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馬雲劉強東的真實感受,憑什麼指責他們的“996”

沒有馬雲劉強東的真實感受,憑什麼指責他們的“996”


或許是出於巧合,4月12日,馬雲和劉強東兩位大佬不約而同,針對時下熱門話題“996”發表了自己見解。

在阿里巴巴內部交流活動上,馬雲對近期引起熱議的“996”工作制發表自己的看法。他表示,“到今天為止,我肯定是12x12以上。我沒有後悔12x12,我從沒有改變過自己這一點。”其稱,只有付出巨大的代價,有一天才有可能有回報,阿里早年也加班,8小時工作以後晚上還需要覆盤、學習。

無獨有偶,同一天稍晚,劉強東也在朋友圈發表《地板鬧鐘的故事》一文,稱“京東最近四、五年沒有實施末位淘汰制了!人員急劇膨脹,發號施令的人愈來愈多,幹活的人愈來愈少,混日子的人更是快速增多!這樣下去,京東註定沒有希望!公司只會逐漸被市場無情淘汰!”他表示,京東永遠不會強制員工995或者996,但京東人都必須具備拼搏精神。

兩位大佬在同一天難得一致的發聲,這是近年來少有的現象,也表明了他們共同的態度:順應時代,擁抱變革。

1/被誤讀的996

不出意料,馬雲和劉強東兩位大佬的同時發聲,引發了更多關於996的爭論。

這波關於996的爭論已延續半月——3月27日,一位不知名的程序員開發了一個名為“996.ICU”的網站項目,短時間內獲得超過20萬顆星星。諸多互聯網人從業者紛紛在該網站上揭露"996.ICU"型互聯網公司,許多大家耳熟能詳的互聯網公司都在列。有人稱996ICU為“GitHub星數上升最快的項目”,並且將這個項目定義為“程序員的一次反抗”。

“996”工作制,即每天早 9 點到崗,一直工作到晚上 9 點,每週工作 6 天——“國家實行勞動者每日工作時間不超過八小時、平均每週工作時間不超過四十四小時的工時制度。

從這個角度來說,批評996制度本身,是符合國家相關法律法規以及政治正確的。

不過,許多人在爭論時,都忽略了一個重要事實,無論是馬雲,還是劉強東,都有一個基本的論調:不強制996。

事實上,在馬雲和劉強東的語境中,996並非指996工作制度,而是一種精神或者說是一個人的自我要求。

所以馬雲在微博中強調:“不為996辯護,但向奮鬥者致敬!”所以馬雲也提到,自己雖然即將退位,但是依舊按照“12×12”的工作節奏,昨天晚上1點鐘才到家。但是他認為這是自己選擇的路,如果不付出超越別人的努力和時間,是不可能實現自己想要的成功。


沒有馬雲劉強東的真實感受,憑什麼指責他們的“996”


而且,劉強東也藉此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回憶起京東創業之初的艱苦歲月。他捨不得租房,睡辦公室地板整整四年,鬧鐘設定為2小時鬧一次,醒了就繼續工作,然後再睡再設鬧鐘。他說正是在這樣的拼搏努力下,才讓京東殺出一條血路,走到今天。

2/拼搏與奮鬥,所有企業家的圭臬

2016年,張朝陽與秦朔對話中,也透露了馬雲的勤奮:有一次晚上張朝陽在酒吧唱歌,馬雲因為收購雅虎也在北京,於是我就叫他出來玩。結果他夜裡12點才過來,待了半小時就走了,因為他還要回去接著幹活。

稱自己“不夠勤奮,飄飄然享受自己Feel”的張朝陽,曾經搜狐市值超10億美元,坐擁多家上市公司,風頭一時無二時,馬雲還在破沙發上演講——但如今無論是公司市值,還是江湖地位,如今與馬雲比,巨大的差距就證明了這一切。

其實,頂級企業家身上最不缺的就是拼搏努力地精神。在一篇文章中,如此描述“拼命三郎許家印”,其經常凌晨三四點鐘回家睡覺,睡一會就起床去公司,這是他長年累月養成的習慣。許家印的拼命影響了很多恆大人,一大批人尤其是公司中高層,都是工作狂。

《解密·首富李嘉誠》也透露,勤奮和自律是李嘉誠身上極為重要的標籤。李嘉誠每天工作16-17個小時,他說自己實際上已經活了100多歲。“我晚上一定會看書。如果我有一個鐘頭,即使是睡不夠、遲睡,我一樣會看書。”

