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去世前,留下12字預言,一千多年後準確應驗,真是巧合嗎?

何桂賢


歷史上的諸葛亮確實足智多謀,不僅預測到了三國鼎立局面的產生,而且還深通奇門遁甲,研究出了木牛流馬。但諸葛亮並非是街頭占卜的神棍,根本沒有對後世做過任何預測,所謂預測到一千年以後的事情,壓根不是巧合,而是後人杜撰的民間傳說。



第一、諸葛亮和劉伯溫鬥法

關於諸葛亮12字的預言有兩個版本,一個是諸葛亮和劉伯溫鬥法,另一個是清朝官員修善諸葛亮祠堂。


相傳明朝建立之後,劉伯溫成為了世人眼中的神算子,被很多人稱為“當世諸葛亮”。但劉伯溫自恃才高,認為別人的評價是貶低自己,而且世人廣知“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所以不甘心屈居於諸葛亮之下的劉伯溫便想著去武侯祠會一會諸葛亮。

當劉伯溫到了武侯祠後,心想世人都讚歎諸葛亮能掐會算,不如今天就挖開諸葛亮的墓葬,驗證一下諸葛亮根本沒有推算到自己的到來,向世人證明自己的能力已經超越了諸葛亮。



說幹就幹,劉伯溫當即命人挖開了諸葛亮的墓室。但打開墓室之後,劉伯溫立刻傻了眼,只見一塊石碑上赫然寫著“我知後世有你,你知後世有誰?”十二個大字。劉伯溫看到這裡,心想諸葛亮確實比自己技高一籌呀。

讚歎之餘,劉伯溫又想到諸葛亮生前精研奇門遁甲,想必死後一定陪葬。既然已經打開了他的墓葬,不如一探究竟。

在墓室中央,劉伯溫發現有七口大缸,大缸之中六口已經空了,最後一口裡面有一些燈油,但也所剩無幾。很顯然這就是傳說中的長明燈。劉伯溫走進一看,最後一口缸旁邊放著一片竹籤,上面寫著;“小劉小劉、快快填油”。劉伯溫看到之後,簡直被諸葛亮的神算能力嚇到了,於是填滿了燈油後磕頭謝罪,趕緊退出了墓室。




這個故事流傳非常廣,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一個杜撰的故事。實際上《三國志·諸葛亮傳》中記載了諸葛亮去世後的入葬情況;

亮遺命葬漢中定軍山,因山為墳,冢足容棺,斂以時服,不須器物。

這也就是說諸葛亮是薄葬,沒有任何的陪葬品,而且他的墓葬僅能容納棺槨,沒有多餘的空間,七口大缸以及碑文根本不可能出現。



清朝官員修善武侯祠

清康熙八年[公元1669年],清朝官員宋可發出任四川按察使。宋可發到了四川之後遊覽了武侯祠,當時武侯祠已經歷經了一千多年,雖然歷朝歷代都曾有過修善,但經歷了明末清初的動盪,武侯祠已經破敗不堪,於是宋可發準備著手重建。

重建的過程中,施工的百姓挖出了一塊石碑,碑文共計12個字;“水月主、庚不大、蓋十八、龍復臥”。

很明顯,這十二個字是一個字謎,當時的文人才子經過猜解,確定了內容;水月主為“清”,庚不大為“康”,蓋十八為“宋”,龍復臥指的就是“臥龍諸葛亮”的武侯祠重新建立了起來。

這幾個字的意思連起來就是;“清朝康熙年間,有一位姓宋的官員重建了武侯祠”。



現在看來,這句話異常準確。但在康熙十一年,武侯祠重建完工後,宋可發撰寫了《重修忠武侯祠碑記》,其中根本沒有提到這個事件。以此可見這個故事也是民間杜撰的傳說,大家看看就好,千萬不要當真。


我是越關


提及諸葛亮可謂婦孺皆知,奇門遁甲、天文地理,無一不精。他一生中有不少預言,都一一成為現實。那麼巧合上又遇巧合,那還會是巧合嗎?


