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阶段出现了大量的民办学校,是不是与公办学位的不足有关?

民盟DUC总支书


还提公立学校不足?公立学校一直都没有问题,为什么有私立出现?因为有一批人发觉,建个私立学校,收大量多钱,钱挣得快呀。一个学4万到12万一年,虽然是老师工资自负,但是你觉得他们收的钱能有一半用在老师工资上面吗?

还有,教育界先是有公立的重点掠夺别人的优质生源,再有私立学校掠夺公立重点的优质生源,全部都是阴谋,然后诋毁公立不行了。请记住,私立学校是学生成就了学校和老师,不是学校和老师成就了学生,有些事情你天天说相信,到头来你就信是真的了,如果私立可以把猪学生都教成学霸,我就服他们,但他们只是掐尖收生,完全看不出优势。公立是不会消失的,因为8成的学生都是普通没什么钱的学生,不可能都去读私立,竟然还有一些傻瓜说公立会消失,到时你们的孩子每年的学费就4万到12万,你读得起吗?

现在问题出来了,私立学校泛滥成灾,老实说,大量的私立也不知害了多少学生,本来没有那个水平,就是要涌过去读,结果到毕业才知道,根本就浪费钱和时间,不过,这也是活,谁让你过分相信这些学校。


教你孩子学英语


去年孩子小升初,成绩本来可以去优质私立,但我们选择了第一轮摇号进入优质公立。

当初选择优质公立的初衷很简单:好中差学生各占1/3,成绩正态分布,孩子既有学习榜样又不至于沦为时刻紧绷着神经的学习机器。

现在孩子就学已经将近一年,通过自己孩子就读公立初中的经历,我来结合孩子就读的经历从一个方面谈一下为什么私立学校的存在很有必要?



孩子班上的老师们对孩子们学习的激励在初一(上)很到位:以数学老师为例,每天布置两张卷子,后来发现孩子们数学计算能力的准确度不够,于是在作业中又增加了6道题计算,每天通过“老师说”发给家长,由家长督促孩子们完成。

孩子的数学英语老师经常性地会举行一些阶段性测验,不会公布成绩,但会通过“老师说”把阶段性成绩出色的孩子通知给所有家长,这样也让家长们对这些考试有所了解,并以此来对照自己孩子的不足。



初一(上)结束,进入新学期,突然发现孩子的作业量大大减少。以前孩子数学每天基本都是2张卷子,6道计算。现在发现这些环节的作业几乎都变成了自愿。英语和数学阶段性考试的通知也不定期发布了。如果孩子不说,家长根本一无所知。

后来跟认识的老师一打听,发现老师们的改变是受到了有些家长举报的影响。举报的理由就是:作业多,考试多,孩子不堪重负,违背了素质教育的初衷。

由于部分家长要求,数学老师曾经推荐过一些数学辅导书,但发到微信群里很快撤回,原因是害怕给某些家长留下举报的借口。

有些家长的心理是典型的“自我中心“式,“损人不利己”的:我孩子觉得多那作业就多,我觉得不满意我就反映。至于说孩子的成绩,家长也根本没放心上 。而某些部门也“混”,个别家长一反映,维稳至上,赶紧处理。这样很多重视学习,学有余力的孩子和家长就被拉下了水。



这样你就能理解分层教育的必要性了。谁也不必绑架谁,重视学习的家长去管理严格,激励色彩鲜明的私立,不重视的家长去宽松的公立。谁也犯不着用自己的标准去要求对方。

分层教育,这也是私立学校存在的一个重要意义。

以上,供参考。


孙卫华


可以明确地说,如果一个地方义务教育阶段出现了大量的民办学校,这个地方是有问题的,是地方政府对于义务教育履职严重缺位!

