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EEE-TEMS創新與創業國際研討會大咖思維碰撞,情懷不減當年


IEEE-TEMS創新與創業國際研討會大咖思維碰撞,情懷不減當年

清谷資本夏淳博士於 IEEE-TEMS

創新與創業國際研討會會議分享逆向創新

2018年3月31日,由IEEE技術與工程管理協會、清華大學技術創新研究中心聯合主辦的2018年創新與創業國際研討會(ISIE)於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順利召開。

會議介紹

本次會議旨在促進和推動創新和創業領域的知識發展,通過鼓勵討論商業模式創新新技術方向和應用管理全球化挑戰等當前熱門話題,以期達到加強和改進基本的管理和領導知識和技能,促進學術和實踐社區之間的主動知識轉移的目的

在此次會議中,清谷逆創夏淳博士擔任主講嘉賓。在3月31日上午場的會議上,夏淳博士不僅分享了自己對逆向創新的深刻洞見,還與四位優秀的企業家進行paneldiscussion,一同

探討逆向創新在市場中的效用

逆向創新分享

夏淳博士分享了以“逆向創新”為主題的演講,從一個投資人的角度解析了技術商品化

IEEE-TEMS創新與創業國際研討會大咖思維碰撞,情懷不減當年

夏淳博士從自己在硅谷的投資成果引入,分享了自己在硅谷硬科技領域投出三家獨角獸公司的輝煌戰績。之後,夏淳博士以獨角獸“ZOOM”為例,分享了自己在硅谷從事硬科技領域天使輪投資的經驗。然而,這些多年來在硅谷適用的經驗,卻在中國收效甚微。

夏淳博士開始思考,在硅谷成功的因子為何歸國後“水土不服”——在硅谷,有成熟的創新文化、完善的科技生態與完備的資本市場。而在中國,資本市場彷彿被娛樂產業汙名化,創新文化彷彿被山寨文化全盤取代。

IEEE-TEMS創新與創業國際研討會大咖思維碰撞,情懷不減當年

在中國,科技商品化面臨兩大問題:一是利潤分配,二是不得不與最終的用戶進行接觸。在這種生態構建不成功的情況下,逆向創新便成為了構建“微生態”的方法與基礎。逆向創新,從市場出發,最終再次回到市場。第一步,在市場中找到需求,定位市場痛點;第二步,以逆向創新發掘解決痛點的方法和產品;第三步,尋找與之相符合的團隊完成產品;最後一步,完成從1到N的加速過程,並投入市場進行使用。

為了讓聽眾更加明晰地理解“逆向創新”,夏淳博士以人工智能領域的逆向創新為例對逆向創新進行了細緻的解剖。在生產類企業,人工智能商品化的方向是替代勞動力,尤其是以“眼”、“手”、“足”為載體和工具的勞動力。

IEEE-TEMS創新與創業國際研討會大咖思維碰撞,情懷不減當年

例如,在質量檢測領域——

市場需求:製造業同質化嚴重,競爭激烈,產品合格率關係企業的生存。出口訂單被質檢抽查,合格率不過關,整批退貨損失巨大,因此企業對質檢要求日益嚴格。目前主要依靠工序工人用肉眼觀察或抽樣測量檢測,成本高漏檢率高。自動檢測用“電子眼”取代人眼,自動測量,部署於各工序,及早發現質量問題,避免不合格品進入下一道工序。

技術需求:基於人工智能深度學習的計算機視覺。最大的挑戰是產品的應用性,要求自學習自適應不同的樣本。

成功團隊: 創+的人工智能創業團隊。創始人畢業於清華計算機系人工智能實驗室,技術世界一流,專攻機器人視覺,但團隊沒有明確的市場方向。逆向創新智庫發現了不同產業的共性需求,即生產過程中的質量檢驗問題,需要人工智能的機器視覺來解決。該團隊在逆向創新示範中心的指導下,確立了技術應用的市場方向,與不同產業的數家企業建立了合作關係,迅速開發產品原型,獲得啟動資金。

IEEE-TEMS創新與創業國際研討會大咖思維碰撞,情懷不減當年

夏淳博士提到,質檢領域對視力的要求極高,但本身質檢工作會對視力造成極大的影響。勞動力處在一個不斷消耗,後繼無人的狀態。而機器視覺的運用,不僅解決了勞動力不足的問題,更大大提升了質檢準確性。這便是一次成功的逆向創新。

在演講的結尾,夏淳博士結合工業2.0時代-4.0時代的革新,探討了逆向創新在未來的運用趨勢。逆向創新不僅會再次解放人們的眼手足,更會成為全球性的智慧,建造一條智能服務的價值鏈。

