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年來,所謂的中國功夫大師們一再被外國搏擊術Ko,難道中國功夫真的是千年騙術嗎?

過客妙登


談不上騙術!

這有本質的區別,武術能實戰,但要看對手是誰,打個普通人易如反掌,但跟搏擊運動員打,何來的勝算。
武術講求點到為止、以和為貴,因此,他的終極奧義並非決鬥,而且“和稀泥”(趙冀龍說的)。這種心態下,怎麼能和以實戰為主要目的的搏擊手切磋?


訓練強度和訓練體系差別太大,武術的交流在於切磋、論理、探討,

並不在於你死我活。大多數人練習武術只是興趣愛好,並未職業化,而搏擊手是把它作為職業的。你拿自己的愛好來挑戰別人的飯碗,有勝算嗎?
正是因為搏擊可以職業化,可以有利可圖,才促使人們日復一日地堅持著常人難以想象的訓練。而武術呢?閒了練一練,忙了來不了,怎麼比?

武術沒有強弱之分,練武的人才有高低之別。只要你想實戰,哪怕是王八拳,也可以很有型!


武力封神榜


練過幾年八極拳的業餘愛好者來回答一下吧。

某些國人有一個很不好的傳統,以古為尊。什麼東西都是古代的比現代的好。古人體質更好,古人更聰明,古人的好東西都失傳了等等等等。

說實話,工業革命沒有發生在中國,這個傳統思維居功至偉。

具體到本題,中國武術當然不是千年騙局。中國武術和中華文明一樣,在近代之前的數千年裡,一直遙遙領先於世界,但在近代之後,由於故步自封與不思進取,逐漸落後於世界潮流了。

當然,相對於工業與科技,武術的落後時間來的稍晚一點。因為中國武術的巔峰,恰好就在清末和民國,而在二十世紀六十年代以前,世界主流的搏擊術是以西方傳統的拳擊和擊劍為主。這兩個玩意,在融入現代搏擊技巧前,論實戰價值還不如中國傳統武術呢。所以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之前,武術相比世界主流並不落後。

但當泰拳、巴西柔術、中國武術、跆拳道、極真空手道以及拳擊等搏擊流派的優點被融為一體,再加上當代科學的體能訓練,這種人類歷史上空前的搏擊術問世之後,再去說傳統武術如何牛逼就有點不知窗外事了。

說到底,就是固步自封,夜郎自大者敗給了進步神速的時代。作為一個八極拳的愛好者與練習者,給職業傳武一個建議,不要自我陶醉了,睜開眼睛看看外面的世界吧。


老貝


我認為中國武術屢次失敗的原因是:本不是一個範疇的項目,武術起源於冷兵器時代戰場上的買用技術,是你死我活的搏擊精華,而現在的拳擊,敢打,是有規則的,要戴拳套。不是一回事。

現在的習武之人,已經沒有了那種以命相博的實戰經驗,大多成了花拳繡腿,以健身表演為主了。

請想中國武術的點穴一指憚,大力金剛爪,鐵砂掌,挫骨摘環,戴拳套能行嗎,拳的力度也打折扣,很多摔法拿法又怎能作,插眼踢襠,擊腦後等,都被嚴禁,赤足也使很多踢法腿法,難以施展,而武術確以適合殘酷搏擊形式為原則,並所有技術都在這複雜的,無現則條件基礎上的,創立的招招致敵於死地的投術,而拳擊散打無此顧及,它技術就是建立在較單純較安全這個原則上的,所以中國武術被拳套和赤足,與各項現則所限,加之缺乏臨戰經驗,很難發揮出自已的長處。這對中國武術是不公平競賽,我認為只有在全盤接受西方的東西,部分吸收武術的技巧,創出自己的打法,自己的風格,可能才是正路子。

(一點淺見,勿笑勿噴,歡迎交流)


老知青147544332


首先要聲明一點:中國功夫並不是騙術!相信你也是看了徐曉冬對陣雷公太極和詠春丁浩的兩場比賽才來問了這樣的問題。在這裡,我先糾正一下,中國功夫並不專指傳統武術。你所問的,相信只是傳統武術。

如今傳統武術的實戰能力已經退化,再加上很多江湖騙子打著傳統武術的旗號招搖撞騙,讓傳統武術的聲譽變得越來越差。就拿最具體的例子,太極雷雷並不是最牛的太極大師,詠春丁浩也不過只是一個詠春習練者,僅此而已。



再說下傳統武術是不是騙術的問題,拳迷都知道中國武術講究博採眾長,當年的霍元甲就是如此。另外,在古代的軍隊裡,武將會十八般武藝也照樣能上陣殺敵,你說他們有沒有實戰能力呢?


