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中日韓三個國家的人長相類似,語言卻不屬於同一個語系?

訫------流浪


世界九大語系的劃分是由英國人威廉.瓊斯在250年前構建的。各個語系之間依語言三要素:語音、語法、詞彙的相同規律來區分。漢語屬於漢藏語系,而將日語、韓語劃為阿爾泰語系。這種劃分,有些西方專家和中國相關專家並不認同。

在三大要素中,日語裡的有些詞彙的語音與漢語接近,尤其是韓語。詞彙更不要說了。日語漢字源於漢語,近代又有不少漢字詞彙源於日本。只是語法結構與漢語有差別,接近蒙古語、滿語和突厥語而已。中日韓三國又同屬儒家文化圈。所以,說日語、韓語與漢語之間沒有根本聯繫,這是不能成立的。

語言之間的相似是人類相互往來與溝通間自然產生的,而用人為的粗暴分類是否可取,有待商榷。


自由行所見所聞


這個情況源於人類文化繼承性(語言是文化中的一部分)與血緣繼承性的不一致,也從側面佐證了中日韓三國(也包含朝鮮)族群的遷移歷史。

中日韓三國國民長相的聯繫

東亞族群與中北亞的族群關係密切,但歷史上不同族群的遷徙和征服讓東亞大陸的族群在血緣上有較大的融合,這是東亞人種形成的基礎。而遠古北亞族群的一部分則通過白令陸橋一路向東遷徙到了美洲成為了美洲土著,雖然美洲土著也算是黃皮膚(略黑點),但他們的長相實際上更具有中北亞的特徵,而與東亞人有一些區別,例如高慫的鼻樑。因為與其他族群混血較少,美洲土著或許代表了最古老的中北亞族群。而留在東亞大陸的原始中北亞血緣漸漸地與早期在東亞大陸定居的南方族群和不斷從西方多次湧入的中亞族群混血形成了東亞族群。這個過程不是簡單地單向混合,而是複雜的多向迭代。

上圖:滿洲-朝鮮型平均臉(中國東北地區、朝鮮族以及日本人大多屬於這類)

上圖:日本特有的信越型平均臉(是滿洲-朝鮮型的瘦削型,可能源於日本貴族階層對纖細女性的青睞所造成的選擇發展而來,在日本本州島非常普遍)

上圖:黃河型平均臉(華北是最典型,當然也散佈全中國以及日韓)

上圖:長江型平均臉(華中地區是最典型)

上圖:珠江型(華南最典型,日韓很稀少)


中日韓三國語言不同的原因

但是語言則不一定跟血緣重合,語言是社會文化的傳承而非個體或族群基因的傳承。一個外來的媳婦或者入贅的新郎都可能帶來新的血緣,但卻很難改變原族群的文化和語言習慣。於是在某些邊地,如半島或島嶼,文化(尤其是語言)比血緣更容易保守(除非被整個征服或同化替代)。而在大陸中心,由於文化的交流更容易(相較於半島和島嶼的地域封閉性),語言的融合更激烈烈,語言的相似性甚至統一語言的形成更容易(可以類比歐洲大陸)。這或許就是中日韓三國語言差異如此之大的根本原因。這三種語言從語法和起源上的關係似乎無跡可尋。一海之隔的日語和韓語甚至被認為彼此之間且與任何已知語言之間都幾乎沒有相關性(也有觀點認為它們源於阿爾泰語系,但實際上差異還是很大的)——算是兩門孤兒語言。漢語既具有音調又沒有屈折或者黏附形式,這跟同為黏附語的韓語和日語差別非常大。就這麼一點就讓漢語與這兩門語言完全分離開來。[頭條·小宇堂—未經授權,嚴禁轉載]

對於日語,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可能是早期操原始日語的東亞人登陸了日本列島,在島上遇到了早已在此繁衍生息的繩紋人,並取而代之。

日本和琉球語的共同祖先被認為是在公元前2世紀中葉(彌生時代)的某個時候由來自亞洲大陸或鄰近太平洋島嶼的定居者帶到日本的,取代了最初的繩紋人居民,也就是現代阿伊努人的祖先。關於這一時期的歷史知之甚少,因為後來類似“漢字”的“平假名”和“片假名”的書寫系統還沒有從中國引進,所以沒有直接的記載。

日本人的祖先很可能還路過了朝鮮半島,想必一路也留下了不少親戚,但可能被後來佔領半島的民族消滅或同化了。

上圖:最近被中國人翻爛的日本古籍《萬葉集》首頁,字基本都認識吧。

原始日語在日本列島獨立發展到現在,而東亞大陸上操原始日語的那些民族卻被其他民族同化了,與現代日語有關的親緣語言(琉球語算是一種,但被日本人認為只是方言,但其實琉球語與日語完全不能互通)都消失了(這可以參考大陸上契丹語和西夏語的消失)。日語因為日本列島的隔絕性因而獨立演化至今,其獨特的語言特點雖受到漢文化強烈影響,但並未消失。

韓語也是類似的情況。韓國人是在朝鮮半島定居的古代東亞人的後裔或混血。考古證據表明,原始朝鮮人是青銅時代來自滿洲的移民。值得一提的是,在韓國人祖先定居朝鮮半島之前,已經有人在朝鮮半島生活了,而且歷經了舊石器時代和新石器時代。語言證據表明,原始朝鮮語在朝鮮半島的“三國時期”在滿洲東南部和朝鮮半島北部形成,並在此期間從那裡遷移到韓國南部。可能操原始朝鮮語的其他民族可能因為各種原因被同化而消失了,於是留下了說韓語(朝鮮語)的人群偏安於朝鮮半島繼承了這種語言至今。值得一提的是,韓國濟州方言可能算是與韓語有親緣關係的獨立語言,雖然韓國人認為濟州話只是方言,但實際上濟州話跟韓語不能互通,且吸收了日語和蒙古語成份。

