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改革京東物流活不下去,快遞小哥也活不下去!

今天凌晨,正處於輿論風口浪尖的京東集團董事局主席兼CEO劉強東發出內部郵件,再一次引發熱議。

不改革京東物流活不下去,快遞小哥也活不下去!

在郵件中,針對外界質疑京東取消快遞員底薪、調低公積金比例等社會熱議事件進行了回應。在信中,劉強東以“你們的東哥”為名義,飽含感情地給所有快遞員寫出了自己的心裡話。

劉強東首次坦言,“京東物流去年一年就虧損高達28億元,融來的錢只夠撐2年的,所以必須下決心開源節流,共渡難關。”講真,寫得很誠懇,連京東物流最核心的財務數據都交底了。

同時還很交心。劉強東表示,“取消底薪並不是為了降低大家工資,只是為了激勵大家多攬件,增加收入,調增後目前最高的快遞員每月可賺8萬元。”

不改革京東物流活不下去,快遞小哥也活不下去!


不改革京東物流活不下去,快遞小哥也活不下去!

一句話,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有情有義。郵件引發又一輪熱議。自媒體人胡賽萌表示:“無論是從情感還是公關層面,劉強東這封信寫得真好,加分。”

不改革京東物流活不下去,快遞小哥也活不下去!

【生死存亡之際,必須也只能開源節流】

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吃瓜群眾津津樂道於口水花絮,內行卻都在關注京東物流本身。

為什麼都誇“東哥的郵件挺誠懇的”,因為劉強東把京東物流連年鉅虧的核心財務數據坦誠布公於大家面前,京東物流2018年全年虧損超過23個億,這已經是第十二個年頭虧損了。這還不包括內部結算盈餘(京東零售的內部訂單),也就是說,如果扣除內部結算,京東物流去年虧損總額超過28億。

這個數字,放在任何一個公司面前都是一個重擔,哪怕京東這樣的巨頭。已經虧了十二年,如果再繼續虧損下去,京東物流融來的錢只夠虧兩年的。相信所有京東配送員及員工們都不希望京東走向這樣的結局,如真到那時,亡羊補牢,為時已晚。

到底是因為什麼因素導致京東物流出現了高額虧損呢?核心原因就是外部單量太少,內部成本太高。而最根本的解決辦法就是開源節流。在開源方面,近兩年京東物流一直在積極促進行業內多方共同發展,開放共贏的新局面,利用京東物流的自身優勢加強與合作伙伴、品牌商之間的賦能合作。尤其在京東物流全面開放後,更要加大對外攬收的能力,這樣才能使京東物流的業務生態系統良性運作,從底層業務入手,加大快遞單量的攬收力度,從而增加外部收入。通過以上內外聯動的機制,實現“轉危為安”,快遞員薪酬機制的調整是京東物流全面開放的必然產物,就如東哥在信中說的:“公司善待大家的初心未變,也永遠不會變。公司所做的這一切,只想讓京東物流可以生存下去,只想讓大家的日子過得更好、更加長久!”

在全國的物流行業裡,京東快遞發貨比“四通一達”的申通快遞、圓通速遞、中通快遞、百世匯通、韻達快遞貴一點,比順豐便宜一點,但服務的質量和配送的速度卻跟順豐不相上下。競爭優勢明顯,而且在不少中國農村,京東甚至是唯一送貨上門的快遞公司。這說明,廣闊天地、大有可為。

但是,這就需要快遞員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正如劉強東所說,每天送件的時候只需說一句話“大哥大姐或者大爺大媽,您最近有包裹要郵寄嗎?有的時候請電話我啊,我來取。”“謝謝大哥、大姐、大爺、大媽……”“如果平均每天服務超過100個客戶,每天說上100句同樣的話,堅持100天,用大家的微笑、真心和誠意,用我們優質的服務和響應速度,去感動用戶,大家一定能接到無數寄件電話。收入肯定會比以前高得多。”

大河有水小河滿,小河沒水大河干。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外界雜音從何而來?】

取消底薪不是為了降低快遞員的工資。那樣的話,企業就輸了,京東物流終有一天將退出行業的舞臺。

劉強東表示,“事實上,京東配送員的底薪在薪酬總額佔比只有10%左右。相反,只有大家的工資增加了,公司和大家才能都活得好。這一點,我們的目標一致:共同增加公司和員工的收入,這是本次調整唯一的目標。”

注意,京東此番調整,不是快遞員沒有福利,而是調整到行業平均水平。因為京東物流原來的福利待遇遠高於任何一家主流快遞公司,重要的話說三遍,是“調整到”市場上其他快遞公司一樣的水平。

不改革京東物流活不下去,快遞小哥也活不下去!

