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哭觀眾的爸爸:請正面處理孩子的情緒!

生活裡免不了磕磕絆絆,父母和孩子之間生氣、發脾氣也是在所難免的!但我相信,能走到“離家出走”這一步的,恐怕是孩子從小的情緒管理就沒做好,才會在翅膀硬了以後,一點就著,繼而憤然離家。

雖然距離孩子可能會有小叛逆的青春期好像還遠,但情緒管理,永遠是門趕早不趕晚的功課。其實我們經常說要教會孩子如何控制情緒,但說真的,當壞情緒包圍著我們時,我們真知道該怎麼做嗎?

無意間,常爸看到一個視頻,不禁要佩服這位爸爸,因為他在引導孩子情緒上做得簡直太到位了!

看到女兒生氣,爸爸並沒有批評,而是先告訴女兒生氣是被允許的。

暖哭觀眾的爸爸:請正面處理孩子的情緒!


暖哭觀眾的爸爸:請正面處理孩子的情緒!


暖哭觀眾的爸爸:請正面處理孩子的情緒!


接著,告訴女兒,不要一直沉浸在憤怒的氛圍裡,

暖哭觀眾的爸爸:請正面處理孩子的情緒!


暖哭觀眾的爸爸:請正面處理孩子的情緒!


暖哭觀眾的爸爸:請正面處理孩子的情緒!


在接受並尊重當前情緒的同時,也要學會放下它,這樣人生才能向前走,才能更美好。

暖哭觀眾的爸爸:請正面處理孩子的情緒!


暖哭觀眾的爸爸:請正面處理孩子的情緒!


爸爸說,無論怎樣,家人都會永遠愛著她,她的人生和世界依舊會一片光明,

暖哭觀眾的爸爸:請正面處理孩子的情緒!


暖哭觀眾的爸爸:請正面處理孩子的情緒!


看到女兒平靜一些後,爸爸又說,生氣沒什麼大不了,但一定要說出來,讓別人知道自己的底線。

暖哭觀眾的爸爸:請正面處理孩子的情緒!

最後爸爸提出去散步,幫助孩子轉移注意力。


暖哭觀眾的爸爸:請正面處理孩子的情緒!


這簡直就是在處理情緒問題上,教科書式的範例啊!

看完這個視頻,常爸真的要被暖哭了!一個五大三粗的男人,面對發脾氣的女兒,可以如此溫柔、耐心、循循善誘,一字一句中都透露著滿滿的愛啊!當他的女兒,真的好幸運啊!

這裡話鋒一轉,要是咱們的娃生氣了、還問啥啥不說或者直接頂嘴,你會怎麼辦?據不完全統計,父母們常見的反應如下:

“更生氣,使勁兒問他為啥生氣,不說話”

“他生氣肯定是批評他了吧,自己先反思反思”

“生氣?應該是我更生氣吧,不管他!”

“哄唄,好吃好喝地供著”

“講道理,讓他自己知道錯哪兒了”

……

簡單來說,周圍爸媽的做法基本可以總結為:教育、不理、哄!估計,各種讀者們也差不多吧!可是,效果如何呢?

結果往往不是讓孩子更生氣,就是讓自己更生氣!

真是“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啊!

常爸曾經看過一個關於情緒爆發的理論,很有意義,今天也來分享給大家。

Kathryn Mewes是英國著名的兒童教育專家,他把孩子情緒爆發的過程稱之為“情緒山峰”,而且還分成相當貼切的四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都是別人的錯

第二個階段:知道是自己讓自己陷入了窘境

第三個階段:哭泣並且接受了事實

第四個階段:筋疲力盡,迴歸平靜

在前三個階段裡,孩子都處於崩潰階段,根本就不想承認自己錯了!所以這告訴我們,父母別一開始就揪著孩子的錯誤不放!像視頻裡的那個媽媽,不知道踩了多少個雷區還不自知啊!

結合各種專家建議,常爸送上秘製五大金句,幫助孩子更好管理情緒,大家可以一步一步試起來:

寶貝,你現在的樣子就是生氣了……

這是在幫助孩子定義和識別“生氣”這種情緒,讓孩子接受自己的情緒和感受,“我很生氣、很憤怒”。一個人只有真正面對和正視自己的問題,才有動力解決問題。

為了讓孩子更清晰地瞭解這種情緒,父母可以多些形象化的描述,比如“你臉紅了、握著拳頭,或者你咬著牙齒、你跺腳、呼吸加速等,這些就表示自己生氣了!”

告訴孩子,生氣是很常見的感受,每個人都可能生氣。生氣本身是沒有錯誤的,不要因為生氣這件事責怪自己。

生氣是可以被自己控制的……

雖然生氣本身沒有錯,但允許自己長期沉浸在消極情緒裡就是錯誤的。這樣會讓自己和愛TA的人不快樂,對身體也有傷害。告訴孩子,自己的情緒自己掌控!

