就給人抓緊了打牢,原因是“通敵賣國”。

孫臏呼喚著龐師兄,尋求龐師兄能夠救他,然而等來的卻是繩索、皮鞭、烙鐵、還有一把鋒利的小刀,孫臏久居深山,未經世事的小白臉上黥上了屈辱的字跡,還未馳騁沙場的雙腿被剜去了膝蓋骨。

不知道他受此刑慘叫的時候,他那個曾經的師兄是在一旁冷笑呢?還是痛苦呢?

孫臏想過自殺,可是他最後還是想通了,他決定要活下去,不光要復仇,還要燃燒生命,讓世人知道他孫臏曾經在人世間存在過,於是孫臏裝瘋賣傻,在豬圈裡翻滾跌爬,甚至故意在龐涓面前吃下豬糞,讓他覺得自己真的受不了打擊而徹底瘋狂。

龐涓以為孫臏真的瘋了,所以放鬆了警惕,不在管他了。

孫臏也終於等到了機會,隨著魏國出使齊國的使節一同逃往齊國。

來到齊國後孫臏見了大將軍田忌,幾番交談下來,田忌早已佩服的五體投地,於是拜他為上賓,請孫臏留在家裡。

因為齊國人愛賽馬,通過將兵法運用到賽馬上,又讓銳意進取的齊威王相中,他的才華吸引了齊威王的注意,這是孫臏想要的結果,他最迫切的不是幫著威王稱霸,而是復仇!

終於讓他等到機會。

公元前354年,龐涓率領魏武卒攻打趙國,趙國形勢危急想齊國求救,齊國要出兵救趙,在選主將的時候,齊威王想到了孫臏,以小觀大,已知其才,更何況他是兵聖孫武的嫡系子孫,家學淵源,希望他出戰。

不過孫臏推辭了,他說:“我是受過刑的廢人,如何能做主帥?”言辭淡漠卻讓人聽了心痛。

齊威王無奈,只好任命田忌為主帥,而孫臏做了軍師,所以孫臏開啟了“軍師”的先河,他沒法像其他將領那樣立在戰車上,更不能騎馬,只好安坐在輜車上。

可以想到,其他人都是一身甲冑,唯有孫臏長袍大袖,儒冠儒服,瀟灑又自在。“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用來說孫臏也算合適。

田忌要驅兵入趙,找到龐涓,與他率領的魏武卒主力一決雌雄,卻被孫臏給否定了。

孫臏說:“絲線纏作一團,想要揭開它,就不能胡亂撕扯,兩夥人打架,想要止戈勸和,就不能加入戰場親身搏鬥,這樣只會是事情更加亂,假如能夠找到紛繁亂象背後的要旨,再認清和控制形勢,自然就將矛盾解除。”

田忌一頭霧水。

孫臏繼續說:“如今龐涓率領魏武卒精銳苦戰在外,那麼留在魏國的大梁城戍守的兵就必然孱弱,我們迅速挺近大梁,同時派人北上,把大梁被圍困的消息放給龐涓,趙國之圍迎刃而解。”

孫臏的做法不僅聰明,還是唯一取勝的做法,尤其是面對彪悍的魏武卒。

果然這一切被孫臏給算中了,風風火火趕回來的魏軍在通往大梁城的必經之路遭遇齊軍伏擊,全軍覆沒,只有龐涓一個人逃出生天,衣衫不整,落魄如喪家之犬的回到大梁城。

失敗的陰影籠罩著上將軍龐涓,就算後來在戰場上取得再多的勝利,人們也只會把他當做孫臏的手下敗將,所以他不斷的取得軍功不過是為了襯托孫臏,為孫臏的智謀和卓越的指揮添加註腳。

龐涓在等,等與孫臏在戰場上再次相遇,用他的鮮血洗刷刻在心裡的“敗”字,只可惜孫臏不是龐涓,他不會為了自己的利益和個人私仇而四處征戰,讓那些年輕的士兵為了他而死在冰冷的戰場上。

龐涓這一等就是13年,上水有相逢,這對師兄弟鬢角都是漸染風霜。

這世上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遠的利益。所以13年前還是死敵的趙巍兩家現在和好了,而且還匯兵一處,一起進攻韓國。

