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互助計劃“吸粉”強勁,保險要“涼涼”?沒準“壞事”能變好事

近日,有媒體透露蘇寧的互助計劃“寧互寶”開始內測,仍是0元加入,參與者可獲最高30萬元抗癌互助金和最高10萬元身故互助金。

網絡互助計劃“吸粉”強勁,保險要“涼涼”?沒準“壞事”能變好事

相互寶官網截圖

去年,支付寶上的大病互助計劃“相互保”變身“相互寶”後,仍不斷有新的互助者加入。4月10日,“相互寶”成員數首次邁過5000萬大關,成為全球最大的互助社群。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保險研究室副主任朱儁生對《上海金融報》記者表示,支付寶、京東、蘇寧等本身是非常大的流量平臺,在此基礎上增加互助計劃,能幫助這些平臺提升客戶的忠誠度、活躍度、使用度。

上海對外經貿大學保險系主任郭振華對《上海金融報》記者表示,網絡互助計劃滿足人們對風險保障的初級需求,對短期重疾或醫療險有一定替代性。

朱儁生指出,“但基於我們對保險約定俗稱的理解和監管部門的要求,只有持牌機構才能稱為保險公司,可以開發、設計、銷售保險產品,並進行核保、核賠。因此,網絡互助計劃與保險還是有很大差別,消費者要有清醒認識。”

郭振華表示,與保險產品相比,網絡互助計劃最大的特點是性價比高,此前一些互助平臺還要求賬戶裡預存少量金額,而在“相互寶”帶領下,“寶寶”類互助計劃都是0元加入,既降低非法集資的風險,也能輻射更多人群。

“像‘相互寶’這類保障計劃滿足的需求,一般商業保險公司無法覆蓋。首先,商業險企沒有如此大的流量,招攬不到那麼多用戶,‘寶寶類’網絡計劃幾乎無法運營。”郭振華指出,“其次,商業險企有自身的產品線,‘寶寶類’網絡互助計劃一旦加入,會與此前的產品衝突,如果大家都參加免費互助計劃,其他保險產品就會受到很大沖擊。這兩個因素決定了商業保險不可能複製網絡互助計劃模式。”

“‘寶寶類’互助計劃是保障的另一種形態,某種程度上與保險產品有一種競爭關係,但這種競爭壓力會促進整個行業效率提升。”朱儁生認為,保險業可以從這種網絡互助計劃中學到不少東西,如在保險科技的背景下,能不能在銷售模式上有更多創新;在產品設計上,進一步提高保障功能。

郭振華表示,網絡互助計劃如果大量出現,勢必擠佔低價保險產品的市場,這也倒逼險企從事更有含金量的業務,如健康險、養老險或專業保險。

朱儁生坦言,網絡互助計劃的監管目前處於較邊緣地帶。“如何在防範風險與鼓勵創新之間尋求平衡,是監管部門需要認真思考、探討的問題。”

記者 李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