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印度非彼印度

虚极子按:“东印度公司”名字的得来,竟源于哥伦布的一个错误。

荷兰的黄金时代不仅成就了一批英才天纵的艺术家,而且令那些出身寒门的普通人也获得了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这些人展现自我的舞台正是那家大名鼎鼎的“荷兰东印度公司”。

此印度非彼印度

▲ [荷]亨德里克·范·舒伦伯格《荷兰东印度公司位于孟加拉胡格利县的商栈》,布面油彩,203 x 316 cm

荷兰阿姆斯特丹 国立博物馆藏

为了垄断东方丝、瓷、茶、香料以及各种艺术品的贸易,荷兰于1602年建立起东印度公司,荷兰语原文为Vereenig de Oostindische Compagnie,缩写成VOC,我们在很多流传至今的克拉克瓷器上经常能看到这个著名的标志。

此印度非彼印度

▲ 带有“VOC”标志的日本有田烧克拉克瓷盘,17世纪晚期

美国波士顿 迪美博物馆藏

中国人都熟知英国有家东印度公司(1600-1858),就是向中国卖福寿膏的那家。殊不知葡萄牙与荷兰等国也创立过自己的东印度公司。这些欧洲国家为何不把管理印度及周边贸易的公司直接称为“印度公司”,何苦还要加一个“东”字呢?原来,这与哥伦布的一个错误有关。当这位意志坚定的探险家跨海到达中美洲时,过于自信的他误以为发现了心中的目的地——地球另一端的印度,于是就把发现的新大陆称作“印度”。等到后人发现不对劲时,大错已然铸成,干脆将错就错,遂把真正的印度称为“东印度”,美洲加勒比海的群岛称为“西印度”。这样一来,欧洲国家负责远东贸易的公司就都叫“东印度公司”了。

此印度非彼印度

▲ 明万历(1573-1620)克拉克青花菱口盘,盘心有Cordero家族“五羊羔”族徽,Cordero在西班牙语里的意思就是“羊羔”

私人收藏

作为世界上第一家股份有限公司,VOC的挣钱能力到底有多强呢?举个例子先:荷兰东印度公司一直兢兢业业致力于和其他欧洲国家抢肉吃,1602年它截获了一艘葡萄牙克拉克商船,仅这一船的中国货物就卖出了一百万荷兰盾。当时阿姆斯特丹一幢豪宅顶多值个小一千,而一名荷兰普通佣工月薪才区区20个荷兰盾。也就是说,这一船货物可以换一千所豪宅,普通人若要支付这个价码,须不吃不喝连续打工4167年!算完了这笔账,每个荷兰人瞬间都柠檬了,再孬的草包也想泼出命去到东方博一把。

此印度非彼印度

▲ [荷] 雅各布·范·坎彭《带着东西方的礼物凯旋》,1650-1651年,布面油彩,383,5 x 204,5 cm

荷兰海牙 豪斯登堡宫奥兰治厅藏

在荷兰东印度公司供职过的各色人等中有一位大神级人物,他曾跟随使团觐见过中国皇帝,并将一路上的所见所闻绘成画本,刊印成册,为欧洲人直观展示了一个他们从未见过的真实中国。这位大神是谁呢?他笔下的中国景观又有哪些令我们感到既熟悉又陌生的地方呢?咱们下篇文章继续边聊天边观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