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為人知的安陽相州窯瓷器

據《安陽縣誌》載:“北魏天興四年(401年)始置相州於鄴城。580年楊堅廢鄴城,將相州南遷至今安陽城。”曹魏時營建的鄴都,在今安陽市北20公里處。北周以鄴為相州、魏郡、鄴縣治所。公元580年,楊堅將安陽改稱相州。窯以地名,故安陽市發現的窯址,又稱“相州窯”。

安陽相州窯自北魏時起便以開始了瓷器的燒造,產品以青、白、黑釉瓷為主;

相州窯是最早大規模使用支釘墊燒的窯口,並且也是支釘最複雜的窯口。目前已經發現的整器及底部殘片中有米粒支釘、小長條支釘、松子支釘、單支釘、多支釘等,應該說相州窯是支釘墊燒的集大成者和改革創新者。

隋代雖已經成功地燒製出接近標準的白瓷,但青瓷是生產的主流,相州窯出土的瓷器也證明了這個史實,無論是墓內隨葬和窯址所見,當時青瓷的製作具有較高的水平,為唐、宋時代的瓷業勃興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相州窯窯址三次發掘

安陽相州窯是北方早期的一處重要窯扯,經過科學考古發掘的有三次。

第一次為1974年2月,在安陽橋南洹河之濱進行基建工程時發現窯址。河南省博物館、安陽地區文化局聯合進行了清理。窯址南北長約350米,東西寬約260米,面積達9萬平方米。堆積層一般厚1米,最厚達1.5米。可見當時這裡為一處有相當規模的瓷窯遺址。在調查與試掘中,發現一個殘窯爐。窯體略呈圓形,內徑約1米,窯壁厚0.15米,窯壁系用耐火土築成。窯殘高1.1米,上大底小。另外,還發現了兩個不規則的小灰坑。坑壁的土質極為堅硬,在坑內發現有紅燒土、瓷片、窯具堆積層。除出土有大量的青瓷,綠釉瓷片外,還出土有素燒蓮瓣形裝飾品,素燒平底碗等。共出土窯具、瓷器、裝飾品、明器等殘損和完整的器物400餘件。還發現有瓷土和釉藥等原材料。器物有碗、盤、盆、缽、甕、四系罐、高足盤、高足杯、刻花瓶、刻花壺、器蓋等。有如意雲形裝飾品。有房屋、碓等明器,還有男侍俑頭、武士俑、文吏俑、青瓷駱駝等。出土的窯具有齒形支燒具,三岔形支具、托杯、支棒、墊餅、圈狀支具等九種,其中以三岔形支具與圓形墊環數量最多,並發現有與河北磁縣賈壁村窯產品相近的瓷器和窯具。

曹村窯位置圖:

少為人知的安陽相州窯瓷器

第二次發掘為2006年8月——11月,河南省考古研究所、安陽市文物工作隊對該窯址面臨較為嚴重破壞而採取的搶救性發掘,以期解決中國陶瓷史上白瓷的起源問題。考古發掘地址是在安陽電池廠生產區進行的。共發掘探方7個,面積383平方米。灰坑或窖藏坑39個,灰溝4條,水井1眼。可復原瓷器900餘件,以及大量的瓷器標本和部分窯具。瓷器主要器形有碗、罐、瓶、缽、盂、高足盤、高足杯、器蓋及瓷塑等。釉色以青釉為主,白釉、褐釉次之。器物的胎壁較厚,胎質較為細膩,胎色灰白,說明瓷泥是經過淘洗的。器裡外施釉,器外施釉不到底。青釉呈玻璃質,光澤較強,透過釉層可以窺見胎面。釉厚處色濃,釉薄處色淡。常見的有青中帶綠,青中帶黃以及青灰、青褐等色。施釉一般薄而均勻,流釉現象不甚顯著。因系疊燒,器物裡面都留有較大的支燒痕跡。

窯具主要有單個支珠、三岔支釘、托杯、支圈、墊環等。從出土器物看,均為裸燒,沒有使用匣缽。也沒有發現匣缽殘片。

青瓷碗殘片:

少為人知的安陽相州窯瓷器

青釉缽殘片:

少為人知的安陽相州窯瓷器

少為人知的安陽相州窯瓷器

少為人知的安陽相州窯瓷器

少為人知的安陽相州窯瓷器

第三次發掘是2008年10月至2009年5月底。

相州窯裝飾特點

相州窯燒製的器物不僅釉面光亮,而且往往還有花卉紋飾。裝飾方法有刻花、劃花、印花和貼花等多種方法。器物的紋飾簡單、質樸。花卉類的蓮花瓣紋樣仍是裝飾的主流,有仰蓮、覆蓮,有的裝飾的瓶的頸部,有的刻在盤子的內底。出土大量瓷片標本中,有相當數量的器物是利用覆蓮瓣的形狀巧妙地做成器座,這在隋墓出土器物中經常見到,在相州窯標本中也有相當數量帶有蓮瓣圖案的殘片。這些蓮瓣裝飾的大量使用,是受北朝佛教裝飾藝術的影響。屬於花卉類的還有卷草紋、花葉紋、寶相花紋等。另外,在相州窯瓷器的裝飾題材中,也有不少幾何紋,有陰刻或凸線紋,還有乳釘紋。相州窯出土器物中幾件高足杯,杯身施滿大小不一的乳釘紋、新穎別緻,在同期隋墓中很少見到。

相州窯隋代青瓷器裡處施釉,但外部施釉不到底。釉為青色玻璃質,光質較強,透過釉層,可以窺見胎面。釉厚處色濃,釉薄處色淡。常見的有青中帶綠,青中帶黃以及青灰、青褐等色。施釉薄而均勻,流釉現象較少。因系疊燒,器物裡面往往留有支燒痕跡。

紋飾以蓮瓣為多,常見於器蓋的頂部,碗芯的中央,瓶的肩部和器座的表面。蓮花紋樣的出現,看來是與佛教有密切的關聯。鄴都在東魏、北齊時期佛教盛行,出現了竺佛圖澄、道安、法上、僧稠、僧憑、慧光、僧達等高僧,曾勸說隋文帝恢復佛教的名僧曇遷也曾隱居過鄴西林慮山淨國寺34。由於佛教廣泛流傳,象徵清靜高潔的蓮花作為圖案標誌就反映在某些生活器皿裡。瓷器的裝飾藝術也就有的經過藝術提煉的蓮瓣圖案,並漸擴展。與佛教有關的紋飾還有卷草紋,又稱忍冬紋,主體呈二方連續的橫向S形,在S形的不同區域可隨意添加不同內容的花草紋飾,構成變化多端面又延綿不斷的繩枝形圖案,象徵著動物息息相生,永無止境的強盛生命力。其它裝飾題材有草葉紋、三角形紋和水波紋等。以少量的模印或刻劃在器表上面簡單樸素紋飾為綠黃色的薄釉籠罩,使器物表面顯得分外美麗,這些均為相州窯青瓷的顯著特點。

我國早期瓷器,屬於青釉系統。安陽相州窯白瓷的出現,是我國陶瓷史上的里程碑,它是後來各種彩繪瓷器的基礎。沒有白瓷,就不會有青花、釉裡紅、五彩、鬥彩、粉彩等各種美麗的彩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