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命關天,東航空中放油39噸備降救人的背後故事

3月27日,東航上海浦東至倫敦航班MU551在飛行途中,一旅客突發不適,並伴有心跳加快、氣喘嚴重、嘔吐不止等症狀,東航機組果斷作出了空中放油39噸,備降首都機場的決定。危急時刻,機組人員如何決定是否備降?為什麼要緊急放油?備降付出了多少成本?《面對面》對航班機組成員進行了專訪。


人命關天,東航空中放油39噸備降救人的背後故事


萬米高空,旅客突感不適,具體病症不明

2019年3月27日下午13點27分,東方航空MU551航班從上海浦東機場起飛,前往倫敦西斯羅機場。飛機起飛一個多小時後,乘務長跑進駕駛室,告訴責任機長王鵬,客艙內一位三十多歲的女士自述心跳急促,呼吸困難,並伴隨有嘔吐。

事發第一時間,乘務員就把這位乘客從經濟艙轉移到了公務艙,並且從乘客中找到了兩位外籍醫務人員前來幫助,王鵬交待乘務員及時彙報最新的情況。僅僅過了五六分鐘,乘務長再次來到駕駛室,她說旅客的狀況沒有好轉,狀態也不穩定。這位旅客到底怎麼了?王鵬來到公務艙。


人命關天,東航空中放油39噸備降救人的背後故事


王鵬: 她有點出虛汗,我摸了她頭有點發燒,而且她臉上神情非常焦慮。她跟我講心臟很難受,感覺快要跳出來了,我看到地上她剛剛吐了。


人命關天,東航空中放油39噸備降救人的背後故事


未知的病情,已知的鉅額損失,機組如何抉擇?

根據醫生的建議,乘務長給這位旅客調了兩瓶氧氣供她吸氧,但並沒有緩解的跡象。外籍醫生給她測了血壓、心跳、心率,也都在正常範圍內,這與王鵬看到的這位旅客情緒急躁、表情痛苦存在差異。

王鵬: 我相信一個人在神智正常的情況下,她描述自己的主觀感受不是胡攪蠻纏,她臉上神情也很痛苦,她全身有症狀,呼吸急促、發燒、懼寒。我從主觀上判斷她的狀況非常緊急。

事情發生時,MU551航班已經抵達北京空域的邊緣。飛機在空中高速飛行,在王鵬他們進一步確認這位乘客病症的時間裡,飛機已經飛臨中蒙邊境。乘客的病情將會好轉還是進一步惡化?如果一旦惡化該如何處置?214位旅客、16位機組人員要不要和她一起返航?王鵬必須儘快做出決定。

王鵬: 離國境線還有25分鐘,如果我繼續往前飛就飛出去了。飛出去再想備降,我要花費更多的時間折返,如果這個旅客有不適或者病情進一步發展,對她是不利的。但是如果我們現在備降會耽誤很多旅客的行程,會給公司造成很多的損失。

記者: 那要繼續往前飛呢?

王鵬: 如果繼續往前飛,我覺得弊大於利。一擔心這位旅客身體出問題,再一個可能會造成客艙恐慌,她如果歇斯底里或者傷害別的旅客,在客艙裡擾亂客艙秩序這都很難說。

記者: 這25分鐘對你來說非常寶貴,你要想的事太多了。

王鵬: 挺糾結的,矛盾。一般旅客發生疾病了,醫生會給出明確的指示,這個旅客確實不能再飛了,或者他已經病入膏肓了,他的心跳已經很微弱了等等,但是我們這次沒有。

在所有機組成員商議之後,剛剛飛越中蒙國境線到達蒙古上空不久的MU551航班調轉機頭,向著國內飛了回來。


人命關天,東航空中放油39噸備降救人的背後故事


空中放油39噸,在哪放?會汙染環境嗎?

