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嬴政在趙國的童年是怎麼度過的?

安奕小窩


我們從《史記》知道,秦始皇嬴政出生在趙國,並在邯鄲度過了童年生活,後來回秦國繼承王位,其原因是他父親莊襄王嬴楚是趙國的質子。當時的情況很有意思,那時秦國政治和質子密不可分,質子,兩國之間因為邦交或約定,以王的子孫當成人質作保證的一種形式存在,秦始皇的爺爺昭襄王是燕國質子,他父親嬴楚是趙國的質子,後來自己接替父親成了趙國質子。

圖為河北邯鄲,戰國時期趙王城遺址。

當質子有利也有弊,有利的是有很多為國立功的機會,弊端是兩國毀約有可能被處死,當年莊襄王在趙國當質子時,正值秦趙兩國長平之戰,嬴楚處境非常危險,趙國又不加禮遇,《史記》記載他:居處困。但此時碰到了一個神奇的人物,呂不韋,他押寶一位落魄的質子嬴楚身上,後運作成為王儲,呂不韋還把自己的趙姓姬妾送給嬴楚,為他生下一子名贏政,嬴楚回國爭王儲時,把兒子贏政留在趙國,繼續為質子。

圖為秦始皇畫像,13歲繼承秦王,38歲統一六國。

公元前259年嬴政出生,他母親趙姬是是邯鄲的豪族,《史記》記載為:庶民之富者。那時秦趙的長平之戰剛結束,越國慘敗,趙孝成文要殺贏政一家洩恨,可想而知趙姬母子處境是非常不堪的,還好呂不韋的人早報告了消息,趙姬帶著嬴政逃回了自己孃家,躲過了這場災難,那時嬴政3歲。

圖為沙丘平臺遺址,秦始皇49歲死於此。

嬴政在趙國童年,生活是很優越的,父親和呂不韋都給了很多資助,母親孃家又是大戶,所以衣食無憂肯定沒問題,但是因為還是人質,時刻受到趙國人嚴密監視,公元前251年,安國君即位為孝文王,贏政父親贏楚立為太子,趙國聞迅,為了討好未來的秦國君,立刻派人把趙姬母子送回秦國,這年贏政8歲。


圖文繪歷史


千古一帝秦始皇在趙國度過了8年的童年時光,也就從出生(公元前259年)到他八歲(公元前251年)都在趙國度過。嬴政在趙國的時間分為兩個階段,一是3歲以前與父母共同生活,3歲至8歲跟母親一起在趙國當人質,而他最艱難的生活就是3~8歲母子倆在趙國做人質的生活。趙姬的身份不確定,一說她是低賤的歌姬,一說她是趙國富商卓氏之女,因此嬴政在趙國的生活就有兩個版本,一是窮困的生活,二是學習的生活。

父親嬴異人跟呂不韋歸秦後,嬴政母子就在趙國當人質,受到了趙國政府的虐待,經常吃不飽穿不暖。趙姬為了讓兒子嬴政吃飽穿暖,不得不重操舊業,她經常帶客人回家留宿,以賺取一點金錢生活。嬴政經常見到一些不同的男人壓在他母親的身上,之後他就能吃一頓飽飯;漸漸懂事的嬴政對這些欺負他母子的趙國人十分怨恨。秦國攻滅趙國後,嬴政派心腹趙高率領墨冰臺劍士將那條街上的人全部殺死,男女老幼皆處死,以此來洩恨,並保證母親的名節不受辱。

另一種說法就是趙姬是鉅商卓氏之女,卓氏與呂氏共謀大業,以求讓天下列國重視商業,農商並重,提高商人的社會及政治地位。嬴異人跟呂不韋歸秦後,趙姬帶著兒子趙政在孃家生活,趙政每天的工作就是讀書練劍。趙政讀的書是父親留給他的《商君書》,練的劍是中隱老人傳授給他的霸王劍,據說中隱老人是一位不出世的大才,他教了嬴政、扶蘇兩人,被稱為帝師。趙政八歲歸國,文學武功遠遠超過秦王室諸子,最終通過考試,進入太廟認祖歸宗,恢復姓名嬴政,成為太子。

指得一提的是,嬴政跟燕國的太子丹是童年玩伴,他們兩人都在趙國做人質,經常在一起玩耍,可謂總角之交。後來嬴政回了秦國,太子丹則回了燕國,多年後兩人再次相見,嬴政已經是秦王了,而太子丹到秦國來做了人質。太子丹本以為嬴政會念在童年的友誼善待他,結果太子丹在秦國坐了冷板凳,最終他逃回燕國,並開始秘密謀劃刺殺秦王政。後來太子丹請刺客荊軻以獻圖納降的方式接近秦王政,並刺殺嬴政,失敗後秦軍滅燕。燕王喜逃至朝鮮,派人將太子丹的頭割下來送到咸陽,秦王政將太子丹的頭掛在咸陽城牆上示眾。少年時的玩伴,最終成了生死仇人,這就是命運的無常!


大秦鐵鷹劍士


秦始皇雖被後世尊為千古一帝,但是後人他的童年經歷知之甚少,原因就是在史書中被浮光掠影般一筆帶過。

秦始皇是秦莊襄王的兒子,莊襄王在趙國做人質的時候喜歡上了呂不韋的愛姬,後娶為妻。秦昭襄王四十八年(公元前259年)贏政出生於邯鄲,十三歲時父親去世,贏政繼承秦國王位。





贏政童年在經歷雖然在史書上是一片空白,並不說他沒有童年,而是特殊歷史條件下造就的遺憾。但是,我們可以從當時動盪不安的社會環境推測,實際上贏政的童年生活很不幸。

公元前247年秦昭襄王派大將王齡攻打趙國,趙國人很憤怒,打算殺人質子楚。於是呂不韋花錢賣通城門守衛與子楚逃回秦國,贏政和母親趙姬則被遺棄在趙國。

趙國人想殺趙姬母子洩憤,由於趙姬家有一定的勢力,將二人藏了起來,才倖免於難,當時贏政只有3歲。所以可以看出當時情況危機,二人跑的很狼狽。此後,秦趙兩國關係一直處於膠著的狀態,趙國人自然不可能輕易放過贏政,母子二人只能東躲西藏,而且一直活在隨時都有被殺的陰影中。
(秦始皇母親劇照)


趙國被滅後,秦王贏政親自邯鄲,既不是故地重遊,也不是衣錦還鄉,而是復仇。贏政下令將與母親家有仇怨的人全部滅族。那麼仇怨來自那裡,為什麼贏政親自前往?很顯然與他自己有關,毫無疑問這些人曾經對贏政及母親百般刁難或是折磨,所以贏政恨之入骨,親自前往報復。由此我們可以看出,贏政的童年是黑暗的,母子二人顛沛流離,受盡了非人待遇。
(秦始皇劇照)

感謝朋友們的點贊、關注!歡迎發表不同看法!


國史春秋


很悲慘,幸虧遇到呂不韋,才有了日後的千古一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