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鋒系旗下網信控股估值暴增 赴美借殼引波折

​網信控股原本在3月21日與在納斯達克上市的Hunter公司合併,但後者遭監管層要求暫停證券交易,並提供與交易活動有關的任何信息


先鋒系旗下網信控股估值暴增  赴美借殼引波折



《投資時報》記者 田文會

作為較為神秘的“先鋒系”中重要成員,NCF Wealth Holdings Limited(下稱網信控股)是通過借殼抵達納斯達克的。而這種曲線上市方式,在中國的互聯網金融公司中並不多見。

不過,故事沒有就此終結。

網信控股借殼的納斯達克上市特殊目的收購公司Hunter Maritime Acquisition Corp.(下稱Hunter,HUNT.O),於3月21日宣佈與網信控股完成合並。然而僅隔了6天,Hunter又公告稱,納斯達克已暫停其證券交易,並要求提供該公司與交易活動有關的任何信息。市場人士注意到,上述公告中未言明納斯達克要求提供何種交易活動信息的細節,以及此次調查的原因和側重。

網信控股相關負責人則對《投資時報》記者表示,根據公開信息披露,公司正在配合納斯達克的調查,以便及時有序地恢復交易。具體信息以官方正式公告為準。其管理人員將全部精力都集中在執行戰略和經營業務上。

“我們不注意股票價格的日常波動。”他說。

這當然可能只是一種“外交辭令”式的表態。早在2018年9月13日,網信控股股東中新控股(8207.HK,前稱為“中國信貸”)曾遭遇來自美國的做空機構Bonitas Research LLC(下稱博力達思)沽空。上述沽空報告表示網信控股經營表現惡化,同時,對中新控股提出包括虛假交易、操作股價等在內多重質疑,進而認為其權益價值最終為零。中新控股則反駁稱博力達思報告的指控“毫無根據”,強調所謂“網信控股的經營表現惡化”並不準確。

頗有意味的是,9月13日、14日兩天中新控股股價分別一度上漲7%和12%。不過截至2019年4月12日收盤,其0.062港元/股每股表現已較52周高點下挫94.2%,而14.35億港元市值亦較一年內峰值蒸發229.6億港元。

記者注意到,據中新控股2018年年報,其對網信控股的估值在當年出現暴增。即由2018年1月1日的7億美元大幅增至2018年6月30日的12億美元,半年內增幅高達71.43%。而中新控股2015年對網信控股的6500萬元人民幣投資,在2018年1月1日以期初調整名義的入賬公平值收益已達2.96億元人民幣,而至當年12月31日更進一步上升為4.68億元人民幣。

據稱,該公平值收益主要由於投資對象相關融資項目的股權估值增加,以及投資對象的盈利能力及整體財務表現增長所致。

也正是以此為基數,才有了之後的合併事項。據Hunter招股書顯示,其向網信控股原股東發行合計2億股A類普通股,而招股書附帶認股權證說明顯示認股權證(Warrant)的每股普通股初始行權價(initial Exercise Price)為每股11.5美元。據瞭解,停牌前Hunter股價已飆升至95美元。

儘管納斯達克市場暫停了交易,但似乎並不妨礙相關利益方要將此宗合併進行到底的決心。4月8日,Hunter再度發佈公告,稱將於4月23日召開股東大會,主要議題就是將公司名稱改為“NCF Wealth Holdings Limited”等。

網信控股是誰?

“網信控股”究竟是誰?

事實上,該公司此前一般對外標示的是“網信”或“網信”附帶其他名稱。而據中新控股公告,網信控股原名“第一P2P有限公司”。

HUNT3月29日發佈的招股說明書顯示,3月21日,英屬維爾京群島公司網信控股與Hunter全資子公司英屬維爾京群島公司Hunter Maritime(BVI)Limited完成合並,網信控股作為續存公司,併成為Hunter全資子公司。

招股書中稱,合併完成後,Hunter通過直接和間接子公司以及可變利益實體開展業務,並通過其全資子公司NCF Wealth在中國經營一家金融科技公司。該公司主要致力於連接投資者和借款人,以及在互聯網金融領域建立一個閉環生態系統,同時為借款人提供融資諮詢和技術支持。