上圖:司馬遷《史記》中記載,商紂王兄弟箕子在周武王伐紂後,帶著商代的禮儀和制度率五千商朝遺民東遷至朝鮮半島北部,被那裡的人民舉為國君,建立了“箕氏侯國”,並得到周朝的承認,史稱“箕子朝鮮”。根據朝鮮史書《三國遺事》所載,檀君的後人在箕子來到朝鮮之後,帶著人民南遷,以免和箕子帶來的人形成衝突。這些人後來成為了三韓的始祖。

上圖:漢武帝設置的漢四郡(公元前108年),南方三韓是檀君後人。

總結

正是民族(而不是種族)的遷徙和發展歷史造成了現在中日韓三國雖同種但不同文的情況。


小宇堂


韓國人、日本人長相和中國人相似,主要原因是最後奠定他們長相的是亞美人種裡較晚進入東亞的帶著新技術的新亞洲人,之前遍佈亞洲的是亞美人種裡較早進入東亞的老亞洲人,他們驅趕、融合和替代了更早進入東亞的矮黑人和棕種人。


韓國人的非中國祖先是上古時代的中國東北地區的穢㹮部落,他們遷入朝鮮半島,在最南端形成了辰韓、弁韓、馬韓等部落。

而在西周時代朝鮮半島北面建立了商朝遺民的箕子朝鮮。漢代箕子朝鮮被衛滿朝鮮取代,後又建立了漢四郡,隋唐又發展成了高句麗和百濟。而南端的部落形成了新羅,新羅在唐朝的幫助下統一半島,高句麗被唐滅後遷入中國境內。

新羅發展成王氏高麗和李氏高麗最後被日本人兼併,日本戰敗後半島分別成立了朝鮮和韓國。

而日本列島上本來是棕種北支阿伊努人分佈,上古時代和新羅、百濟同祖的一些部落經朝鮮半島進入日本列島,融合和替代了棕種人,成為現代日本人的祖先。

中國人的歷史就不詳述了。穢㹮部落或者更早的前身的語言成為韓國、日本語言的底子,尤其是語法,這導致了韓語和日語在語言上被歸類於阿爾泰語系,但無法歸入任何語族,只能單列。

從上古時代起中國的夏商周各王朝直到明代一直對朝鮮半島和日本列島有著文化上的深刻影響,在基因上也無法避免,所以目前現代韓國人和現代日本人的基因仍然和中國人相近是O系佔絕對優勢,區別就是日本人的D系、C系基因比較多,韓國比較少,而中國漢族幾乎沒有。

韓語、日語在歷史上和中國王朝的交往中吸收了佔他們語言體系百分之七十左右的漢字詞,這些詞彙分別是在中國不同地區和不同歷史時期傳入的,加上本地化的因素,所以發音和現代漢語有所區別。

這就是以前把韓語、日語列為孤立語的原因,因為他們用的是阿爾泰語系的語法,詞彙卻是大量的漢字詞,一時也混亂了語言學家的思路。

也就是說韓國人、日本人的祖先和西伯利亞以及中國東北的阿爾泰語系通古斯語族的各族有著最近的共同祖先,他們奠定了韓國人、日本人的語法,而上古中國人把O系基因覆蓋了他們原有基因,中國漢藏語系的漢族人給了他們最後的詞彙和文化。綜上所述,三國人長相相似是因為來自漢族的O系都佔絕對優勢,他們的區別在於韓國有通古斯血統,而日本不僅有通古斯血統,還有棕種人北支阿依努族的血統和老亞洲人的血統。

前三張韓國人照片,接著是三張日本人照片,最後都是中國清代照片。以上圖片均為差不多時期拍攝,希望可以把韓國人、日本人和中國人做個大概的直觀比較。


第九區春蟲蟲


同根不代表同枝。文化傳承有演變過程的。在我國,幾千年的文化能夠統一,是朝代更迭一代代的努力,統一,才形成的。就算這樣,文字能夠統一,意思能夠統一,可是每個地方方言,發音都不同,有的地方相鄰的兩個村子就天壤之別,更不要說不同國家。

從部分文字可以看出,日語,跟韓語,有很多跟漢語相同的地方。所以,這說明三國其實是同根的文化起源。而不同的地方是因為在出現分支之後各自獨立發展的結果。同一棵樹長出來的枝杈是同樣的物種,但不代表完全相同,但是卻又有著千絲萬縷的相似。所以,三國文化同根,而後演變發展成不同的文化傳承。


無痕233575420


日韓和中國的北方人沒什麼大的區別,但是和中國的南方人區別還是很大的,尤其是兩廣和海南福建雲南,東亞人和東南亞人的區別還是很明顯的!人種問題,基因不同~


聖-尼古拉教堂


其實漢民族和歐洲民族比和日韓民族血源關係更近一些。


友情歲月524


漢語覆蓋韓語和日語。


光明使者141508578


即使是個黑人,如果扔白人堆裡,結婚生子,子女該跟白人結婚生子……經過幾千年後,黑人的影子會一點找不到


文哥159761075


因為三國本來就不是同根,DNA可以證明。

中國和日韓的關係比英國和德國法國關係還遠。


looxee


日韓屬於阿爾泰-通古斯語系,語法都比較類似,漢語屬於漢藏語系,但日韓又同屬於漢文化圈,受中國文明影響較大,有好多詞發音跟漢語一樣,也有很多跟古漢語發音相同,同時語言的發展又是互相融合借鑑的過程,比如現代漢語裡就有很多日本詞彙,都是從日語裡借鑑過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