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辣一麻”:“辣”出特色 “麻”出產業

“三辣一麻”:“辣”出特色 “麻”出产业

姜農展示收穫的生薑

說起萊蕪區農產品最具特色的標籤,“三辣一麻”首當其衝。何為“三辣一麻”?“三辣”即為生薑、白皮大蒜、雞腿蔥,“一麻”即為大紅袍花椒。

“萊蕪生薑”擺上外國餐桌

萊蕪區多山,由活水沖積形成的平原小盆地適宜種植生薑。生薑貯存需要特殊環境條件,12℃恆溫、90%的空氣溼度最適宜長期保存。而萊蕪區平均海拔200米,地窖打到地下六七米深仍沒有水,恰恰營造了這一條件。萊蕪區常年種植生薑,面積近20萬畝,總產量近50萬噸,是全國最大的商品姜生產、加工、出口基地。2016年11月,“萊蕪生薑”進入全省首批知名農產品區域公共品牌目錄,並於當年榮獲全國果菜產業十大最具影響力地標品牌。

日本料理以魚、蝦、貝類等海鮮品為烹、食主料,生薑是其重要調味品。位於萊蕪區的東興源食品有限公司生產的薑片,精選當地小姜,三醃三曬,自然發酵,並保持天然的色澤,口感清脆。

醃製的薑片雖然好吃,但如何保證漂洋過海後仍不失風味?東興源副總經理王波說,企業通過與清華大學、北京中醫藥大學等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加快科技成果的研究與轉化,一項保鮮技術應運而生:該專利技術通過提前採收鮮姜,利用高鹽和pH值控制醃製鮮姜原料來保存鮮姜。這樣的薑片產品,在海外每公斤賣到了近100元,去年也首次擺上了迪拜餐桌。

黑蒜建立標準生產體系

科技對萊蕪區大蒜產業發展的作用也越來越明顯。目前國內用白皮蒜生產黑蒜的企業不在少數,然而一段時間裡,這種“黑科技”大蒜生產沒有統一標準。裕源食品有限公司起步時也面臨沒有標準可依的窘況。現在,這家企業在國內黑蒜生產上引領了行業標準。

萊蕪區本地產白皮大蒜,是地方特色農產品“三辣一麻”之一。裕源食品嚴格選取種植基地,全部簽訂合同,制訂了嚴格的種植和管理標準。

2014年,裕源公司生產的黑蒜申請了國家發明專利,制訂了黑蒜生產的技術要求,形成了目前被行業內採用的標準體系。

雞腿蔥、花椒品牌化發展

俗話說,“大蔥蘸醬,越吃越壯”。雞腿蔥在萊蕪區有著兩千多年的種植歷史,因質地鮮嫩、辛辣味濃、營養豐富、生食甜脆香辣等特點,深受市民喜愛。

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因產量低,雞腿蔥逐漸被大瓣蔥取代。十幾年前,萊蕪區牛泉華興雞腿蔥合作社的理事長侯長華組織成立了雞腿蔥合作社。現在,合作社共種植雞腿蔥200畝,收入400餘萬元。2014年“萊蕪雞腿蔥”便成功註冊“國家地理標誌證明商標”。

而萊蕪區的花椒種植歷史也很悠久,早在北魏時期就有栽植花椒的記載,萊蕪花椒主要以大紅袍和小紅袍為主,素以其“麻辣五洲、香飄四方”著稱。目前花椒產業已成為萊蕪區山區農民收入的主要來源。

去年8月份,“萊蕪花椒”也成功註冊國家地理標誌證明商標,這是萊蕪區實施商標富農戰略的新成果,也是農業品牌發展戰略取得的新突破,對提升萊蕪區知名度、加快花椒產業發展、助力鄉村振興具有重要意義。(本報記者 張鴻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