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嘉靖在张璁死后做了一件事,此事能看出这两人关系非比寻常

小说:嘉靖在张璁死后做了一件事,此事能看出这两人关系非比寻常

因为天地分开祭祀这件事,夏言彻底将如日中天的张璁得罪了。

在张璁看来,夏言根本不是自己的对手,想要将夏言打到,并不是什么难事。

可是,事情的发展超出了张璁的想象。

夏言字公瑾,虽然夏言在武功上比不上周公瑾,但是,在面对群臣围攻这件事情上,夏言表现的还是非常威猛的。

之后的张璁密切关注夏言的一举一动,只要夏言有风吹草动,张璁会立刻打压夏言。

张璁在对付夏言的过程中,自己并不亲自出面,而是让下面的人做。

从大礼议开始,张璁一步步的崛起,此时的张璁可不是吃闲饭的,他手下聚集了无数能臣猛将。

这些人在张璁大人的建议下,都准备对夏言发动猛烈进攻了。

此时的张璁还是非常高兴的,我张璁现在有这么多的人,难道还打压不了你这个政敌。

夏言你只是一个孤独的人而已,而我张璁手中有无数的人。

也确实是这样,因为夏言大人太过正直,所以,和他站到一边的人并不是很多。

其实,并不是夏言不需要和同事搞好关系,而是夏言认识到不能够这样。

夏言虽然考试不好,但是他也是一个饱读诗书之人,历朝历代很多大臣的倾覆,夏言是深知其中缘由的。

夏言也知道嘉靖皇帝的脾性。

嘉靖皇帝为什么自始至终要给自己爹娘一个名分呢?难道他是闲的没事干。

其实,和大臣的对决,和数百大臣拉仇恨,嘉靖也知道其中的难处。

但是,嘉靖也知道,不这样做不行,因为和大臣斗争都是表面现象,而将权力牢牢的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这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所以,说到底,大礼议议礼派和反对派的斗争,其本质还是权力的斗争。

嘉靖是不允许任何人来挑战他的权威的。

嘉靖心里的这种想法,夏言是非常清楚的。

所以,夏言这位能说又很帅的大臣,只顾一心一意的办事,他并不拉帮结派。

反观张璁则不然,他为了和竞争对手夏言斗争,扶植了很多自己的人。

不过,张璁扶植这些人,除了打压夏言外,他改革也是需要人的。

所以,跟着张璁的官员非常多。

既然张大人看不惯夏言,下面的官员当然要好好表现一下了。

在张大人的默许下,明朝最厉害的言官,一下集结了数十个,一起来干夏言。

面对如此猛烈的进攻,夏言没有一丝惧怕,能来的都来吧,身正不怕影子斜,你们都弹劾我又奈何。

面对张璁跟班的进攻,夏言是来一个打压一个,夏言大人是愈战愈勇,没有丝毫退却的痕迹。

不过,面对如此多人的进攻,夏言也有应付不过来的时候。

有一次,御史希礼还是石金大人,说大礼议这件事情,将太多的人都抓捕了,这不合适。

希礼和石金大人希望嘉靖皇帝原谅他们,在这两位大人看来,大礼议这件事情已经过去很长时间了,没必要将大臣们都关在监狱中。

对于这件事情,夏言当时疏忽了,因为自己太过正直,他同意了希礼和石金的建议。

夏言也希望嘉靖皇帝能够赦免因大礼议被关押的大臣。

这件事情彻底将嘉靖皇帝激怒了。

夏言的这一失误,顿时引起了张璁还有诸多言官的弹劾。

张璁等人向嘉靖皇帝上疏,说夏言唆使希礼等人要为大礼议的罪臣翻案。

嘉靖皇帝果断将这件事情处理掉了,希礼和石金直接被扔进监狱中,最后被嘉靖流放了。

而夏言呢?这件事情也得罪了嘉靖,他亲自向嘉靖做了自我批评,嘉靖才原谅了他。

嘉靖之所以原谅他,是因为此时夏言在嘉靖心中的地位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

其实,当时希礼和石金的建议是非常中肯的,嘉靖已经给自己的爹娘要了名分,没必要将昔日的大臣往死里整。

夏言也是知道这两位御史的建议是中肯的。

所以,正直的夏言要帮助这两位大臣。

可是,嘉靖是一个睚眦必报的人,他一直记着大礼议事件中反对他的人,一定不会原谅这样人。

杨慎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虽然夏言将嘉靖得罪了,但是夏言敢于站出帮助希礼、石金,这件事让朝中很多大臣都认为,夏言是一个能够帮助自己对抗张璁的人。

于是在润物细无声中,夏言有了很多的拥护者。

而此时的夏言也认识到了权力斗争的秘诀,他要牢牢的抱着嘉靖这条大腿。

希礼、石金这件事情之后,夏言开始极力和嘉靖靠近。

当时夏言是如何逢迎嘉靖皇帝呢?

