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将回不去的母校,鱼台二中

或将回不去的母校,鱼台二中

鱼台二中,1951年建校,1962年被确定为济宁地区重点中学。一度曾是鲁西南地区的名校,我本人也是该校毕业的。鱼台二中,马上就要迁至鱼台县城,新的校区正在建设中。迁校,对于二中是迎接新的发展的机遇,对于我们已经毕业的学生来说或将是回不去的母校。

离开母校快20年了,那些流过心田的记忆,那些淌过心中的怀念,在梦中百转千回,从未走远。在鱼台二中,度过了美好的青春时光,也是我梦想起航的地方。

或将回不去的母校,鱼台二中

鱼台二中的孔庙大殿让人记忆犹新。记得我刚考上二中的时候爷爷就问我二中的院里那个孔庙大殿还有吗?我说:“有,就是年代久远有点破旧了,里面放的都是破座椅板凳。”爷爷说他小时候就大殿里面上学。大殿始建于1757年(清乾隆二十二年),主体建筑大成殿长23.7米,宽15.3米,高15.5米,占地面积362平方米。可见,当年的鱼台二中的文化底蕴还是很深厚的。据说现在已经重新修葺了。

二中食堂的饭菜还是不错的特别是虎皮蛋这道菜是当时的名菜。同学们的饭缸子放在桌洞里,一到快放学的时候老师还在上面讲着课,可惜同学们的心早飞到食堂去了。一听到下课铃声响起,拿着饭缸子和饭卡就飞快跑到食堂里去抢饭,去晚了好吃的就没有了,特别是虎皮蛋这样的菜。一到食堂里老远就看到排着长长的队伍,有时候次序失控,挤得不可开交。这个时候人高马大的体育生就占便宜了。好不容易挤上买上了饭,找吃饭的桌子也是要有技巧的。那个时候食堂里有饭桌没有板凳,都是几十个人围到一个大圆桌上站着吃。边吃边听同学们聊天,不一会功夫一顿饭就吃完了。还有的女同学打了饭去宿舍里面吃。

或将回不去的母校,鱼台二中

如果吃腻了食堂的饭菜,二中门口小商贩们卖的辣汤、千层饼,豆腐脑,花卷也是很好吃的。早上的早点我一般都去门口吃,买5毛钱的花卷,打上5毛钱的辣汤,顺便找个空地蹲着就吃完了。

我们那时候,在二中上学的学生不比一中的差,当年我也考了570多分呢。实行划片招生,清河中学的学生无论学多好也不让报考一中,只能报考二中。当时,一中和二中是平行的两个学校,无论师资还是学生都不分上下。二中毕业的人才分布全国各地。去年国庆节俺单位的同事也是我的校友同学聚会。他给我说二中毕业的学生都有设计航天飞机的,和杨利伟是同事,真是我们二中人的骄傲。如今的二中显得有些寂寥和落寞了,时光荏苒,岁月流金,一起被时光遗忘的还有当年的辉煌历史。

或将回不去的母校,鱼台二中

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片无人知晓的密林。我们那个时候上学普遍很晚,到高中时大多是十六、七岁的年龄,正是多思多梦的季节。记得,在高三的时候,睡我上铺的小丽喜欢上了班里一个长的像古巨基的男生,学习好。那时候没有微信,没有电话,只有写信,传纸条,商量着要不要我帮着传个纸条,但最终没能落实。直到高中毕业小丽也没能用正确的方式传情达爱,后来听说这个男同学去了江苏。在前年的同学聚会是见到了当初的“古巨基”,俨然是个油腻的中年大叔了,吃饭的时候胡吹八拉,涂抹星满天飞。顿时没有了好感,很为小丽庆幸没有向他表达,哈哈。“依稀往梦似曾见,心里波澜现”。当年谈得“轰轰烈烈”并没有走在一起,平时不显山露水的最后喜结良缘。

捕鱼大奖赛

广告

或将回不去的母校,鱼台二中

进入小游戏

二中的一个语文老师,忘记姓什么了,分班分的太频繁了。只记得他个子不高,身体微胖,教的语文很好。他读的《荷塘月色》,感情充沛,抑扬顿挫,让人仿佛身临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的感觉,终身难忘啊!

或将回不去的母校,鱼台二中

后来不知道什么原因就调走了,现在也得40多岁了吧。

高考过后,二中我就没去过了。如今的二中也是变了样,我让在二中教书的亚南老师帮我拍了几张如今二中的图片。

最后用欧阳修的诗祝福未来的二中:“今年花胜去年红”,我们则期待,年年花胜今年红,再论英雄。

或将回不去的母校,鱼台二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