巧合之一——劉伯溫跪拜諸葛亮之墓

劉伯溫也以其神機妙算聞名於世,元末明初更是流傳:“三國鼎立諸葛亮,一統天下劉伯溫。”劉伯溫自然覺得自己更勝一籌,所以在諸葛亮死後便去盜墓。

劉伯溫等人路遇一石碑,寫道:“吾到無人到。”劉伯溫更是覺得諸葛亮能力有限,命人將石碑毀壞,內心無比暢快。

這下,劉伯溫更是步伐沉穩,天下捨我其誰。可是走了不久又遇一石碑,劉伯溫雙腿打顫,直接跪倒在地,嘴裡唸唸有詞,魔怔一般。那石碑赫然寫道:“只有伯溫到。”

原來諸葛亮早就預料到多年以後會有劉伯溫來盜墓。如此神機妙算,劉伯溫當然會嚇倒在地,嘴裡反覆罵自己大逆不道,汙了仙人墓地。其實劉伯溫也是以其神機妙算聞名於世,可是對比諸葛亮可見一斑。

巧合之二——諸葛亮千年預言成真

清朝康熙年間,武侯祠年久失修,殘破不堪。人們重建武侯祠,發現一塊僅有十二字的石碑,沒有長篇大論,可是帶來的震撼卻是一點不少。



石碑上有:“水月主,庚不大,蓋十八,龍復臥。”並且還有一個“亮”字,大概是諸葛亮想和後人玩一個猜字遊戲吧。

“水月主”,很顯然,“水”是偏旁,“月主”為“青”,這三個字加在一起就是“清”字;而“庚不大”就是“康”字;“蓋十八”,“蓋”為偏旁,即為“宋”字。

“水月主,庚不大,蓋十八”即為“清康宋”。而“龍復臥”顧名思義就是武侯祠要重新修葺了。也就是說,諸葛亮在千年前預言在清朝康熙年間,有一個姓宋的人將會主持修葺武侯祠。

而千年後,朝代更迭,歷史送走了一批又一批的人,掀過了一頁又一頁的篇章。在清朝康熙年間, 負責修繕武侯祠的官員名叫宋可發,此人正是姓宋。

十二字預言成真,即便今天我們也無法用科學去解釋。人們驚歎於諸葛亮預言的準確性,卻也有不少質疑的聲音——這只是巧合。

關於諸葛亮碑文可不僅僅只有一件巧合,他千年前就知道劉伯溫將會到墓中撒野,又知道清朝康熙年間將會修葺。還能說這些只是巧合嗎?

其實我國古代關於占筮成就顯著。《易經•繫辭•下》載:

“古者包羲氏(即伏羲)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

諸葛亮學富五車,自然通曉玄學之術。而十二字預言成真,只能說明其掌握玄學筮法的精華,絕非巧合。


史之策


相信諸位對多智近妖的臥龍先生諸葛亮都不陌生,文治武功,奇門遁甲,無出其右。這樣的人物,做的事說的話,都有他的意圖的,在他的身上沒有巧合。

預言一朝成真

清朝年間,有一個諸葛先生的鐵桿粉絲宋可,看見諸葛先生的武侯祠破破爛爛的,實在有損諸葛威名,所以上書朝廷由他主持翻修武侯祠。

人們在修繕武侯祠的時候意外發現了一塊十二字石碑,碑上署名為“亮”,而這短短的十二字是一個字謎:“水月主,庚不大,蓋十八,龍復臥”。

這字謎難不倒我們大天朝的人才,先人很快就解出來,可結果卻讓人大大驚訝,諸葛先生千年前留下字謎預言:

