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帝王有原生家庭困擾嗎?

中國古代帝王有原生家庭困擾嗎?

熱播劇《都挺好》已然大結局,但熱度依然是隻增不減,劇中提及的“原生家庭”成為熱門話題。那麼回望中國古代,那些不可一世的帝王,原生家庭的困擾還會伴隨著他們麼?

秦始皇

出生即為人質,父親早逝,母親情史豐富

公元前259年正月,秦始皇嬴政出生,他生於兵荒馬亂之中,他是人質的孩子,自然是面臨多次被殺的危險,時時刻刻都有雙眼睛在盯著他,這樣的生活持續了九年,直到嬴政九歲,他才踏上了歸秦之路。

數年過後,年僅十三歲的嬴政被立為秦王,呂不韋為秦相,且被尊稱為仲父,國政皆由呂不韋把持。

呂不韋對於嬴政而言,是他除了母親以外,最信任的人,在那戰亂的歲月裡,呂不韋多次救他於戰火之中,這種在危難時刻建立起來的感情更為深厚。

作為從呂不韋府裡出去的趙姬,此時已經成為王太后,而她的身體與靈魂依然是年輕的,她不甘心將青春與年華枯萎在後宮的歲月裡,於是與呂不韋舊情復燃。

轉眼間,嬴政已經21歲,即將親政,呂不韋當了多年的宰相,但他商人的本質依然沒變,女人從來都無法束縛他,呂不韋斷然與趙姬分手,不願與之有更多糾纏,於是將嫪毐獻給了趙姬。嫪毐很得趙姬的寵愛,也因此擁有了一股強大的政治勢力。

時間久了,嫪毐難免有些得意忘形,某天他喝了點小酒,打麻將輸了兩局,於是跟對方怒吼道:“你這個窮鬼也配跟我玩?我是秦王的假父!”

此言一出,自然有人彙報給嬴政,嬴政一聽,怒不可遏,更沒想到在去雍城舉行冠禮時,遭遇嫪毐叛變造反,好在嬴政早有準備,將嫪毐的叛亂平息了下來。

後嬴政將嫪毐車裂,曝屍示眾,誅其三族,又把王太后趙姬關進雍城,明示斷絕母子關係,同時摔死了嫪毐與王太后趙姬所生的兩個私生子。呂不韋也受到了牽連,被罷免宰相之位,流放於巴蜀之地,呂不韋深知他與嬴政的關係無法癒合,於是飲下毒酒,自殺身亡。

這一切,是上天送給嬴政的成年禮,在他受冠禮的這一年,他遭遇了背叛與羞辱,他遭遇了質疑與嘲諷,而傷害他的,正是他童年相依為命的親生母親,還有那個他無條件信任的仲父呂不韋。出生即為人質,成長的九年間多次性命堪憂,天生缺乏安全感,父親又早逝,他能完全信任的兩個人都給了他致命的打擊,他的內心在那一刻崩塌了,從此以後,在嬴政的世界裡就沒有“信任”二字。

而將嫪毐車裂,誅其三族,親自摔死了兩個同母異父的弟弟,那血腥的場面只能稍微平息嬴政內心瞬間的怒火,然而在那片血腥裡所獲取的誅殺快感卻伴隨了嬴政的一生。他無論如何暴虐,如何多疑,如何成就了千秋大業,依然都是那個遭遇背叛後的少年。

漢惠帝

父親不疼愛,母親太強勢

漢惠帝劉盈在歷史上是一個存在感極低的皇帝,司馬遷在寫《史記》時,甚至不設“惠帝本紀”,而設“呂太后本紀”,然而這位存在感極低的皇帝,卻擁有了存在感極高的父母,那就是劉邦和呂雉。

從遺傳學的角度上來看,劉盈既沒有遺傳到劉邦的豁達無賴,也沒有遺傳到呂雉的彪悍與陰毒,不過從原生家庭的角度上來看,劉盈仁弱純善的性格養成,卻又與劉邦、呂雉有著分不開的關係。

