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巴黎聖母院失火叫好者不是理智的愛國者

東方今報·猛獁新聞記者 陳思

滾滾濃煙自巴黎聖母院升起,裡面無數的藝術珍品正連同沉澱了近700年的歷史文明,一起在大火中悲泣。然而在這樣的一個時刻,國內網友群體中卻湧現了一大批為災難叫好者,實在讓人難以理解。

為巴黎聖母院失火叫好者不是理智的愛國者

叫好者的理由似乎也非常充分:“法國當年可是和英國人一起燒燬了圓明園,報應啊!”其實我們將目光拉長,這種情形似曾相識。美國“911事件”、日本地震,西班牙人奔牛節被牛踩死、甚至中國留學生在國外遇難,都要有人跳出來唱一陣勝利的高歌,論其活該。慷慨激昂的如同手刃仇人,看起來讓人不免心寒。

為巴黎聖母院失火叫好者不是理智的愛國者

我們要銘記歷史,銘記中華民族曾經遭受過怎樣深重的苦難。但是巴黎聖母院始建於近700年前,那時候清軍還沒入關,更遑論建造圓明園。說到底,建造巴黎聖母院的與火燒圓明園的並不是一撥人,我們的悲憤,是不是找錯對象了呢?巴黎聖母院,那些入木三分的彩繪、那些飽經風雨的雕塑,還有小說裡那個月夜飛遁的“鐘樓怪人”……難道真的喚不起我們一絲絲的嚮往?

圓明園也好、巴黎聖母院也罷,這些世界文化瑰寶,承載了人類對藝術與美的孜孜追求。一片森林凋零了,難道我們需要毀壞另一片森林才能洩憤?正是這些森林製造了我們呼吸的氧氣,也正是這些文明瑰寶交織出了人類文明的卓越不凡,那些為災難叫好者,情緒可以理解,但是做法卻實在讓人不敢苟同。

為巴黎聖母院失火叫好者不是理智的愛國者

從一戰到二戰,燒殺姦淫、毀壞文明者,多是軍國主義者、民粹主義者,而現在切身經歷過戰爭的傷痛,“發展與和平是當今國際社會的兩大主題”。國際社會普通民眾心存和平理念的人,一定是佔大多數的。所以,我們此刻為火災叫好,不僅表達不出什麼愛國情感,反而有損我國的國家形象,這怎麼看都不像是真正的愛國者的做法。

米蘭.昆德拉說過一段話:“他們只有在愚蠢的時候才是真誠的,他們只有在安全的時候才是勇敢的,他們只有在免費的時候才是慷慨的,他們只有在淺薄的時候才是動情的”。當我們越來越狹隘,當教化與和平沒有了市場,當仇恨矇蔽了眼睛,我們並不能確定,在新的戰爭爆發的一刻,我們會不會從保家衛國的戰士,變成屠殺平民的劊子手,當我們看著國外版圓明園濃煙滾滾的時候,當我們不自覺冷笑時,會不會發現,我們與當年給中華大地帶來深重苦難的侵略者,何其相似。

銘記歷史,是為了民族自強,是為了呼喚和平,而不是讓自己,變成一個狹隘殘酷的人。

本文由樹木計劃作者【東方今報】創作,在今日頭條獨家發佈,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