水月主=清;水為偏旁,月在下主在上為青,組合起來則為清。

庚不大=康;庚為半包,不大為小,組合起來則為康。

蓋十八=宋;蓋為寶蓋,十八為木,組合起來則為宋。

三句話連起來則是“清康宋”,最後一句的“龍復臥”代表的正是臥龍復臥,即武侯祠重修,正對應了清朝康熙年間宋可主持重修武侯祠。

這樣一語中的是巧合?很多信奉唯物主義的同學對其嗤之以鼻,但如果說這次預言的應驗是巧合,那發生在諸葛先生身上的巧合未免太多了。

預言再次成真

明朝也是一個人才輩出的年代,民間更是流傳一句“三國鼎立諸葛亮,一統天下劉伯溫”,把劉伯溫的聰明才智置於諸葛先生之上。

劉伯溫也是這麼認為的,所以他就打算去盜武侯墓。在盜墓途中路遇一塊石碑,上頭刻著“吾到無人到”,劉伯溫見此,對諸葛亮更是不屑,便下令將石碑毀掉再走。

可走著走著又遇到了另外一塊石碑,上頭赫然刻著“只有伯溫到”,劉伯溫雙股打顫,跪倒在地,後打道回府,奉諸葛亮為神人也。

劉伯溫也是一時人物,如若非真的被諸葛先生所威懾到,又怎願意犧牲自己的名聲為諸葛先生作勢呢?所以這肯定是確有其事。

預言三回成真

諸葛先生之才,一步一步都算準了。諸葛亮死前吩咐屬下,將他的屍身築成一尊等人高的雕像,人們只是以為他為的是留名青史,以供後人瞻仰。

但正是這尊雕像,將意圖進犯蜀國的司馬懿嚇退。至今民間還廣為流傳一句俗話,“死諸葛嚇退活仲達”。

世界上總有一些人一些事沒法用科學解釋,或者是人類的知識範疇尚未觸及的部分,但我們不用一開始就用巧合作為唯一的答案。

或許這個世界總有一些人是受到上頭眷顧的,諸葛亮便是其一。諸葛先生的一生像是頂著主角光環,神機妙算,料事如神,"未出茅廬,先定三分天下",和劉備共譜君臣英雄曲。

玄學奇妙,天文地理中會隱含著一定的命數,而諸葛先生大才,又是這方面的專家,一言預測千年事,也並非不可能。

諸葛在,蜀國不亡。


小小嬴政


有詩讚曰:“一統江山劉伯溫,三分天下諸葛亮”。意思是說劉伯溫輔佐朱元璋開創了大明朝,諸葛亮輔佐劉備三分天下有其一。言外之意劉伯溫和諸葛亮平起平坐,都是歷史上的牛人。

但是劉伯溫表示不服,在諸葛亮死後一千多年後,他到定軍山武侯祠要見識一下諸葛亮的法力,看看他是不是真的能掐會算,是否能預測到他的到來。

劉伯溫來到了武侯祠,發現祠堂門旁石碑上刻著一行字:“吾到無人到”。劉伯溫很生氣,心想這不是我也到了,怎麼他沒預測到?諸葛山人就會吹牛,劉伯溫命手下把石碑砸了。




等進入到地宮,在地宮門旁又有一塊石碑,劉伯溫湊近一看,只見上面寫著:“只有伯溫到”。

劉伯溫大驚失色,這分明是諸葛亮早就預測到我要來才寫下了“吾到無人到,只有伯溫到”十個字。劉伯溫瞬間佩服得五體投地。

劉伯溫走到諸葛亮棺槨前,發現旁邊有盞長明燈,火苗跳動著,藉著光亮,劉伯溫發現棺槨下壓著一張紙條,只見上面寫著:“小劉小劉,趕緊添油”。

劉伯溫看罷嚇得撒腿就跑,邊跑邊喊手下快跑。

劉伯溫跑出地宮擦了擦額頭上的汗,心想,諸葛亮果然神機妙算,連我在長明燈油將耗盡的時候到來都算出來了。過了幾天後,劉伯溫命士兵下到地宮為長明燈添油。你說這事神奇不神奇?



故事還沒完,這還不算神奇,劉伯溫之後,清朝的一個叫宋可發的遇到的事更神奇。

宋可發(1610—?),字艾石,山東膠州人,順治六年進士,任福建將樂縣知縣,順治十二年任彰德府知府,後升福建巡海道,康熙八年轉四川按察使、康熙十一年升廣東布政使司布政使等職。

