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潜艇一旦上浮就很容易发现而航母在大海中却不易发现呢?

易225193015


这哥俩存在于海洋的意义完全不同。根本不能相提并论。



潜艇,尤其是核潜艇。它的使命基本上属于战略性质的。其中的战略导弹艇更是如此。


五个核武大国,都有战略导弹核潜艇。它的任务就是悄悄出海巡航。悄悄回港休整。始终让不太友好的他国心存忧虑。以防万一出现核战危机时,自己手里的筹码他人无法准确确定状况。让对手不敢肆意放手一搏,这样的目的达到了,建造这昂贵潜艇的经费就算没白花。
核潜艇除非是万不得已,绝对不愿意在光天化日之下,堂而皇之地施施然起浮在公海海面上,即使是被他国的商船看见了也不是令人愉快的事。更别说是战争状态下了,哥们,不是国家需要您给敌国雷霆一击之时,还是呆在深海下悄悄远遁爲上策啊。姆巴!



这可不是容易不容易被发现的问题,而是根本就不想让人连想到它的问题。

先说的这位是独行大侠,而后说的这位就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的土地爷了。它可不怕抛头露面。


航空母舰编队,基本上出行的目的就是~~不战而屈人之兵~是爲上也。只要对方不是同等体量的军事大国,没有自己完全独自操控的卫星天网,航空母舰才不会怕呢。问题本身有点说反了,大部分时刻,航空母舰编队的出航,恫吓的意味是多于实战可能性的。(毕竟世界上目前只有美国才有随时可差遣的航母舰队。)

美国的核动力航空母舰编队,能够一边巡航,一边由舰载机随时保持直径一千公里的空中防护圈。它怕人发现?世界上有几个国家持有能击退击沉航空母舰利器的?况且单有一两件自制的远程超音速重型战术导弹并不能够如愿以偿。还需要有自控的全球卫星监测天网、安全性、保密性极高的数据链传输技术做后盾才成啊。



确实,因为航母编队出行终究也是军事行动,它也不会尽走在那些繁忙的商船航线上,而在大洋深处,除了远游的须鲸、抹香鲸们,没有太空上的定点(凝视卫星),谁能告诉我某某编队现时的准确经纬度呢?这可是时速五六十公里的航母编队啊。每24小时后,它可能已在上千公里之外了。派侦察船跟着?那大黄蜂贴着船桥的轰鸣声会让人发疯的,谁知道下一步它会干啥?还是省省吧。
这样的回复您觉得如何?


手机用户崔永方


潜艇上浮就会被发现?这种事件最好不要生硬的去理解。在大多数情况下,深入大洋的航母和潜艇都是极难被发现的。而那些“潜艇上浮就会被发现”的地段,航母也别想着能隐藏。

在大国面前,航母战斗群都是被牢牢锁定的,航母无论是进港还是离港,哪艘航母在哪个位置、最大航速以及航行半径、可能执行的任务种类等等都不是秘密,通过海洋监视卫星能轻易的进行重点跟踪和扫描。

但是,在实施了电子对抗措施并深入大洋以后,一艘无线电静默的航母就变得很难找了。毕竟对于茫茫大海而言,航母战斗群也只是沧海一粟。即便出动卫星,也无法密切监控每一寸海面,顶多对关键的航道、航线、海峡进行侦测,尽可能的发现航母群的蛛丝马迹。

在大洋中潜艇与航母作为军舰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它们只是因为任务能力而产生行为上的差异,这就为逮航母和逮潜艇提供了前提条件。

现代航母除了打海战,是绝对不会吃饱没事儿跑大洋中心窝着的,她需要把舰船开到舰载机的攻击半径内才能发挥功能。这就给了侦察系统以可趁之机,对重点区域和航线进行航迹侦察、潜艇埋伏、侦察机巡逻,总能有发现航母的机会。

然而航母是个进攻兵器,战场上讲争分夺秒,航母不求能通过静默迷惑你多长时间,晃你个两三天足以突击到令人头痛的战略位置。所谓的航母不易发现往往症结就在这里:航母的布局速度极快,而侦察机航程不够,卫星扫描难有精度,陆基雷达受地球曲率影响难以远探,等到发现时航母已经处于战斗位置了,她藏着干什么?