我始終相信一個道理:騙術總會被揭穿。試想一下,中國那麼多朝代,每個朝代都有武術,難道每個朝代都是愚民?難道一個明白人都沒有嗎?


文武先生聊體育


傳統武術不是騙術,只是它選擇的方向與現代搏擊不同。

一九五Ο年 中華全國體育總會在北京召開了武術工作座談會,倡導、發展武術,把武術提到了新中國體育工作的議事日程。

一九五二年 6月,毛澤東主席為中華全國體育總會第二屆代表大會題寫了“發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並號召人們做體操、打球、跑步、爬山、游泳、打太極拳等。 國家體育運動委員會成立後,武術被列為推廣項目,並設置了民族形式體育研究會,依據“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百花齊放、推陳出新”的方針,進行武術等民族形式體育的挖掘、整理、繼承和推廣工作。

一九五三年 11月8日至12日,在天津舉行了全國民族形式體育表演及競賽大會。武術是這次大會的主要表演項目之一。有145名運動員進行了332個武術項目表演。政務院副總理兼國家體委主任的賀龍提出了發掘、整理、提高、發揚、光大武術的主張,對武術運動的發展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

一九五四年 國家體委在中央體育學院(北京體育大學前身)組建第一支國家武術隊(當年底解散)。 在國家體委運動司主持下,匯聚全國太極拳名家研討,後由李天驥執毛,在傳統楊式太極拳基礎上,創編了24式簡化太極拳,以便學練。此成為新中國簡化拳種之始。

一九五五年 國家體委運動司下設武術科(後改為武術處)。

一九五六年 2月,《簡化太極拳》由人民體育出版社出版。 3月,國家副主席劉少奇在同國家體委負責人談話中指出:“要加強研究,改革武術、氣功等我國的傳統體育項目。研究其科學價值,採用各種方法,傳播推廣。” 4月28日,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運動競賽制度暫行規定(草案)》,把武術列為表演項目。定期舉行,使武術作為體育競賽項目,開了新的一步。 11月1日至7日,在京舉行的十二單位武術表演大會上,首次試行打分辦法,區分運動員技術水平的高低,使武術競賽向規範化方向邁進了一步。

一九五七年 1月,通過《關於1956年體育工作總結及1957年工作的要求》,第一次把武術列為國家競賽項目。 6月16日至21日,全國武術表演評比大會在京舉行,27個省、自治區、直轄市183名男女運動員參加。

一九五八年 8月5日至23日,國家體委在青島召開全國體育院校負責人座談會,強調要把武術列為體育學院必修或選修課程。會後,北京體育學院、上海體育學院相繼成立武術系。 9月7日至16日,全國武術運動會在北京舉行,27個單位的260名運動員參加比賽。 9月, 中國武術協會在京成立。李夢華任主席。之後,在上海、天津、浙江、四川等18個省、直轄市

相應成立了省、市武術協會和研究會。

一九五九年 中國武術協會起草了中國第一部《武術競賽規則》,由國家體委批准後公佈實施。 9月13至10月3日,第一屆全國運動會在京舉行,設有武術比賽項目和表演項目。參加單位有北京、上海、陝西、青海、廣東、山西、湖北、江蘇、吉林、湖南、寧夏、河南、遼寧、新疆、雲南、甘肅、黑龍江、江西、四川、浙江、廣西、安徽、內蒙古、福建、山東25支代表隊,127名運動員。比賽按評比項目和表演項目兩大類進行。評比項目分團體總分、長拳、太極拳、長器械、短器械5類進行,評比1-6名;表演項目分一、二、三等獎。 10月1日,國慶十週年。日本自民黨顧問松村謙三應周恩來總理之邀,率團來京參加盛典。總理會見他時,談到太極拳是中國一種優秀傳統文化。學練太極拳可以強身健體、修生養性。松村先生即渴求學練

。由國家體委指派李天驥給松村傳授24式太極拳,此為新中國成立以來,太極拳正式傳入日本之始。

一九六Ο年 中國青年武術隊隨中國體育代表團赴捷克斯洛伐克參加該國第二屆全運會“友誼晚會”的表演,揭開了武術對外交流的序幕。 年底,作為對外交流的友好使者,中國武術隊隨周恩來總理率領的訪緬友好代表團赴緬甸巡迴表演,受到緬甸人民的熱烈歡迎.

