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EEE-TEMS创新与创业国际研讨会大咖思维碰撞,情怀不减当年


IEEE-TEMS创新与创业国际研讨会大咖思维碰撞,情怀不减当年

清谷资本夏淳博士于 IEEE-TEMS

创新与创业国际研讨会会议分享逆向创新

2018年3月31日,由IEEE技术与工程管理协会、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2018年创新与创业国际研讨会(ISIE)于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顺利召开。

会议介绍

本次会议旨在促进和推动创新和创业领域的知识发展,通过鼓励讨论商业模式创新新技术方向和应用管理全球化挑战等当前热门话题,以期达到加强和改进基本的管理和领导知识和技能,促进学术和实践社区之间的主动知识转移的目的

在此次会议中,清谷逆创夏淳博士担任主讲嘉宾。在3月31日上午场的会议上,夏淳博士不仅分享了自己对逆向创新的深刻洞见,还与四位优秀的企业家进行paneldiscussion,一同

探讨逆向创新在市场中的效用

逆向创新分享

夏淳博士分享了以“逆向创新”为主题的演讲,从一个投资人的角度解析了技术商品化

IEEE-TEMS创新与创业国际研讨会大咖思维碰撞,情怀不减当年

夏淳博士从自己在硅谷的投资成果引入,分享了自己在硅谷硬科技领域投出三家独角兽公司的辉煌战绩。之后,夏淳博士以独角兽“ZOOM”为例,分享了自己在硅谷从事硬科技领域天使轮投资的经验。然而,这些多年来在硅谷适用的经验,却在中国收效甚微。

夏淳博士开始思考,在硅谷成功的因子为何归国后“水土不服”——在硅谷,有成熟的创新文化、完善的科技生态与完备的资本市场。而在中国,资本市场仿佛被娱乐产业污名化,创新文化仿佛被山寨文化全盘取代。

IEEE-TEMS创新与创业国际研讨会大咖思维碰撞,情怀不减当年

在中国,科技商品化面临两大问题:一是利润分配,二是不得不与最终的用户进行接触。在这种生态构建不成功的情况下,逆向创新便成为了构建“微生态”的方法与基础。逆向创新,从市场出发,最终再次回到市场。第一步,在市场中找到需求,定位市场痛点;第二步,以逆向创新发掘解决痛点的方法和产品;第三步,寻找与之相符合的团队完成产品;最后一步,完成从1到N的加速过程,并投入市场进行使用。

为了让听众更加明晰地理解“逆向创新”,夏淳博士以人工智能领域的逆向创新为例对逆向创新进行了细致的解剖。在生产类企业,人工智能商品化的方向是替代劳动力,尤其是以“眼”、“手”、“足”为载体和工具的劳动力。

IEEE-TEMS创新与创业国际研讨会大咖思维碰撞,情怀不减当年

例如,在质量检测领域——

市场需求:制造业同质化严重,竞争激烈,产品合格率关系企业的生存。出口订单被质检抽查,合格率不过关,整批退货损失巨大,因此企业对质检要求日益严格。目前主要依靠工序工人用肉眼观察或抽样测量检测,成本高漏检率高。自动检测用“电子眼”取代人眼,自动测量,部署于各工序,及早发现质量问题,避免不合格品进入下一道工序。

技术需求:基于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的计算机视觉。最大的挑战是产品的应用性,要求自学习自适应不同的样本。

成功团队: 创+的人工智能创业团队。创始人毕业于清华计算机系人工智能实验室,技术世界一流,专攻机器人视觉,但团队没有明确的市场方向。逆向创新智库发现了不同产业的共性需求,即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检验问题,需要人工智能的机器视觉来解决。该团队在逆向创新示范中心的指导下,确立了技术应用的市场方向,与不同产业的数家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迅速开发产品原型,获得启动资金。

IEEE-TEMS创新与创业国际研讨会大咖思维碰撞,情怀不减当年

夏淳博士提到,质检领域对视力的要求极高,但本身质检工作会对视力造成极大的影响。劳动力处在一个不断消耗,后继无人的状态。而机器视觉的运用,不仅解决了劳动力不足的问题,更大大提升了质检准确性。这便是一次成功的逆向创新。

在演讲的结尾,夏淳博士结合工业2.0时代-4.0时代的革新,探讨了逆向创新在未来的运用趋势。逆向创新不仅会再次解放人们的眼手足,更会成为全球性的智慧,建造一条智能服务的价值链。