而核潜艇则恰恰相反,许多核潜艇的战略值班任务就是驮着核弹找大洋中心窝着,以便保持核威慑能力,确保核战爆发第一时间进行报复。所以对于进入大洋的核潜艇而言,甭管是“太平洋拖拉机”还是“大洋黑洞”,都是难寻踪迹的蛟龙。

这也是为什么冷战时各国都极为强调对核潜艇的“掩护”,苏联甚至拿“明斯克”这样的载机重巡进行潜艇入海支援。潜艇要么就别放它进入大洋,要么就在声呐的探测距离死咬住不放,否则等它溜了就再也别想找到。

进入大洋一切都好说了,过去的远洋潜艇往往会借用这个机会上浮充电,不过随着现代探测技术的愈发先进,现代核潜艇往往选择全程匿踪行驶,绝不露出水面。

这并不代表潜艇上浮就真的会被发现,而是出于一种纯粹的军事警惕性。现代潜艇其实是个“瞎子”,它们不能随意进行无线电联络,通讯必须在约定的时间的时长内进行,通讯的数据也极为简洁。这种情况下就更别提无线电探测了,它们必须将自己的存在感降低到极限。随意上浮?你知道水面是什么情况?任何疏忽大意都会产生不可承担的后果。

潜艇在某些水下还得通过复杂水道。比如遍布探测器的宫古海峡,谁都知道是解放军的常用潜艇通道。在这种地方上浮?这种地方也就只有潜艇能打起十二分的小心隐藏通过,航母是想都别想。

不过呢,潜艇这玩意儿为了实现战略威慑,也不能太过于消灭掉自己的存在感,所以有些时候,它们会故意浮出来露个头,这就是让你发现的。


王司徒老百科


潜艇上浮也不容易发现,你说的这种是错误的。

不管是潜艇还是航母在茫茫大洋之上都是难以发现的,就算拥有很强侦察能力的我国那也只有某一点30分钟的重访能力,所以侦察卫星属于拉网式大范围搜索,但是你侦察卫星识别出来的舰只都是30分钟以前的,而且你人员判读需要时间所以通常是30分钟以上的。

但是潜艇跟航母有不同之处,航母在正常情况下航速会到30节,而潜艇是不行的潜艇的噪声跟航速有很大关系,所以潜艇的航速通常保持在18节以下,如果潜艇开的太快容易暴露自己。

所以潜艇被发现之后往往更难逃脱这个说法是对的,但是你说潜艇上浮就容易发现是不对的,因为常规潜艇是需要定时上浮充电的这么多年新闻报道,你见过几次有公开报道发现上浮的潜艇?

其实相反上浮的潜艇在大洋中难以发现,而航母战斗群比上浮的潜艇更容易发现,因为卫星侦察它的分辨率不是个个都是顶尖的,所以物体越大在卫星图上的像素点就越大,所以航母更容易被发现。



李晓伟


楼上各位大神说的很到位了,前厅上浮就容易发现是相对于他在潜航状态下的,而不是相较于大型水面舰艇来说的,这个题目里两个比较的主体并不对应,没有可比性。潜艇发展主要经历以水面作战和水下作战两种模式的转变,与之相对的就是潜艇在水面和水下航速的区别。

一是二战及之前的潜艇。主要采用常规型潜艇造型,侧面形状与水面舰艇相似;为了降低航行时的兴波阻力,首部做成类似水面舰船首部的形状;为了使潜艇在有风浪的海面上有较好的适航性,首部有很大的脊弧并设有浮力舱,依靠浮力舱提供的浮力来改善潜艇在风浪中的埋首现象。这种艇型适宜于水面航行,可以发挥潜艇甲板火炮及其他装备的打击能力。

德国潜艇在伏击没有护航的商船时,往往会浮出水面采用舰炮攻击,以节约鱼雷,要知道鱼雷在任何时候都是一件昂贵的武器,同时还能增加自己续航潜伏作战能力。这时候的反潜能力相对较弱,主要依靠目力观测,潜艇在追击敌方舰艇时浮出水面,以较高的航速航行。当反潜飞机、护航航母及声呐装备出现普及后,这种类型的潜艇如果被发现,只能浮出水面加速航行逃逸,被水面及空中反潜力量绞杀,否则水下航速太慢基本没有逃生可能,这也是二战后期德国狼群损失惨重的主要原因。

二是现代潜艇。随着对潜艇水下航速要求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常规型潜艇的艇型进行了一系列改进。现代常规型潜艇取消了首脊弧和浮力舱,并将艇首的前倾角取消,改成了直首柱。水滴型潜艇的线型特点是首部呈圆钝的纺锤形,潜艇的横剖面几乎都为圆截面,艇身从中部开始向后逐渐变细,尾部呈尖尾状。水滴型潜艇的水下阻力小,有利于提高水下航速,但水滴型潜艇的水面航行性能较差,艇首容易上浪,而且易出现埋首现象。有的水滴型潜艇为了提高水面航行性能,采用了艇首浮力舱。