此時,秦國在變法,無心插手三晉內部爭鬥,楚國也無心管視他們為蠻夷的中原人之間的惡鬥,燕國一小國,插不上手,剩下的只有齊國了。

果然韓國也走了13年前趙國走過的路,向齊國求救。

齊國出兵,田忌仍然是主將,孫臏仍是軍師,而這一次,孫臏已經下定決心,要徹底解決他和龐涓之間的恩怨。

孫臏的想法和13年前一樣,還是趁著魏國精銳糾纏在韓國之際驅兵“直走大梁”,不過龐涓這次吸取了上次的教訓,早就盯著這邊的地形,所以齊國剛越過魏國邊境,他就率領統御多年的魏武卒急行軍往回趕。

包括田忌在內,所有人心裡都有一個疑問,龐涓這次還會上當嗎?孫臏卻充滿信心。

一路追來,龐涓發現一個驚奇的現象,那就是齊軍留在身後的起火土灶越來越少,第一天有十萬個,到了第二天只剩下八萬個,而第三天,龐涓只發現了少得可憐的兩萬個土灶。

“膽小的齊軍終於開始潰逃了嗎?吃不得苦的齊國人啊,孫臏,你這次就要毀在你的這幫老鄉手裡!”

於是龐涓命令捨棄步履緩慢的重甲步兵,只帶著數量有限的,當然高於齊軍的“兩萬人”的輕裝精銳繼續窮追。

黃昏時候,當他們走到馬陵道時,龐涓突然意識到事情有所不妙,馬陵道是個狹窄的山谷,兩旁危巖險隘。

“難道齊軍在這有埋伏?”

龐涓正在躊躇,有士兵來報告,說前面路上發現一段巨木,好像還有人剝了樹皮,非常奇怪。

龐涓走過去,舉起火把,一步一步來到巨木前,隱隱約約感覺剝下的那塊樹皮下面好像有字跡,移近火把一看:“龐涓死於此樹……”

還未讀完,耳朵裡一下子灌滿了箭矢破弦之聲,那些跟著他南征北戰的士兵一個個的倒下去,眼見敗局已定的龐涓,最後憤愧自殺,一代梟雄就此身亡。

過去的一切都隨著他那一劍結束了,孫臏也不再是過去的孫臏,對這一切都感覺厭倦,後來終於因為不想參與到田忌與鄒忌的內鬥,退居世外,著寫兵書。

聽說他的竹簡兵書還在臨沂博物館裡,大家有幸可以去悄悄。


談閒士


在職位上講,打敗龐涓的不是孫臏,而是田忌和田盼,而孫臏只是參謀長;桂陵之戰中:魏方主將是龐涓,而齊方主將是田忌;馬陵之戰中:魏方主將是龐涓,而齊方主將是田盼;當然,史書記載雖然這兩次大戰孫臏都只是參謀長,但是真正的決策者是孫臏。


先說兩次大戰的共同點吧!最大共同點很明顯,熟悉歷史或者熟悉軍事的網友們應該都知道這個詞--------圍點打援;就是把敵方一個地方圍起來不打,而設伏打前來救援的援軍。不僅如此,這兩次戰爭,都是在“趁你病要你命”的時候打的,充分利用魏軍主力不在的情況下,實施設伏和偷襲。這是共同點。

再說說不同點:影響不同。桂陵之戰基本沒傷及魏軍主力,並且齊國也並沒有進攻魏國首都大梁,而趙國首都邯鄲仍舊在魏國手裡,直到公元前352年,魏國派大軍圍住了齊、宋、衛三國聯軍,齊國無奈只得請求楚國出面調停。最終調停成功。簡單說,桂陵之戰只是局部戰場的小勝利,並沒有起到太大作用。

馬陵之戰可就不同了,這場戰役基本影響了戰國的格局,首先魏國主力被滅,太子申被俘,加之秦國趁機偷襲,魏國實力一落千丈;其次,齊國雖然贏得戰爭,但是影響了楚國的利益,楚國趁機佔領了徐州等地,齊國節節戰敗,無耐上書乞和;韓國最慘,韓國本來是打算藉此削弱魏國實力,沒想到,打跑了狼帶來了虎;魏國的削弱引起了齊、楚、秦三國對中原地區的窺視,韓國無奈只得跟魏國再次站到一起。總結下:此戰最大受益者是秦楚兩國,而齊魏韓都得到不同的削弱。