Panel Discussion

Panelists——

- 龐雅寧 清華控股創業孵化總監

- 王軼捷 CloudFort(雲城科技)創始人/CEO

- RonaldHU TCL股權投資董事總經理

- 韓松 AnyLink創始人/CEO

IEEE-TEMS創新與創業國際研討會大咖思維碰撞,情懷不減當年

在討論環節,四位在創新創業領域頗有建樹的“創新專家”,從不同維度分享了他們的創新創業體會。

龐雅寧女士介紹了清華控股的創新創業機制。她從清華科技園一座大手拉小手的雕塑談起,吸引了在場聽眾們的興趣。在清華控股,既有許多大的上市公司,也有許多小的、有待公司幫扶的科技公司。同時,在最前端,有許多清華大學的高精尖技術等待被轉化。這一行為,正如“大手拉小手”。同時,在科技成果轉化的過程中,需要一個成熟的創新鏈條、產業的集成。清華控股致力於整合全球創新資源,助力企業從零到一到N的系統發展過程。近年來,清華控股孵化了許多教授、學生的獨角獸公司,如深鑑科技等。清華講究三創:創新、創業、創客,這“三創”應當扭在一起,在清華控股的“土壤”中,在一整套成熟的“生態系統”中,孕育更多優秀企業。

胡先生在TCL已經工作了10餘年,最近也進入了創投界做新的嘗試。TCL是專注於電視機、移動手機等行業,近年來轉型做displaypanel bussiness。TCL也常以用戶和消費者的角度進行思考,而在投資領域則沒有投入這麼大的精力。而

以逆向創新的方法進行思考,從產業本身出發,回溯被需要的產品,可以迅速理清一個產業的邏輯和關鍵點。這樣,也回到了消費者的角度,發揮了TCL的優勢。

韓松先生分享了自己與“高速公路”領域的不解之緣。AnyLink與高速公路有兩個獨立的合作體系:一是清華控股旗下的“EasyWay”,與清華大學鐵路中心合作,為高速公路提供了許多電子器材。當時,AnyLink主動發現了高速公路領域的市場痛點,開始了之後的合作之旅。二是在與高速公路建立了合作關係後,有更多的資源主動找到AnyLink,提供了更多種類的可用器材。

IEEE-TEMS創新與創業國際研討會大咖思維碰撞,情懷不減當年

王軼捷女士談到在雲城科技建立之初,數據一定是不斷增長的,這些不斷積累的數據可能會改變人們的日常生活。她們希望建立一個數據分享平臺,為更多企業提供接觸數據的平臺,讓企業在數據之上有所作為。但這一想法並沒有如想象中奏效。更多企業不僅希望獲得數據,而是直接獲得解決問題的方法。這一點與硅谷的工作文化不同。也正是因為王女士深入中國市場,深度接觸中國用戶,才能找到雲城科技在中國正確的發展方向。這是雲城科技運用“逆向創新”方法的最大收穫。

接下來,夏淳博士和大家一起談到了創業過程中的困難

王軼捷女士坦率地表示,由於數據並不是當下中國的投資風口,在融資階段面對了很多困難。因此,王毅傑女士花費了很大精力說服投資者“數據類公司”的價值所在。之後,夏淳博士提出中國許多公司沒有“CIO”,這也為許多公司之間的接洽帶來了困難。

胡先生談到,在有了最初的版本之後,許多投資者會提到許多其他不相關的需求,而這也會為團隊堅持初心帶來阻礙。同時,胡先生認為外界的意見與團隊的本意要保持平衡,既要適度吸取外界意見,也要有自己的堅持。談到自己的投資邏輯,胡先生分享到——從TCL的角度看,有兩個投資的評價維度,一是技術角度,一是財務角度。TCL會進行戰略性投資,關注一個領域的長線發展。也正是因為時代變化的太快,消費者的偏好日新月異,這也令決策者更要能當機立斷,適時進行轉型。

龐雅寧女士則表示,當今中國轉化率不高的一大原因是科研成果並不是市場需要的。這也正是逆向創新的關鍵點所在。因此,逆向創新會大大加速成果轉化率。在產品開始之前,就能對產品的發展趨勢進行一個把控。一個產品的成功與否並不在於“風口”,而是一個產品是否有很好的用戶體驗,能讓用戶買單。

之後,大家暢所欲言,分享了自己關於投資的洞見。龐雅寧女士提到了清華產業“三鏈融合”的觀念,分別是創新鏈、資本鏈和產業鏈,這三鏈應相互融合、彼此促進的關係。因此,清華控股不僅為新興企業帶來資本,更帶來多種多樣的資源,做好新興企業的經紀人。最後,大家就如何全方位地促進企業的發展進行了討論。

IEEE-TEMS創新與創業國際研討會大咖思維碰撞,情懷不減當年

上午場的會議以panel discussion的順利結束畫上了句號,聽眾們意猶未盡,演講嘉賓們也熱情地交流起了上午的演講內容。最後,大家在演講臺上合影,紀念這以“創業”為紐帶連接起的思想交流碰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