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发动夷陵之战难道群臣没有反对?还是他一意孤行?

公元219年,吴国吕蒙白衣渡江袭取荆州,潘璋马忠擒杀关羽,吴、蜀两国结仇。

公元221年刘备在巴蜀准备快两年,刘备觉得自己还行翅膀硬了,以东吴吕蒙夺回荆州、杀害关羽为由,撕毁盟约,亲自率大军东征发动了《夷陵之战》,没有想到这次输了个彻底,全部家当被陆逊烧的干干净净,只身逃回白帝城,最后活活气死,弄一个白帝城托孤!


刘备发动夷陵之战难道群臣没有反对?还是他一意孤行?


蜀国

蜀汉损失兵员总计在十万以上,同时首席大将关羽、谋士马良战死,关平、冯习、张南、傅肜等战死,大将张飞遇刺,谋主法正、尚书令刘巴、大将马超、黄忠病死;大将孟达、黄权投魏;荆州三郡(南郡、零陵、武陵)和上庸郡丢了;南中三郡(越嶲、牂柯、益州郡)反了;不论疆域、兵员、人才,和几年前的巅峰时期相比,皆只剩下一半甚至更少。刘备亲率蜀汉军队数万人,(刘备中军主力4万,武陵蛮1万,黄权部约1.5万监视魏军)

四万中军精锐几乎全军覆没,沙摩柯部武陵蛮军一万同样全灭,黄权部江北军两万人投靠曹魏,之前关羽军团(含三万野战精锐和数万留守军团)的覆灭再加上其余部队的损失,东吴方面宣称此战共俘斩蜀军八万人,虽可能有所夸大,但对新生的蜀汉政权之重创,确系元气大伤


刘备发动夷陵之战难道群臣没有反对?还是他一意孤行?


《三国志》等史料的记载,关羽大意失荆州后,刘备决定兴兵伐吴。对于刘备的这一决定,蜀汉群臣大部分都持有反对的态度。在赵云等人看来,篡汉自立的曹丕,才是蜀汉进攻的第一目标。不过,蜀汉群臣的反对,孙权闻刘备将来伐,遣使求和。并没有让刘备放弃伐吴的军事行动。

感觉蜀国被一场接着一场胜利冲昏了刘备!关羽大意失荆州的时候刚打完《汉中之战》,黄忠射死夏侯渊,刘封、孟达占据了上庸,可以说直逼宛城。汉中争夺战结束不到一个月,关羽就发动了《襄樊战役》,《樊城战役》关羽水淹七军,此战关羽不仅活捉曹魏的五子良将之一的于禁,而且斩杀曹魏猛将庞德,一时间,关羽威震华夏,此战关羽获得了大胜利。刘备在益州的地位更加巩固了。公元219年,刘备在他手下一批文武官员拥戴下,自立为 汉中王


刘备发动夷陵之战难道群臣没有反对?还是他一意孤行?


其二刘备投奔荆州牧刘表。至此之后,刘备可以说是在荆州经营多年。很多将士跟为官的家乡都在荆州,在刘备率军进入益州后,关羽继续镇守荆州。由此,对于蜀汉势力来说,在荆州之地是拥有比较深厚的根基。与此相对应的是,吕蒙率领的东吴将士,才刚刚夺取关羽长期镇守的荆州三郡,在根基上则没有蜀汉深厚。并且,对于刘备伐吴来说,还有一个好消息就是吕蒙这位大将去世了。根据《三国志》等史料的记载,江陵一战,吕蒙立功至巨,孙权任命他为南郡太守,封孱陵侯。但是,公元220年,孙权的封爵还未颁布,吕蒙就疾病发作,并在不久之后病逝后。


刘备发动夷陵之战难道群臣没有反对?还是他一意孤行?


对于东吴来说,大将吕蒙的病逝,无疑是一大损失。在吕蒙病逝后,东吴只能让陆逊率军来抵抗蜀汉的大军。对于陆逊来说,虽然在吕蒙偷袭荆州上出谋划策,不过,整体上来说,夷陵之战前的陆逊,还是比较低调的。在此基础上,以上几个原因,构成了刘备兴兵伐吴的底气。在信心大增的背景下,刘备不顾蜀汉群臣的反对,执意亲自率军进攻东吴。不过,在夷陵之战中,刘备却迎来了自己人生中最惨痛的一次失败。在夷陵之战后,本来就已经非常衰弱的蜀汉,可谓存在灭亡的危险了,也即外有曹魏和东吴这两大强敌环伺,内有南中地区的叛乱。当然,诸葛亮凭借一系列的努力,终于让蜀汉化险为夷,走出了夷陵之战后的险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