這本是一次漫長的航程,總航程長達十一二個小時,MU551航班在起飛前加了108噸油。一旦飛機在起飛後不久就需要降落,那麼飛機縮攜帶的燃油並沒有被消耗太多,此時,機身重量就超過規章標準中規定的著陸重量。如果不施行空中放油而強行著陸,起落架就會有折斷的危險。而且,剩餘的大量航空燃油在著陸時會因為飛機機翼上的電子元件產生摩擦、碰撞,造成高溫或者火星,這時候危險係數會急劇升高,很有可能造成爆炸或者火災。所以,為了減輕飛機重量,達到安全降落的標準,進行空中放油這一程序必不可少。按照飛機安全落地的要求,MU551航班要在最短時間內放掉四十噸左右的航油,才能達到安全落地的重量標準。

很多人擔心,空中放油是否會帶來環境汙染?對此,東航總值班經理張慶華解釋,天空雖大,放油也不能亂放,必須在距離城市16公里以外,3000米以上的高度,人煙稀少的指定區域。而且,對地面環境基本不會造成汙染。


人命關天,東航空中放油39噸備降救人的背後故事


張慶華: 我們現在好多專家分析得出的科學結論,在3000米以上指定的放油區放油,它放出來的油是一種霧化的,很快會被稀釋霧化掉,對整個環境其他方面影響可以忽略不計。

3月27日下午,在折返途中,在規定的放油區,二十分鐘之內,MU551航班在空中放掉了39噸的航油。


人命關天,東航空中放油39噸備降救人的背後故事


已過放油區,卻被告知運線調整,航油又多了

按照估算,放完39噸油,加上按照空管指定的航線消耗的航油,MU551航班降落首都機場時的重量應該在安全範圍之內。可是,在MU551臨近北京上空時,又出現了意外。北京通播告訴機組,在首都機場的降落由“向北運行”調整為“向南運行”,航油又多了。

王鵬: 如果向北運行降落,我們就是從北側進入北京,需要向南多飛一段,然後回頭進機場跑道,我們油耗就會比直接從北側進來向南落地要多耗一些油。我們按照向北運行把油給放完了,突然告訴向南運行,我們一下就有點愣了,這樣我們油又多出來了,有點前功盡棄的感覺。

突然的運線調整,意味著機組必須再放一些油,但是此時已經過了規定的放油區,無法放油。機組通過提前放減速板、起落架和襟翼等技術手段,讓飛機增加阻力,增加油耗。

記者: 那最後經過你這些努力,最後落地的時候重量是多少?

機長: 我們非常幸運,我們落地之後正好比那個最大著陸重量少了200公斤。飛機落了到停機坪之後,機務跑上來第一句話就是,機長,我們超重了嗎?我說沒有超重,他高興壞了。


人命關天,東航空中放油39噸備降救人的背後故事


一年40多起備降救人,生命至上,公司損失必須承擔

在得到MU551航班返航備降的明確請求以後,東航運控中心迅速啟動應急機制。在最終確定返航並備降首都機場後,MU551航班第一時間聯繫了空管,請求首都機場做好飛機落地的準備工作。飛機安全落地時,醫療小組已經到位,生病的乘客在第一時間被送往醫院,並且得到了有效的救治,目前已經康復出院。

據東航總值班經理張慶華介紹,東航公司每天有2600多架航班起飛。僅2018年一年,東航由於乘客生病而返航備降的航班就多達四十多起。

張慶華: 在空中旅客突發疾病,對於我們飛行機組或者航空公司來講,更多的是人道主義的急救。從合同上講,很多旅客在買票時沒有申報自己的疾病,旅客本身也有責任。

記者: 跟航空公司有沒有關係?

張慶華: 從法律和契約上講,跟航空公司應該沒有關係,但是從我們飛行員的責任來講,我們做不到,我們不可能眼睜睜看著一個旅客處於不可控的狀態。

按照東航總值班經理張慶華的介紹,一噸航油最少5000元人民幣,空中放油近40噸,摺合20萬人民幣。比正常行程晚5個小時,從首都機場重新起飛時,飛機新加了50噸航油。兩者相加,此次折返備降,東航僅航油的損失就在45萬人民幣以上。此外,公司還需要承擔給空管指揮的費用,以及在首都機場落地後地面保障等費用。對於這樣的損失,張慶華介紹,航空公司要承擔一部分,保險公司也會承擔一部分,生病的旅客一分錢也不需要承擔。

記者: 航空公司要不要對這些其他旅客進行補償?

張慶華: 像我們對這些旅客是提供正常餐食保障。

記者: 僅此而已?

張慶華: 因為這個是不可控的一種,沒有哪個旅客看到這種情況說我要跟航空公司要這個錢,說你耽誤了我5個小時的行程。生命大於天,這個時候沒有哪個旅客認為這種備降是不應該去做的。

來源不:央視新聞客戶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