此外無論是曝光一天行程的王健林,還是將鍋碗瓢盆搬進實驗室的稻和盛夫,每天早晨5點多就被機會叫醒的李彥宏,或者多次警示“奮鬥,活下去為唯一目標”的任正非,其實不過都是在說明:

對這些企業家而言,在這瞬息萬變的信息社會,唯有惶者才能生存。

值得注意的是,過去十年間,在華爾街和央行的持續貨幣寬鬆下,中國的互聯網行業經歷了一段野蠻式的增長。

2018年,納斯達克指數用了不到10年的時間從1500點衝上8000點,摩拜和ofo還在為誰是行業第一揮金如土,作為中國互聯網行業領頭者的阿里巴巴、騰訊、百度、京東的股價也都站在了巔峰之上。

然而到了2018年底,ofo和摩拜的黯然命運結局,其實不過是在說明:

對互聯網行業這種依賴於持續創新才得以生存的企業來說,平庸意味著分分鐘就會被市場淘汰出局。

因此,人們在爭論馬雲和劉強東的996觀點時,許多人卻忽視了劉強東已經嗅到了危機的味道:“這樣下去,京東註定沒有希望!公司只會逐漸被市場無情淘汰!”


沒有馬雲劉強東的真實感受,憑什麼指責他們的“996”


必須承認的是,京東在過去十幾年來的一路狂飈,取得了傲人的成績,但也掩蓋了很多問題。劉強東意識到,隨著大量新員工的加入,在充實了公司業績的同時,也導致了公司內部管理和文化的鬆懈,員工價值觀的淡化,拼搏精神的減弱——從這個角度來說,要求員工拼搏與奮鬥,這本就是劉強東應該而且必須做的事。

3/不喜歡996?不去BATJ就是

客觀而言,無論是馬雲,還是劉強東,他們口中的996,其實都是他們奮鬥經驗後的內心真實感受,和996工作制無關。

4月13日,《環球時報》總編輯胡錫進也如此表態:

我覺得馬雲和劉強東說的是他們自己的真實感受。每一個創業者肯定都有過比996更嚴酷的拼搏甚至掙扎,公司九死一生,其中有一部分就是拿生命拼出來的。

當然,某種程度上,企業家的996,和普通程序員、普通員工的996,本來就不是一樣的定義——員工考慮個人小家,企業家考慮大家生存發展。

既然你沒有馬雲劉強東的真實拼搏經歷,又沒有他們為企業生存發展必須揹負的責任,又憑什麼用個人的自由,去論斷這些企業家996的見解是否錯誤?

所以在劉強東的內心,有矛盾,也有堅定:“我是要為18萬兄弟背後那18萬個家庭負責,還是要留下那1%混日子的人,向他們負責?我沒有選擇餘地!”

所以在今年年初,華為發出“不養閒人”的裁員公告,大批為華為打拼到中年的員工,因為“不能具備年輕人的拼搏精神”而被掃門出局。

所以在馬雲看來,“任何公司不應該,也不能強制員工;阿里巴巴從來也都提倡,認真生活,快樂工作!但是年輕人自己要明白,幸福是奮鬥出來的!不為996辯護,但向奮鬥者致敬!”


沒有馬雲劉強東的真實感受,憑什麼指責他們的“996”


互聯網公司在寒冬下的求生之法唯有變革。這是一個處於騰訊、阿里、京東、小米、百度等幾乎所有互聯網企業都大變革的時代背景——改革,勢必需要每一個參與者的支持;然而,在局勢尚未明朗之時,並不是每一個參與者都能夠看清改革的未來,也不是每一個參與者都能夠擁有改革的決心。

其實,個人願不願意996,對於“996”還是“965”的爭論沒有意義,也沒人強制:如果不願意拼搏與奮鬥,不選擇去BATJ工作就是。

換言之,每個人實際上都擁有選擇權,可以在996的工作制和955的工作制裡面做選擇——並非是身不由己,只是選擇“996”也就選擇了奮鬥的姿態,意味著願意接受並且擁抱變革。

但是,一旦你選擇了BATJ,也就意味著:你將直面時代的變革,原地不動就意味著倒退,註定會被時代的洪流淹沒。

沒有馬雲劉強東的真實感受,憑什麼指責他們的“996”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