过渡型潜艇是把常规型的直首和水滴型的尖尾相结合的一种潜艇线型,这种潜艇的水面航行性能优于水滴型,而水下航行性能优于常规型潜艇,作战模式也由部分水面追击作战转入全部潜航伏击作战,通过鱼雷、潜射导弹及巡航导弹打击敌方水面舰艇和纵深目标。特别是AIP技术成熟后,潜艇隐蔽待敌伏击能力进一步提升。但目前反潜能力也随着科技进步在飞速发展,可通过舰载反潜飞机、声呐、水下侦听阵及潜艇对潜艇等模式发现并打击对手。如果潜艇潜在水中,尚可以借助AIP、海洋背景噪音、水底跃层和海底地貌等途径躲过反潜力量,而一旦上浮则会完全暴露在敌方反潜火力之下,毫无生还可能,通常在”猫捉老鼠“游戏中,如果水下不明潜艇被敌方锁定,是需要主动上浮表明身份的,要不然对方完全可能对你实施反潜攻击。此前,曾有消息称我”宋“级柴电潜艇躲过小鹰号反潜圈,成功在鱼雷射程内上浮的新闻,这里是不是真的躲过就有待考证了。

另外补充一下,在除美国以外的国家,想通过卫星、无人机及侦察机等手段在茫茫大洋上侦查到航母的可能性也很小,更何况是潜艇。综上所述,潜艇上浮就容易被发现是针对潜艇潜伏作战这个特点来说的,而不是广义的针对发现潜艇这件事来讲的,与发现航母并不能同作比较。

开源观察,一个基于开源信息的军事时政类新闻爱好者,坚持原创、力求客观,欢迎关注交流。


开源观察Osint


这只是相对来说的。

航母不容易发现是相对于航母所在的整个大海来说的,而潜艇一旦上浮就容易被发现是相对于敌方攻击范围来说的。

事实上航母在大海上三百多米,六七十米宽,用卫星可以侦测到的,只不过不容易。而潜艇上浮出水仅仅几十米长,几米宽甚至更小,卫星是更难找到,甚至找不到。

航母编队不容易被发现是因为航母编队要在整个大海上找,用侦查飞机、卫星去在整个可能的海域找。而潜艇是暗处近身攻击,非常具有主动权,一个海是军编队仅仅在潜艇的威胁范围左右去找潜艇,出了这个范围就不管了,所以潜艇上浮,一旦在海军编队的侦查范围之内就十分危险了。一旦确定潜艇大致位置,驱逐舰上的各种反潜武器就够潜艇在鬼门关前转悠了。

潜艇探测一般是反潜机在几百公里的范围内探测,也就是驱逐舰的相控阵雷达的探测范围。而航母编队则是在航母舰载机的作战半径外,一般是在上千公里的范围用卫星等侦查设备探测。所以这句话是因为相对不同所以才这么说的。


永煜中原


潜艇在水下和水面被发现的概率不是绝对的,说航母在水面不容易被发现,也是相对而言。

首先,潜艇在水下航行,本身具有天然的隐蔽性,如潜艇的隐身性能良好,战术应用得当,被发现的概率自然就低。但如遇侦测设备或附近海域有军舰行动,也难免被发觉,何况现在的卫星也具备对海域各类微妙变化的数据分析功能,根据分析结果,同样能判断出潜艇活动的迹象。



当然了,如果潜艇浮出水面,自然失去了战术上的隐蔽性,相对水下而言,被发现的机会肯定就多。


航空母舰作为一个庞然大物,虽然其行动时跟随一个庞大的战斗群,舰载机又频繁起降,但也有良好的隐蔽性,经常出现航母从此地消失,又在彼岸突然出现的事件,那是因为比起茫茫大海,航母也是沧海一粟,雷达的探索距离有限,卫星侦测存在周期性和覆盖率的限制,因此其行动出现突然性或者说隐蔽性就在情理之中。


鉴史明镜


与对空防御相比,航母的对潜防御相对较弱,以美军最现代的大型航母为例,一个航母战斗群拥有S-3A反潜机10架,SH-60B反潜直升机8架,再加上直接警戒舰艇上携带的少量反潜直升机,足以全天候、全时间、全方位地对航母活动海域进行周密地反潜警戒。航母编队编成内的舰只多,而且还有水下的潜艇和空中的飞机,经由神盾系统整合後组织指挥明确,不易出现对水下空间搜索的空白区;航母编队内部各舰艇的距离其实很远,不易出现噪音干扰,搜潜声纳工作条件良好,现代对水下潜艇识别也比二战时进步不少,只要曾经出海过的潜艇,必定被跟踪且留下每个潜艇特有的声纹纪录;在航母编队的潜艇活动海区,为了防止误伤,反潜机发现了潜艇後,将迅速比对声纹,快速确定身分後进行攻击。


BOBDOG巴布豆


这个应该只是相对而言吧!先说说潜艇:首先,潜艇水下速度比较低,尤其像常规潜艇在水下只能使用蓄电池工作,最大速度不过20节左右,且续航时间绝不到2小时,对比水面舰艇的普遍30多节的速度,跑是跑不过的。要是反潜直升机,那潜艇更没得跑了。