一九六一年 由教育部組織修訂的《中小學體育教學大綱》將武術列入中小學體育教學。

一九六二年 國家體委運動司組織編寫了《武術競賽規定套路》。

一九六五年 9月11至28日,第二屆全國運動會在京舉行,武術被列為表演項目。有17支代表隊,78名運動員參加,

進行了260多項表演。

一九七四年 6月3日至7日,中國武術代表團應邀出訪美國,獲得成功,美國總統尼克松在白宮廣場會見代表團全體成員,並觀看了武術表演,在國際上產生了強烈的反響。 6月由佐藤隆之助為團長的日本太極拳代表團一行16人訪問我國北京、上海、杭州、廣州等城市。

一九七五年 6月10日,為紀念毛澤東“發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的題詞發表23週年,中華人民共和國郵電部發行《武術》特種郵票一套,共6枚。 9月13支25日,第三屆全國運動會在京舉行。武術被列為競賽項目。參賽的有28支代表隊,380名運動

員。北京李連杰和安徽陳道雲分獲男女全能冠軍。

一九七八年 成立武術散手調研組,編寫《關於開展武術散手運動的報告》。11月16日,鄧小平應日本友人邀請,題寫了“太極拳好”。

一九七九年 1月,國家體委發佈《關於挖掘、整理武術遺產的通知》並組成武術調研組到13個省、市、區進行了較廣泛的考察。 5月10日至15日,首次全國武術觀摩交流大會在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舉行。31個單位的284名運動員表演了510項各拳種流派的武術項目。1995年更名為全國武術演武大會。比賽採用評分的辦法,對有繼承的項目和技術水平優秀者,根據不同年齡組和參賽人數,按比例評選一、二、三等獎。 9月17至28日,第四屆全國運動會在石家莊市舉行。有28支代表隊,336名運動員參加表演。

1979年,隨著一股中國武術熱的再度興起;中國中央政府體委按照現代競技體育模式,首先在浙江省體委、北京體育學院和武漢體育學院進行了武術對抗性項目的試點訓練。並在上述3個試點各設置了至少一個體積在80釐米高,8米見方的擂臺,以方便參加項目的運動員在上面進行比賽及訓練。當時的散手比賽允許使用踢、打、摔等各種技法,但不允許使用擒拿肘膝也不許攻擊喉、眼、襠、後腦等人體要害部位;而運動員則分體重、穿護具在相同的條件下平等競爭。5月,在廣西南寧舉行的全國武術觀摩交流大會上做了首次彙報表演。同年,又再進行了幾次比賽。

一九八一年 全國武術觀摩交流大賽在山西太原舉行。

一九八一年 5月,在遼寧省舉行的全國武術觀摩交流大會上,北京體育學院隊與武漢體育學院隊首次公開進行散手對抗表演賽。

一九八九年,散打被國家體委批准為正式比賽項目,並設“團體錦標賽”和“個人錦標賽”賽制。
一九九三年,散打比賽正式被列入第7屆全運會比賽項目。

---------------

從以上的武術發展史分析,進行實戰對抗的是在1979年開始,而其它的傳統武術的實戰性,因為沒有擂臺的合法性,大多隻是在民間流傳。不具備有權威性。


福州禪武


並不是。中國自古以來,都有功夫絕頂之人,從古代的項羽,到後來的武松、林沖,再到功夫巨星李小龍,以及現在的方便、李景亮。中國會功夫的大有人在!


但是,也有一些人渣,靠團隊包裝贏得比賽,然後遇到真正的狠人被打的像麻瓜一樣,真是丟人!像一龍、鄒市明這種人!


