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務教育階段出現了大量的民辦學校,是不是與公辦學位的不足有關?

民盟DUC總支書


還提公立學校不足?公立學校一直都沒有問題,為什麼有私立出現?因為有一批人發覺,建個私立學校,收大量多錢,錢掙得快呀。一個學4萬到12萬一年,雖然是老師工資自負,但是你覺得他們收的錢能有一半用在老師工資上面嗎?

還有,教育界先是有公立的重點掠奪別人的優質生源,再有私立學校掠奪公立重點的優質生源,全部都是陰謀,然後詆譭公立不行了。請記住,私立學校是學生成就了學校和老師,不是學校和老師成就了學生,有些事情你天天說相信,到頭來你就信是真的了,如果私立可以把豬學生都教成學霸,我就服他們,但他們只是掐尖收生,完全看不出優勢。公立是不會消失的,因為8成的學生都是普通沒什麼錢的學生,不可能都去讀私立,竟然還有一些傻瓜說公立會消失,到時你們的孩子每年的學費就4萬到12萬,你讀得起嗎?

現在問題出來了,私立學校氾濫成災,老實說,大量的私立也不知害了多少學生,本來沒有那個水平,就是要湧過去讀,結果到畢業才知道,根本就浪費錢和時間,不過,這也是活,誰讓你過分相信這些學校。


教你孩子學英語


去年孩子小升初,成績本來可以去優質私立,但我們選擇了第一輪搖號進入優質公立。

當初選擇優質公立的初衷很簡單:好中差學生各佔1/3,成績正態分佈,孩子既有學習榜樣又不至於淪為時刻緊繃著神經的學習機器。

現在孩子就學已經將近一年,通過自己孩子就讀公立初中的經歷,我來結合孩子就讀的經歷從一個方面談一下為什麼私立學校的存在很有必要?



孩子班上的老師們對孩子們學習的激勵在初一(上)很到位:以數學老師為例,每天佈置兩張卷子,後來發現孩子們數學計算能力的準確度不夠,於是在作業中又增加了6道題計算,每天通過“老師說”發給家長,由家長督促孩子們完成。

孩子的數學英語老師經常性地會舉行一些階段性測驗,不會公佈成績,但會通過“老師說”把階段性成績出色的孩子通知給所有家長,這樣也讓家長們對這些考試有所瞭解,並以此來對照自己孩子的不足。



初一(上)結束,進入新學期,突然發現孩子的作業量大大減少。以前孩子數學每天基本都是2張卷子,6道計算。現在發現這些環節的作業幾乎都變成了自願。英語和數學階段性考試的通知也不定期發佈了。如果孩子不說,家長根本一無所知。

後來跟認識的老師一打聽,發現老師們的改變是受到了有些家長舉報的影響。舉報的理由就是:作業多,考試多,孩子不堪重負,違背了素質教育的初衷。

由於部分家長要求,數學老師曾經推薦過一些數學輔導書,但發到微信群裡很快撤回,原因是害怕給某些家長留下舉報的藉口。

有些家長的心理是典型的“自我中心“式,“損人不利己”的:我孩子覺得多那作業就多,我覺得不滿意我就反映。至於說孩子的成績,家長也根本沒放心上 。而某些部門也“混”,個別家長一反映,維穩至上,趕緊處理。這樣很多重視學習,學有餘力的孩子和家長就被拉下了水。



這樣你就能理解分層教育的必要性了。誰也不必綁架誰,重視學習的家長去管理嚴格,激勵色彩鮮明的私立,不重視的家長去寬鬆的公立。誰也犯不著用自己的標準去要求對方。

分層教育,這也是私立學校存在的一個重要意義。

以上,供參考。


孫衛華


可以明確地說,如果一個地方義務教育階段出現了大量的民辦學校,這個地方是有問題的,是地方政府對於義務教育履職嚴重缺位!