2018年11月,教育部对陕西西安湖南耒阳等地的义务教育工作督查中,就发现了这些问题,耒阳地区,因为教育经费、教育政策等原因,导致大量公办学校倒闭,而把义务教育阶段青少年儿童,推向民办学校,导致群众极为不满,教育部责令必须整改到位。

义务教育是政府的责任,不可推卸。一个地方的义务教育阶段,政府必须保证每一个青少年儿童都拥有一个公办学位,这是基本的要求,这是政府的职责所在,不能以任何理由推脱。

民办学校,在义务教育阶段,应该是公办学校的补充。为何要这样的补充呢?因为群众对于教育的需求是不同的,民办学校就是为了提供民众的择校需求。

比如一些乡村的孩子,想进城读书,而其应该在当地乡镇接受义务教育。这种情况下,这些有择校需求的孩子,就可以到城里的民办学校就读,这就是提供不同的需求。

很明显,出于民办学校的这个性质,一个地方就不应该出现大量的民办学校,而只应该是可控范围内的一定数量的民办学校,能够提供一定量的择校需求就可以了。

也有人说,民办学校的质量比公办学校好,如果一个地方普遍都是这样,那是不正常现象。民办学校由于招生政策上的优势,是有可能比公办学校质量好的可能,但是,大多数地方是,公办学校有着更强的师资队伍,人们首先是公办学校。

笔者所在县区,一流的学校都是公办学校,好的民办学校也有几所,但是,最多也就能挤进二流学校的行列里。公办学校是主体,民办学校起到补充作用。


当代师说


作为一个已经明确自己孩子不参加电脑排位,放弃学区内的任何一所公立初中,而是选择去每年需要多花三四万的私立初中的家长,我谈谈我的一点看法吧。

公立学校学位足够的情况下为什么还是选择私立?

我只能说我所在的城市情况。

在这里小学和初中的公立学位是足够的,所以不存在学位不够家长没得选只能送私立的情况(因户口等问题不包含在此类中)。

很有意思的一个现象那就是小学阶段很多家长都会把孩子送进公立学校读书虽然也有一些私立小学非常火爆(这里面的主要原因是因为私立小学往往可以直接升入私立初中部),但是我们会发现,从初中开始就会有一批家长想尽办法把孩子送进私立初中。比如我这种!

为什么呢?

只因为两个字——“中考”!

我们这里一所私立初中他们能够考上重点高中的人数比一个区所有公立初中加起来总人数还多!而几所私立初中加起来的总人数,几乎能占了重点高中招生总人数的1/4了。

差距真的是太大了!

如果孩子在一所私立初中里排名能够进入前100,那么可以稳稳的进入重点高中,但是如果他是在一所普通的公立初中,即便是他能进入年级前十名,也不能保证一定能够考上重点高中!这个差距有点大了!

私立务实公立务虚

实际上我不想说这句话呢因为无论是私立还是公立老师们,实际上都非常辛苦,学生们也学得比较累一些。但是现实就是:私立初中在学习上的关注和投入就是远远多于公立初中!他们可以把一些成绩不太好的学生教到成绩进步很明显,他们可以把一些成绩中等的学生教到成绩非常好——比较遗憾的是,他们很难把成绩非常好的孩子教得更加好(主要是这部分孩子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在那些重复性的学习上,严重的影响了他们的拓展提高)。

我孩子目前虽然说成绩还不错,但是仅仅是源自于他的勤奋所取得的,现在成绩而已,他并不是那种天赋非常高的孩子,所以我认为像他这种孩子在一个学习氛围非常好的环境中才能够更大的激发他的学习能动性。

所以我们考虑再三还是决定去私立了。

其实还有另外一个原因,那就是如果我们去公立学校读书的话,那就不得不面对一个问题——公立初中普遍在学习上的要求比较低。这个时候如果我们还对孩子的中考抱以期望的话,就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和金钱在孩子的辅导班上!所以这么算下来,我们也省不了多少钱。

综上所述,在我看来很多家长选择私立学校的原因实际上是很简单的,他们就是希望孩子能够在一所非常注重学习的学校里认真的去学习。

说个比较有趣的现象:越是学习压力非常大,学习非常辛苦的私立学校家长,反而很少在网上抱怨(私下里是会的),反而是那些在公立学校的学习压力并不是很大的,家长动辄会因为作业“特别多”就各种举报、投诉……呵呵!


