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州杨应龙为什么要造反?

似沐夕梓


播州的杨应龙是被明朝逼反的,播州杨家统治播州800多年经历了几个朝代,始终都归顺朝廷,特别是元宋对峙阶段,坚定的站在南宋一方,协防重庆钓鱼城,直到南宋灭亡后才归顺大元,所以杨家有些跋扈但是应该没有反意,只想搞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播州也是比较富裕的地区,后来遵义入黔就是以为贵州的收入连官员都养不活,军队战马都吃不饱,划入遵义后才解决这个问题了,可见当年遵义的富裕。

明朝为什么要逼反播州杨家?这也是被逼无奈,播州杨家手握十多万军队,让谁都如坐针毡,不放心,在古代即使太子拥有这么多军队一样会给自己招来杀身之祸,何况一个地方土司。更重要的是缅甸蚕食云南,甚至军队都打到四川攀枝花了,虽然被明军击败,但是播州杨家的地方势力存在直接切段大明对云南四川贵州的控制,所以土改流势在必行。


勇行万里路


题主问的一定是万历平播州之役,是万历三大征之一。万历二十八年二月,明朝廷为了镇压播州土司杨应龙的叛乱而进行的一场大规模的战争。此次战役杨应龙在明王朝24万官兵八路围攻之下,最后于六月以杨应龙兵败自杀而告结束。这是这起事件的简单过程,如果大家想具体了解可看《明史纪事本末》(该书言之颇为详细)、《明史》、《石匮书》、《罪惟录》等书籍。

万历三大征分别是平宁夏之役、万历援朝之役、平播州杨应龙之役,这三场战役得失原因都各有不同。在我看来宁夏之役属于本可以少打或者不打(更多是因为政策失当而打)、万历援朝之役必须急打、大打(丰臣秀吉的野心人尽皆知,欲以朝鲜为跳板攻明朝)、而本文写到的播州之役则是属于迟早要打(明廷确实有政策失当,但不管是否失策,这场战役都是绕不过去的,就是个早晚问题)。那么为何说平播州这场战役绕不过,迟早要打呢?

从其根本原因上来说,这是源于土司制度的弊端,明朝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是“以夷制夷”的政策,继承了元代的土司制度,利用当地的土酋管理属民,并不改变当地的统治机构,像杨应龙这样的大土司是朝廷下诏袭封的,按《明史》的说法就是“皆因其俗,使之附辑诸蛮,谨守疆土,修职贡,供征调,无相携贰”。


像杨应龙这样的大土司只要听从朝廷调遣,对朝廷表示恭顺,便可保无虞。但是问题在于土司对所辖之民,所辖之境拥有绝对的管理权,当然还有自己的军队,这就形同独立王国,更容易与中央分庭抗礼,有明一代中央与西南土司的矛盾始终存在,在杨应龙之前的麓川之役,杨应龙之后的奢安之役都是土司与中央王朝矛盾的体现,这个矛盾爆发只需要一个偶然因素。可见土司世袭制就是矛盾的根源。

而具体到播州杨氏,这个弊端就很明显。播州杨氏在播州建立统治长达七百余年,经过几百年的经营,杨氏的统治已经是根深蒂固,且兵力财力雄厚。以史料看,杨应龙多次帅播州军队随明军联合进行大规模作战,屡建奇功,这充分显示了播州强大的实力。

《明史纪事本末·平杨应龙》:隆庆六年袭职,以从征剌嘛诸番九丝、腻乃、杨柳沟等,多却敌先登,斩获无算,先后赐金币。
《全边略记·卷七》:应龙于隆庆壬申袭职,从征哈麻先登,多斩获,从征九丝,捕虏无算,从征杨柳沟,却地先登。先后赐金币。



这些史料一方面显示了杨氏在反叛前确实对明廷有调必征,且战功卓著。而另一方面确实显示出了杨氏之实力确实能和朝廷分庭抗礼(从杨应龙反叛的情况来看,其调动10多万的军民与明廷相争,实力可见一斑),对于这样财力、物力充盈的土司,明廷肯定是有所忌惮的,正如《万历三大征考》的作者茅瑞征所言“蜀三面邻夷,且借为用,而播为最劲,此不可制”。因此,杨氏内部一旦有机可乘,明廷绝不会放过征讨的机会。


其次,川、黔抚按之争激化矛盾。明代播州地处四川、贵州、湖广交界处,其地与四川的联系更加紧密。由于地处冲要,且土地丰饶,从明初以来播州就成为了川、黔两省官员争夺的要地。尤其是贵州方面的官员对播州更是觊觎已久。早在嘉靖初年,经过川贵总督的会勘,最终决定在行政区划上隶属于四川、在军事上归贵州管辖。

