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印度非彼印度

虛極子按:“東印度公司”名字的得來,竟源於哥倫布的一個錯誤。

荷蘭的黃金時代不僅成就了一批英才天縱的藝術家,而且令那些出身寒門的普通人也獲得了改變自己命運的機會,這些人展現自我的舞臺正是那家大名鼎鼎的“荷蘭東印度公司”。

此印度非彼印度

▲ [荷]亨德里克·範·舒倫伯格《荷蘭東印度公司位於孟加拉胡格利縣的商棧》,布面油彩,203 x 316 cm

荷蘭阿姆斯特丹 國立博物館藏

為了壟斷東方絲、瓷、茶、香料以及各種藝術品的貿易,荷蘭於1602年建立起東印度公司,荷蘭語原文為Vereenig de Oostindische Compagnie,縮寫成VOC,我們在很多流傳至今的克拉克瓷器上經常能看到這個著名的標誌。

此印度非彼印度

▲ 帶有“VOC”標誌的日本有田燒克拉克瓷盤,17世紀晚期

美國波士頓 迪美博物館藏

中國人都熟知英國有家東印度公司(1600-1858),就是向中國賣福壽膏的那家。殊不知葡萄牙與荷蘭等國也創立過自己的東印度公司。這些歐洲國家為何不把管理印度及周邊貿易的公司直接稱為“印度公司”,何苦還要加一個“東”字呢?原來,這與哥倫布的一個錯誤有關。當這位意志堅定的探險家跨海到達中美洲時,過於自信的他誤以為發現了心中的目的地——地球另一端的印度,於是就把發現的新大陸稱作“印度”。等到後人發現不對勁時,大錯已然鑄成,乾脆將錯就錯,遂把真正的印度稱為“東印度”,美洲加勒比海的群島稱為“西印度”。這樣一來,歐洲國家負責遠東貿易的公司就都叫“東印度公司”了。

此印度非彼印度

▲ 明萬曆(1573-1620)克拉克青花菱口盤,盤心有Cordero家族“五羊羔”族徽,Cordero在西班牙語裡的意思就是“羊羔”

私人收藏

作為世界上第一家股份有限公司,VOC的掙錢能力到底有多強呢?舉個例子先:荷蘭東印度公司一直兢兢業業致力於和其他歐洲國家搶肉吃,1602年它截獲了一艘葡萄牙克拉克商船,僅這一船的中國貨物就賣出了一百萬荷蘭盾。當時阿姆斯特丹一幢豪宅頂多值個小一千,而一名荷蘭普通傭工月薪才區區20個荷蘭盾。也就是說,這一船貨物可以換一千所豪宅,普通人若要支付這個價碼,須不吃不喝連續打工4167年!算完了這筆賬,每個荷蘭人瞬間都檸檬了,再孬的草包也想潑出命去到東方博一把。

此印度非彼印度

▲ [荷] 雅各布·範·坎彭《帶著東西方的禮物凱旋》,1650-1651年,布面油彩,383,5 x 204,5 cm

荷蘭海牙 豪斯登堡宮奧蘭治廳藏

在荷蘭東印度公司供職過的各色人等中有一位大神級人物,他曾跟隨使團覲見過中國皇帝,並將一路上的所見所聞繪成畫本,刊印成冊,為歐洲人直觀展示了一個他們從未見過的真實中國。這位大神是誰呢?他筆下的中國景觀又有哪些令我們感到既熟悉又陌生的地方呢?咱們下篇文章繼續邊聊天邊觀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