我們都知道,諸葛亮死後,定軍山上的武侯祠是他的衣冠冢,定軍山曾經是他戰鬥過的地方。

其實四川成都還有一座武侯祠。原來蜀國後主劉禪和百姓十分懷念丞相,為了方便紀念,在成都郊外重建了一座武侯祠。

轉眼千年過去了,清康熙年間,宋可發任四川按察使期間,他看到武侯祠年久失修破敗不堪,決定重修武侯祠。




宋可發從小很崇拜諸葛亮,他不用清朝一分錢,決定用自己多年的積蓄修建,藉以表達對諸葛亮的崇敬。

重修武侯祠的事如期進行,就在施工過程中,民工在地下挖出了一塊石碑,經過辨認,上面刻著12個字:“水月主,庚不大,蓋十八,龍復臥”。

當時人們面面相覷,不知道這12個字是啥意思?於是請來了一位博學多才的老者。

老者看罷沉吟半晌,突然捻鬚哈哈大笑,指著宋可發說:這12個字分明指的你修武侯祠的事,諸葛丞相果然神算也。

宋可發還是不明白,於是說道:“還望老先生指點一二”。




老者低頭看了一眼石碑,用手一指石碑下面的一個不容易發現的地方,只見刻著一個很小的“亮”字。

老者說:“這就對了,這是諸葛亮臨死前讓人埋下的石碑,他早就預測到了你修武侯祠這件事了”。

老者望了一眼還不明白的宋可發,解釋道:“水月主”代表“清”,月在主下合為青,加水為“清”。“庚不大”即小,就是 “康”。“蓋十八”就是寶蓋下加木,就是“宋”字。

“清康宋”的意思就是:大清康熙時期姓宋的官員。而最後一句“龍復臥”,意指武侯祠又被重新修建,連起來意思是:大清康熙年間,一位姓宋的官員把武侯祠重新修建一新。



宋可發聽罷驚歎不已,連連稱道:“諸葛亮真乃神人也!”

這事記載於清康熙年間一本《萬玉山房雜記》書中:

觀察使宋可發,字艾石,修之,得石一方,中橫列三言四句,有云:水月主,庚不大,蓋十八,龍復臥。

結語:大家千萬不要當真,這不過是後人附會的故事,諸葛亮怎麼能預測千年呢?權當茶餘飯後的談資吧。


秉燭讀春秋


清朝康熙年間,四川一位宋姓官員將諸葛亮的武侯祠隆重修繕了一翻,人們在武侯祠裡發現了一塊石碑,上有十二字的預言,並且署名“亮”。十二字的內容為“水月主,庚不大,蓋十八,龍復臥”;有好事者一翻推敲,發現“水月主”是“清”字,“庚不大”是“康”字,“蓋十八”是“宋”字。人們認為十二字的內容連貫起來就是:清朝康熙年間,會有一位宋姓官員修繕武侯祠,“龍復臥”顧名思義就是武侯祠要重新修葺了。筆者認為這純屬巧合,諸葛亮一生殫精竭慮的為蜀漢盡忠,那有時間與心情留下這樣一個石碑來證明他能預測後事。

後人懷念諸葛亮一生忠貞,感念他治蜀不易,佩服他能力超群,於是製作出了這樣一個石碑,以此來印證諸葛亮是神人。陳勝、吳廣起義之時,將寫有“陳勝王”的布帛放在魚肚子裡,以此來裹挾眾人跟他倆一起造反。梁山好漢一百零八位,宋江早就把石碑做好了,然後埋進地裡,又假裝不經意之間挖出了石碑,以此來表明108位英雄聚義是上天所授,為替天行道打下神秘色彩。人們為了神化諸葛亮,還編輯了一個故事,就是劉伯溫盜墓事件,也被兩塊石碑給嚇住了。

相傳劉伯溫輔助朱元璋取得天下後,自認為自己玄學通天,能預測後事,讓令小孩子去傳唱“三國鼎立諸葛亮,一統天下劉伯溫”。為了測試諸葛亮的預測能力,劉伯溫打算親自去盜諸葛亮的墓,走到路上遇一石碑,上書“吾到無人到”;劉伯溫哈哈大笑,一腳將石碑踢翻,徑自到諸葛亮的墓去。行不多遠,又見一石碑,上書“只有伯溫到”,劉伯溫見碑驚恐,原來諸葛亮早就料到劉伯溫會來盜墓,於是留下了兩塊石碑敲打劉伯溫。之後劉伯溫去諸葛亮墓前跪到謝罪,從此再不言能力超過諸葛亮。