根据史书记载,嘉靖皇帝比较喜欢写诗,一写完诗句就让夏言看,夏言看后“予以唱和”,更绝的是,夏言竟然还找来玉石,将皇帝的诗句刻在玉石上面。

一看夏言如此会办事,嘉靖皇帝非常高兴。

不过夏言逢迎嘉靖,并不是溜须拍马这样很俗的手段,根据史书记载,嘉靖皇帝让夏言写奏章或者为诏书填词的时候,人家夏言片刻就能够完成。

之后,嘉靖一召见夏言,夏言就知道皇帝的意思。

在溜须拍马上,夏言也玩出了不一样的境界,有一次嘉靖给了夏言一个印章,让夏言秘密论时政。

在评论时政的时候,夏言说了,皇帝对局势的看法那学问太大,才识太渊博了,我一个小小的夏言怎么能够看的懂呢?“学问博大、才识优裕”。

这样一个有才华、会说话,长得好看,而且又不拉帮结派的人,嘉靖怎么能够不喜欢呢?

所以,之后的夏言受到了嘉靖的极度宠幸。

嘉靖要不赏赐夏言绣蟒飞鱼麒麟服,就是赏赐夏言玉带、精金,而且还赏赐给夏言很多精致的酒杯,各种美味佳肴,以及当时流行的稀罕物件。

总之,此时的夏言在嘉靖那里就是一个香饽饽。

而张璁呢?为了改革,为了打压夏言,手下聚集了无数大臣。

在嘉靖看来,你张璁这是要干什么啊?召集这么多人,你是要替代我嘉靖吗?

于是嘉靖开始对张璁下手了。

不过,嘉靖对张璁下手,还是需要一个借口的。

嘉靖十年秋天的一天,嘉靖要的借口来了。

嘉靖的这个借口是一个人,这个人的名字叫薛侃。

薛侃是正德十二年的进士,但是考上进士,薛侃并没有在朝中当官,他是一个非常孝敬的孩子。

当时薛侃的母亲年迈了,薛侃虽然考上了进士,但他一直在家中伺候自己的母亲。

薛侃在家中侍奉自己的母亲,一直侍奉了好多年,直到嘉靖七年,薛侃才在行人司当了一个八品官员。

我们知道夏言就是行人司出来的,而薛侃也继承了夏言敢说的特点,不过他说话说不到点子上。

薛侃说了什么话呢?他对嘉靖皇帝说,陛下你当皇帝这么多年了,也没有个孩子,这不正常啊。

选定皇位继承人是一件大事,要不你从外地王爷的儿孙中选一个有本事的来京城,找人专门辅导他,以后让他当帝国继承人吧。

当时人家薛侃的原话是这样的:“稽旧典,定皇储,择亲藩贤者居京师,慎选正人辅导,以待他日皇嗣之生。”

这还了得,嘉靖看了这个奏折后,气的火冒三丈。

况且当时的嘉靖也在为生孩子这件事情发愁,为了能够早日有孩子,嘉靖皇帝当时正在“祈嗣”。就是希望上天给他一个孩子。

这可好,薛侃很不识时务的提出了这件事情。

薛侃的结局可想而知,直接被嘉靖弄到了监狱中。

薛侃虽然进入了监狱之中,但是嘉靖还是难解心头之恨。

我生孩子不生孩子,和你一个小小的八品官有什么关系?薛侃这个八品官,之所以敢这样做,背后一定有人指使。

于是,嘉靖命大理寺、刑部、督察院开始查办这件事情。

这件事情也成为了夏言和张璁决战的导火索。

其实,当薛侃的奏折还没有到嘉靖眼前的时候,张璁就已经看了这份奏折,张璁还利用了这份奏折。

当时张璁在看到这份奏折的时候,就命令彭泽去上疏嘉靖皇帝了。

彭泽上疏嘉靖皇帝的意思就一个,薛侃的上疏是夏言授意的。

于是,张璁和夏言都成为了立储案的当事人。

毕竟是帝国最高检察机关来审理这件事情的,在刑部、大理寺还有督察院的办理下,案件很快水落石出。

夏言是被冤枉的,彭泽按照张璁的命令冤枉夏言,张璁也难辞其咎。

本来嘉靖已经不再喜欢张璁了,这件事情之后,嘉靖更是对张璁嗤之以鼻。

公元1535年,即嘉靖十四年春天,张璁患病,此时张璁也知道自己凉凉了,所以他恳求嘉靖让他告老还乡。

不过嘉靖没有允许,虽然嘉靖不喜欢张璁了,但是对张璁,嘉靖还是有感情的。

这两个人在一起经历的事情太多了,当时嘉靖还亲自为张璁制作药,让他服用。

可是,张璁在朝中值班的时候,直接病倒了,而且一天多不省人事,最后嘉靖不得不让他告老还乡。

回到家中的张璁,嘉靖还多次派人前去看望,希望他能够继续回到京城任职。

但不过张璁再没有去北京,回到家中的张璁,颐养天年四年,最后病逝于温州,享年六十五岁。

对于这位共患难的好哥们,嘉靖皇帝对张璁一直是有感情的。

史书记载,嘉靖皇帝听说张璁去世的消息后,悲伤不已,在张璁下葬的时候,嘉靖赏赐了很多陪葬品,而且赠于张璁太师,定谥号为文忠。

张璁的时代也彻底成为了过去!

本人会努力写作,希望读者朋友多多垂注!你们的关注,是我写作的动力!谢谢各位读者朋友捧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