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一半猪肉进国人肚子,高平市年产生猪150多万头,居功至伟!

高平市作为山西省环保模范城市,素有“中国生猪”之乡,2018年高平市生猪出栏达到150多万头。都说全世界的猪肉有一半进入中国人的肚子里,高平市看来居功至伟啊!

对于打造生猪全产业链,利用工业化理念,市场化手段来助推生猪产业的转型升级,小编就高平市取得的成就所推行的举措来谈谈对生猪产业发展的影响。

全球一半猪肉进国人肚子,高平市年产生猪150多万头,居功至伟!

第一,坚持龙头企业的引导作用,、实施规模型发展,保持养殖规模全省第一。据悉,目前高平市已建成年出栏500头以上规模的猪场有436家,万头以上规模的猪场已达18家,有规模的养猪比重占了全市85%,尤其是自去年以来,高平市积极开展对于养殖企业扶持工作,旨在对企业发展做大做强提供一些指导。其中有凯永养殖新上40万头生猪养殖项目、2400头国家核心育种场项目和马村万头、北诗3万头二元育种场项目,以及永兴集团新上10万头生猪养殖项目。即使有散养殖户陆陆续续退出生猪养殖产业,高平市生猪规模依然保持着上涨的势头。仅2018上半年,高平市生猪出栏达到了70.5万头。散户的退出也让市场的管理有了规范化,利于有关部门进行生猪产业的管控。

全球一半猪肉进国人肚子,高平市年产生猪150多万头,居功至伟!

第二,形成比较完备的产业链。其产业链结构包括:“玉米种植——饲料加工——生猪养殖——生猪屠宰——猪血猪皮加工”。各个节点都有着相应的项目类别,比如饲料加工类有申家庄、平泉、裕宏、凯永这四个年产可达30万吨的项目;生猪屠宰有新胜肉类屠宰项目;猪血猪皮加工有上海杰隆5000吨猪血加工项目和乾元明胶2000吨高档工业明胶项目。各个类别的项目都在生猪产业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大力发展好生猪产业,就必须要产业链中各个产业项目作好配合工作,共同打造一个良性发展的产业模式,实现资源配置最优化。

全球一半猪肉进国人肚子,高平市年产生猪150多万头,居功至伟!

第三,坚持循环利用、绿色发展,绿色养殖模式多样化。自绿色生产提出以来,高平市一直大力推广干清粪加无害化处理的粪污处理模式,力图解决畜禽粪污等农业面源污染问题,相关部门积极引导和扶持规模猪场科学规划建设沼气和环保设施。推行“猪—沼—菜”,秉承生态循环的发展理念,利用沼气发电、有机肥生产,培养树立了养种结合型、沼气供户型、体内循环型、加工创收型、节能转化型以及组合利用型这六种循环利用模式。

高平市抓住绿色发展理念,作好了对于生猪养殖污染公害的功课,利用科技调动生猪养殖产业的转型,实现生态循环,对于其他省市养殖畜禽类的发展有着很好的模范作用。当下需利用好政府指导要求,积极推进实施计划,调动上下配合好生猪产业转型,更好实现绿色发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