《明史》卷312:总督奏,仍以播归四川,而贵州思石兵备仍兼制播、酉、平、邑诸土司事,报可。

而杨氏在当时实力膨胀,又对其属下的五司七姓进行残害,波及贵州,贵州巡抚叶梦熊趁机上疏“历数应龙二十四大罪”,力主讨伐杨应龙。更在万历十九年提出将播州所辖五司悉数改土归流。而四川方面,巡抚李化龙认为应当以“抚”为主,这就引起了贵州方面官员的极大不满,指责四川官员对杨应龙有私心,行包庇之事,所谓“在黔者谓蜀有私昵应龙之心”,由于此事重大,朝廷决定对杨应龙虐待五司七姓的事进行审查,在重庆会勘杨应龙,坐法当死,杨应龙以两万金自赎。正在此时,日本侵略朝鲜,明朝廷征发天下之兵,杨应龙表示愿意率兵五千征倭,被朝廷释放,此次会勘戛然而止。


在这期间,原任四川巡抚李化龙“引嫌求退”,继任者王继光表示要严厉审查杨应龙,想再次将杨应龙召回重庆“严提勘结”,杨应龙拒绝赴召。至此,川黔两省意见一致,决定以兵威逼杨应龙。但是却被杨应龙击败。自此播州宣慰司使杨应龙与明廷的关系出现了大的裂痕。明廷本来就对杨应龙的实力比较忌惮,此次又在征伐中大丢颜面。在这场战役后,明廷就已经有消灭杨应龙的想法了。只是苦于万历援朝战争正在进行,以“抚”的手段来安抚一下杨应龙的情绪而已,尽管杨应龙后来对明廷做出较大的让步,如其次子杨可栋去重庆做人质,向朝廷缴纳四万金助采木,但打是几乎不可避免的了。其后杨应龙之子杨可栋的死更成了导火索,直接爆发战争。

《明史纪事本末·平杨应龙》:是时,寇氛未靖,大司马欲缓应龙,专事东方,天子亦以应龙向有积劳,可其奏。


其三,杨应龙辖区内部矛盾激化。这个就有两大因素包含在里面:一、五司七姓。二、其家族内部问题。

先说五司七姓。所谓五司是真州、余庆、白泥、容山、重安五个长官司,七姓是指田、张、袁、罗、谭、吴七姓。他们都是杨应龙的下属。而杨应龙和他们矛盾根源在于利用自己签印承袭表笺的特权,向土司与地方土目索贿,并削夺七姓权力导致的。

《天下郡国利病书·四川备录·上川东》:初,黄平、草塘、白泥、余庆、重安五司,凡承袭表笺须宣慰司印文乃达,往往索贿无厌,此衅端所由起。又其地有七姓之民,应龙寄以心腹,七姓又藉龙为奇货,靡费金钱累巨万。久之,龙觉其欺,乃稍稍收其权,遂交仇恶,七姓叩阍鸣冤,且反噬龙矣。


杨应龙本人确实也是好勇斗狠,既然你不服我,就发兵追杀你,于是就发兵攻击五姓七司。说到这里要特别提一下,杨应龙雄猜嗜杀确实有之,但是,是针对土司内部,而对明廷杨应龙确实在一开始并无反心,极尽恭顺的,在一定程度上确实是明廷剿抚失宜所造成的。

《国榷》万历二十八年六月壬朔条:然应龙非有逆志,不过积忍嗜杀。而当事或重视之如虎,或蔑视之如鼠,均失其等,酿成大祸。


土司之间互相吞并本是当地之常事,像如此事件实力强大一方吞并弱小一方实在是见惯不怪,大家也默认此规则。但是播州这个地方有其特殊性,是汉化程度较高的地方。五司七姓里有不少知识分子并不认同杨应龙的吞并,于是拼命告发杨应龙,杨应龙面对告发,则拼命发兵围剿,恶性循环,惊动了明廷,酿成了一场恶战。

而杨氏宗族内部也出现了裂痕成为了导火索。杨应龙宠幸小妾田雌凤,田雌凤污蔑杨应龙的正妻在外有奸情,张氏被杨应龙逐出。不久张氏与其母又被酒醉的杨应龙斩杀。于是“妻叔张时照与所部何恩、宋世臣等上飞文,告龙反”。从这件事上来看,杨应龙的个人残忍嗜杀的性格给自己招来了祸患。


综上所述,杨应龙的反叛,绝不是单个因素导致的,其中既有中央和地方的根本性矛盾,也有明廷的原因,也有杨应龙个人的原因,是多个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参考文献:《明史》、《国榷》、《明史纪事本末》、《全边略记》、《天下郡国利病书》


