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八大怪丨如果連這都不知道,作為一個陝西人,合適嗎?

竹板這麼一打

別的咱不誇

誇一誇

咱陝西滴這“八大怪”

八——大——怪

陝西八大怪丨如果連這都不知道,作為一個陝西人,合適嗎?

陝西八大怪丨如果連這都不知道,作為一個陝西人,合適嗎?

陝西八大怪指關中八大怪,因氣候、經濟、文化等多方面原因的影響,關中地區在衣、食、住、行、樂等方面,形成了一些獨特的方式。所以在有著豐厚歷史文化積澱的陝西關中地區,沿襲歷史民俗,形成了生動有趣“八大怪”。那具體是哪八大怪,作為一個陝西人,如果不知道的話,你覺得合適嗎?

第一怪:麵條像褲帶

陝西八大怪丨如果連這都不知道,作為一個陝西人,合適嗎?

自古以來關中人們以麵食為主,其厚、寬、長超出人們的想象,其形狀如同腰間所繫的褲帶。為此,還有專門的歌謠:三秦麵條真不賴,擀厚切寬像褲帶。面香筋道細又白,爽口耐飢燎的太。

第二怪:鍋盔像鍋蓋

陝西八大怪丨如果連這都不知道,作為一個陝西人,合適嗎?

相傳在唐代修乾陵時,往往為吃飯而耽誤施工進度,受到懲罰。於是,有一士兵在焦急之中便把麵糰放進頭盔裡,烙成餅,關中的鍋盔與鍋同形,翻過來就是一個鍋蓋的樣子。現在算起來鍋盔在陝西已有上千年的歷史了。不過,還是要數“乾縣”鍋盔好吃。

第三怪:辣子一道菜

陝西八大怪丨如果連這都不知道,作為一個陝西人,合適嗎?

關中人,脾氣怪,辣子加饃不就菜。陝西特有的一種“秦椒”被稱為“辣椒之王”,關中人沒菜、沒油、沒肉都可以,惟獨不能沒有辣子。賈平凹在散文裡寫:“八百里秦川黃土飛揚,三千萬兒女高吼秦腔,端一碗撈麵喜氣洋洋,沒放辣子嘟嘟囔囔”。一根線辣椒,一口咬下半截下飯,直辣得齜牙咧嘴,唏唏噓噓,大汗淋漓,覺得這樣才過癮。

第四怪:姑娘不對外

陝西八大怪丨如果連這都不知道,作為一個陝西人,合適嗎?

在關中地區,“金窩銀窩不如自己的草窩”的觀念長期佔據主導地位,八百里秦川,自古都是自給自足的寶地,所以關中姑娘生於此,自然也不願意遠嫁他鄉了。

第五怪:帕帕頭上帶

陝西八大怪丨如果連這都不知道,作為一個陝西人,合適嗎?

很久以前,陝西地區盛產棉花,當地人習慣把用棉花織成的手帕戴在頭上,它既可以防塵防雨防曬,還可以用來擦汗擦手和包東西,真可謂,經濟實惠又方便。難怪大家都喜歡帕帕頭上帶了。

第六怪:房子半邊蓋

陝西八大怪丨如果連這都不知道,作為一個陝西人,合適嗎?

在關中,人們把偏房叫做廈子房,房子的結構是“人”字的一爿,就是半邊蓋的“怪”房子。那為什麼要把房子蓋一半呢?首要因素就是貧窮。原來這種半邊蓋的房子都是土木結構,能節約大量的木材,實現了關中人少木多土的蓋房理念。因此,也有一個順口溜“鄉間房子半邊蓋,省工省料省木材。遮風擋雨又耐寒,冬暖夏涼時運來”。

第七怪:不坐蹲起來

陝西八大怪丨如果連這都不知道,作為一個陝西人,合適嗎?

陝西人吃飯喜歡捧著個大碗蹲著吃。在關中,經常會看到,人們端一碗飯蹲在凳子上。關中人把蹲也叫圪(ge)蹴,歷史可以追溯到遙遠的春秋時期。關中人喜歡蹲是從古文的“坐”演變而來的。古人“坐”的本意就是跪,將膝蓋並直端坐於席上,屁股的重量全壓在雙腳後跟上。

第八怪:秦腔吼起來

陝西八大怪丨如果連這都不知道,作為一個陝西人,合適嗎?

拉絃索,敲桄桄,自娛自樂喉秦腔。陝西的特有戲曲肯定是秦腔了,秦腔是中國最古老的劇種,京劇、豫劇、河北梆子等等都是起源於秦腔,所以被尊為是“百戲之祖”,也被譽為“中國戲劇的活化石”。秦腔的特點是高亢激昂,強烈急促,扯開嗓子大喊一聲,當地稱為“掙破頭”

陝西八大怪丨如果連這都不知道,作為一個陝西人,合適嗎?

咋樣,咱們陝西的文化是不是神奇滴很。這都不算撒,以後小遊我慢慢跟你講。

作者/ 秦小遊

圖片/ 秦小遊、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