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仪亲手杀掉自己的孩子,是一种怎样的心理?

溥仪这个人心理变态,这是历史定论。

对别人来说,“心理变态”是一句骂人话,对于溥仪来说,这是客观评价。

先别急,听我给你慢慢说。

溥仪亲手杀掉自己的孩子,是一种怎样的心理?

一切,都来自于姨奶奶慈禧和老爸载沣的一个糊涂的选择。世道混乱,国赖长君,可是慈禧这个老妖婆,却非要选一个3岁孩子当皇帝。不作死就不会死,果然把大清朝给整死了。

如果没有慈禧和载沣的这个决定,溥仪可以在醇王府安安心心长大,将来有自己的妻子、有自己的孩子,有自己的事业。和自己的3个弟弟7个妹妹一样有个完美的人生。溥仪10个弟妹中,只有三弟溥倛和大妹妹韫媖病死于1925年,其他8个人,有的从事教育、有的投身文艺,有的成为贤妻良母,只有溥仪,因为当了一回皇帝,成了一个心理变态的非正常人类。

溥仪亲手杀掉自己的孩子,是一种怎样的心理?

溥仪的变态,从一进宫就开始了。年仅3岁的溥仪,正需要教育的时候,被送进宫交给40多岁的老处女隆裕太后抚养。隆裕太后性格懦弱,对溥仪各种卑劣行为听之任之,溥仪小小年纪就让宫女太监们受到了非人的摧残。溥仪让宫女太监们互相扇耳光,互相抽鞭子,自己也动手打。这些宫女太监出于巴结溥仪的目的,把溥仪的命根子一早就玩坏了。

溥仪在6岁到18岁时,虽然退位当了紫禁城里面的关门皇帝,却有了庄士敦、陈宝箴、王国维等名师指点,在科学文化素质上有了长足的进步。可是,溥仪的监护人始终在变,这样溥仪十分痛苦。隆裕太后虽然是老处女,但是心善,刚刚适应就病死了。接下抚养权的是胖太后瑾妃,胖太后想让溥仪生母瓜尔佳氏张罗复辟大业,瓜尔佳氏把仅有的一点内帑全部打了水漂,胖太后直接逼她下跪一整天,第二天瓜尔佳就在家中服毒自尽了。

溥仪亲手杀掉自己的孩子,是一种怎样的心理?

溥仪从1913年到1924年,12年时间就在杀母仇人胖太后眼皮子底下长大,要能有健康的心理才怪了。

胖太后一死,18岁的溥仪又被赶出了紫禁城,监护人立刻变成了不怀好意的日本间谍们。通过8年的艰苦努力,溥仪终于如愿以偿成为伪满洲国的皇帝,从小有人养没人教,根本没看出这就是一个没有权力只有骂名的事情,反而和堂兄溥伟竞争上岗,老爸载沣哭着喊着劝他别去,他都没有听。

溥仪亲手杀掉自己的孩子,是一种怎样的心理?

在伪满洲国,溥仪的心理变态终于遭遇了总爆发。

溥仪在伪满洲国,真正实现了虚君共和统而不治,关东军命臧式毅、张景惠送来的报告,只有签字盖章权,提意见的权力都没有。溥仪最宠爱的妃子谭贵人,被日本人弄死了,他也不敢说一句话。溥仪苦心经营的“御林军”300人被解散,溥仪还是不敢说话。

最让溥仪郁闷的是,自己除了带上伪满洲国金灿灿的皇冠,还戴着一顶绿油油的原谅帽。为他加冕的人,正是他的正牌皇后婉容。而且,婉容与两个侍卫的通奸行为,整个长春的人都知道,只有溥仪自己不知道。

溥仪亲手杀掉自己的孩子,是一种怎样的心理?

溥仪发现婉容的外遇时,婉容的肚子已经很大很大了。溥仪生气之余,本想处死婉容和两个奸夫,却又害怕惊动日本人,只好给了封口费让两个侍卫走路。而婉容,则是私底下商量,生下孩子交给婉容哥哥抚养。

从溥仪最初的处理方式来看,这个人懦弱到了极点。戴了绿帽子都不敢伸张,其实不敢伸张也没用,因为这早已是公开的秘密。婉容也天真的以为,溥仪是一个好人,虽然是个废人。

没想到,孩子一出生,溥仪假意送给婉容哥哥,直接把孩子丢进了火炉烧成灰了。婉容哥哥也是过分,还每天从婉容这里领取抚养费。当婉容直到丈夫和哥哥一直在欺骗她,直接就疯了。

溥仪亲手杀掉自己的孩子,是一种怎样的心理?

虽然,这个无辜的孩子血缘上不是溥仪亲生,但是至少法理上也是溥仪的孩子。看到初生的婴儿,每一个正常人都会触动自己心中最柔软的地方,可是溥仪偏偏没有。心一横,把这个孩子丢进了火炉中。

如果把我放在溥仪那个位置上,我一定不管不顾,先弄死这三个奸夫淫妇,然后好好养着这个无辜的孩子。相信你也有同样的态度!

溥仪亲手杀掉自己的孩子,是一种怎样的心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