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为什么对伊朗恨之入骨?——美伊恩仇录3

美国为什么对伊朗恨之入骨?——美伊恩仇录3

上文中提到的1951-1953年的摩萨台政府虽然只有短短的两年,但英美两国联手推翻伊朗民选政府的事件本身对美国、对伊朗后期都影响甚大。下面就重点说说这个穆罕默德-摩萨德民选政府,整个过程简直精彩的堪比好莱坞大片。

摩萨台当选首相之前曾是一位作家,也当过律师和行政官员,他出身世家,有王室和贵族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摩萨台在德黑兰大学任教,因牵涉进伊朗宪政革命,从此展开政治生涯。他曾以24岁之龄在伊斯法罕当选为伊朗伊斯兰议会议员;

1921年,摩萨台被委任为财政部长,成为艾哈迈德·盖瓦姆的内阁成员,1923年6月转任外交部长,继而出任阿塞拜疆的首长,并再度当选为伊朗伊斯兰议会议员。

摩萨台虽然没反对礼萨汗的政变,但他也呼吁礼萨汗要尊重宪法忠于职守总理一职,而不要成为沙阿。但是摩萨台的意见不被其他议员认同,议会在1925年12月12日正式废黜了艾哈迈德·沙阿·卡扎尔。礼萨汗被立为波斯王国的新国王,他也是巴列维王朝的第一位君主。

1941年,英国在摩萨台的帮助下迫使礼萨汗让位给儿子穆罕默德·礼萨·巴列维。1944年,摩萨台再度被选为议员。

英国在伊朗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殖民深耕,使英国在伊朗政坛有很深的影响力。但是伊朗在1947年重新获得统一和独立后,民族主义情绪高涨,伊朗人也意识到他们从英国人的英伊石油公司所得分成太少,于是提议英伊公司像阿美石油公司对沙特阿拉伯那般“利润平分”,遭到英国人的拒绝。于是,石油国有化成为了伊朗人的心结,也成为伊朗议会广泛重视且盛传的议题。

1950年6月,穆罕默德·礼萨·巴列维国王提拔了军官哈吉·阿里·拉兹马拉为伊朗总理。很明显,这位拉兹马拉先生也是英国人的傀儡政府,他在伊朗议会上试图游说议员反对伊朗石油国有化。在他的言论仅仅4天后,原教旨主义派系伊斯兰敢死队成员就刺杀了这位拉兹马拉总理。

又一次与英国人争取扩大石油专利权的谈判再次破裂后,伊朗伊斯兰议会及伊朗参议院分别在1951年3月15日和20日通过议决将英国人的英伊石油公司收归国有,接管伊朗的石油产业。伊朗群众党是另一股促成石油国有化的力量,他们呼应议会决议,在1951年4月初策动了全国性的罢工和骚乱,抗议石油产业国有化的耽搁。

1951年4月,穆罕默德·摩萨台在伊朗伊斯兰议会以79票赞成的多数选票, 成功当选为伊朗首相。

美国为什么对伊朗恨之入骨?——美伊恩仇录3

(图片来自网络。穆罕默德.摩萨德当选首相后与巴列维国王握手)

5月1日,摩萨台落实将英伊石油公司国有化,英伊石油公司到1993年到期的特许经营权被撤销,其资产亦被没收。摩萨台政府不允许英国参与伊朗的石油产业,英国无从得到伊朗生产的石油,两个月后,英伊石油公司不得不撤离技术人员,关闭炼油设施。摩萨台的强硬使丘吉尔大为光火,随即宣布对伊朗实施封锁,加强其在波斯湾的海军力量,决定出兵攻打伊朗,英伊两国的冲突升级。

但是,二战后的英国已经不是世界老大,丘吉尔去征询美国总统杜鲁门意见,因为美国还想拉拢二战后新独立的世界各国,意图建立一个美国人主导的国际新秩序,所以杜鲁门一口回绝了英国人的提议。英国人也不是一无所获, “政变推翻摩萨台”的B方案提议,后来得到了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的支持。