而網信控股相關負責人則對《投資時報》記者表示,網信控股是中國的一家金融科技公司。

記者通過查詢後發現,目前至少有三家網站名稱中帶有“網信”,分別是網信集團有限公司(下稱網信集團)運營的域名為ncfgroup.com的“網信集團”網站,北京經訊時代科技有限公司(下稱經訊時代)運營域名為ncfwx.com的“網信”網站,以及北京東方聯合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下稱東方聯合)運營域名為firstp2p.cn的“網信普惠”網站。

網信控股相關負責人對《投資時報》記者表示,網信控股並不是指單獨一家公司,而是指合併範圍內的幾家經營主體,也包括經訊時代和東方聯合。

據查詢, “網信”網站和“網信普惠”網站同時還有相應APP。從“網信普惠”官網介紹看,“網信普惠”是網信集團旗下網絡借貸信息中介平臺,與一般網貸平臺有借款人入口不同,該平臺只有出借人入口,應對的是來自借款人需求的網貸產品。

據“網信”官網介紹,網信作為一個金融科技開放平臺,輸出金融科技技術,為金融機構及非金融機構提供線上用戶入口,為用戶提供一站式綜合金融信息服務,實現互聯網金融服務的共享模式。其中產品專區分為P2P專區、證券專區、保險專區。P2P專區主要為出借人提供網信普惠平臺運營的網貸產品的信息服務。

網信官網“開放平臺”顯示,用戶可在該平臺創建三方面應用:投資頻道、金融旗艦店、營銷聯盟。

從上述官方表述可以判斷,“網信”平臺的業務實際涵蓋了“網信普惠”業務。

複雜的股權隸屬

天眼查信息顯示,2018年1月22日,經訊時代的股東已由東方聯合變更為張振新和李煥香,而這兩位自然人股東手中全部股權又於當年7月18日質押給北京網信雲服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下稱網信雲服),狀態為“有效”。而網信雲服的全資股東為先鋒華融投資(香港)有限公司(下稱先鋒華融)。

據悉,東方聯合的股東也是張振新和李煥香,其全部股權也已質押給北京網信金服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下稱網信金服),主要部分質押時間在2018年10月10日,其餘部分質押時間在2014年10月13日,狀態皆為“有效”。

此外,網信金服全資股東亦是先鋒華融。

至於先鋒華融的股東是否為網信控股,目前仍無法通過穿透查詢。

網信集團大股東為大連先鋒微融投資諮詢有限公司(下稱先鋒微融),持股99.60%。先鋒微融全資股東為先鋒聯合大眾投資(香港)有限公司(下稱先鋒聯合大眾)。至於先鋒聯合大眾與網信控股的關係則暫未能查詢到。

據“網信集團”官網介紹, 網信集團是一家綜合金融科技服務集團。服務資產管理、交易平臺、財富管理三大業務系統。

澄清先鋒系同業競爭

Hunter招股書和相關公告稱,合併完成後,Hunter向網信控股原股東發行合計2億股A類普通股。

Hunter年報顯示,Great Reap Ventures Limited實益擁有股份數量為1.04億股,所有權佔比50.8%,TMF (Cayman) Ltd.實益擁有股份數量為1920.21萬,所有權佔比9.4%。張振新通過前述兩家公司實益擁有股份數量為1.23億股,所有權佔比60.2%。其中,張振新擁有及控制Great Reap Ventures Limited,TMF (Cayman) Ltd 則由網信控股的員工所有,張振新對TMF (Cayman) Ltd持有的股份擁有投票權(has voting power over the shares)。

Ever Step Holdings Limited實益擁有股份數量為1762.58萬股,所有權佔比8.6%。Ever Step Holdings Limited由中新控股(08207.HK)擁有及控制。

中新控股在其2018年年報中稱,張振新間接擁有網信控股51.5%的權益,董事會認為,由於網信控股與中新控股業務重心不同,張振新在網信控股的權益在任何重大方面概無與中新控股存在競爭。網信控股專注於金融科技系統之投資者/放款人終端,而中新控股專注於金融科技系統的借款人終端。因此網信控股與中新控股面向不同市場領域,彼此在任何重大方面並不存在競爭。

據中新控股2018年年報顯示,張振新為該公司主要股東之一,並擔任非執行董事。而早年畢業於東北財大的張氏,同時亦為先鋒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原名為中國先鋒金融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