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四十歲還在養豬,後奮發學習,做官做到丞相,還被封侯

以前在《三字經》裡面說:蘇老泉,二十七。始發憤,讀書籍。意在告訴我們努力不怕晚。但是今天要說的這個人,四十歲的時候還在養豬,四十餘歲才開始發奮學習,後來先是被漢武帝拜為博士,然後一步步做到了三公之首,甚至封侯拜相。

他四十歲還在養豬,後奮發學習,做官做到丞相,還被封侯


在西漢初期的時候,薛縣有一個小吏叫公孫弘,本來小吏做得好好的,但是後來因為觸犯了法律,所以被免職了。免職倒是沒什麼,一個小吏也沒什麼可留戀的,但是沒了工作公孫弘的生活收入來源也沒有了,好在天無絕人之路,公孫弘找到了一個能養家餬口的工作,就是去海上幫人養豬。

他四十歲還在養豬,後奮發學習,做官做到丞相,還被封侯


後來不知不覺公孫弘就四十歲了,不知道怎麼他就突然想到自己不能就這麼放豬放一輩子啊,於是開始讀書了,公孫弘學習的是《春秋》,他還找了一個好老師,這個好老師叫胡毋生,曾經和著名的儒學大師董仲舒一塊做事,董仲舒還說過他有德行。

雖然公孫弘開始發奮讀書了,但是運氣還不是太好,他先是被漢武帝的時候被舉薦為“賢良”,被漢武帝拜為博士,然後接到了一個出使匈奴的差事,結果做的不順漢武帝的心,於是直接被罷免了,公孫弘從此就稱病賦閒在家鄉了。

他四十歲還在養豬,後奮發學習,做官做到丞相,還被封侯


這一賦閒就是十年,本來就四十多的公孫弘就五十多了,這個年紀在漢朝的時候就算是老人了,偏偏這個時候,漢武帝又讓天下舉薦賢良,而公孫弘家鄉的地方官員又多次舉薦公孫弘,公孫弘多次推辭,說自己都被免官了,這麼大年紀實在不好意思再去見皇上了,但是拗不過地方官,只能再次去了長安。

他四十歲還在養豬,後奮發學習,做官做到丞相,還被封侯


來到長安之後,漢武帝向這些被舉薦上來的人問策,主考官認為在所有人上交的答卷中,公孫弘的答卷只能算是一般,但是上呈漢武帝之後,漢武帝卻把公孫弘的答卷提升為了第一等,時隔十餘年,公孫弘再一次被漢武帝拜為博士。

在公孫弘再次為官之後,做的很多事情依舊是不怎麼樣符合漢武帝的心意,但是這次漢武帝倒是沒有直接把他免官,而是多次在朝堂上的時候暗中觀察公孫弘,發現他品行敦厚,熟悉吏事,所以漢武帝把公孫弘升為左內史。

他四十歲還在養豬,後奮發學習,做官做到丞相,還被封侯


過了幾年衛青北擊匈奴收復了河南之地,於是主父偃上書請求在河南修建朔方郡,五原郡。漢武帝徵求公孫弘的意見,公孫弘反對這件事情,並且拿秦朝徵發三十萬人修建北城的事情做例子提醒漢武帝,但是漢武帝並沒有聽公孫弘的意見,而是聽從了主父偃的上書。

雖然公孫弘的建議沒有被漢武帝同意,但是後來沒過多久,公孫弘因為見多識廣,竟然接替了御史大夫的位置。

他四十歲還在養豬,後奮發學習,做官做到丞相,還被封侯


雖然如此,公孫弘還是反對在河南修建朔方郡,漢武帝為了讓他心服口服,讓一些大臣用修建朔方郡的好處來為難公孫弘,連續問了許多問題,公孫弘一個也回答不上來,於是同意了這件事。

公孫弘平時很節儉,節儉到就連平時睡覺蓋得被子都是粗布的,於是漢朝官員汲黯以此上奏漢武帝,說公孫弘沽名釣譽,故意演戲。公孫弘承認了自己的過失之後,又舉了春秋時候齊國的丞相管仲僭越禮儀和晏殊節儉的例子。漢武帝聽了之後覺得公孫弘謙讓有禮,沒過多久又讓他接替了丞相的位置。

他四十歲還在養豬,後奮發學習,做官做到丞相,還被封侯


但是按照漢朝的制度,以前丞相的位置一直都是由已經被封侯的人擔任的,但是公孫弘卻沒有被封侯,所以漢武帝把平津鄉650戶封給了公孫弘,公孫弘被封為了平津候。自此算是封侯拜相,走向了人生巔峰。

他四十歲還在養豬,後奮發學習,做官做到丞相,還被封侯


公孫弘自出生開始,四十餘歲奮發學習被拜為博士,始被罷免,十餘年後再次被拜為博士,然後一步一步做到三公之首,乃至被拜相封侯。6年之後死在丞相任上,前後歷經漢高祖、漢惠帝、漢文帝、漢景帝、漢武帝五位皇帝,實在是一部老年奮發努力成功的典型傳奇。

大家好,我是曉天,希望能夠用通俗的語言還原飽滿的歷史,各位看官若有意見,歡迎提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