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红第一股"赴美上市暴跌,网红经济靠什么支撑?


"中国网红第一股"赴美上市暴跌,网红经济靠什么支撑?

小编认为4月3日晚,淘宝网红张大奕所在的如涵控股登陆美国纳斯达克市场,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网红电商第一股"。如涵控股股票代码为RUHN,发行价为12.50美元,总发行规模约为1.25亿美元。阿里巴巴作为股东,持有8.56%的股份。这也是阿里巴巴入股的唯一一家网红孵化平台。中国网红电商第一股:张大奕,这个平面模特出身的女孩,成名之战是2017年"双11",其经营的网红店铺--"吾喜欢的衣橱"销售额突破1.7亿元。当时整个淘宝800万商家,仅有4家网红店铺跻身"亿元俱乐部",站在这个女孩身后,与之并肩作战的就是如涵控股。如涵控股起家在杭州九堡--有名的杭派服装产业聚集地。一开始,只是做淘品牌"莉贝琳",后来转型成为现在的如涵控股,做网红产业链,从培育网红,推广网红,到为她们提供售卖商品,完成网红产业链的闭环。张大奕也从雇佣模特变身为如涵控股的CMO,在前端负责搭配和引导消费,给每一个女孩编制"穿上这件衣服就成为我"的美丽泡泡,而CEO冯敏,因为懂技术和服装供应链的门道,在后方为店铺保驾护航。除了张大奕,如涵还孵化了大金、左娇娇、满满等近百位网红,这些网红所经营的产品涉及服装、化妆品、美食、旅游等多个品类。如涵控股2014年开始对外融资,A轮、B轮分别由软银赛富和君联资本领投;2016年,阿里巴巴集团向如涵控股投资3亿元人民币,公司估值在31亿元人民币。

2016年8月,如涵控股通过借壳化妆品销售公司克里爱登陆新三板;2018年1月,如涵控股申请终止挂牌;2019年4月3日,如涵控股登陆美国纳斯达克市场,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网红电商第一股"。

网红经济的商业模式

网红经济,多以时尚达人为形象代表,通过其品位和眼光聚集人气,在社交媒体等领域进行定向营销,将粉丝转化为购买力的一个过程。这一模式,已经从原来线上的社交平台、直播、游戏、电商发展到线下的实体产业,渗透到了各个领域之中。在网红经济中,张大奕是较早一批。早在2013年,她凭借经常登上《瑞丽》、《米娜》等杂志,成为微博"带货王"。2014年,她和如涵控股董事长冯敏一起合开了淘宝店,并在一年的时间内摘得销量冠军。此后,随着张大奕店铺的粉丝数量不断增长,淘宝店的业绩也不断创造新的记录。2016年双11期间,该淘宝店更是凭借淘宝直播创造了2小时2000万的惊人销售记录。张大奕也从此稳坐"淘宝第一网红"的宝座。如涵控股正是看到了淘宝网红惊人的吸金能力,终将商业模式确定为"网红+孵化器+供应链"。2016年,如涵控股也获得了来自阿里巴巴的投资。除张大奕外,如涵控股还成功孵化除管阿姨、大金等100多位时尚意见领袖和网红,让这些人在淘宝等网上平台宣传产品及开网店。自2017年开始,随着签约网红人数的增长,如涵逐渐从原来单一的自营淘宝店模式,延伸到向第三方品牌和店铺带货的平台模式。因此2018年第四季度服务收入达4353万,较上年同期1225万元增长255%。在张大奕和如涵控股的效应下,众多网红纷纷创建自己的品牌。其中,开设网店成为他们变现的最佳载体。与此同时,淘宝的自身内容生态矩阵也将网红与电商距离拉近。凭借着完善的商业基础设施、丰富的内容生态和多元的粉丝运营方式,淘宝直播过去一年引导成交达到千亿规模,重新定义了在线购物的场景,更进一步推动了电商网红经济的发展。

如涵控股的商业模式是什么?

用一句话概括,如涵控股的商业模式就是当网红们的"保姆+经纪人+供应链"。

如涵控股的毛利在50%左右,与拉夏贝尔、太平鸟等成衣公司相比,并未有明显优势。但当品牌商开始青睐网红,讨好"千禧一代",高贵如burberry、Dolce&Gabbana,都请来Instagram红人走秀的时候,网红已经成为电商带货的重要方式。

如涵控股面临的难题是什么?

1、过度依赖张大奕

虽然如涵控股旗下有多位网红,但利润的大头还是来自于张大奕。2017年中报显示,如涵控股与张大奕共同成立的杭州大奕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实现1.3亿元的营业收入,占整个如涵控股40%的收入,净利润1819万。而到了2017年底,如涵控股并表后还有600万的亏损。这意味着,除了张大奕,其余网红在利润方面贡献寥寥。

2、如何绑定已略成气候的网红

当微博也成了撮合平台,收割了大批粉丝的网红们,有了更轻松的赚钱途径可选择,如何绑定已略成气候的网红,也成为如涵控股面临的一大难题。据悉,在微博限流之前,10万名粉丝的网红接一条文字广告的费用在5000元左右,动动手指,轻松进账。造网红难,绑定成名的网红更难。

3、明星降维打击,收割网红时代

与网红们竞争的主力军,当属娱乐圈明星们。景甜、杨颖等经得过大屏幕检验的明星,纷纷放下身段,走起了接地气的亲民路线,在镜头前卸妆,推荐平价化妆品,教网友们搭配,再加上身后有庞大团队的支持,对于网红而言可以说具有碾压性优势,范冰冰发一条使用某品牌太阳镜的微博,就可以抵得上许多网红一年的收入了。商业本质没变,只是换了地方而已。

如涵还能复制多少张大奕?

如涵控股招股书中,暴露出了如涵的一大问题,即如涵对顶级KOL的依赖非常强烈。

从目前情况看,张大奕仍然是如涵控股最"吸金"的头部网红。张大奕一场两个小时的直播,可以为她的淘宝店带来近2000万的成交额,2018年双十一她的店铺整体销售额28分钟内破亿。

根据招股书,张大奕在2017财年、2018财年和2019财年前三季度分别占据了如涵GMV的49.6%、51.0%和44.9%,在2017财年和2018财年以及2019财年前三季度分别占据了收入的50.8%、52.4%和53.5%。张大奕一个网红,顶起了如涵这家公司的半边天。

但要想真正让资本市场买单,一个张大奕怕是远远不够,网红的流量瓶颈是如涵当下急需考虑的问题。

在招股书中,如涵还表示,募集资金的40%用来网红孵化,30%的资金将用于投资科技和大数据公司。如涵把宝压在AI技术和大数据上,想要借助技术的手段提升运营效率。虽然需要大量投入,但也许会为如涵控股带来新的增长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