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为什么对伊朗恨之入骨?——美伊恩仇录4

美国为什么对伊朗恨之入骨?——美伊恩仇录4

巴列维的白色革命

有了美国的背后扶持,礼萨巴列维国王重新执掌大权,美国也借此取代了之前英国的位置,成为对伊朗影响最大的国家。巴列维新政府迅速恢复了和八家国际财团参与的石油开发合作,伊朗石油再次恢复生产。

1955年,伊朗石油收入开始回升,与此同时美国政府也为巴列维国王提供了大量的经济和军事援助,用以换取伊朗的石油供应,以及在中东的战略存在。巴列维政府前后从美国那里获得了4500万美元的开发赠款和2.45亿美元的贷款。

以此为启动资金,伊朗开始了志在改变二千年古老面貌的改造计划。该计划总投资约12亿美元,用于工业、农业、交通运输、教育等方面的基本建设:工业产业重点建设了石油、化工、纺织、制糖、面粉、水泥、化肥等工厂,为解决电力短缺,又在全国修建15座发电站和配套的输电网;农业方面则修建三座大型蓄水大坝,以及配套的灌溉运河和坎儿井,恢复了几百年前古老的胡泽斯坦省灌溉网,并将这里发展为粮食主产区;交通方面则建设了延伸全国的铁路网、并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民众教育保障领域还设立了幼儿园、中小学、职业学校、医院、疗养所、以及电话网络等;开发了伊朗第一座海底油井,建成了伊朗第一座电视台,开辟了伊朗与欧洲之间的第一条海上航线……一直到1962年,礼萨巴列维历时7年的改造计划取得了空前成功,伊朗古老陈旧的国家面貌开始焕发出勃勃生机。

美国为什么对伊朗恨之入骨?——美伊恩仇录4

(穆罕默德.礼萨.巴列维)

1963年伊始,礼萨巴列维国王乘势而上,推出了更加雄心勃勃的“白色革命”计划,其原意思想来源于德意志19世纪的“白色革命”。

巴列维兴高采烈地宣称:他的改革方案是“国王和人民的革命”,是“不流血的革命”,既反对“黑色的反革命”,也反对“红色的反革命”,这是“白色的革命”。该计划在1963年2月的伊朗国民大会全民投票中获得了99%的赞成票。“白色革命”的主要内容如下:

1.扩大土地征收范围,进一步深入土地改革。

2.全部森林归属国家所有。

3.全部水利资源属国家所有。

4.允许出售国有工业企业的股份,实行股份制;

5.鼓励职工参与工厂股份,并享有分红的权利;

6.修改选举法,允许妇女参加普选,规定妇女享有选举权。

7.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提高民众受教育水平。

8.发展医疗卫生水平,普及农村免费医疗。

9.支持农业大发展。

10.维护农民利益,建立农村法庭。

11.制定全国性城乡建设的规划。

12.改组所有政府机关,行政权力下放,并全面改进国民教育。

凭心而论,巴列维的“白色革命”是符合广大伊朗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当然,礼萨巴列维参照的是美国人给出的建议,(美国政府延续的依然是富兰克林罗斯福新政的思想),其出发点在于避免伊朗社会步入人民党领导的“红色革命”和宗教领袖发动的“黑色革命”,目的是把伊朗建设成独具特色的资本主义发达国家。

白色革命的成就:

——有了摩萨台政府的土地改革铺垫,巴列维的土改推进顺利,至上世纪70年代,全国92%的农户有了自己的土地。

——建立了农村金融机构,向农民提供贷款,推广农业机械,鼓励使用化肥,引进良种作物,增加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

——完善了农村道路,投资建设了粮食储存仓库。

——普及农村教育,宣传医疗卫生知识,极大地改善了伊朗农民的生存状况,消除了农村生活落后保守的状态。到1973年,伊朗全国平均寿命从60年代初的41岁提高到51岁,农村疾病死亡率从3.3%降到2%。

——伊朗的城市化快速推进。随着文化的提高,以及城市工业发展的需求,年轻农民陆续流入城市,加快了伊朗的城市化。从1956年到1976年,德黑兰的人口由170万增加到480万,伊斯法罕由25万增至100万,大不里士由30万增至90万,从而进一步刺激了伊朗的工业发展。

——巴列维政府还成立了工人福利银行和工人信贷合作社,向工人发放住房贷款,帮助工人偿还债务,开办夜校提高工人的技术专长。

——为所有公民提供社会保险,并免费供养两岁以下的儿童。

——为了移风易俗,巴列维提倡男子穿西装,要求妇女摘去黑色面纱。在规定妇女享有选举权的基础之上,1967年又通过了“保护妇女家庭法”,取消了男子可以随意休妻的特权。1968年,伊朗政府颁布“妇女社会服务法”,为妇女就业提供保障。

美国为什么对伊朗恨之入骨?——美伊恩仇录4

——巴列维严斥伊斯兰宗教组织是伊朗现代化的“绊脚石”,创建了从小学到大学的现代学校体系,实行免费教育。

——巴列维继承了其父的政教分离国策,1963年从神职人员手中夺回教育和司法权。用科学知识取代神学教育,建立以法国为蓝本的现代司法体系,以民法取代伊斯兰法,尤其严禁教会干政。

巴列维“全盘西化”的世俗倾向政策,令伊朗的宗教组织团体非常愤怒,他们指控巴列维提高妇女地位的举动是想毁灭伊斯兰,并严词谴责国王和政府的“白色革命”,这些谴责导致王室同教会发生激烈冲突。批评最为激烈的宗教领袖鲁霍拉·霍梅尼也被巴列维流放到了伊拉克,一去就是13年。

在美国的大力扶持下,从1955年算起到“白色革命”之后的十余年间,伊朗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和进步,经济增长率年均达16%到17%,国民收入从60年代初的160美元跃升至70年代的2250美元,伊朗也成为当时世界上排名第9的富裕国家。不仅拥有了现代化的钢铁、化工、电力、汽车、机械制造等重工业产业,而且开始向电子和核能领域迈进,仅1975年同美国签订的技术合作协议中,就一口气签订了8座核电站的建造协议。1975年1月,伊朗《世界报》发表社论:“如果一切按计划进行,再过10年或12年,伊朗将赶上欧洲主要国家的现有生活水平。25年内,在工业基础和繁荣方面达到相当于世界上最先进国家的水平。”(未完待续)

我是布衣闲人808。如果喜欢我的文章,欢迎点赞、留言、加关注。需要你的支持哦。

美国为什么对伊朗恨之入骨?——美伊恩仇录4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