2018年11月,教育部對陝西西安湖南耒陽等地的義務教育工作督查中,就發現了這些問題,耒陽地區,因為教育經費、教育政策等原因,導致大量公辦學校倒閉,而把義務教育階段青少年兒童,推向民辦學校,導致群眾極為不滿,教育部責令必須整改到位。

義務教育是政府的責任,不可推卸。一個地方的義務教育階段,政府必須保證每一個青少年兒童都擁有一個公辦學位,這是基本的要求,這是政府的職責所在,不能以任何理由推脫。

民辦學校,在義務教育階段,應該是公辦學校的補充。為何要這樣的補充呢?因為群眾對於教育的需求是不同的,民辦學校就是為了提供民眾的擇校需求。

比如一些鄉村的孩子,想進城讀書,而其應該在當地鄉鎮接受義務教育。這種情況下,這些有擇校需求的孩子,就可以到城裡的民辦學校就讀,這就是提供不同的需求。

很明顯,出於民辦學校的這個性質,一個地方就不應該出現大量的民辦學校,而只應該是可控範圍內的一定數量的民辦學校,能夠提供一定量的擇校需求就可以了。

也有人說,民辦學校的質量比公辦學校好,如果一個地方普遍都是這樣,那是不正常現象。民辦學校由於招生政策上的優勢,是有可能比公辦學校質量好的可能,但是,大多數地方是,公辦學校有著更強的師資隊伍,人們首先是公辦學校。

筆者所在縣區,一流的學校都是公辦學校,好的民辦學校也有幾所,但是,最多也就能擠進二流學校的行列裡。公辦學校是主體,民辦學校起到補充作用。


當代師說


作為一個已經明確自己孩子不參加電腦排位,放棄學區內的任何一所公立初中,而是選擇去每年需要多花三四萬的私立初中的家長,我談談我的一點看法吧。

公立學校學位足夠的情況下為什麼還是選擇私立?

我只能說我所在的城市情況。

在這裡小學和初中的公立學位是足夠的,所以不存在學位不夠家長沒得選只能送私立的情況(因戶口等問題不包含在此類中)。

很有意思的一個現象那就是小學階段很多家長都會把孩子送進公立學校讀書雖然也有一些私立小學非常火爆(這裡面的主要原因是因為私立小學往往可以直接升入私立初中部),但是我們會發現,從初中開始就會有一批家長想盡辦法把孩子送進私立初中。比如我這種!

為什麼呢?

只因為兩個字——“中考”!

我們這裡一所私立初中他們能夠考上重點高中的人數比一個區所有公立初中加起來總人數還多!而幾所私立初中加起來的總人數,幾乎能佔了重點高中招生總人數的1/4了。

差距真的是太大了!

如果孩子在一所私立初中裡排名能夠進入前100,那麼可以穩穩的進入重點高中,但是如果他是在一所普通的公立初中,即便是他能進入年級前十名,也不能保證一定能夠考上重點高中!這個差距有點大了!

私立務實公立務虛

實際上我不想說這句話呢因為無論是私立還是公立老師們,實際上都非常辛苦,學生們也學得比較累一些。但是現實就是:私立初中在學習上的關注和投入就是遠遠多於公立初中!他們可以把一些成績不太好的學生教到成績進步很明顯,他們可以把一些成績中等的學生教到成績非常好——比較遺憾的是,他們很難把成績非常好的孩子教得更加好(主要是這部分孩子需要花大量的時間在那些重複性的學習上,嚴重的影響了他們的拓展提高)。

我孩子目前雖然說成績還不錯,但是僅僅是源自於他的勤奮所取得的,現在成績而已,他並不是那種天賦非常高的孩子,所以我認為像他這種孩子在一個學習氛圍非常好的環境中才能夠更大的激發他的學習能動性。

所以我們考慮再三還是決定去私立了。

其實還有另外一個原因,那就是如果我們去公立學校讀書的話,那就不得不面對一個問題——公立初中普遍在學習上的要求比較低。這個時候如果我們還對孩子的中考抱以期望的話,就需要花大量的時間和金錢在孩子的輔導班上!所以這麼算下來,我們也省不了多少錢。

綜上所述,在我看來很多家長選擇私立學校的原因實際上是很簡單的,他們就是希望孩子能夠在一所非常注重學習的學校裡認真的去學習。

說個比較有趣的現象:越是學習壓力非常大,學習非常辛苦的私立學校家長,反而很少在網上抱怨(私下裡是會的),反而是那些在公立學校的學習壓力並不是很大的,家長動輒會因為作業“特別多”就各種舉報、投訴……呵呵!