諸葛亮從劉備死後,就以統一天下為目標,他一生都在的北伐中,他的全副身心與智謀都放在伐魏統漢上面。最終諸葛亮病死五丈原,為了不讓後人騷擾他的陵寢,諸葛亮讓三人抬著他的棺材向南走,繩斷即葬。成都的武侯祠只是諸葛亮的衣冠冢,並非諸葛亮的葬身之地,時至今天,人們還是沒有找到諸葛亮的陵墓,那麼劉伯溫盜墓一說就不攻自破。同樣的清朝康熙年間宋可發修繕武侯祠只是出於公事公辦,因為地方官員有保護名勝古蹟,名人陵寢的責任。好事者於是造出了十二字石碑之事附會諸葛亮的神機妙算,一如宋江將108位好漢的名字職務刻到石碑上再埋入地下一樣。


大秦鐵鷹劍士


諸葛亮的形象雖被人為神話,但他終究是人不是神,他的“借東風”、“草船借箭”只是《三國演義》為突出其才能而虛構的情節,空城計也是羅貫中幫他導演的。

當一個凡人被打造成神人,關於他的逸聞趣事、天文異象就會層出不窮,比如,袁天罡名聲大噪後,他的神話就接踵而至,這些神話又反過來強化他的神人地位。

諸葛亮的神人地位也一樣,生前功成名就,經過後世的渲染、加工,已經蒙上一層神秘面紗,傳說、神預測也隨之而來。

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

劉伯溫是一個多才多智的人,天文地理、文韜武略、奇門遁甲樣樣精通,輔佐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完全稱得上“明朝的諸葛亮”。

伴隨劉伯溫知名度的提升,民間開始流傳一種說法:前朝軍師諸葛亮,後朝軍師劉伯溫。

劉伯溫畢竟是文人,文人相輕,想他諸葛亮謀劃《隆中對》,上《出師表》,出祁山與曹魏爭雄,最後僅僅三分天下得其一,出師未捷身先死,而自己一統江山,還有《燒餅歌》《百戰奇略》流傳於世,事業更輝煌。

劉伯溫不甘心活在諸葛亮的陰影下,就千方百計證明自己比諸葛亮更勝一籌。於是,劉伯溫找到諸葛亮的墓地,準備挖開看看。

出發前,劉伯溫對外宣稱:孔明能未卜先知,但我並不比他差。如果他能算到我去找他,我願意跪下磕一千個頭;如果算不準,我就嘲笑他智商不如我。

剛開始挖,劉伯溫就看到一塊石碑上寫著“吾到此,無人到”。劉伯溫竊喜,心想孔明也不過如此,還嘲笑他故弄玄虛。

等要挖通墓道的時候,神奇的一幕出現了,劉伯溫看到第二塊石碑,上面刻著“唯伯溫一人至”。劉伯溫看到這幾個字,嚇出一身冷汗,馬上心服口服,對諸葛亮行跪拜禮。

重修武侯祠

諸葛亮去世後,“孔明粉”為紀念他,專門建了一座武侯祠。

到了一千多年後的康熙年間,武侯祠由於長期得不到修繕,已經成了斷壁殘垣。清朝的“孔明粉”就開始重新修建武侯祠,主持修建工程的是一位姓宋的人。在修的過程中,發現一塊石碑,上面刻了12個字:

“水月主,庚不大,蓋十八,龍復臥”

這十二個字是諸葛亮留給後人的文字遊戲,如同蔡邕留給楊修的“絕妙好辭”。水月主是一個“清”字,代表清朝;庚不大是一個“康”字,代表康熙年間;蓋十八是一個“宋”字,代表姓宋的人;龍復臥就是讓臥龍再次入土為安。

諸葛亮留下這12字神預測,歷經千年,終於得到準確驗證,讓 “孔明粉”拍案叫絕,無不驚歎諸葛亮的智慧,大家紛紛口耳相傳、奔走呼號。在一傳十、十傳百的過程中,諸葛亮的人格標籤逐漸超凡脫俗,被進一步誤傳成“神人”。

秋媚點評:諸葛亮、劉伯溫還有袁天罡們之所以被捧上天,主要有四個原因:

一,他們確實有過人才能,要不然也不會脫穎而出成為幸運兒,沒才能的人早已被歷史淹沒;

二,普通人對智慧充滿渴望,需要榜樣;帝王將相也樂於樹立楷模,尤其需要諸葛亮的忠;