论史


答案就是杨应龙自己也不明白。

如果杨应龙的目的是老老实实当播州土霸王,那一开始他就应该老老实实的,不要三番两次挑战明朝政府底线。

如果他的目的是想割据西南,那早在朝鲜之役胶着的时候,就应该动手,出兵席卷西南。更何况他招募的两个军师也建议他速取重庆、成都,挟持蜀王,以谋取西南。

如果他的目的是为死在重庆的儿子报仇,那他就不应该一直龟缩在海龙囤,试图凭借播州地利抵抗明军。明明最初实力占优,却把战争的主动权拱手相让给明军。

杨应龙的眼界比后来的奢崇明、安邦彦都不如,奢、安二人有较为明确的造反目的性,虽然成都、贵阳都未能攻下,但叛乱度比播州之役大多了。杨应龙没一明确目的,所以他最终也只能自绝于海龙囤上。


s临溪主人


最近相信很多人对于《夜天子》这部电视剧也是一直在追啊,里面就说到了播州土司杨应龙,但是第一部完了,杨应龙还没有造反,很多人看了结局也知道会有第二部的,看过小说的人应该都知道的。

历史上确实有杨应龙这个人的,而且也确实是播州的土司,后来也确实造反了的。杨氏在播州经营已经超过了数百年,我们都知道西南少数民族大部分地区都是土司制度,当时的云贵地区,四川很多地方都是这样的,而这个杨氏土司从公元727年就已经开始世袭土司了,已经传了29代了,在这些地方土司就是土皇帝。把那些朝廷派的官根本不放在眼里。

播州土司传到了杨应龙这一代,世袭了土司,而且明朝在播州也设着了宣慰使司,杨应龙也世袭了这一职位,后来又升到了骠骑将军。

平叛杨应龙的造反也是万历三大战役之一,还有宁夏战役平叛蒙古人,还有援朝战役打退了倭寇。再就是平定杨应龙的播州,化解了苗疆的问题。

杨应龙造反其实也是必然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土司制度其实已经慢慢的不再被朝廷所接受了,所在明朝开始的时候就对西南地区进行土改归流,什么意思呢?以前朝廷对这些地方都是实行间接的统治,朝廷对这些地方也很少管理,没有官员。但是土改归流之后就是朝廷直接统治这些地方,设置朝廷的官员,驻地等等。但是要说到土改归流真正实施还是在清朝,雍正年间进行的比较彻底。

那么进行土改归流对于当地的土司是有一定的影响的,朝廷接管这些地方,也就意味着这些土司就不能为所欲为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所以这些土司很多人还是不愿意的。

而且当时杨应龙的势力确实是很大的,首先在经济上但是杨应龙掌握了播州,而这里又是西南最繁华的地方,杨氏家族有着大量的庄园,作坊等等。而且在军队上杨应龙也是积极的准备,招兵买马,杨应龙有了势力之后自己也是非常的骄横,欺压百姓,而且杨应龙依然觉得自己就是皇帝竟然雕龙饰凤,而且还用宦官,宦官在古代只有皇宫里才有的。杨应龙造反关键的还是他的儿子,杨应龙骄横成性被朝廷革职,他的儿子又被押解到了重庆关键是还死了。杨应龙看到自己的儿子死了,也是不得不造反了。因为他知道继续再等等下去,朝廷也会找个理由把他给灭了的。

经过杨应龙造反之后,明朝就开始在西南地区大规模的进行土改归流,间接上杨应龙造反也是推进了朝廷对于西南地区的管制,促进了西南地区的发展。


中国历史研究所


当年游海龙囤照了些图片,还写了一首打油诗,博大家一笑:

养马城中,百万雄兵擎日月;

海龙屯上,半朝天子镇乾坤。

神宗震怒,十万大军征苗疆;

兵败城破,天王阁上葬天王。

播州一役,四封千里入皇图;

安宋田杨,四大土司归王化。

千古春秋,不过一粒朝晨露;

山中伟业,日出即逝终归土。








遵义禁毒宣传


杨应龙之所以造反,是因为自己野心膨胀,自己想当真正的土皇帝。


卫国响箭


国中之国,割据一方,任何大一统王朝都不会久容忍之,再者其土官有反叛之心久矣,反迹明显,朝廷大军围剿,绝其动乱之根,以成今四百年之太平,足见目光之伟略,行动之果决


小曹同志427


杨家在遵义是725年,不是800多年小编


杨师51189541


结果定了,反与不反结果一个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