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清朝的角度上看,慈禧反對變法是正確的

每當看到提及晚清的戊戌變法,很多人都是痛心疾首的痛罵慈禧太后所代表的守舊派,認為變法之所以失敗,是因為革新變法損害到了慈禧太后為首的守舊派的利益而遭到鎮壓。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發動戊戌政變後,戊戌變法最終以失敗而告終。

站在清朝的角度上看,慈禧反對變法是正確的

而這場變法有兩個人的名字名流千古,一個是留下"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後慷慨赴死的譚嗣同。一個是腳底抹油立馬跑路然後笑料不斷的康有為。其實深究起來,戊戌變法雖然不成功,但並不算完全失敗,這一點,康廣仁看得比上兩位更明白,從他慷慨赴義前留下的遺言就可以看出,他說:今八股已廢,人才將輩出,我輩死,中國強矣。這一句話表明,戊戌變法還是有部分成功的。

站在清朝的角度上看,慈禧反對變法是正確的

我們這裡,可以從變法的內容,和變法失敗之後的變化,就可以看得出來。戊戌變法的內容有:廢除不適應時代的八股考學制度、開辦新式教育學校、鼓勵資本主義發展,允許私人工商資本業發展、建立新式軍隊、解除朝廷控制報業的陋習。以上所謂變法早在戊戌變法之前都已經得到了很好的執行。而在後面,由康有為提出來的改革就有點扯淡了,什麼尊孔聖為國教、制訂憲法之類的還能理解,但拋棄原來朝堂制度開展國會制度,走君民合治、滿漢平等、遷都上海等等,就顯得有點扯淡了。不說慈禧太后同不同意這個問題,要是按照這個辦法和勢頭走下去,不用慈禧去軟禁光緒,不出一年光緒就一定會被民眾送上斷頭臺。

站在清朝的角度上看,慈禧反對變法是正確的

慈禧太后並不反感變法中好的舉措,這點早在同治年間就支持恭親王引進洋務的做法就可以看得出來。包括之後在她的授意之下,曾國藩和李鴻章搞得轟轟烈烈的洋務運動等等,都展現了她的眼光。那麼她後來之所以又變卦,主要還是變法觸及到了她的逆鱗,甚至可以說是整個清朝的逆鱗,這個逆鱗就是權利。

慈禧太后支持變法的初衷很簡單,那就是把國家搞得強盛之後,清朝的權利根基不變,而且應該變得更加穩固。但是康譚一上來就火急火燎的要求分權,換誰都不能容忍的。慈禧太后肯定很明白,連我這個強勢老太婆他們都敢跑到頭上來方面,要是沒了我這個老太婆,如此沒主見沒頭腦的光緒你能壓的住誰呢?所以必須反對。

站在清朝的角度上看,慈禧反對變法是正確的

這點上就連寫《戊戌履霜錄》的胡思敬都可以看的出來,他在書裡面寫到:窺其陰謀,意在奪中央政府之權,一切權力歸制度局;奪中央六部之權,一切權力歸十二分局;奪地方督撫將軍之權,一切權力歸各地方民政局。這樣一來,則天子孤立於上,舉國上下都是康黨的私人也。就連一個支持戊戌變法的人都能看的出來,何況是老謀深算的慈禧太后呢?所以站在清朝的位置去看,慈禧太后反對變法是對的,畢竟管理國家不是玩遊戲,就好比一品官老爺那樣輸了又可以重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