三,古代科技水平有限。在歷史上,許多信息都是通過口耳相傳的方式傳播,真實性會不斷地稀釋,人話經過擊鼓傳花也會變成神話。許多事件得不到證偽,甚至有些嚴謹的史學家也會信以為真。

四,文人墨客推波助瀾。明清時期,街頭巷尾以及茶肆酒樓有一種職業——說書先生,他們說書時為了增加吸引力,往往會添油加醋;文人藉助春秋筆法寫出的文藝作品,比歷史書傳播更加廣泛,《三國演義》就比《三國志》更加深入人心。


秋媚讀史


中國歷史上下五千年,奇人異士多不勝數。又以袁天罡、諸葛亮、劉伯溫這三個人最為人所津津樂道。三人之中,一個是預言家,一個是智多星,一個是神算子。三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什麼奇門遁甲五行八卦無所不通,今天我們就來講講諸葛亮去世前留下的12字預言。




蜀漢丞相諸葛亮是三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劉備在新野三顧茅廬於諸葛亮,二人第三次見面諸葛亮於《隆中對》第一次提出“三分天下”的政治理念,在當時天下混亂,群雄逐鹿,天下形勢還未明朗的情況下,他的這種大膽的猜想無疑頗具前瞻性。此後曹操統一北方,孫權鞏固江東,劉備入主西川,最後果然應驗了諸葛亮的預言,歷史進入了“三足鼎立”的三國時期。




劉備入主成都後,留二弟關羽鎮守荊州。219年,孫權襲取荊州,擒殺關羽,蜀吳兩國結仇。蜀漢章武元年(221年)七月劉備親起十萬大軍討伐東吳,結果被東吳都督陸遜火燒連營七百里,蜀軍遭到大敗。劉備愈憤交加病倒不起,於白帝城託孤諸葛亮。諸葛亮繼承劉備遺志,輔佐幼主劉禪,整頓內治,操練兵馬,囤積糧草,“北伐中原、六出岐山”,最終積勞成疾,於蜀漢建興十二年(234年)最後一次北伐時病逝於五丈原,終年54歲。諸葛亮的遺體被安葬在漢中定軍山,後人在成都修建“武侯祠”來紀念這位偉大的政治家。




武侯祠歷經千年風霜雨打,加上年久失修,到清朝康熙年間早已破敗不堪,時任四川按察使宋可發平素就很敬佩諸葛亮這個歷史名人,對武侯祠的破敗現狀很重視,就派人重新修繕武侯祠。工匠們在修繕的過程中,無意間從地下挖出一塊沾滿泥土的石碑,上面還寫有字,於是拿清水來沖洗,石碑乾淨了,字也現了,只見石碑上面刻了12個大字“水月主,庚不大,蓋十八,龍復臥”。很快就有人把這件怪事報告給了宋可發,可宋可發的文化水平畢竟有限,他也不知道這12個字代表著什麼意思,最後還是請了當地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學究,才總算解開了這12個字背後的含義:

水是三點水的“ 氵” ,月字上面加一個主不就是個青字,二者組合就得出一個“清”字。

不大的另一個意思不就是小,庚不大就是庚字再加個小字,庚不大合起來就是個“康”字。

蓋十八,不就是一個寶蓋頭“宀”再加十八,這樣就得出一個“宋”字。

這龍復臥又是什麼意思?我們都知道諸葛亮號“臥龍先生”,龍復臥的意思就是龍又重新臥好,這不就應了武侯祠重新修繕後又煥然一新了?




“水月主,庚不大,蓋十八,龍復臥”這八個字牽引出了另外三個字和一個結局,即清、康、宋和龍復臥,字面上解釋就是:清朝康熙年間,一個姓宋的人重新修繕了武侯祠,使武侯祠在經歷千年風霜雨打後再一次煥然一新。時間地點人物結果都對的上了,是不是覺得很神奇?當年諸葛亮留下的12字預言在經歷了1400多年後居然應驗了,如果這真的是諸葛亮埋下的石碑,我們就不得不佩服他的神機妙算,能預知未來之事了。