我到現在仍沒有原諒這倆人,我想大家也是,沒有真功夫,靠包裝上位,然後被打爆,鄒市明還被打瞎,真是噁心,沒技術出來打什麼比賽?太丟臉了好嗎?

我國自古就是武術的發源地,我們的先祖無一不是頂天立地的存在,到近代,也有無數的功夫巨星,也有真正的格鬥家,他們兢兢業業,為中國功夫付出著。但是,他們的付出,卻還不夠一龍,鄒市明這樣的人渣丟人的呢!
中國的文化博大精深,格鬥更是有幾千年的歷史,我希望這些歷史得到真正的傳承,而不是毀在這些人渣手裡!


游泳冠軍張教練


中國功夫不是騙術,不過自古至今就少不了打著某某大師旗號的騙子。

為什麼中國功夫會讓人感覺很假?原因如下:

1,大師們將文學作品中的虛構當作功夫寶典

這不是一個人,兩個人的問題,是很多人都分不清文學作品中的武功和現實中的功夫。

最典型的就是金庸小說裡的內功和內力,很多所謂大師,都鼓吹自己內功多麼深厚,內力一吐,無堅不摧,殺人無形……其實,這就是典型的以訛傳訛,或者說惡意欺詐。金庸又不是什麼武術大師,他是個小說家。說句不好聽的,把金庸小說裡的內力換成靈氣或者靈力,連功法的名字都不用換,立馬就是十四部仙俠小說。

所以,大師說自己內功怎麼怎麼神奇,我們沒法考證,但是要是大師放個屁,我們都說這是內力迸發,氣衝斗牛,那就是賤,那就是傻。

再進一步說,洗髓經,易筋經,大小無相神功或許有,但什麼九陰九陽就肯定是扯淡,而且即便能找到的什麼什麼功法,肯定是沒有那麼神奇的

2,大師們利用電視,電影裡誇大的情節來進行欺詐

比如雷公太極說什麼雀不飛,還說那是楊露蟬的絕技。尼瑪,那不是吳京主演的《太極宗師》裡的段子麼?還有什麼透勁,那不也是這部電視劇裡一個拍豆腐橋段的翻版麼?

所以,我不知道雷雷到底會不會太極,但是他展示各種絕技大多都是來源於《太極宗師》這部電視劇的。另外補一刀,主演吳京算是少林出身,呵呵

3,大師們不講科學,鼓吹什麼功力深厚,然後被打假

所謂拳怕少壯,但是大師們為了自己謀利,一昧鼓吹什麼狗屁功力,再次利用大家喜歡的文學作品裡的形象來包裝自己。

以至於有了打假狂人,公開約架。大師們當然不敢應戰,但是也不肯認輸,於是各種奇葩言論,各種搞笑理由都來了。

說實話,大大方方承認自己年老力衰,也不擅長擂臺搏擊,也未必丟人。可是呢?為了保住自己的光環,又有幾個大師承認了?

4,傳統武術確實不適合擂臺搏擊

首先我們要知道傳統武術是沒有嚴格的體重劃分和競技規則的。

在體重不對等的情況下,傳統武術提倡的都是以巧克敵,比如繞到敵人身後,攻擊後腦,更不要說插眼,擊喉,踢襠,踩腳,掰手指等。

換而言之,傳統武術有沒有實戰價值,我認為有,但這種實戰策略,不是以公平競技為標準的,而是講究如何攻敵之弱,如何攻其不備等等。

這種策略基本都上不了擂臺搏擊,哪怕是最寬鬆的擂臺規則都不支持這些招數——除非是打黑拳。

在這方面,以李小龍,成龍,甄子丹為代表的實戰性比較重的功夫電影,反而更承認武術這種黑暗特性。

比如成龍在《我是誰》裡,有個天台與兩個特工單挑的經典橋段。原本,一對一單挑,成龍都應對的很艱難,後來又被對手連手毆打,成龍就充分利用小手段(比如攥衣服,拉領帶)和地形,以及道具和黑手(摳臉,揪耳朵),把兩個特工打癱。

