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河長助手”下水 前半夜後半夜偷排汙水實時“追捕”

海淀區“城市大腦”建設

生態環保領域

邁進一步

“河長助手”水質實時監測溯源系統

上線

截至目前

已在南沙河流域佈設了

29個微型光譜水質傳感器

實現了對水質的

實時監測

汙染源追溯

不管是前半夜

還是後半夜

想偷排汙水

都能第一時間

被抓捕

!!!

3月1日上午11時左右,海淀區河道管理所工作人員在監測大屏上發現,崔家窯溼地監測點上的傳感器飄紅報警。同一時間,海淀區水務局相關領導和主管區領導手機上的“河長助手”APP上也發出警報。

海淀“河長助手”下水 前半夜後半夜偷排汙水實時“追捕”

河道所工作人員立即趕赴現場,發現該監測點位附近的排水口水質並沒有異常,就沿著河道向上遊排查,大約走了200米,看到馬路邊樹林裡,一個汙水井蓋被頂開,汙水直排入河。

汙水井蓋為什麼會被頂開?工作人員又沿著汙水井來水管線排查,上游沒有問題;排查到下游,得知下游汙水處理廠設備故障,造成來水不能及時處理憋在管線裡,把汙水井蓋頂開了。汙水處理廠立即打開應急泵,加快處理來水。

從發現報警到汙水井蓋重新蓋上,前後只用了兩個小時。

“要在過去,水裡沒有傳感器,我們不可能第一時間發現水質變化,更不可能及時處理。等我們肉眼看見的時候,汙染已經很嚴重了。或者排汙量不大,根本發現不了。等考核斷面水質時,不達標都不知道為什麼。”海淀區水務局信息化辦公室負責人何思介紹。

崔家窯溼地所在的南沙河是海淀區北部最重要的河流,流域範圍覆蓋北部四鎮,其水質情況直接決定中關村科學城北區整體水環境情況。南沙河是北運河上游水系,出了海淀,流經昌平、朝陽後進入通州,也影響沿途水環境。

2013年以來,海淀區對南沙河流域進行了截汙治理。2016年,所有排汙口基本封堵。但水質仍然時好時壞。

“存在夜裡偷排和雨汙混流的情況,靠傳統人巡的方法,很難及時發現、及時處理。”何思說,而且傳統的水質監測,由工作人員去現場取水樣,拿回實驗室分析,1到5天才能出結果。等結果出來了,再去追查排汙責任人和排汙行為,證據已經失效了,也不能及時制止排汙行為。

2018年夏天,海淀區水務局和中關村自主創新企業芯視界(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合作,開發了“河長助手”水質實施監測溯源系統。芯視界公司創始人鮑捷是海淀區“創新合夥人”,他的團隊研發的“量子點光譜傳感技術”,實現了傳統光譜儀的小型化和傳感器化。

海淀“河長助手”下水 前半夜後半夜偷排汙水實時“追捕”

玻璃球中間的,是芯視界公司“量子點光譜傳感技術”的核心——自主研發的芯片

“檢測水質不用再現場取樣拿回實驗室分析了,把微型光譜水質傳感器放在水裡,每10分鐘就能回傳一次數據,發現異常立刻報警。通過加密佈設和汙染物分析,還能溯源。”芯視界公司項目負責人介紹。這種傳感器體積小、佈設靈活,人員無法到達的地方也能佈設。而且與化學水質檢測方法相比,免試劑、無耗材,不會對水質造成二次汙染。目前採用的電池可持續供電半年左右,不用人工過多維護。

經過夏天、秋天、冬天、春天的測試,“河長助手”系統性能穩定,傳感器即使在冰層下也能回傳數據,而且實現了對COD(化學需氧量)、QDI(水質光譜綜合指數)、濁度、溫度等影響水質的主要指標的監測。

截至今年3月,海淀區已在南沙河流域佈設29個微型光譜水質傳感器,佈設點位包括幹流的監測斷面、排水口、支流入河口、支渠等。截至目前,已監測上百起排汙事件。

海淀“河長助手”下水 前半夜後半夜偷排汙水實時“追捕”

微型光譜水質傳感器,自帶GPS定位。使用時將其放置水中,下方墜以鉛墜進行固定。

今後,海淀區還將在南部的萬泉河、圓明園福海、翠湖溼地等區管重點河湖佈設“河長助手”系統,逐步實現區管河湖全覆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