但事實上,這件事並不見諸正史,而是出處於一本由清代人寫的叫《萬玉山房雜記》的書,其真假存疑,可信度並不高,很有可能是某位諸葛亮的忠實粉絲杜撰出來的。


大國布衣


諸葛亮料事如神,這十二字預言當然不是巧合,而是……後人編造的。

雖說是後人編造的,但民間關於諸葛亮的各種神奇傳說令人大開眼界,不妨看看。

諸葛亮墓葬之謎

話說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終於在公元234年死於五丈原。

傳說諸葛亮死前留下遺言,讓四個軍士抬著自己的棺材往南走,一直走到“槓斷繩爛”,就地安葬,劉禪滿足了諸葛亮的遺願,派出四個軍士依計而行。

這四個人抬著諸葛亮的棺材走了好幾天,發現棺材越來越重,卻一點都沒有“槓斷繩爛”的跡象,這樣下去,大家非得活活累死不行,最後幾個人一商量,反正沒人知道,咱們乾脆就在這裡把丞相安葬了,回去交差,於是四人就地把諸葛亮掩埋,沒做任何標記。

四人回去覆命,劉禪卻起了疑心,嚴加盤問後,四人說了真話。

劉禪大怒,讓四人帶路,派出大量人手尋找丞相葬身之地。

但找來找去,由於沒有任何標記,最後也沒有找到地方,而這正是諸葛亮的高明之處,他的本意就是不讓任何人知道自己的葬身之處,以免他人打擾自己清靜。

諸葛亮十二字預言

除了“槓斷繩爛”的臨終遺囑,諸葛亮還留下了十二字預言。

目前來看,大家公認的諸葛亮墓就位於陝西省漢中市勉縣的定軍山腳下,另外四川成都還建有武侯祠,是專門祭祀諸葛亮的,“十二字預言”就與武侯祠有關。

據說武侯祠的一座石碑上,刻有十二個字:水月主,庚不大,蓋十八,龍復臥。

這是一個古老的字謎,但難度不大。

1,水月主,月、主合起來是青,水是三點水字旁,再合起來就是“清”;

2,庚不大,“不大”是小,把“庚”字中的大換成小,就是“康”;

3,蓋十八,蓋是寶字蓋,十、八合起來是木,寶字蓋加木,就是“宋”;

4,龍復臥,諸葛亮號臥龍,復臥就是重新煥發活力的意思,諸葛亮當然不會復活,煥發活力的只能是他的祠廟,也就是重建。

這樣單獨來看,似乎還是不知所云,但結合下面這件事,大家就明白了。

武侯祠始建於三國蜀漢,到清朝康熙年間,經過近千年風吹雨打,戰火頻仍,武侯祠已嚴重損毀,因此在康熙十一年(1672年)進行了重修,目前的武侯祠就是當時重修。

帶頭髮起並主持重修武侯祠的是一個叫宋可發的人。

宋可發這個人在歷史上真實存在,他生於1610年,字艾石,山東膠州人,順治六年中進士,歷任福建將樂縣知縣、彰德府知府、福建巡海道、湖廣驛傳道、山西按察使等職。

康熙八年(1669年),宋可發調任四川按察使,就在成都任職。

宋可發看到武侯祠損毀嚴重,便在康熙十一年(1672年)積極發起武侯祠重修,最終籌集到相當資金,成功重修了武侯祠,還專門撰寫了《重修忠武侯祠碑記》。

現在我們再看一下“十二字預言”的四個字:“清、康、宋、復”,合起來不就是“清朝康熙年間,一個姓宋的人,重建武侯祠”的意思嗎?

其實對於諸葛亮林林總總的神奇傳說,我們不必盡信,也不必批判,就當故事看好了。這些傳說雖然是虛構,但體現的是人們對諸葛亮智慧的敬佩,也是民間文化的一部分。

我是專注歷史文化的狄飛驚,歡迎關注我!