隨便看看微笑不語


作為曾經的學生和教師,公辦與民辦學校就教材課程及師資毫無差異。為什麼有些家長寧可花高價把孩子送到幾百裡外的城市民辦學校,也不願到百米內的公辦學校呢?他們一般是這樣認為的,民辦學校時間緊湊,兩週才休,而且來回校車接送,完全不必操心什麼安全啦作業啦、上下學接送了、吃飽穿暖了丶老師家長矛盾…他們可以放心安心地投入工作。而公辦學校則不以為然,一切以上級規定為重點,只要升學率可以,流失量不大,沒啥突發事件,就OK。反正掙的是工資,靠來的是晉級評職,誰愛自討沒趣瞎折磨。民辦學校具有商業性,一切都是以服務意識為出發點,所以既便價高也生源不斷,原因就在於此。


王軍95141


公辦與民辦,亦竟爭,亦繁榮;共同服務於我國教育事業!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第三條,民辦教育事業屬於公益性事業,是社會主義教育事業的組成部分。第五條,民辦學校與公辦學校具有同等的法律地位,國家保障民辦學校的辦學自主權。

1、依此定義,公辦學校與民辦學校,在法律上是相互平等,受國家保障。在義務教育階段,國家有《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等法律條文,無論公辦學校還是民辦學校,都要嚴格執行。

2、儘管這些年來我國綜合國力與日益增,對教育之投入也取得了長足之進步。但,與廣大民眾對教育之需求相比,依舊顯得不足。所以學校在進行一些基本建設投資,教學設備添置,老師、學生學習環境、生活環境改善過程中,才會顯得力不從心,才會有一些不得已之措施出現。

3、我們縣是財政貧困縣,又是全省民辦教育先進縣。公辦小學,特別城區附近學校,大班、超大班現象非常嚴重。上級教育主管部門和上級領導,對此多次提出整改意見,但囿於縣裡財政嚴重不足,始終處於修修補補,沒有實質進展。而民辦九年制學校,因為能大範圍籌資,在硬件建設上並不差,但在軟件上與公辦學校有差距。

4、在今年嚴格規範、整頓大班形勢下,我縣主管部門,在思想上打破了常規,採取公辦與民辦相結合之方法,將公辦學校超額學位補充到民辦學校不足之學位。收到了比較理想之效果,既盤活了民辦學校之資源,又解決了公辦學校之困難。

5、現在社會上,對義務教育中一些負面現象不能正確分析,對民辦教育也有不少人帶著有色眼鏡,認為民辦學校就是高收費,就是教育產業化之表現。然而,又有多少人對教育產業化有過正確理解。教育產業化,是把教育作為一種產業來發展,以提高效率,推進事業。正是在這種理念下,一些旨在改善鄉村教育之“希望小學”出現在我們面前,平心而論,這在當時,確實為我國鄉村教育之進步,起到了積極作用。

6、公辦學校與民辦學校,在相同區域裡,既竟爭亦繁榮。當然同一區域內師資力量、學生資源,特別是優質資源有限,於是民辦學校為了更多吸引優秀老師,採取不唯資歷,只論實力,開出比在公辦學校更高之工資來吸收教師,用提高獎學金來吸收學生。對於相對安逸之公辦學校管理帶來了新鮮感和衝擊波。

7、現在教育界一些問題,是社會矛盾一個綜合之反映。各行各業,都或多或少,存在一些矛盾和問題。為什麼在教育界,這些矛盾和問題讓人感覺得更為突出。因為教育關係到家家戶戶,牽動著太多人之神智,所以使人更為關注,也更為關切。

8、回到問題本身,義務教育階段出現了大量的民辦學校,是不是與公辦學位的不足有關。這個問題不能一概而論,公辦學校與民辦學校,是我國義務教育一個整體,讓全體民眾有了更多之選擇,也有了互相之比較。

9、以上是我個人之觀點,希望對朋友有所幫助。若有疑問,歡迎到我作品主頁(海峰鄉村題材原創作品)評論處留言、探討。


朋友:看完了,順手關注;是積善之舉,必有福祐!



如今義務教育階段學校不僅是出現大量的民辦學校,而且許多地方民辦學校的整體教學質量已知超過了公辦學校。民辦學校的大量出現,遠不只公辦學校學位不足這麼簡單。


一句老話,有需求就有市場。近年來教育在許多投資者眼裡是一塊大蛋糕,有大量的民營資本進入教育市場,甚至不少個人,幾個人一合夥,不管合不合法,一個培訓機構就辦起來了。究其原因,很簡單,現在的家長在教育投資上舍得花錢,而誰能讓我孩子考高分成為很多人選擇的唯一標準,這是民辦學校發展起來的基礎。