如果说潜艇一旦上浮在水面被发现,死的更快,直接用反舰导弹或者深水炸弹招呼你一顿再说,潜艇水面速度比不上水面舰艇,。所以潜艇上后被发现,潜艇都是紧急下潜的,说不定潜下去,敌人就找不到了。

再来谈谈航母:虽然航母非常庞大,但是在大海中,还是相当于沧海一粟。根本就是无法判断航母坐标的,除非出动侦察机或是出动舰艇靠近附近,但是在实战中也是很难的,因为航母打击半径超过1000公里,侦察机或船支无法靠近,因此航母具体坐标还是无法确定。

用卫星无法在大海范围内寻找到航母,就像在一个巨大操场上,你用眼睛快速找一个散乱在操场某个位置上一个螺丝钉,会非常困难的,你看的再清楚也是无法快速找到的,主要是范围太大,何况卫星侦察是由周期性的,而航母是机动的,实时坐标无法找到,另外一个卫星要扫描巨大的海域范围,其传输带宽也限制了大数据量与地面站的快速传输(卫星要扫描比一个大国家还要大的范围,从中找出航母战斗群的位置,其数据量是巨大的)

你觉得呢?觉得说的有道理点个赞支持一下呗!


环球新世界


潜艇研发出来,隐蔽性就是它最大的优点,如果能浮出水面也能增加它的优势,完全可以水面作战,潜在水下完全是多此一举了。 为什么潜艇不容易被发现 ,浮出水面就暴露了,声呐、卫星探测等,连个潜艇都找不到, 因为潜艇的特殊材质“消声瓦”。 可以看出,它主要就是降低噪音,有效的抑制噪声振动、降低本艇声被发现的强度,就因为它,才能让潜艇在水下有发展空间,它也只是在水下,才发挥出它的作用,为何军舰等上面没有“消声瓦”?作战环境、效果不一样,对它特殊性也有要求及限制。 消声瓦的材质,技术不一样,其吸声效果也不一样。俄罗斯“台风”级潜艇消声瓦可达到150毫米厚度,可以让一些鱼雷声纳的探测距离大大减少,这也就是为什么潜艇水面会容易发现,大大的噪音及特殊性,就会增加声呐探测距离,只能让其水下发挥其优势,浮出水面,就是暴露自己,特殊性也不允许浮出水面作战。

航母的性质就是水面作战,航行在水面都是一个编队的存在,其打击能力及范围又比较大,现在的核航母等,续航能力、动力都是比较强的,卫星等,很难锁定、发现它,世界的海洋面积占地球的70.8%,三分之二就是海洋,航行在上面,就更不容易让发现了,何况卫星还是有周期性的,覆盖面积只能是大概,其中有些地方在覆盖范围之类,但是航母是机动的。


熊猫珠珠


潜艇最大的优势就是隐蔽性。二战的时候,对水面上的潜艇,如果被发现基本上就宣布死亡了,被炮击沉或者被飞机炸;水面下的潜艇,被发现以后会被深水炸弹炸,虽然也有被炸了一两百颗幸存下来的,但那基本上是走了大运,因为深水炸弹没有追踪能力,设定深度以后到预定深度就会爆,所以还是有机会躲开的,而且除了深水炸弹以外(后期有反潜火箭)没有反潜鱼雷,攻击潜艇的手段比较有限。但是现在,攻击潜艇的武器很多样了,除了深水炸弹(现在基本不用了),有反潜鱼雷(反潜导弹其实就是火箭助推鱼雷,战斗部还是鱼雷,但是发射更方便,攻击速度更快),还是智能的自导的,很难躲开,潜艇比较脆弱,被鱼雷命中基本上都是致命的,不沉也会丧失战斗力,况且攻击方通常也会多雷齐射,补刀。而且反潜飞机,反潜直升机或者驱逐舰的航速都比水下的潜艇要快,所以这个时候被发现定位之后潜艇基本上就没有机会了,潜艇在水下无法攻击飞机或者直升机,只能被反潜鱼雷炸,这时潜艇要么在警告下上浮,要么继续顽抗,等待被击沉。至于潜艇不上浮,要不要击沉,这个就完全看反潜方的决定了,这个就关乎政治了,比如要不要把事态升级,这次巴基斯坦的直升机把印度的潜艇赶回去,基本上就是我上面所说的,印度的潜艇被巴基斯坦的直升机锁定了,这个时候印度潜艇再不上来就可能被击沉,他估计是准备去巴基斯坦的港口侦查或者搞事情结果被发现了,所以已经无法继续进行任务了,所以只能上浮认怂,然后灰溜溜逃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