狄飛驚


此事為後世杜撰,乃是後人標榜自己的產物,其實也是中國古代的一種玄學文化,事實上諸葛亮在歷史上,並不是鬼神之才。

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料事如神,幾乎可以洞穿世間一切奇謀。但是諸葛亮歷次北伐,均由於各種原因而收場。

其實在三國志中,記載的情況就是蜀軍不敵,而諸葛亮也並沒有數次大敗魏軍。

所以說三國演戲這部小說的流傳,才導致出現了神化的諸葛亮,而且就玄學而言,萬事皆可解,這是一種古人哲學。

包括在《周易》一書中,宣傳的並非是一種風水、玄學,更多是強調一種處世哲學,甚至可以理解為人與自然如何相處。

而三國演義這部小說,風靡時期是明中期,當時社會相對來說比較穩定富庶,且當時思想比較自由。

由於識字率的提高,所以在當時,市井階級中對通俗小說十分迷戀。這可以看作是一種社會的進步,一種文化層面的進步。

因為當時的市井階級,不愛經書典故,所以追求一種文學的美感和娛樂性,這不得不說在中國文學史上,是非常劃時代的存在。

在明朝之前,會識字的人基本只能讀到一些經書典籍,加上一些辭賦詩詞,這些總的來說不便於在市井階級推廣。

畢竟這些人不是讀書人,他們對這些經書的理解能力有限,所以通俗小說的風靡,可謂是明朝文化思想自由的體現。

關於諸葛亮的神話故事,也大多是出自民間說書之中,因為有人愛聽,自然有人就願意講。

歷史上的諸葛亮最大的成就不是軍事層面,而在於諸葛亮是真正的治國大才,諸葛亮治理的蜀地,算得上是影響深遠。

諸葛亮治蜀,一直被奉為是蜀地開發的開端,也是蜀地繁榮的開端,即便是今天蜀地百姓也十分尊敬諸葛亮。

劉備當初入蜀的時候,推行的幾乎是劫掠政策,而且是通過造大錢來劫掠,也就是瘋狂的鑄造錢幣,購買市場上的貨物。

這對於劉備集團的壯大十分重要,但是對於百姓來說,可就是苦不堪言。

諸葛亮對蜀地的治理,則集中在鼓勵耕種,減輕賦稅上。同時創造性的弄出了一套效率很高的管理制度,算得上因地制宜的治理好了蜀地。

即便是今天去看諸葛亮當年治理的業績,也不由的讚歎諸葛亮的過人之處,但是諸葛亮確實不是特別會打仗。

或者說蜀漢的實力,確實難以支撐其北伐!


小司馬遷論史


諸葛亮去世前留下12字預言1000多年後竟然準確應驗,說的是他預言了清朝康熙年間有人要重修他的武侯祠,其實在我看來這又是個傳聞劉伯溫盜了他的墓一樣的野史怪談。

我們知道歷史上諸葛亮是東漢末年到三國時代蜀漢政權傑出的政治家,他為了幫助劉備匡扶漢室中興漢朝可謂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本來隱居南陽的他被劉備三顧茅廬的真誠相邀打動最終出山,在《隆中對》裡提出地跨荊益外外結交東吳再伺機一統天下的策略。


後來關羽大意失荊州劉備又兵敗夷陵之戰病死白帝城,諸葛亮不得已獨撐大局內輔佐後主劉禪治理國家外六出岐山北伐中原,結果因為事必躬親積勞成疾最終於第五次北伐過程中病死於五丈原。但是千古賢相的形象也深入人心了獲得無數人敬仰流芳百世,於是人們對諸葛亮不斷神化在演義小說裡將變為了神機妙算近乎天人的神奇人物。

於是乎有關他可以預見千年之後事的各種神奇傳聞遍出來了,比如有人就說諸葛亮寫過12預言“水月主,庚不大,蓋十八,龍復臥”。水月主為清,庚不大為康,蓋十八為宋,龍復臥為臥龍重新躺下,意思就是在一千多年後清朝的康熙年間有一位姓宋的人將重新修建被戰火毀壞的武侯祠。



如果這是真的那麼諸葛亮就真的是神機妙算就太神奇了,除了這個外還有諸葛亮預見到了明朝劉伯溫要來盜自己的墓,結果留下了只有伯溫到的預言,但是這些很可能只是事後諸葛亮有人偽造的而已,後人為了襯托諸葛亮的厲害就偽造各種已經發生或者根本不存在的事說是諸葛亮預測到的,但是要我說諸葛亮作為一個傑出的政治家千古賢相,又何須這些荒誕不經的預言來襯托其偉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