那為什麼公辦學校辦不過民辦,這既有體制原因,民辦學校不論是對教師還是學生的管理槓桿都多得多。教師你是我聘的,不服管就走人。同樣,民辦學校對學生的處置權也比公辦學校寬鬆得多。又有政策問題,站在國家層面,更注重的是教育質量,關注的是學生的健康發展,所以有了素質教育,有了減負。因此限制公辦學校的條條框框很多,而民辦學校由於管理體制的不健全,受這些限制少得多,他們可以大膽地唯分數論。而這正是家長看重的。


當然如果非說學位的問題,不是公辦學校的學位少了,而是優質的公辦學校太少了。而且隨著多年民辦學校的發展,在一起發達城市,許多民辦學校再不只是應試教育歷害,而是教育教學水平,對學生的全面培養也都超過了公辦學校。

不知有多少人看過《最強大腦》第五季,其中14歲少年楊英豪來自杭州文瀾中學,如此天才在學校成績才一百名左右,而文瀾中學就是一所公辦民營的學校。

說到公辦民營,這可是時下非常流行的一種辦學模式。不少地方當地政府建好學校直接交民營教育集團管理,政府不用操管理之心,民營集團不用投入大量資金。看似雙贏的事,卻令人深思,為什麼民營集團能用一套完善的管理體系能管好許多學校,短期讓一所所民辦學校成為名校?而公辦學校不行?

更多教育觀點,教學經驗,學習資源,教育技術,敬請關注“輕風教育”。


輕風教育


出現義務教育階段的民辦學校這一個問題我們應當展開來討論,主要是因為民辦學校它也能夠滿足一部分學歷學位證書的需求,舉個簡單的例子來講。

前幾天和幾位朋友學車聊天的時候,有的朋友他們家的孩子住在縣城的私立學校裡面讀書,為什麼呢?

如果這些家長到縣城的公辦學校去讀書,首先他們沒有實現的條件,要關係沒關係,要錢錢不多,但是上私立學校裡面每個學期交上幾千元錢,就實現了在城裡讀書的需求,並且私立學校的教學並不是很差,因為他們沒有公辦學校那麼多的事情。

對於有些家境並不富裕的農村人來講,孩子在城裡讀書這是一種宣傳,也代表著對教育的重視,他們不在乎在私立學校還是在公辦學校讀書,只要能讀書就是個不錯的選擇,因為這些教學教育質量相比較,農村的一些村小完小要高許多。

最關鍵的一個問題就是在私立學校讀書的人,初中的時候可以在公辦初中讀書,這是我們這邊的學籍方面的一個規定,當然也可以繼續選擇在私立學校初中接著讀書。

總之私立學校的大量出現與公辦學校的學位不足有關係,與學校的教學成績沒有關係。當然有的區域內的私立學校已經成長為巨無霸式的權威教學單位,他們的教學質量的確超過了公辦學校。


宜城老師


社會是多元的。

但就一個手機來說:還有多種多樣。

如果社會上只有一個壟斷的手機。那麼手機這個行業一定做不好。

同樣,人更是多元的。那也要有更多的多元化的教育來服務。

義務教育。並不是大眾的義務。而是隨著社會的發展,政府用取之於民的稅收,來提高國民的文化水平。這是有歷史原因的:因為過往是農業社會。大家不大重視教育。

但如今沒有人不重視教育了。

並且社會的發展已經人與人之間的差別很大了。

所以更需要多元化的服務。

政府義務教育保底線。(這就是義務教育的功能所在)

民辦教育促發展。(有的孩子家裡是千萬富翁,億萬富翁,人家想讓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資源不行嗎?)民辦教育要做特色。滿足社會不同階層人民的需要。

如今的民辦教育,只是公辦學校的附庸。學的東西一模一樣。這才是問題所在。

把所有的人一刀切。這樣的想法,不是公平。


東萊國學


作為一個兩歲孩子的媽媽,提前瞭解了全市(某三線城市)大部分的幼兒園和小學,初中。公立幼兒園便宜但幼小銜接會有小問題,因為公立不教這些並提倡快樂教育;私立學費和雜費過高但語數外都教(三年教的內容差不多等同於上了幼小銜接課程)。小學的問題更突出了,私立把公立小學的好老師都挖過去了,公辦小學幾乎成了空殼,本市小學四大名校已經大不如前了就是因為挖走的老教師太多了。初中就兩所名校,一為公辦中學,另一個為國有私立中學。

某一線城市在我市隔壁,把他們的四大名校(九年制)開了分校區到本市後,公辦學校可以預料到就成了沒錢送私立和只能讀公立的家庭唯一的選擇了。公辦教育就是這樣子崩塌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