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放學了 家長還在上班 “四點半課堂”到底好不好

孩子放学了 家长还在上班 “四点半课堂”到底好不好

勞動一坊“四點半課堂”孩子們在上書法課

三秦都市報-三秦網訊(記者 宋雨 實習生 杜豆在西安,一些有條件的社區正逐漸嘗試開設“四點半課堂”,由政府統一購買服務,接納“真空時間段”裡無人看管的孩子,幫助家長們解決這一煩惱。

然而,面對家長們的多元化需求,也有不少曾開辦過的“四點半課堂”正在遇冷。如何破解這個難題,尋求新突破?

學生主要以低年級為主

西安勞動一坊社區,“四點半課堂”成為很多進城務工人員子女、留守兒童每天放學後的一個不錯選擇。從2017年10月至今,每週一到週五,孩子們都會在這裡免費學習美術、書法、數學和英語等課程,獲得了不少人的認同。

4月12日,記者跟隨社區工作人員一道,近距離探訪這個“四點半課堂”的整個運行過程。下午3點半,西電實驗小學放學,三名社區工作人員等在校門口,將當天參加“四點半課堂”的20多個學生接回社區。

“四點半課堂”從下午4點開課,一直到下午6點結束,每天都有固定的課程,保證不重樣。“每節課一個小時,上完課後,留半小時時間供學生們自學。”書法課老師吳雅雯告訴記者,參加“四點半課堂”的學生們主要以一年級到三年級為主,孩子們都是自願參加,無需交任何費用。

聚集三方力量

社區黨支部書記周建玲告訴記者,2013年,社區號召開展“在職黨員進社區”活動,邀請轄區西電實驗小學的黨員教師,在寒暑假給轄區貧困家庭的孩子補課,“每天的課堂安排分為上午學習班和下午學習班,學生根據自己的時間選擇上課時間,各方面的反響非常好。”

在蓮湖區教育局、民政局的多方協助下,2017年社區嘗試開辦“四點半課堂”,聚集學校、社會、教育機構三方力量,因地制宜解決這個問題。開辦以來,家長們對“四點半課堂”比較認可,“一方面得益於社區工作人員的無私付出,另一方面得益於轄區內學校、教育機構、共駐共建單位等眾多的資源優勢。”但由於場地有限,“四點半課堂”最多隻能容納20多個孩子。

多元化需要難滿足

西安新城區一個社區在幾年前也曾開辦過“四點半課堂”,但是該項目目前已停止。

這位不願具名的社區主任說,一開始家長們覺得很好,但後期孩子越來越少,漸漸沒什麼人來了。“首先,‘四點半課堂’裡各個年齡段孩子們的個性和想法各不相同,後來,部分家長又提出了接送孩子,輔導作業等需求。總之,難以滿足居民的需求。”

西安碑林區一個社區在實踐中也發現,社區提供託管服務優勢與挑戰並存。

“人力問題是一大挑戰。”這位社區主任告訴記者,單靠社區的幾個工作人員,難以承擔孩子們的安全問題,同時,部分家長下班時間晚,難以及時到“四點半課堂”來接孩子,導致社區工作人員的下班時間也隨之延後。

三方面入手持續健康發展

在周建玲看來,“四點半課堂”並不是簡單的託管,而是幫助孩子們合理安排、利用好課後時間,提供學業輔導外的“素質拓展”啟蒙。“課後託管問題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多方合力來完成,不能把所有包袱甩給學校。”

周建玲認為,“四點半課堂”要做到持續健康發展,可以從三個方面入手:第一,承辦的社區要選好課後服務的內容和項目;第二,需要學校和社會安排好相應的活動場地;第三,要明確相應的報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