伊朗方面,由于英国政府的制裁加威胁,导致没有国际石油公司敢去填补英国石油公司留下的空白,国际石油买家也遭到英国的威胁;伊朗自己又缺乏设备和技术人员,使伊朗的石油产业陷入停顿,摩萨台政府的石油收入几乎降为零。

1952年7月,资深政治家艾哈迈德·盖瓦姆被巴列维国王任命为新首相。但是,他准备与英国谈判的妥协政策得不到民众的支持,伊朗的所有主要城市都出现了大罢工。碍于局势动荡,巴列维只得罢免了艾哈迈德·盖瓦姆,重新任命摩萨台为首相,并给予了摩萨台之前要求的军事控制权。

大权在握的摩萨台开始巩固民主政治制度,并限制非立宪的君主权力、削减王室财政预算、禁止巴列维直接与外国使节联系。1953年1月,摩萨台颁布了土地改革法例,提高农民的生产份额,削弱了农村贵族的利益,并废止了伊朗多个世纪以来封建的农村体制。

对内激进的改革,触碰了原既得利益团体的利益,摩萨台的政治盟友也开始破裂,政敌丛生;对巴列维王室的权利限制也让国王心生不满;对外,摩萨台公然视英国为敌国,1952年10月,切断了伊朗与英国的所有外交关系。英国人的愤怒达到顶点,颠覆摩萨台政府的努力始终没有停顿。同年11月和12月,艾森豪威尔政府终于同意和丘吉尔合作铲除摩萨台。

1953年3月,美国国务卿约翰·福斯特·杜勒斯指示时任美国中央情报总监的弟弟艾伦·杜勒斯制定推翻摩萨台的计划。

艾伦·杜勒斯同意拨款美元用以"采取任何可导致摩萨台倒台的办法"。后来解密的文件显示,前总统西奥多·罗斯福的孙子、中央情报局近东及非洲主管克米特·罗斯福亲自到德黑兰指导行动。

美国为什么对伊朗恨之入骨?——美伊恩仇录3

前总统西奥多·罗斯福的孙子克米特·罗斯福

整个“阿贾克斯行动”的重点在于说服礼萨·巴列维国王颁布法令罢免摩萨台,不过国王害怕作出这种很可能不受欢迎及合法性存疑的举动,美国为此又花费了大量资金,包括以貂皮大衣及金钱贿赂阿什拉芙等,才使得礼萨·巴列维国王改变主意。

虽然摩萨台觉察到了针对他的阴谋,但局势已不可控。1953年8月,罗斯福等人策动的大型示威席卷各地,一直潜伏的国王支持者也被美国中央情报局策动;在罗斯福的示意下,伊朗亲巴列维的军方亦采取行动,坦克军团冲入首都并炮轰首相官邸。摩萨台逃离,他在翌日向被中央情报局扶植的法兹卢拉·扎赫迪投降,不久后被收监在军事监狱,并被军事法庭裁定叛国,后来他被单独囚禁在一个军事监狱里,其后又被软禁在距离德黑兰不远处的家乡,直至1967年3月5日逝世。

扎赫迪的新政府很快就与英美石油公司达成协议,“大量恢复伊朗石油输出到全球市场”。由于美国的助力,英国无法再独享英伊石油公司的利益,于是进行了重组,英伊公司的主体变成了现在的英国石油公司(简称BP),并容纳了其他八家西方石油公司分赃。

这次政变对世界历史具有重大的影响。

一是,经过这次政变,美国找到了一个经济而又有效的方法去推翻一个自己不喜欢的政府;美国中央情报局也成为了美国外交政策的决策中心。

另外一个重大影响就是,1953年的政变埋下了伊朗1979年伊斯兰革命的导火索,并带动了整个伊斯兰世界的反西方浪潮。

我是布衣闲人808。如果喜欢我的文章,欢迎加关注。我需要你的支持哦。

美国为什么对伊朗恨之入骨?——美伊恩仇录3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