生氣時可以教孩子暗示自己“我允許自己生氣10分鐘,這樣就夠了!”父母可以鼓勵孩子不斷縮減生氣的時間,每一次成功後都要及時鼓勵、讚美。

暖哭觀眾的爸爸:請正面處理孩子的情緒!


生氣沒什麼大不了的……

一個媽媽說,以前女兒一言不合就生氣,可是最近卻乖了很多!她問女兒為什麼不發脾氣了,女兒怯怯地回答:“我怕自己再生氣,媽媽就不要我了!”這句話讓媽媽心頭一震,只覺得心酸和後悔。

孩子生氣了,跟父母頂嘴吵架,好多父母也在氣頭上,會說“不要你”這些狠話。這些話,是對孩子的二次傷害,讓孩子缺乏安全感。甚至會強迫自己掩飾情緒,刻意討好他人。

所以,父母要告訴孩子,生氣沒什麼大不了的,改變不了父母對他的愛

暖哭觀眾的爸爸:請正面處理孩子的情緒!


我記住了,這樣會讓你生氣……

同事爆料,說有一天兒子生氣了,怎麼也不說話。問了好多次,兒子才開了金口,說是因為沒吃到爸爸承諾的巧克力。

本來以為爸爸要道歉了,沒想到卻來了一句:“就這也值得你生氣!你也太沒肚量了吧,還是男人呢!”兒子一聽,立即跑回屋裡、反鎖房門,怎麼叫也不開門!事件升級,後來費了好大勁兒才讓兒子緩過來!

大家紛紛聲討這個“熊爸爸”!好不容易孩子想要溝通,卻被爸爸一句話堵死了!估計這樣的“豬隊友”不在少數吧!

孩子生氣,是一種表達自我和樹立界限的方式。父母應該尊重孩子的情緒和界限,讓孩子知道,自己是一個獨立的、有底線的人,是不可侵犯的!

也許我們可以做些其他事……

為了防止戰火蔓延,有個媽媽提前給孩子和自己設立了“冷靜角”。在冷靜角里,放的都是讓自己感覺最舒服的東西。孩子選擇了一個可愛的帳篷,她則選擇舒適的飄窗!生氣時,他們就各自到自己的冷靜角待一會兒,心情好了再出來!

咱們也可以效仿這個媽媽,還可以帶孩子做些其他事,像視頻裡這個爸爸會帶孩子散步、跺腳、大喊。還可以培養愛好,比如跑步、玩車、畫畫、寫日記等。當孩子生氣時,鼓勵孩子用這些方式發洩,而不是無處發洩或者採取極端的方式。

寶貝,現在我們可以重新談談那件事了麼?

當“情緒山峰”的巔峰過去,恢復平靜後才是講道理的最佳時機。可以和孩子一起回顧整個事件,找找問題出在哪裡!鼓勵孩子用第三者的角度重新看整個事件,畫畫、講故事都是不錯的形式。這樣既避免了父母批評和職責,也減少了孩子內心的壓力。

發現孩子可以平靜地敘述整個事件時,我們可以和孩子討論有沒有比生氣更好的應對方法,要怎麼做?以後遇到同樣的事情,該怎麼處理?這個時候的孩子是可以聽得進去的。

不可輕視小孩子的情感

您不可輕視小孩子的情感!他給您一塊糖吃,是有汽車大王捐助一萬萬元的慷慨;他做了一個紙鳶飛不上去,是有齊柏林飛船造不成功一樣的躊躇;他失手打破了一個泥娃娃,是有一個寡婦死了獨生子那麼悲哀;他沒有打著他所討厭的人,便好像是羅斯福討不著機會帶兵打德國一般的慪氣;他受了你盛怒下的鞭打,連在夢裡也覺得有法國革命模樣的恐怖;他寫字想得雙拳沒有得著,彷彿是候選總統落了選一樣的失意;他想您抱他一會兒而您偏去抱了別的孩子,好比是一個愛人被人奪了去一般的傷心。 -陶行知


哲學家奧托.魏寧格刻畫了孩子生氣時的心理活動:當小孩子生氣哭鬧的時候,如果家長用驅趕和制止的方式來企圖控制孩子憤怒的情緒,那麼只會使消極的情緒與日俱增,長期瀰漫。因為孩子一切哭鬧的行為都只是為了證明一個想法,“我是對的。”

老話說,順毛驢!面對孩子情緒失控,我們也得先順著,接受孩子的情緒,也讓孩子接受事實,才能好好講道理啊!

最後,孩子發脾氣時,你有什麼好方法幫助他順利平復心情,管理情緒嗎?期待你的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