随便看看微笑不语


作为曾经的学生和教师,公办与民办学校就教材课程及师资毫无差异。为什么有些家长宁可花高价把孩子送到几百里外的城市民办学校,也不愿到百米内的公办学校呢?他们一般是这样认为的,民办学校时间紧凑,两周才休,而且来回校车接送,完全不必操心什么安全啦作业啦、上下学接送了、吃饱穿暖了丶老师家长矛盾…他们可以放心安心地投入工作。而公办学校则不以为然,一切以上级规定为重点,只要升学率可以,流失量不大,没啥突发事件,就OK。反正挣的是工资,靠来的是晋级评职,谁爱自讨没趣瞎折磨。民办学校具有商业性,一切都是以服务意识为出发点,所以既便价高也生源不断,原因就在于此。


王军95141


公办与民办,亦竟争,亦繁荣;共同服务于我国教育事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第三条,民办教育事业属于公益性事业,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第五条,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具有同等的法律地位,国家保障民办学校的办学自主权。

1、依此定义,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在法律上是相互平等,受国家保障。在义务教育阶段,国家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条文,无论公办学校还是民办学校,都要严格执行。

2、尽管这些年来我国综合国力与日益增,对教育之投入也取得了长足之进步。但,与广大民众对教育之需求相比,依旧显得不足。所以学校在进行一些基本建设投资,教学设备添置,老师、学生学习环境、生活环境改善过程中,才会显得力不从心,才会有一些不得已之措施出现。

3、我们县是财政贫困县,又是全省民办教育先进县。公办小学,特别城区附近学校,大班、超大班现象非常严重。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和上级领导,对此多次提出整改意见,但囿于县里财政严重不足,始终处于修修补补,没有实质进展。而民办九年制学校,因为能大范围筹资,在硬件建设上并不差,但在软件上与公办学校有差距。

4、在今年严格规范、整顿大班形势下,我县主管部门,在思想上打破了常规,采取公办与民办相结合之方法,将公办学校超额学位补充到民办学校不足之学位。收到了比较理想之效果,既盘活了民办学校之资源,又解决了公办学校之困难。

5、现在社会上,对义务教育中一些负面现象不能正确分析,对民办教育也有不少人带着有色眼镜,认为民办学校就是高收费,就是教育产业化之表现。然而,又有多少人对教育产业化有过正确理解。教育产业化,是把教育作为一种产业来发展,以提高效率,推进事业。正是在这种理念下,一些旨在改善乡村教育之“希望小学”出现在我们面前,平心而论,这在当时,确实为我国乡村教育之进步,起到了积极作用。

6、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在相同区域里,既竟争亦繁荣。当然同一区域内师资力量、学生资源,特别是优质资源有限,于是民办学校为了更多吸引优秀老师,采取不唯资历,只论实力,开出比在公办学校更高之工资来吸收教师,用提高奖学金来吸收学生。对于相对安逸之公办学校管理带来了新鲜感和冲击波。

7、现在教育界一些问题,是社会矛盾一个综合之反映。各行各业,都或多或少,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为什么在教育界,这些矛盾和问题让人感觉得更为突出。因为教育关系到家家户户,牵动着太多人之神智,所以使人更为关注,也更为关切。

8、回到问题本身,义务教育阶段出现了大量的民办学校,是不是与公办学位的不足有关。这个问题不能一概而论,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是我国义务教育一个整体,让全体民众有了更多之选择,也有了互相之比较。

9、以上是我个人之观点,希望对朋友有所帮助。若有疑问,欢迎到我作品主页(海峰乡村题材原创作品)评论处留言、探讨。


朋友:看完了,顺手关注;是积善之举,必有福祐!



如今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不仅是出现大量的民办学校,而且许多地方民办学校的整体教学质量已知超过了公办学校。民办学校的大量出现,远不只公办学校学位不足这么简单。


一句老话,有需求就有市场。近年来教育在许多投资者眼里是一块大蛋糕,有大量的民营资本进入教育市场,甚至不少个人,几个人一合伙,不管合不合法,一个培训机构就办起来了。究其原因,很简单,现在的家长在教育投资上舍得花钱,而谁能让我孩子考高分成为很多人选择的唯一标准,这是民办学校发展起来的基础。

