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岁半孩子看别人玩什么要什么,不给就哭,是不是因为还小?怎么教育?

谁不是搭伙过日子


两岁半正是淘气的时候,孩子不懂表达,只能靠哭来达到目的而大人遇到宝宝哭闹没有耐心就一味满足宝宝需求,这样成为了一种习惯,都说三岁看一生,教育很重要,不能让孩子养成这种撒泼打滚的习惯,父母家人惯着你,出去可不会,招惹到别人而不是一句还是孩子就完事了,如果把孩子惯的淘气霸道,这样也会害了孩子,去到哪里都是让人讨厌的熊孩子,现在新闻都有报遇到熊孩子很多人都特别讨厌,敬而远之,在父母眼中孩子怎样都可爱,但在别人眼中并不是,遇到熊孩子是会遭人嫌弃反观觉得父母也不怎么样。所以再遇到这种情况就让他哭,一定要狠下心来,哭累了停下来就和他讲道理,这样不对要怎样做才行,间接告诉他哭可没有用,要沟通,要说服大人征求意见,哪怕拒绝也要接受,久而久之,宝宝的观念也会随之改变,成为一个可爱的小大人啦。


y我姓杨


一岁半到三岁属于第一个叛逆期,孩子开始有“我”的概念,所以会有很多“我要什么”“我要如何”“我要这样做,要那样做”等等行为,这是自然发展的结果。会建议父母:

一,允许孩子去表达自我,不能打压,过度打压会让孩子失去自我,变得随波逐流,没有主见,对自己不认可,觉得自己没有能力控制自己等等。

二,引导孩子形成规则,如吃饭、睡觉、排便等行为,研究表明孩子成年后的行为失控多来源于这一年龄段的养育,要么是放纵过多,要么是打压太多。

三,学会向孩子求助是一种好方法,用求助引导孩子的行为比命令更有效,因为孩子开始有自我的概念,所以命令容易引起孩子排斥,不听话,引导会合适,让他认为这个行为是他自己想做的,而不是爸爸妈妈要求我做的。求助就能让孩子有这种感觉。


许君老师说心理和管理


教育没有年龄限定,不同的年龄段可选择不同的方式方法。

幼儿期的孩童该如何教育,下面谈一些初浅的看法:

一、选择优良的教育环境。“孟母三迁”的故事给我们有益的启迪:多接触优秀的孩童,让他们一起嬉戏玩耍,潜移默化间孩子的情智得以提升,习惯得以养成。


二、注重言传身教。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行直接影响着孩子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作为父母需做到言必真,身必正。



两岁半孩子看别人玩什么要什么,从另一个角度讲,反而是一件好事,至少说明孩子有好奇心、求知欲。可以让孩子之间交换玩具来玩,我想这件事便能得到恰当解决。

以上观点若有不妥之处,敬请点评。


羊头丹水


两岁半孩子已经开始有自我意识了,也喜欢模仿其他孩子。看到别人玩什么就要玩什么,这是很正常的现象。这个时候孩子也懂得采用策略来让大人满足他的要求,比如哭就是他的方式,因为父母总因为他的哭闹妥协。

其中我们要看到孩子的优点,因为人是群体动物,孩子也有他的朋友圈,他看到别人玩自己也想玩一下,这是慢慢有社交的活动。但是孩子哭闹又是不可以取,如果你满足了他,他下次会采用同样的方式,这样是不可取的。

怎么教育呢,首先要教会孩子怎么跟别的孩子沟通,比如:“哥哥,我能不能和你一起玩”“我把我的玩具给你玩”等等,让孩子和其他孩子一起合作。如果不行,只能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思勤妈妈


我自己是一个1岁半孩子的妈妈,教育真的是一件很难得事情,我自己也是一直在学习的路上,孩子我是自己带,我很喜欢李玫瑾老师讲的视频,建议你可以去看一下。孩子的早年教育直接影响他成人以后,6岁之前立规矩,2岁半其实已经懂很多了。


小纯Cc


如果是不该买的,或者自己满足不了孩子的东西,就是不给,让他(她)哭个够,哭都不想哭了,就问他(她)哭够了没有,没哭过让他(她)接着哭,你不买孩子帐,孩子一次就哭怕了,再也不会哭了。 但如果是能够给孩子买得起的,就应该适当的满足一下孩子,不要每次都由着他(她)就可以了,慢慢的孩子就会知道,什么是该要的,什么是不该要的。因为你长期不给孩子买东西,长期拒绝他,孩子就会没有索求,没有追求,没有欲望!如果一味的满足孩子,孩子就会无限制的跟你索取。总之你不打算给孩子买的时候,就果断拒绝,跟孩子讲清楚,今天不打算给你买,你哭也没用!他知道你的习惯就不会缠着你,如果打算给他买的就直接答应。


乐筀


让她哭好了,要什么必须自己用语言表达,说明要的理由,不要让她觉得只要哭你就会投降满足她。


营养视窗


先解释一下,如果没用,那就哭一会吧,如果这次买了,下次要东西,他还是会哭,有必要教育一下,不能什么都依着他,习惯成自然,毕竟这是个不好的习惯


乡村小双


哭个够,然后知道没用,再厚后,奖励听话,听话就给,不听话不给,劝导跟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