金總之前發文好寫錯別字且發文不經校正,經好心網友提醒後決心改正,如再遇錯別字,請直言坦率批評,感謝!-----此發文已校正


金總的格物致知


這是在咱家門口發生的事,當然時間是兩千多年前,不過傳說一直流傳至今

戰國盡出一些同門相殘案例

孫臏其實不叫孫臏,孫臏是他的外號,不過他的原名並未流傳下來,只能叫他孫臏了。孫臏和龐涓都是鬼谷子徒弟,這龐涓出師後跑到魏國,成為魏國大將,享盡榮華富貴。自己富貴了,當然也不忘記同門師兄弟,於是舉薦孫臏也來魏國享受富貴

不過孫臏才華高,更得魏王看中。這龐涓就鬱悶了,心想,我推薦你來,你卻爬我頭上,真熊人……嫉妒心一起,龐涓果斷幹起了構陷汙衊勾當,一番運作之後,把孫臏下獄了

看著獄中孫臏,龐涓得意的說,老孫啊,回頭我給魏王求求情,放你出來,不過該受的懲罰還是要受的,不然我也不好像魏王交代,這樣,把你兩塊膝蓋骨挖出來,相信如此魏王就會消氣……人為刀俎我為魚肉,無奈之下的孫臏只好接受龐涓擺弄

接受臏刑的孫臏從此再也站不起來,永遠比龐涓低一頭,名字也改成了孫臏

金子在哪都發光,逆境中的孫臏並未絕望,想方設法結識了齊國使臣,接觸之下這個齊使對孫臏才華大為欽佩,於是某一天,想法子把孫臏偷出魏國,送到了齊國

龍歸大海如魚得水,來到齊國的孫臏很快憑藉才華成為齊國大將田忌軍師

這一年,魏國攻打韓國,韓國敵不過,來到齊國求救

齊國以田忌為大將,孫臏為軍師,發兵救援,這樣,師兄弟二人,又對上了。在早些時候,魏國攻打趙國時,二人對上一次,赫赫有名的圍魏救趙,就是他們初次交手記錄

這一回,孫臏故技重施,再一次蛇打七寸圍魏救趙(韓),自家老家被打,龐涓也只能揮師返程。孫臏看到龐涓大軍返程,立馬就撤,這路上又用了一計,叫添兵減灶

龐涓追擊之下看到前天十萬灶,昨天五萬灶臺,今天又三萬灶,不疑有他,高興的對手下說,孫臏完了,他們的大軍逃兵太多,現在已經逃一半,我們趕緊追滅了孫臏回去過聖誕節

傍晚時分,龐涓大軍追到了孫臏精心準備的戰場,馬陵山

到了馬陵山,前軍報告:將軍,前方有大樹石塊阻路,如何前行,請將軍示下。龐涓打眼一看,前方道路原來被孫臏設置了路障。不由訕笑一聲,告訴斥候說,孫臏智窮,這等手段都使出來了,且等本將軍上前查看

來到大樹前的龐涓感覺樹皮讓刀颳去一塊,好像寫說什麼字。天黑嘛,看不清,於是命令,拿火把來。火把很快送到,龐涓舉著火把上前,只見上面刻有六個大字:龐涓死此樹下!還沒等到老龐反應過來,只聽箭如雨下,樹下的眾人都成了刺蝟

埋伏發動,魏軍死傷慘重,龐涓也丟了性命,師兄弟二人見了生死

前車之鑑,後世李斯引薦韓非子時,就沒再給韓非子機會,直接弄死在牢裡,生怕老韓如孫臏一樣翻盤……


靈石蘊珠寶


要搞清楚這個問題,首先要對兩位出場的主人翁做一個背景介紹:兩位才華相當的師兄弟,為何反目為仇,有人說龐涓輸在善於嫉恨的性格;

一 兩人的前世

孫臏龐涓為同門師兄,一起拜在鬼谷子門下學習兵法,在所有師兄弟中惟兩人才華橫溢,且交情深厚,聽說魏國國君招攬賢才,龐涓就迫不及待的出山了,果然才華出眾被魏國拜為大將軍;

二 兩人的今生

這兩個師兄弟究竟有多牛?