當歷史第一次將劉盈這個人物呈現在我們面前時,已經是漢高祖二年(前205年)四月,劉邦東攻項羽至彭城,項羽舍齊地回擊漢軍,大破漢軍於彭城,劉邦倉皇逃跑,在途中遇到了劉盈與魯元公主後,先帶著姐弟二人一起逃跑。然而楚軍追得太急,車裡人一多,那就影響逃跑速度了,於是劉邦數次將劉盈和魯元公主踹下車,好在夏侯嬰不忍,又數次將他們抱回車。

兩個月後,逃跑成功的劉邦將這個曾經要踹下車數次的兒子立為了王太子,並且又在三年後,將這個兒子立為了皇太子。

然而劉盈並沒有在結束顛沛流離的生活之後,穩坐太子之位。他天生性格仁弱,劉邦認為劉盈不像自己,就不大喜歡他,反而對戚夫人所生的劉如意疼愛有加,又因為劉如意的外貌跟自己長得很像,劉邦竟然動了易儲的心思。奈何呂雉生性彪悍,又是陪劉邦打天下的髮妻,幾經奔走,易儲的事情暫時被擱置在了一旁。

當劉邦徵英布回來時,病情變得越發嚴重,易儲的念頭也越發強烈。在此期間,張良的勸諫都不管用,直到叔孫通以死相諫,劉邦才無奈地佯裝答應,可是易儲計劃還在私密地進行著。

直到某次宴會上,已經有八十高齡的“四皓”陪同著太子劉盈入席,劉邦忽然有些驚訝:太子仿若在一夜之間成熟了,若是易儲,可能會影響政局。畢竟戚夫人再美,也美不過江山;劉如意再如意,也如意不過朝堂。

此後,易儲風波才停歇,劉盈的太子之位算是坐穩了,不久後,劉邦病逝,劉盈順利繼承皇位,年僅十六歲。

劉盈即位後,主要政權依然在呂后手裡,但呂后除了把持朝政以外,對所有成為過她障礙的人,一一做了報復。呂后先將戚夫人貶到永巷為奴,接著又毒死了劉如意,而劉如意的生母戚夫人更慘,先是被貶為奴,後又被呂后剁去四肢、挖去雙眼、割舌頭並燻啞戳聾,做成了人彘置於廁中。

數日後,呂后請劉盈來圍觀她的勝利果實,劉盈得知是戚夫人,當場崩潰:“這種事不是人能做得出來的!兒臣是太后的兒子,終究沒有辦法治理天下!”

此後,劉盈竟然一病不起,鬱鬱而終,他的一生於家庭,於事業,於婚姻,都可謂是悲哀。年幼時,陪著父母打天下,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做過人質,在生命的緊要關頭,被父親幾次一腳踹下車,太子之位又幾經易儲風波,一方面得不到父親的疼愛與關懷,另一方面又被強勢的母愛所壓迫,他的仁弱,他的善良,他的昏庸,都與那個原生家庭有著分不開的關係。

心理學家稱,父親代表社會,父親的認同代表著社會的認同,如果缺乏父親的關愛與認同,那麼這個人一生都會缺乏自信與責任感。而目睹著自己的親生母親,從那個田野間溫柔的村婦變為了心狠手辣的太后,這一切對劉盈的打擊都是毀滅性的。或許,在劉盈的彌留之際,他仍然在懷念童年時,在田野間看著母親耕種,自己與姐姐一起嬉笑打鬧的那份簡單與純真。

明孝宗

一出生即被幽禁,與自己和解,一生只娶一個妻子

如果說作為皇子,一旦出生,性命的擔憂就與天生的尊貴並存,是為可悲,那麼朱祐樘則是淒涼與不幸。

那年,萬貴妃寵冠後宮,朱祐樘的生母紀氏是廣西紀姓土司的女兒,紀姓叛亂平息後,少女紀氏被俘入宮,管理皇上的私房錢。某次憲宗偶爾經過,見紀氏美貌聰敏,就臨幸了她,不久後,紀氏懷孕。萬貴妃知道後,命一宮女為其墮胎,紀氏向來人緣好,宮女不忍心下手,於是跟萬貴妃謊報,紀氏是得了子宮肌瘤,沒有懷孕。