總之,傳統武術既有大家公認的強身作用,也有很多實戰技巧,但是……這種實戰肯定不是什麼內力,什麼內功,而是無規則的攻敵之弱。


正天53


《武聖》中華武術門派繁多,耳熟能詳的有,少林,武當,峨眉,崑崙等等,等等,多得勝不勝數。不論那家那派都有上下五千年的歷史傳承,非一日之功也。飛簷走壁,隔山打牛都屬雕蟲小技,利用看不見摸不著的意念,至人於死地那才叫絕世高手。我在兒時親眼目睹一位闖江湖,賣膏藥的浪子,輕輕一躍即上七級浮屠,一個鷂子翻身隨手一揮,那千年浮屠斷為二截。這在那個時代極其希松平常,不足為奇。那個活躍在全國各大媒體頭版頭條,和視頻上的女大師,令我敬佩的伍服投地,她才是我中華舞林的真正傳人,她為弘揚中華武術立下了千秋不朽的功績,她的豐功偉績必將記入史冊,留芳百世!一個小小的自由搏擊何足懼,任何陳家溝的傳人,個個都能勇奪擂臺之桂冠!英雄必定是屬於少林,日出嵩山坳,晨鐘驚飛烏,林問小溪水潺潺,坡上青青草。


一滴水1118


武術不但不是千年騙術,反而是滋養了中華千年的一個寶貴文化!

從三國到水滸再到金庸、梁羽生的武俠小說,無不是這種武術文化的一種延續和噴張。談論武術,不能離開這個基礎!

但為什麼會有“騙術”之說,是這裡偷換了概念,把武術等同於了搏擊!

一般會說:武術的最高境界是技擊,這個所有的武術流派、拳種都認可。表面看這個和搏擊有著相同的目的。但其實不同:

1、目的和境界不是一個檔次。武術有幾個層次,最淺的自然是活動脛骨,強身健體;第二層應該是內外兼修,修煉人性和掌握禦敵功力;第三層是要達到天人合一、神形兼備、兵不血刃的境界。雖然這在武俠文化中有虛幻和神化的成分,雖然無有幾人能達到,但這已是一種精神化的東西了,是民族血液中的一種不屈和抗爭!而自由搏擊完全沒有這麼厚重的文化底蘊,搏擊就是一種格鬥術,而這種格鬥術在傳統武術裡面的所有招式都有,甚至更多的是格鬥術裡面沒有的招式,因為在格鬥術裡面不能用!

也就是說,傳武和現代格鬥術濃縮後都是那麼直接的幾下子,你說誰高、誰低?練好了都高,練不好,都不高!就這麼簡單,有必要認死理嗎?

2、武術是一個大概念,自由搏擊只是一個競技運動比賽項目。武術可以強身健體、自衛防身,也可以在京劇曲藝、軍警制敵運用和在武俠小說中發揮文化作用,也可以套路表演,更可以對練散打比賽搏擊技擊!

也就是武術無論是形式還是內容都要遠高於自由搏擊,自由搏擊充其量不過是小眾體育項目,武術不是固步自封,武術有其博大的文化價值,沒必要把自己淪落到和一個小眾項目去論輸贏!

武術不是千年“騙術”,相反,武術是一座千年寶藏!

以匹夫打鬥之勇來論武術高低,都是膚淺的認知,也是無知!

某些“大師”沒有打過國外的搏擊手,只能說明自己功夫沒練到家,是自己不行,不能說明武術不行!更不能抹黑整個武林妄稱“千年騙術”!

更要堅決抵制用自由搏擊一些現象以偏概全詆譭中華武術及文化的現象!




U戴軍


是的,就是騙術。

所謂中華武術,你可以認為是體操,可以認為是表演。

應用於實戰,也就是戳眼睛,踢褲襠,抓咪咪,扯頭髮,吐口水這些下三濫動作,在現代社會里這都是犯規的。

武術行不行,判定標準就是能不能打:

假若你看到歹徒光天化日行兇作惡

你一個練中華武術的人,是用嘴皮子去制止?去跟歹徒掰扯文化?還是看你的拳腳功夫?

我想練拳擊或自由搏擊的人,不會像中華武術這麼糾結,一拳KO就行了。

搞武術不比戰鬥力跟別人比文化,羞恥。

搞中醫不比療效先扯理論和文化,羞恥。

頭條有善口技者,說的應該就是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