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池道情劇驚豔省城 一曲《樓臺會》催人淚下

神池道情是一個古老的劇種,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活躍傳播於晉、陝、蒙、冀等省。


神池道情劇驚豔省城 一曲《樓臺會》催人淚下

神池道情演職人員在山西戲劇職業學院演出後合影留念

道情劇產生於唐代,金代傳入神池,興盛於明清時期。在清朝末期到民國初期,神池境內有大小道情演出班社200多家。就在抗日戰爭時期,山西許多地方的劇團因戰亂停演,而神池境內的道情劇團一直堅持演出,當時的忻州北路梆子著名演員小電燈、九歲紅等曾投奔神池道情的“三旦人班社”,為革命老區人民演出。解放後,神池道情劇團於1954年成立,這是全山西省成立最早的縣營劇團。在上世紀五十年代末期,神池道情劇團在省城參加調演並灌唱片,一住一月,轟動省城。《山西日報》曾多次登載神池道情的演出劇照和節目海報。1957年,山西省舉辦了非常隆重的戲曲大匯演,神池道情派出了以王佔邦、陳廷傑、吳喜娃、段興旺、李成、赫俊等優秀演員組成的強大陣容,幾場演出,征服了觀眾,轟動了省城,《山西日報》、匯演活動的會刊都以圖文並茂的形式多次報道了神池道情,神池道情小戲《草場》在匯演中獲獎。1962年,神池道情再度到省城灌唱片,在晉祠一住半月。1972年,神池道情劇團代表忻縣地區赴省城演出自編自導的現代戲《山村衛生員》,轟動整個匯演,得到省城專家高度好評,為忻縣地區增了光。此次匯演雖沒有設立評獎事宜,但神池道情的這出戏認為是最好的,獲得省領導和觀眾的好評,省文化廳領導親自到駐地看望演員,後來省文化廳和忻縣地區的領導多次到神池道情劇團調研。在“文化大革命”時期,一些縣級劇團紛紛下馬,右玉道情劇團也被撤銷,右玉道情的一批優秀演員,如金月蓮、梁泰、王金娥等,紛紛到神池道情劇團落腳生存。1990年,在全國地方劇團紛紛倒閉的形勢下,神池道情劇團愈辦愈好,在全國介紹了經驗,受到國家文化部的嘉獎。

神池道情劇驚豔省城 一曲《樓臺會》催人淚下

前去神池培訓道情表演技藝的武學文(中)、王曉萍(右二)、趙玉林(左二)和神池卜方劇團負責人合



神池道情劇驚豔省城 一曲《樓臺會》催人淚下

武學文給演員們說戲

神池道情音樂的向外傳播,還有一則傳奇的故事:據中國著名的電影作曲和歌曲家劉熾先生生前講述,當年他去陝北的時候,路過神池的義井鎮住了一晚,可好有一個打鐵的匠人邊打鐵邊哼神池道情調,劉熾頓時被這美妙的音樂吸引住了,於是讓那個匠人反覆唱了幾遍,他將調子記下,後來來到陝北,創作出了膾炙人口的《翻身道情》。


神池道情劇驚豔省城 一曲《樓臺會》催人淚下

山西戲劇職業學院武學文教授和大型文獻《神池道情》主編楊峻峰、神池道情藝術研究所所長徐俊萍合影

神池道情劇在2010年列入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近年來神池道情的發展傳承勢頭良好,現在神池境內有大小道情班社五個,一個貧困小縣能有五個民營劇團,這也是目前忻州市境內最多的。2017年,神池道情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名義,前赴北京恭王府,為北京觀眾和遊人演出,得好京城觀眾很高的評價。

目前活躍在神池境內的道情劇團中,以神池卜方道情劇團最為有名。2018年,由國家文化和旅遊部、教育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聯合舉辦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群研修研習培訓班,神池卜方道情劇團派出15名中青年演員到山西省戲劇職業學院參加了為期一週的專業培訓。然後,省文化和旅遊廳派出五名老師到神池縣輔導道情劇的排演藝術,整整培訓了半月。這些老師中有省戲劇職業學院副教授武學文,有太原市文化藝術學校高級講師趙玉林,有山西省晉劇院著名演員和導演王曉萍。整個培訓項目的主持人、戲劇職業學院的李紅梅教授、李潤寬教授也到神池的培訓現場指導工作。在神池縣文化局和神池縣道情藝術研究所的大力支持下,排練了神池道情傳統戲《英臺抗婚》中的一折《樓臺會》,由神池道情劇團老樂工、神池道情劇省級非遺項目傳承人張鵬和鼓師秦建清作曲,神池道情劇團的老藝人們如吳翠花、藺鳳鳴、梁存義、王軍、李俊英等經常前去觀摩、指導。