那为什么公办学校办不过民办,这既有体制原因,民办学校不论是对教师还是学生的管理杠杆都多得多。教师你是我聘的,不服管就走人。同样,民办学校对学生的处置权也比公办学校宽松得多。又有政策问题,站在国家层面,更注重的是教育质量,关注的是学生的健康发展,所以有了素质教育,有了减负。因此限制公办学校的条条框框很多,而民办学校由于管理体制的不健全,受这些限制少得多,他们可以大胆地唯分数论。而这正是家长看重的。


当然如果非说学位的问题,不是公办学校的学位少了,而是优质的公办学校太少了。而且随着多年民办学校的发展,在一起发达城市,许多民办学校再不只是应试教育历害,而是教育教学水平,对学生的全面培养也都超过了公办学校。

不知有多少人看过《最强大脑》第五季,其中14岁少年杨英豪来自杭州文澜中学,如此天才在学校成绩才一百名左右,而文澜中学就是一所公办民营的学校。

说到公办民营,这可是时下非常流行的一种办学模式。不少地方当地政府建好学校直接交民营教育集团管理,政府不用操管理之心,民营集团不用投入大量资金。看似双赢的事,却令人深思,为什么民营集团能用一套完善的管理体系能管好许多学校,短期让一所所民办学校成为名校?而公办学校不行?

更多教育观点,教学经验,学习资源,教育技术,敬请关注“轻风教育”。


轻风教育


出现义务教育阶段的民办学校这一个问题我们应当展开来讨论,主要是因为民办学校它也能够满足一部分学历学位证书的需求,举个简单的例子来讲。

前几天和几位朋友学车聊天的时候,有的朋友他们家的孩子住在县城的私立学校里面读书,为什么呢?

如果这些家长到县城的公办学校去读书,首先他们没有实现的条件,要关系没关系,要钱钱不多,但是上私立学校里面每个学期交上几千元钱,就实现了在城里读书的需求,并且私立学校的教学并不是很差,因为他们没有公办学校那么多的事情。

对于有些家境并不富裕的农村人来讲,孩子在城里读书这是一种宣传,也代表着对教育的重视,他们不在乎在私立学校还是在公办学校读书,只要能读书就是个不错的选择,因为这些教学教育质量相比较,农村的一些村小完小要高许多。

最关键的一个问题就是在私立学校读书的人,初中的时候可以在公办初中读书,这是我们这边的学籍方面的一个规定,当然也可以继续选择在私立学校初中接着读书。

总之私立学校的大量出现与公办学校的学位不足有关系,与学校的教学成绩没有关系。当然有的区域内的私立学校已经成长为巨无霸式的权威教学单位,他们的教学质量的确超过了公办学校。


宜城老师


社会是多元的。

但就一个手机来说:还有多种多样。

如果社会上只有一个垄断的手机。那么手机这个行业一定做不好。

同样,人更是多元的。那也要有更多的多元化的教育来服务。

义务教育。并不是大众的义务。而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政府用取之于民的税收,来提高国民的文化水平。这是有历史原因的:因为过往是农业社会。大家不大重视教育。

但如今没有人不重视教育了。

并且社会的发展已经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很大了。

所以更需要多元化的服务。

政府义务教育保底线。(这就是义务教育的功能所在)

民办教育促发展。(有的孩子家里是千万富翁,亿万富翁,人家想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资源不行吗?)民办教育要做特色。满足社会不同阶层人民的需要。

如今的民办教育,只是公办学校的附庸。学的东西一模一样。这才是问题所在。

把所有的人一刀切。这样的想法,不是公平。


东莱国学


作为一个两岁孩子的妈妈,提前了解了全市(某三线城市)大部分的幼儿园和小学,初中。公立幼儿园便宜但幼小衔接会有小问题,因为公立不教这些并提倡快乐教育;私立学费和杂费过高但语数外都教(三年教的内容差不多等同于上了幼小衔接课程)。小学的问题更突出了,私立把公立小学的好老师都挖过去了,公办小学几乎成了空壳,本市小学四大名校已经大不如前了就是因为挖走的老教师太多了。初中就两所名校,一为公办中学,另一个为国有私立中学。

某一线城市在我市隔壁,把他们的四大名校(九年制)开了分校区到本市后,公办学校可以预料到就成了没钱送私立和只能读公立的家庭唯一的选择了。公办教育就是这样子崩塌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