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歲半孩子看別人玩什麼要什麼,不給就哭,是不是因為還小?怎麼教育?

誰不是搭夥過日子


兩歲半正是淘氣的時候,孩子不懂表達,只能靠哭來達到目的而大人遇到寶寶哭鬧沒有耐心就一味滿足寶寶需求,這樣成為了一種習慣,都說三歲看一生,教育很重要,不能讓孩子養成這種撒潑打滾的習慣,父母家人慣著你,出去可不會,招惹到別人而不是一句還是孩子就完事了,如果把孩子慣的淘氣霸道,這樣也會害了孩子,去到哪裡都是讓人討厭的熊孩子,現在新聞都有報遇到熊孩子很多人都特別討厭,敬而遠之,在父母眼中孩子怎樣都可愛,但在別人眼中並不是,遇到熊孩子是會遭人嫌棄反觀覺得父母也不怎麼樣。所以再遇到這種情況就讓他哭,一定要狠下心來,哭累了停下來就和他講道理,這樣不對要怎樣做才行,間接告訴他哭可沒有用,要溝通,要說服大人徵求意見,哪怕拒絕也要接受,久而久之,寶寶的觀念也會隨之改變,成為一個可愛的小大人啦。


y我姓楊


一歲半到三歲屬於第一個叛逆期,孩子開始有“我”的概念,所以會有很多“我要什麼”“我要如何”“我要這樣做,要那樣做”等等行為,這是自然發展的結果。會建議父母:

一,允許孩子去表達自我,不能打壓,過度打壓會讓孩子失去自我,變得隨波逐流,沒有主見,對自己不認可,覺得自己沒有能力控制自己等等。

二,引導孩子形成規則,如吃飯、睡覺、排便等行為,研究表明孩子成年後的行為失控多來源於這一年齡段的養育,要麼是放縱過多,要麼是打壓太多。

三,學會向孩子求助是一種好方法,用求助引導孩子的行為比命令更有效,因為孩子開始有自我的概念,所以命令容易引起孩子排斥,不聽話,引導會合適,讓他認為這個行為是他自己想做的,而不是爸爸媽媽要求我做的。求助就能讓孩子有這種感覺。


許君老師說心理和管理


教育沒有年齡限定,不同的年齡段可選擇不同的方式方法。

幼兒期的孩童該如何教育,下面談一些初淺的看法:

一、選擇優良的教育環境。“孟母三遷”的故事給我們有益的啟迪:多接觸優秀的孩童,讓他們一起嬉戲玩耍,潛移默化間孩子的情智得以提升,習慣得以養成。


二、注重言傳身教。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言行直接影響著孩子人生觀、世界觀的形成。作為父母需做到言必真,身必正。



兩歲半孩子看別人玩什麼要什麼,從另一個角度講,反而是一件好事,至少說明孩子有好奇心、求知慾。可以讓孩子之間交換玩具來玩,我想這件事便能得到恰當解決。

以上觀點若有不妥之處,敬請點評。


羊頭丹水


兩歲半孩子已經開始有自我意識了,也喜歡模仿其他孩子。看到別人玩什麼就要玩什麼,這是很正常的現象。這個時候孩子也懂得采用策略來讓大人滿足他的要求,比如哭就是他的方式,因為父母總因為他的哭鬧妥協。

其中我們要看到孩子的優點,因為人是群體動物,孩子也有他的朋友圈,他看到別人玩自己也想玩一下,這是慢慢有社交的活動。但是孩子哭鬧又是不可以取,如果你滿足了他,他下次會採用同樣的方式,這樣是不可取的。

怎麼教育呢,首先要教會孩子怎麼跟別的孩子溝通,比如:“哥哥,我能不能和你一起玩”“我把我的玩具給你玩”等等,讓孩子和其他孩子一起合作。如果不行,只能轉移孩子的注意力。


思勤媽媽


我自己是一個1歲半孩子的媽媽,教育真的是一件很難得事情,我自己也是一直在學習的路上,孩子我是自己帶,我很喜歡李玫瑾老師講的視頻,建議你可以去看一下。孩子的早年教育直接影響他成人以後,6歲之前立規矩,2歲半其實已經懂很多了。


小純Cc


如果是不該買的,或者自己滿足不了孩子的東西,就是不給,讓他(她)哭個夠,哭都不想哭了,就問他(她)哭夠了沒有,沒哭過讓他(她)接著哭,你不買孩子帳,孩子一次就哭怕了,再也不會哭了。 但如果是能夠給孩子買得起的,就應該適當的滿足一下孩子,不要每次都由著他(她)就可以了,慢慢的孩子就會知道,什麼是該要的,什麼是不該要的。因為你長期不給孩子買東西,長期拒絕他,孩子就會沒有索求,沒有追求,沒有慾望!如果一味的滿足孩子,孩子就會無限制的跟你索取。總之你不打算給孩子買的時候,就果斷拒絕,跟孩子講清楚,今天不打算給你買,你哭也沒用!他知道你的習慣就不會纏著你,如果打算給他買的就直接答應。


樂筀


讓她哭好了,要什麼必須自己用語言表達,說明要的理由,不要讓她覺得只要哭你就會投降滿足她。


營養視窗


先解釋一下,如果沒用,那就哭一會吧,如果這次買了,下次要東西,他還是會哭,有必要教育一下,不能什麼都依著他,習慣成自然,畢竟這是個不好的習慣


鄉村小雙


哭個夠,然後知道沒用,再厚後,獎勵聽話,聽話就給,不聽話不給,勸導跟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