神池道情劇驚豔省城 一曲《樓臺會》催人淚下

武學文、楊峻峰和神池道情老藝人梁存義、神池卜方道情劇團負責人郭建業合影


神池道情劇驚豔省城 一曲《樓臺會》催人淚下

《樓臺會》劇照

2018年12月23—25日,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群研修研習培訓班的結業彙報演出在山西戲劇職業學院的華夏劇場隆重舉行,神池道情、右玉道情、孝義碗碗腔聯袂登臺亮相。神池卜方劇團派出最強大的陣容,演出了這場精心打造的《樓臺會》。由張桂蓮扮演祝英臺,王愛蓮扮演梁山伯,蔚巧雲扮演四九,肖衛珍扮演銀心。神池道情的一流樂隊演奏師,如鼓師秦建清、二胡張鵬、笛子張明、板胡吳葉,等等高手一齊伴奏。25日晚上正式演出,原山西省文化廳廳長、國家文化局藝術局局長曲潤海,原山西省文化廳副廳長郭士星蒞場觀看。臺上的舞臺美術設計精湛,燈光音響效果一流,聲光電配合得當,對演員們的舞臺效果起到渲染、烘托的作用。演員們一登臺亮相,臺上臺下渾然一體,曲樂悠揚,唱腔婉轉,天成揉合,相得益彰。

《樓臺會》是選自中國四大傳說之一的梁山伯與祝英臺的故事,相傳在我國西晉時期,青年學子梁山伯辭家攻讀,途遇女扮男裝的學子祝英臺,兩人一見如故,志趣相投,遂於草橋結拜為兄弟,後同到紅羅山書院就讀。在書院兩人朝夕相處,感情日深。三年後,英臺返家,山伯十八里相送,二人依依惜別。後來山伯經師母指點,帶上英臺留下的蝴蝶玉扇墜到祝家求婚,不想此時祝英臺已被父親所逼,許配給富家子弟馬文才。梁山伯回家後悲憤交加,一病不起,不治身亡。英臺聞山伯為己而死,悲痛欲絕。不久,馬家前來迎娶,英臺被迫含憤上轎。祝英臺的要求是繞道去梁山伯墓前祭奠,行至山伯墓前,在祝英臺哀慟感應下,風雨雷電大作,墳墓爆裂,英臺翩然躍入墳中,墓複合攏,風停雨霽,彩虹高懸,梁祝化為蝴蝶,在人間蹁躚飛舞。《樓臺會》一場就是梁山伯去祝家求婚,見到還原女妝的同窗好友祝英臺,英臺告訴山伯自己被父親許與他人,二人在樓臺傾訴,含淚話別。神池道情的《英臺抗婚》本來就是一本優秀劇目,這次演出,在省城專家教授的指導下,充分利用道情藝術的唱腔和表演,加之深沉的樂隊配合,將一則悲壯的愛情故事演繹得淋漓盡致,高潮疊起。隨著撕聲裂肺的哭訴,隨著優美動聽的歌聲,隨著迭宕起伏的劇情,在場的觀眾無不受到劇情的感染,流下同情的苦淚。


神池道情劇驚豔省城 一曲《樓臺會》催人淚下

武學文、王曉萍、趙玉林三位老師和神池道情表演藝術家、國家級非遺傳承人吳翠花等合影。

演出當晚,省城的不少戲迷趕到劇場,一睹神池道情風采。特別是一些神池籍的老戲迷聞訊趕來,認真觀看,不時地拿起手機錄相拍照。來自“道情之鄉”神池大磨溝村的任女士,在省城工作快四十年了,一直嚮往著家鄉的道情劇,這天聞訊趕去,不僅在臺下看完戲,最後還走上臺去和演員們合影留念。

神池道情演出的時候,臺下的掌聲不斷,好評如潮,臺上的老師露出滿意的笑容。從事了一輩子戲曲事業的曲潤海老廳長說,"我年輕時候看過神池道情,當時感到挺不錯的。隔了幾十年,竟然在省城看到了神池道情彙報演出的《樓臺會》,演出的效果真還不錯,兩個主演的嗓子很好,我很感動,這充分說明神池道情劇還是有希望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