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丨美國工程院院士、IEEE Fellow盧超群:AI技術改變半導體產業

专访丨美国工程院院士、IEEE Fellow卢超群:AI技术改变半导体产业

10月30日,2018中國·佛山人工智能與智能製造國際大會在佛山成功舉辦。本次會議由國家科學技術部、中國工程院指導,中國發明協會、工業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中國工程院國際合作局、廣東省科學技術廳、廣東省人民政府外事辦公室、中國人工智能產業發展聯盟、佛山市人民政府聯合主辦,由佛山高新區管委會和中國發明成果轉化研究院聯合承辦;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工程科技知識中心、佛山市科學技術局、風象科技信息服務(深圳)有限公司,深圳市育山科技協會等機構協辦。億歐作為戰略支持媒體出席並參與報道。

在會後,億歐專訪了美國工程院院士、IEEE Fellow 盧超群,請他談談人工智能對半導體技術的改變。

盧超群,IC設計及半導體產業專家,本科畢業於國立臺灣大學,碩士與博士畢業於美國斯坦福大學電機系,1991年獲選為國際電機電子學會榮譽會員(IEEE Fellow),1999年榮獲美國國家工程學院院士。

盧曾服務於IBM、並獲得對公司最高貢獻獎IBM Corporate Award等多項榮譽。同時,他擔任臺灣半導體產業協會 (TSIA) 理事長、臺灣玉山科技協會常務理事,其一手創立的鈺創科技,是一家半導體業IC設計廠商,致力於生產應用導向的移動儲存產品,是臺灣半導體行業的龍頭企業之一。

盧超群對人工智能對半導體行業的發展總體持正向態度。他認為,“AI在半導體行業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從半導體行業的IC設計、晶圓製造與封測三大主要環節來看,人工智能在其中都發揮著出色的作用。在晶圓製造方面,AI能夠用於晶圓缺陷檢測,使得一片晶圓片能夠切割出更多芯片,提高芯片出產率;在IC設計環節,AI幫助設計師在使用CAD工具軟件時,幫助幫助設計師減少出錯情況,增加設計的有效性;在封測業,為了應對集成電路封測中工藝流程複雜,汙染致因多等環境問題,AI助力芯片生命週期的環境管理,減少汙染和發展循環經濟。

“現在的半導體行業,正在趨向智能製造方向發展,人工智能技術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盧超群總結道。

那麼,人工智能技術是否存在缺陷?盧超群通過儒家學說“理、情、法”三個層面去解釋人工智能的強處與軟肋。在“理”的層面,人工智能的作用是無比強大的。也就是說,在理論推算、邏輯演進層面,人工智能的能力要超出人類。而在“情”與“法”層面,強人工智能時代並未到來,盧

超群認為目前的AI技術還未能涉及能探討感情問題的邊界。

然而,即使人工智能技術在邏輯分析有擅長之處,未來也需要更大算力的支撐。人腦以10的12次方的能量就能解決很多事情,這是人工智能無法辦到的。

借本次會議機會,在拜訪佛山的三天時間中,盧超群觀察到佛山的半導體產業集中在光電照明領域,但是從整個人工智能技術對傳統制造業的賦能角度看,佛山的應用則更加寬廣。他推測,佛山一定是與半導體產業互動的地方,未來會不會形成半導體產業,仍需要觀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