Panel Discussion

Panelists——

- 庞雅宁 清华控股创业孵化总监

- 王轶捷 CloudFort(云城科技)创始人/CEO

- RonaldHU TCL股权投资董事总经理

- 韩松 AnyLink创始人/CEO

IEEE-TEMS创新与创业国际研讨会大咖思维碰撞,情怀不减当年

在讨论环节,四位在创新创业领域颇有建树的“创新专家”,从不同维度分享了他们的创新创业体会。

庞雅宁女士介绍了清华控股的创新创业机制。她从清华科技园一座大手拉小手的雕塑谈起,吸引了在场听众们的兴趣。在清华控股,既有许多大的上市公司,也有许多小的、有待公司帮扶的科技公司。同时,在最前端,有许多清华大学的高精尖技术等待被转化。这一行为,正如“大手拉小手”。同时,在科技成果转化的过程中,需要一个成熟的创新链条、产业的集成。清华控股致力于整合全球创新资源,助力企业从零到一到N的系统发展过程。近年来,清华控股孵化了许多教授、学生的独角兽公司,如深鉴科技等。清华讲究三创:创新、创业、创客,这“三创”应当扭在一起,在清华控股的“土壤”中,在一整套成熟的“生态系统”中,孕育更多优秀企业。

胡先生在TCL已经工作了10余年,最近也进入了创投界做新的尝试。TCL是专注于电视机、移动手机等行业,近年来转型做displaypanel bussiness。TCL也常以用户和消费者的角度进行思考,而在投资领域则没有投入这么大的精力。而

以逆向创新的方法进行思考,从产业本身出发,回溯被需要的产品,可以迅速理清一个产业的逻辑和关键点。这样,也回到了消费者的角度,发挥了TCL的优势。

韩松先生分享了自己与“高速公路”领域的不解之缘。AnyLink与高速公路有两个独立的合作体系:一是清华控股旗下的“EasyWay”,与清华大学铁路中心合作,为高速公路提供了许多电子器材。当时,AnyLink主动发现了高速公路领域的市场痛点,开始了之后的合作之旅。二是在与高速公路建立了合作关系后,有更多的资源主动找到AnyLink,提供了更多种类的可用器材。

IEEE-TEMS创新与创业国际研讨会大咖思维碰撞,情怀不减当年

王轶捷女士谈到在云城科技建立之初,数据一定是不断增长的,这些不断积累的数据可能会改变人们的日常生活。她们希望建立一个数据分享平台,为更多企业提供接触数据的平台,让企业在数据之上有所作为。但这一想法并没有如想象中奏效。更多企业不仅希望获得数据,而是直接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一点与硅谷的工作文化不同。也正是因为王女士深入中国市场,深度接触中国用户,才能找到云城科技在中国正确的发展方向。这是云城科技运用“逆向创新”方法的最大收获。

接下来,夏淳博士和大家一起谈到了创业过程中的困难

王轶捷女士坦率地表示,由于数据并不是当下中国的投资风口,在融资阶段面对了很多困难。因此,王毅杰女士花费了很大精力说服投资者“数据类公司”的价值所在。之后,夏淳博士提出中国许多公司没有“CIO”,这也为许多公司之间的接洽带来了困难。

胡先生谈到,在有了最初的版本之后,许多投资者会提到许多其他不相关的需求,而这也会为团队坚持初心带来阻碍。同时,胡先生认为外界的意见与团队的本意要保持平衡,既要适度吸取外界意见,也要有自己的坚持。谈到自己的投资逻辑,胡先生分享到——从TCL的角度看,有两个投资的评价维度,一是技术角度,一是财务角度。TCL会进行战略性投资,关注一个领域的长线发展。也正是因为时代变化的太快,消费者的偏好日新月异,这也令决策者更要能当机立断,适时进行转型。

庞雅宁女士则表示,当今中国转化率不高的一大原因是科研成果并不是市场需要的。这也正是逆向创新的关键点所在。因此,逆向创新会大大加速成果转化率。在产品开始之前,就能对产品的发展趋势进行一个把控。一个产品的成功与否并不在于“风口”,而是一个产品是否有很好的用户体验,能让用户买单。

之后,大家畅所欲言,分享了自己关于投资的洞见。庞雅宁女士提到了清华产业“三链融合”的观念,分别是创新链、资本链和产业链,这三链应相互融合、彼此促进的关系。因此,清华控股不仅为新兴企业带来资本,更带来多种多样的资源,做好新兴企业的经纪人。最后,大家就如何全方位地促进企业的发展进行了讨论。

IEEE-TEMS创新与创业国际研讨会大咖思维碰撞,情怀不减当年

上午场的会议以panel discussion的顺利结束画上了句号,听众们意犹未尽,演讲嘉宾们也热情地交流起了上午的演讲内容。最后,大家在演讲台上合影,纪念这以“创业”为纽带连接起的思想交流碰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