我一直認為,京東“正品+快物流”的核心競爭力有著強大的差異化優勢,當然在品類拓展(直接關係到GMV和毛利)、社交流量利用(獲客成本)還有很多挑戰。這並非什麼站隊,而是對一個認真經營企業的客觀評價,也是我個人投資股票的出發點。

也有業內自媒體在事發之後這樣評價京東:“雖然身陷各種“風波”,但京東一直是一家以品質服務為核心的企業,客戶體驗和服務能力是無法抹黑的,內部調整和新老交替的陣痛期很快會過去,京東的管理體系會更健壯和成熟,消費者用訂單投票。”

【為自己負責,為18萬個家庭負責,為我們的未來負責】

京東、阿里、騰訊、搜狗、有贊等多家互聯網知名企業,最近都因996和人事薪資調整捲入輿論風暴。一時之間,議論紛紛。似乎現在評定一家公司是否成功的標準,就是要看他們對企業員工是否有調整,但是這樣的評定是否客觀公正呢?

當下互聯網紅利殆盡,頭部互聯網公司對於未來的發展都充滿了不定因素,大家都是在凜冬之中尋找著一絲轉機,眼下情形刻不容緩。只有用對了藥,才能看到成效。最近劉強東的“地板鬧鐘的故事”和深夜裡郵件都在向外界傳遞著這樣一個訊號:京東要活下去,不是為了企業家自己私心,而是為了在這裡工作生活的每一個兄弟姐妹,是為了他們背後的每一個家庭。企業轉型的疼,疼在了每一個人的身上和心上。但是,疼是新生的開始,在疼中反思,在疼中振作,在疼中一起咬緊牙關,才能“轉危為安”。

不改革京東物流活不下去,快遞小哥也活不下去!

任何行業的發展都有自己的“Circle 曲線”,即不是一下子就直接上去,而是必然經歷一個反覆的市場週期:從市場狂熱到祛除泡沫最終到夯實業務,高速發展。哪一個產業沒有循環曲線、沒有周期性?房地產、汽車、金融如此,家電、消費品如此,手機、軟件如此,互聯網肯定也如此。

面對產業週期和市場變化,企業自發調整是最下意識的和最合理的。只有活下去才能看到明天的太陽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員工和企業不就是這種關係?

講真,我不太理解大家這個也要爭論,企業調整人事和薪資激勵體系,完全屬於企業自己的事情。只要在法律範圍之內,這是企業和員工你情我願的事情,沒有人逼著你做。如果不想幹,也大可以拍屁股走人。大路朝天,各走一邊。多勞多得,願賭服輸。天下沒有“少勞多得”的好“買賣”。

請允許我提醒,華為也一直講“艱苦奮鬥,以奮鬥者為本”,還不斷傳出床墊文化、到非洲去、裁掉老員工、簽署“奮鬥者協議”,不一樣成了中國最優秀的高科技公司之一。

一句話:變革,是當下每一個企業都要做的“必修課”,面對經濟下行的大環境,只有主動求變,才能取得一線生機。

【結束語】

我多次說過,互聯網公司的“內部全員信”只要是流出來就等於抄送全國人民。

互聯網時代信息如此透明,誰比誰傻?只要你站得住道理,講得了感情,你就能真正打動別人。

王冠雄,著名觀察家,中國十大自媒體(見各大權威榜單)。主持和參與4次IPO,傳統企業“互聯網+”轉型教練。每日一篇深度文章,發佈於微信、微博、搜索引擎,各大門戶、科技博客等近30個主流平臺,覆蓋400萬中國核心商業、科技人群。為金融時報、福布斯等世界級媒體撰稿人,觀點被媒體廣泛轉載引用,影響力極大,詳情可百度搜狗36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