提起龐涓,大家都會一臉的鄙視,但是從歷史上看,龐涓也是一個曠世奇才啊!是繼吳起後魏國名符其實的第一名將,列舉一些他高瞻遠矚的戰略就可看出他的實力了:

1弱趙以聯三晉,滅秦以圖天下:

這就是龐涓出道後給魏國獻上的第一個戰略計劃,那時候秦國還沒有實施商鞅變法,如果魏國當時採納龐涓的建議,估計秦國一統天下就活活被扼殺在搖籃裡了!而且魏國真的滅了秦國,憑藉地理優勢,一統天下的夢想不是沒有可能!可惜魏國沒有接納這個戰略;

2 龐涓歸西后魏國一蹶不振

史學家都認為自從馬陵之變後,魏國就逐漸失去了霸主的地位,由此可見龐涓對魏國的影響力;

3 秦魏之戰,龐涓獲勝

公元362年,韓趙秦圍攻魏國,魏惠王派老將公叔痤迎戰秦軍,結果公叔痤戰敗被俘而另一戰場龐涓卻大敗趙軍, 魏軍一路勢如破竹,攻破櫟陽,重新奪回了河西失地。此戰過後,秦國迫於魏國軍威,還不得不暫時遷都回避。

4 援衛之戰,力破邯鄲

公元前354年,趙國進攻衛國,魏惠王派龐涓救援,龐涓反其道行之,沒有去援救衛國,而是圍攻趙國都城邯鄲,又在中途設伏全殲了這股攻衛的趙軍。並繼續繼續猛攻邯鄲,趙國被迫投降,楚國、秦國見狀也只有撤退;

龐涓輝煌的業績已經說明和孫臏是並駕齊驅的戰國名將了;

而孫臏,不用說,圍魏救趙,《孫臏兵法》已經讓後世軍事學家研究一輩子了;

三 愛恨情仇的糾葛

這麼牛的師兄弟,為何心生芥蒂?

龐涓嫉妒孫臏的才能不是一天兩天,因為出任魏國大將軍,便召喚孫臏前來相助,孫臏到位後得到魏國國君的厚待,龐涓心裡就極為不舒服了,設伏說孫臏通齊賣國(孫臏為齊國人),並說服國君不能放孫臏離開魏國,以挖去膝蓋骨的刑罰囚禁孫臏,孫臏得知事實真相後,全力返回齊國,報仇之日指日可待了!

四 最後的了斷

後來的結果大家都知道了,魏國顯赫一時,只剩下齊國一個強敵,回到齊國的孫臏,聯合田忌,採取“圍魏救趙”策略,先是派兩軍攻擊魏國都城大梁,同時在桂陵設伏龐涓回救的軍隊。龐涓攻破邯鄲以後,率領少量先遣部隊回救大梁時不幸被齊軍殲滅,龐涓隻身一人逃回魏國(一說被生擒、後被放回)。公元前342年,龐涓在馬陵之戰中急於和齊軍決戰,以至於遭受埋伏,結果太子申被擒,龐涓自盡,再次被孫臏設伏,一代名將就此隕落,魏國從此一蹶不振;

作為歷史,我們主張公正公平的看待事實,龐涓的曠世奇才淹沒在他心胸狹窄的氣度上,但是無論如何都不能抹煞戰國時期他濃墨重彩的一筆!


國風新色


天若令人亡,必先令其狂。龐涓和孫臏本同門師兄,師承鬼谷子。龐謂雖謀略過人,但為人狂傲,心胸狹窄,其師鬼谷子曾相勸於他,騙人者終歸人騙,孫臏乃孫武之後,為人低調務實,甚得鬼谷子之真傳。圍魏救趙,兵分兩路,馬陵道設伏,龐涓萬箭穿心,報應了曾經誓言,如若相負,萬箭穿心.。


LM鋒


個人覺得孫臏打敗,龐涓靠的是堅忍,和理智!一個師門的師兄弟所學的都一樣,龐涓本身又很聰明,又不是笨蛋,要不是讓嫉妒衝昏了頭腦,結果誰知道呢!都已做古,我編不下去了............


趣文書生


古代將領打仗又不是靠身體玩好也不是靠武功高強,是智謀,智謀智謀。

諸葛亮一介草衣,還不是三分天下。

孫臏也是這樣,以智謀奪天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