萬貴妃想想不放心,又下令將紀氏貶居冷宮。紀氏在萬貴妃的陰影下,躲躲藏藏生下了朱祐樘,然而沒有不透風的牆,萬貴妃還是知道了,只得又下令讓張敏去溺死新皇子,但張敏於心不忍,冒著生命的危險,幫助紀氏將嬰兒秘密藏起來,每日用米粉哺養。後來,被萬貴妃排擠且被廢掉的吳皇后也在想方設法地哺養這個嬰兒。在此期間,萬貴妃曾數次搜查,都未找到,就這樣朱祐樘吃著百家飯,長到了六歲。

在這六年的光景裡,朱祐樘連太陽都未曾見到過,陪伴他的,只有那黑暗的冷宮與無盡的恐懼。某天,張敏為憲宗梳頭,憲宗嘆息道:“眼見著,我就要老了,還沒有兒子。”

張敏覺得這是個契機,連忙伏地:“萬歲,您已經有兒子了!”憲宗大吃一驚,忙追問究竟,張敏才說出實情,憲宗聽了大喜,立即命令去接皇子。

當朱祐樘站在憲宗面前時,憲宗不禁淚流滿面,感慨萬千:站在他眼前這個原本應該享受著尊貴榮寵的皇子,因為長期幽禁而瘦弱不堪,胎髮尚未剪且已拖至地面,望著他的神情充滿了恐懼與不安。

當天,憲宗就召集重臣,說明真相。次日,頒詔天下,立朱祐樘為皇太子,並封紀氏為淑妃,但不幸的是,紀氏隨之就在宮中暴亡,門監張敏也吞金自殺。顯然,是遭到了萬貴妃的迫害,憲宗的母親周太后擔心萬貴妃會再次將毒手伸向太子,就親自將孫子抱養在自己的宮中,朱祐樘這才安全地活在宮中。

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春,萬貴妃病死,憲宗也因悲傷過度於八月去世,朱祐樘於九月即位,第二年改年號為“弘治”,是為明孝宗。

此刻呈現在朱祐樘眼前的,是一個朝政紊亂,國力凋敝的江山。這位年輕的君主,在遭遇了幼年幽禁、生母被殺、父親可有可無、時刻活在後媽毒手之下的一系列噩夢中,竟然沒有產生一絲自憐與自我補償的心態。或許是原生家庭過於糟糕,糾纏於過去只會對不起眼前的機遇,朱祐樘用強大的內心與勤勉,剷除奸佞,重用賢良,待臣寬厚,嚴管宦官,廢除苛法,任用官吏,興修水利,力求節儉,終究迎來了他的“弘治中興”。

除了政治上的理性治國以外,朱祐樘或許是總結了父親憲宗的教訓,認為後宮嬪妃太多,影響前朝的安定,他一生只娶了一個妻子,那就是張皇后。在朱祐樘的一生中,從不納宮女,也不封貴妃美人,每日只與皇后同起同居,過著平凡百姓的生活,這也使得他成為歷代皇陵中只葬著夫妻兩人的絕無僅有的典型,給他明君賢主色彩頗濃的一生更加平添了亮色。

然而原生家庭的影響於朱祐樘這位明君賢主而言,還是存在的,他的很多決策依然存在些許弱者心態,在他即位之初,有官員上疏要求懲辦已死的萬貴妃及其族人的時候,朱祐樘認為此舉有違先帝的遺願,最終選擇了與自己和解,選擇了寬容。或許朱祐樘後來的那些善良、溫和、寬容,那些體恤百姓與官員的佳話除了他接受到的儒家教育之外,更多的是他經歷過苦難,理解在苦難中的那些艱難與痛苦。

無論走到哪裡,無論處境如何,即使穿越回古代成為不可一世的帝王,原生家庭的影響都會伴隨著一個人的一生,這世上,就不存在完美的原生家庭,終究是要與自己和解,與世界和解,我們才能“都挺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